郑和庞大船队中有医生,泰国天气暴热,瘟疫流行,百姓缺医少药,死亡严重。听说三宝大人船队有医生来了,纷纷去迎接,求医求药。郑和亲自了解病情,就将船上的药投入溪流河水中,叫患者跳入水中洗澡,凡是经过药浴的病人,个个瘟病全消。这种药浴治疗至今还在当地流行。
郑和下西洋带去的中国语言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西洋国家,“国语颇似广东乡谈音韵。”于是使得安南国民“常有文学之人,则往习学艺,编买经传诸书,并抄取礼仪官制内外文武职与其刑律制度,将回本国,一一仿行。因此,风俗文章字样书写衣裳制度,并科举学校官制朝仪礼乐教化,翕然可观”。琉球国民“能习读中国书,好古画铜器,作诗效唐体”。
在亚丁,流传当地人称为“哈贾麦?撒尔宝”的中国民间神奇医疗技术“拔火罐”。说是由当时率领中国船队到达亚丁,由的一位名叫撒尔宝的头领教给当地先民的。所谓“撒尔宝”就是郑和的小名“三宝”。
郑和船队来到印度科钦后,把中国云南水乡流行的渔网捕鱼传授给当地人,被称为“中国渔网”。就是用四根木棍的一端绷住渔网,沉入水中,另一端收拢起来,固定在木架上,渔民用杠杆原理来收网和放网。
在占城国,郑和带来了耕耘种植先进的生产方式。过去庄稼只能每年一熟,郑和去后,派人教他们凿井,取水灌溉,改进耕耘技术,一年收三熟,从此占城国以产米出名,逐步走向富庶。在巴厘岛,当地工匠仍采用当年郑和下西洋时传授给当地的中国的藤编工艺。在肯尼亚帕泰岛西游村,郑和船队的水手给当地带来中国的缫丝和织布工艺。直到40至50年前,还有人养蚕并用蚕茧缫丝,种棉花并用棉絮织布,或者用蚕丝织布。
当亚非各国陶醉于郑和带给他们的金银、钱币、丝绸、瓷器、铁器、铜器以及生活技能和文明礼仪的同时,郑和也把奇花异草、奇珍异兽与和平友谊带回了中国。《明会典》和《明史》记载,郑和带回的贡物和市易之物计有:五金类17种,香类29种,珍宝类23种,动物类21种,布类51种,非金属用品类8种,药品类22种,颜料类8种,番盐、糖霜、胡椒食品类3种,木料类3种。
郑和下西洋还带回来大量红木木材,因为红木分量重,正好做压舱之用。《星槎胜览?苏门答剌国》载:“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这就是由郑和带回中国的苦瓜。此外,郑和还带回很多名贵物产,如燕窝、鱼翅,爪哇的水果——榴莲等。
马六甲华人中还流传说郑和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断石峭壁上的燕窝。郑和让水手们采集,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个脸色红润,中气十足。郑和带回一些燕窝贡献给明成祖。此后,燕窝成了进贡皇帝的贡品。
历经600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在东南亚视野中的郑和,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在内的东南亚各族群以当地文献、宗教仪式、神话传说和社会民俗等方式诠释出来。亚非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不少地方都有纪念郑和的踪迹。在古里,郑和船队依照当地习惯,交易时在众人面前拍掌为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古里人民认为中国人讲诚信。在古里,还建有纪念碑。婆罗洲人民,“凡见中国人去其国,甚为爱敬,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以礼待之,如故旧。”直到今天,索马里、坦桑尼亚等国,还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作为同中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地名叫三宝垄、三宝庙、三宝洞、三宝墩;泰国有三宝公庙、三宝塔寺、三宝港。马来西亚有三宝镇、三宝山、三宝庙、三宝井、三宝宫、三宝城,新加坡有三宝山,苏门答腊有三宝公庙,印度尼西亚有三宝洞、三宝船,菲律宾有三宝颜,印度有郑和像,非洲索马里有郑和屯,肯尼亚有郑和村等。泰国、印尼、爪哇、柬埔寨等国家还盖庙祭祀郑和。
七、首战屯门
1、鲸波沸腾
九鼎神器,引来四周狼子的觊觎,它们野心勃勃,窥伺于国门之外,垂涎欲滴,就像鬛狗伺机扑来。往后的史料大多是倭寇、番夷、红毛鬼对我国沿海的侵掠。百万乡民同仇敌忾,英勇地挺身而出,掣起铁拳,迎头痛击。
洪武27年(1394年),古宝安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及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并在南山半岛又设立了南头水寨,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
永乐十五年(公元1471年),浑身武艺的千户李茂材在南海卫东莞所城训练了一批精干的水军。明嘉靖间,沿海的海盗皆与番夷、倭寇勾结,骚扰沿海地区,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居。李茂材在讨剿倭贼时,累立战功,升指挥佥事,又升拓林守备,直到为国捐躯。曾有诗赞曰:“……鲸波沸腾,仗剑南征。楼船下濑,貔虎雷轰。旌麾攸指,峨峨勋胄。……昔也龙韬,今也马革。……呜呼!海咽贞魂,山标义闻……”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郑和下西洋的一百年后,曾随郑和宝船队返回中国,向明朝称臣的满剌加国,遣使臣朝贡。明皇朝的告谕也明确称满剌加已风属天朝,是大明“朝廷之臣”。但到郑和逝去,下西洋之壮举戛然而止,满剌加作为藩属国,成了悬于海外的孤儿,命运叵测。
正德六年(1511年),“文明”的葡萄牙人,以抢劫掠杀为能事,驶着六条海盗船闯到马六甲海峡,强行登陆满剌加,胡作非为,但被满剌加人赶下了大海。两年后,开来十八条战舰,炮轰满剌加,屠杀人民。满剌加国王立即派遣使者向宗主国明皇朝求救,然而,正德皇帝竟置之不理。
1514年,葡萄牙人占领了满剌加后,即遗舰队在屯门登陆,并立有葡萄牙国徽的石柱,堂而皇之宣称发现并占领了“新大陆”。1516年,任广东巡海道副使汪鋐率东莞及大鹏所城官兵、民勇突然从敌兵身侧反击。哪些嚣张的葡萄兵,手中的枪炮竟然成了吹火筒,一个个抱头鼠窜,狼狈而逃,退回兵舰,仓皇启锚,灰溜溜回到满剌加。
2、辚辚车马出城东
1517年,葡萄牙国王使臣佩雷斯带了译员火者亚三,率众海盗,竟以白布裹头,冒充满剌加的伊斯兰贡臣,乘大海船两艘,绕过的水师,直接开到广州,冠冕堂皇声称,前来朝贡,要与大明天朝建立正式的贸易关系。他们向广州昏庸的官吏行贿,得骗入“怀远驿”。佩雷斯阴谋得逞,用金钱打通一个个关节,买通内廷太监江彬及明廷的高官。
1518年,寇酋西蒙,率远征舰队,再度来到屯门,强行登陆,猖狂走私一朝暴发,并公然宣称:“不愿遵守中国法律,不惜要和中国开一战,血洗屯门。”正当他们得寸进尺,继续向南头城进发,汪鋐又率守军奋起还击,把贼兵打退。西蒙只得恃火铳发自固,打火铳,声如雷,想吓退中国军民。
但朝廷已被佩雷斯买通,连正德皇帝也以“学葡语为戏”,对其海盗行径置若罔闻。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德帝驾崩,崇祯帝即位。葡人奸细译员火者亚三被收买的内奸江彬被皇太后识破斩于午门之外,无人再敢进谗。刑部尚书顾应祥更称将其人押回广东,驱之出境去讫。
佩雷斯被押回广州驱逐出境,驻扎南头的贼兵感到大事不好,赶紧退回屯门。他们在屯门设下“固若金汤”的防卫,以为可坚拒中国军民的驱逐。汪鋐即率水师,兵临城下,勒令西蒙海盗舰队退出中国领土。西蒙恃着火炮厉害,竟然向水师发炮袭击。炮一响,满天铁籽飞来,打出百余丈,连树木也打断,摧倒,大石头也被打碎。若是打着人不死也一身残,血肉模糊。
汪鋐的水师冲在前面的,也只好退回百丈之外。贼船的“蜈蚣船”一下子探出二百多条桨,飞快地划开。躲过水师的弓箭。接着就用火铳回击,使得水师招架不住。显然,敌方的舰船和火力都优胜于我方。侵略者正是依仗着船坚炮利,才斗胆不远万里侵扰中国领土。虽再战再败,务必有必胜之志。这时,当地乡民纷纷向汪大人献计献策,水攻之策,夜晚时,派水性好的“水鬼”潜入敌舰队,凿穿其船底,令其一艘艘沉没。火攻之计,效法诸葛亮火烧赤壁,多派小船装满柴火,浇上油料,趁风势冲进敌舰队,火烧曹操连营百里。
计妙则妙矣,但要有人人实施。汪鋐说“东莞白沙巡检何儒,曾上过敌船,发现船上有两个中国船工,这两人是葡萄牙华侨,对葡萄人打仗那套非常熟悉。尤其制造火铳,填充火药。何不找他俩,帮我们也造同样的火铳,不愁打不赢番鬼佬!当然,还得再兼用水攻。”
两日后,屯门敌舰锚地对岸,有人挑着酒坛走过。酒坛一开,酒香扑鼻,哪些葡萄鬼都馋得咽口水,他们叽哩呱啦地喊要挑酒的别走。卖酒人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但装着听不懂鬼话。葡萄鬼只好把两个华人船工叫出来做翻译。
于是卖酒汉便用汉语和他俩搭讪,待葡萄鬼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捧着酒碗回船舱,就和他俩晓之以理,同是中国人岂能让番鬼涉足祖国土地,同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岂容外敌蹂躏同胞。这两位船工为之动容,于是约好,今夜何儒何大人亲驾小船来接引他俩。
月黑风高,浪涛阵阵,屯门海岸,何大人亲驾小船,借着浪涌悄悄地靠近夷船。发出暗号,舰上几条人影一晃,神不知,鬼不觉,小船又悄悄地消失在无边的的风涛中。
于是,制造铳炮的技师有了。汪鋐亲自满斟好酒,向这两位华工敬酒。说道:“拜托了,铸造铳炮之事,全由两位定夺了。我们要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好好教训这些番鬼佬!”
两位华工连忙起身谢汪大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爽快地说:“我等当竭尽全力。”这样,铸造厂和炸药坊都建起来,并马上投入生产。所有人都一丝不苟地向两位华工学手艺,要把红衣大炮赶紧造出来。
很快,汪鋐水师的第一艘西式舰船造了出来。此时,正德已薨,嘉靖继位。朝廷即令广州总督驱逐入境洋夷,葡萄人以货物未售罄为由拒不离境。广州官府欲拘葡萄牙舰队首脑多哥及数名葡人,多哥举兵以向。汪鋐水师即将其围困在屯门近海。后来,从满剌加又开来几艘葡萄牙兵舰增援。
汪鋐闻讯,决计先将多哥全歼,以绝其后援。这时,水师已经有了红衣大炮的装备,训练有素。汪鋐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先是派出小艇,冒着炮火,迫近敌舰。虽葡萄鬼有蜈蚣船速度极快,但转弯不易。一旦升帆,便中了汪鋐之计。只见小艇蜂拥而至,敌军顾此失彼,他们要打炮就不易打中了。正值盛夏,南风劲吹,风急物燥,正是火攻最佳时机。一下子,左冲右突的小艇,在敌舰群中穿插,把火头到处点燃,敌舰便处于火海一般。
这时,水师新造的配备红衣大炮的舰船驶出来了,向葡萄鬼的舰队猛烈开火,直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一仗,汪鋐水师大获全胜。不仅攻上了敌舰,还缴获大批铳炮。打得葡萄鬼连声求饶,吁请休战议和。
但广州总督要葡萄鬼一个也不准留在中国,全部撤走。葡萄鬼还是赖着不肯走,被中国军民困在屯门岛上。恃着还有几门火炮负隅顽抗,以待后援,以此为据点,妄图卷土重来。
汪鋐为减少牺牲,决意改变战术,变强攻为围困。断粮断水,不时以炮轰之,逼使其投降。这样,对峙约两个多月,葡萄鬼死的死,伤的伤,缺粮缺水,终于撑不下去了。最终不得不放弃,趁着天黑,悄悄地开动所剩无几的舰只逃跑。把被炸得残缺不全的船只,统统不管,顾自逃命。
汪鋐即率水师乘胜追击,一直追打出珠江口,葡萄鬼的残余舰队连忙加速,逃向汪洋深处。从1516年至1522年,整整七年间,经三役而最终将葡萄鬼殖民者逐出屯门。
庆功会上,四方乡亲来贺。汪鋐感慨万分,乃挥笔题写七律一首:
辚辚车马出城东,揽辔欣逢二老同。
万里奔驰筋力在,一生精洁鬼神通。
灶出拔卤当秋日,渔艇牵篷向晚风。
回首长歌无尽兴,天高海阔月明中。
再说屯门惨遭败之后,葡萄牙鬼并未善罢甘休,仍想卷土重来。七个月后,其国王又遣舰队重叩南海之门,来到珠江口寻衅报复。这是嘉靖二年八月(1523年),葡萄鬼舰队驶到香港大屿山茜草湾……
当地驻军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思即率部抵抗。这场仗打得十分惨烈,王应思殉国,血溅南海。明军将士誓死捍卫国土,奋起杀敌,生擒敌酋并42名贼兵,斩首35级,缴获贼船2艘,将敌军逐出海外。
葡萄鬼并不甘心失败,觉得用武力打不开中国国门,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以行贿手段来叩响中国国门。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廷将市舶提举司移至澳门,允许外国商船至澳门通商;当时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徇贿许之”。竟让葡萄鬼混进屯门于珠江口对面的澳门,以晾晒鱼网缷货物为由,赖着就不走了。
3、石将军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倭患初起,诸将望风溃散,唯南头水寨参将身经百战的抗倭骁将汤克宽与卢镗敢战,其名仅次于俞大猷与戚继光,为明代抗倭名将之一。当时,作为总兵官的汤克宽与总兵官俞大猷相互配合,连破倭寇,俘斩倭贼3000人,残倭2000余逃回死守海丰老巢,俞、汤将其围困达2月,倭贼食尽,汤克宽设伏,引倭入埋伏圈,亲手斩倭主将3人,大获全胜。
万历元年(1573年),因地乡民等请求,考虑宝安离东莞县治较远,管理困难,常受倭寇及海盗侵扰,因而要求另设县治,以便管理。朝廷核准其议,于东莞县南部滨海地域设一新县,以旧有新安营参将驻守,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义,在东莞守御千户所基地进行扩建,建立新安县,县治设于南头。所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地区,经济上以产盐、种植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至清初仍沿明制,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一位龙将进驻了南头寨,他就是人称“戚如虎,秦如龙”让倭寇闻风丧胆的秦经国。
他的克敌制胜之道“御侮当于海,毋于陆。海而击之,以逸待劳,大舟冲小舟,我得便利。陆则跳雄行,彼长技得逞,未易制也”倭寇知海防有备,不敢前来犯境。
直至明万历二十三年,秦经国再次出任广东海防要塞南头寨的参将,秦将军忠勇爱国,爱民爱兵,为将为官,谦洁奉公,正直磊落,对奉承送礼者,则予严厉拒绝。
他有德有信、有谋有勇,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行海如履平地,自浙至粤,海疆几千里,凡险塞关隘要,无不熟知;海上行舟,耳听水声,便可测出船的方位远近。倭寇侵扰,戚继光战陆,灵活机动,出奇制胜,如猛虎下山,被称为“虎”将。而秦经国与俞大猷战海,一样为海上无敌,如腾龙搅海,被称为“龙”将。
3000年前,南海之滨已有人迹,南宋亡于新会厓门、宋军残部有一位石姓将军亦慷慨赴死。夫人带遗腹子到香山祭奠亡夫,产子后即安居于香山,代代相传,世代有男儿当兵为国效力。就在1553年,葡人赖居不走,并获准上岸暂居,还修筑城墙炮台。明清政府一直对香山县辖下的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税赋。安居香山的石家子孙从军为将,守护家园,尽司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