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28373900000008

第8章 神话篇(8)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处于“广州通海夷道”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

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由于火神祝融还兼了南海神,其庙址当然要选择在靠近南海出海口,附近有港口,方便商船的出入祭祀;且附近有一定的人口,能常有人到庙中顶礼膜拜和供奉管理。

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离广州城约80里,在珠江北岸,面临扶胥江珠江的一段,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古代出入广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经此放洋出海,可以抵达南海各国。

古时珠江水面辽阔,浩似大海,位于广州东面南海神庙前的珠江口,更被称为大海了。海面风浪较大,遇着恶劣天气,更是白浪排空,汹涛浪涌,景象慑人心魄。来往于东江与珠江的小船,只有风平浪静的日子才能平安无事。为了解决小船不经珠江口水域便可来往于东江和珠江之间,唐代时,在神庙不远处,开凿了一条古扶胥运河。运河宽10丈多,全程10多公里长。古扶胥运河把黄木湾与东江连接起来,缩短了珠江到东江的航程,小船可以全天候来往于两江之间,不再受珠江风浪之苦了。运河开凿后,大船小船都选择这一航道。运河河道热闹非凡,长年不衰。也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美好的插曲。

宋高宗绍兴年间,达奚被封为助利候。由于他是波罗国来的人,又在庙中植下波罗树,还天天盼波罗国船回来载他返国,所以村民俗称此像为“番鬼望波罗”,神庙也因此被称为“波罗庙”了。波罗庙以及达奚司空的传说,充分反映了宋代广州对外贸易繁荣、中外友好往来频繁的史实。

南海神庙更是海上貿易的神祉之地,商人重番僧,说是度海危难祷之,则见於空中,无不获济,至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广州民间以农历二月十三日为“波罗诞”,即南海神的庙会,为期三天。有宋人刘克庄的《即事》句云“烟花二月时”记述广州“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四乡善男信女,争相朝拜的情景,并于庙前购买一种用纸扑和鸡毛粘制的工艺品——波罗鸡,以示吉祥。传说10万只中,有一只清晨会啼,若买到这只“翻生(复生)波罗鸡”,便可发财致富,终生享用不尽。

传说有波罗国船队经此,贡使达奚司空上岸参拜南海神,并于庙前植两棵波罗树,作为纪念。岂料船队开走,他天天佇望浩淼,日久化作石人。村民把他供在南海神庙中,称为“波罗神”,因此得名“波罗庙”。其树结子如冬瓜,熟时切开如芭蕉,人称波罗蜜,渍之可食。

关于南海神庙的传说是十分丰富的,说是在唐代,古波罗国(南印度一王国)有条商船来华,返回航程中经过广州扶胥镇,在南海神庙下码头碇泊,稍作休养补给淡水和食物。船上乘载的朝贡使臣,趁暇登上石级进庙拜谒南海神,并将两颗从古波罗国带来的波罗树种子种在庙中。

突然,珠江口海面刮起了大风,巨浪汹涌,这条远航的外国商船不堪颠簸,竟被打翻了,船员们被卷入滔滔江水……

次晨,村民听到阵阵风雨鸡鸣。大家深感奇怪,等得雨势小了,便顺着鸡声探个究竟。寻到江边,鸡啼杳然,只见江滩上站着一个红帽紫袍,满面污泥的朝贡使。他搭左手于额前,眺海极望,不禁悲泣。可是望眼欲穿,也望不见祖国的船。一直僵立着,直至化作望石,立在海边。

村民很同情这位朝贡使,认为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使者。即将其厚葬,并按他生前望海舶归状,塑像祀于南海神庙中,并给他穿上中国的衣冠,封为达奚司空。宋高宗绍兴年间,还封达奚为助利候。

大家看到达奚带来的波罗树种子已长成幼树。于是村民就把波罗树苗一东一西地种在南海神庙的殿前。波罗树落地生根,很快就长成了三四丈高的大树,叶子又厚又密,并结出丰硕香甜的果实。

由于他是波罗国来的人,又在庙中植下波罗树,还天天盼波罗国船回来载他返国,所以村民俗称此像为“番鬼望波罗”,神庙也被称为“波罗庙”了。明代憨山禅师有一首咏达奚司空诗,写得十分生动和贴切。诗云:

临流斫额思何穷,西去孤帆望眼空。

屹立有心归故国,奋飞无翼御长风。

忧悲钟鼓愁王膳,束缚衣冠苦汉容。

慰尔不须怀旧土,皇天雨露自来同。

2、波罗鸡

古时,外国商船到中国,总要先从珠江进来,在南海神庙前碇泊。有一艘波罗国海船万里来华,泊于庙前。船员忙于搬运贡品进庙朝拜南海神,有一船员因连日舟船劳顿、水土不服,刚走出庙外,突然眼前一黑,昏厥在田基。心地善良的姓岑姑婆见此情况,即前往扶持,但异域人身材高大,她竭力将海员扶靠于树下,又大声呼唤村人帮着将船员背回家里。岑姑婆为船员煎药。船员服药后,身体很快康复。他对岑姑婆很是感激,特地从船上将自己从波罗国带来的一只高大神俊的雄鸡送给岑姑婆,以表谢意。

这只公鸡赤面朱冠,金黄羽毛,长着艳丽的尾巴,雄健威武,大公鸡每天五更依时报晓,啼声嘹亮,声闻村外,催村民早出耕田,姑婆爱如珍宝,视之如命,那雄鸡也颇通人性,人与鸡相依为命。每当姑婆从外面回家,那鸡总是展翼引吭迎接主人。

村中住着一位有财有势的员外,员外酷爱斗鸡。对姑婆养的那只鸡早有所闻,他派人要姑婆将雄鸡与他家中的雄鸡较量,被姑婆拒绝。员外为了试探姑婆那只雄鸡的实力,偷偷将家中最威猛的雄鸡放进姑婆家中去。结果被姑婆的雄鸡杀得一败涂地,逐出家门。员外出高价要买姑婆的雄鸡,打算拿到城里去斗,以振自己的声威。但姑婆不肯答应其要求,员外不肯善罢甘休,极想把姑婆的公鸡占为己有。

一日,乘姑婆到田间种菜之机,派了两个家丁偷偷摸摸地把姑婆的雄鸡偷回家中。岂料公鸡通晓人性,在财主家就不再啼叫了,整天耷拉着脑袋不食不喝。员外一气之下,下令把鸡杀了,鸡肉鸡骨熬汤作菜,拔下的鸡毛丢到村边的垃圾堆去了。

姑婆为此伤心不已,因为想念那雄鸡,就在垃圾堆里把鸡毛一根一根地捡了回家,洗净晒干,然后用香灰土作鸡身,纸朴做鸡皮,把晒干了的鸡毛一根一根地粘上去。说也奇怪,粘好的鸡非常传神,画上两只眼睛之后,更显得栩栩如生,很像原来养的那只雄鸡。

一年一度的“波罗诞”又到了,波罗庙里十分热闹。姑婆做了很多这样的鸡,自己留下最心爱的一只,其余全都在波罗诞拿到市集上去卖。人们见姑婆做的鸡形象逼真,工艺精致,都争着购买。

岑姑婆干脆教会村中的妇女做这种泥鸡,每逢“波罗诞”拿去庙里卖。后来大家都把这种鸡叫做“波罗鸡”。传说每年在上千只的菠萝鸡中,总有一只会啼叫的,谁要是买到它,谁就会行好运,发大财。

有一个外地人来赶波罗诞,买了一对波罗鸡。回家时,行到黄埔文园附近的田基,手中的一只波罗鸡突然啼叫。这人吓了一跳,以为是怪物,就把鸡丢在田基上。次日五更,文园村一老农摸黑种田,听见田基有鸡啼声,觉得奇怪,顺着鸡啼声寻去。发现是这只波罗鸡在啼叫。他可知道会啼叫的波罗鸡会给人带来好运,赶忙把鸡抱在怀里,跑回家去。他把鸡放在桌子上,每天五更时分,波罗鸡就啼叫,他一听见鸡啼就起身去耕田,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于是这家人一天天地富起来了。人家问他发财的门道,他就照直说是波罗鸡给他带来好运。

从此以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庙会为“波罗诞”,游人多喜购波罗鸡志庆。这一风俗,至今盛行不衰。至今文园尚有“鸡啼塍”,乃老农获波罗鸡之处。

3、沈夫人

在波罗庙第五进后殿是“昭灵宫”,也叫“沈氏夫人殿”,是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南海神夫人的寝宫。殿中的沈氏夫人神像,约六尺高。她除了具有与南海神一样的法力外,还有“送嗣”的职能,是妇孺的保护神。

传说,广东顺德有一位沈姓蚕桑姑娘,温柔善良。这年清明时节,还未下过一滴雨。乡民们心急如焚,再不下雨,就种不了桑,养不了蚕,乡民就就温饱无着。沈姑娘听说,省城扶胥镇有波罗庙,庙中的洪圣大王司风调雨顺职,沈姑娘决意赴波罗庙求雨。为不耽误农时,她说服父母,包了几件衣服,日夜兼程只身前往求雨。

沈姑娘星夜兼程,不及箪食壶浆,一到波罗庙,就对着洪圣大王点香跪拜。她祈求道:“今有顺德民女,恳求洪圣大王为民间普降甘雨,保佑父兄顺利锄地种桑,保佑姐妹养蚕抽丝,时年顺景,愿织下绸缎到大殿作铺陈。”洪圣大王听禀,很受感动,愿出力相助。可能沈姑娘太累,声音沙哑,洪圣大王把她说的“铺陈”误听为“夫人”,也默许满足蚕女的要求。沈姑娘刚离开波罗庙,天就下了春雨。

这一年,顺德蚕丝果然丰收,百姓万般欢乐。沈姑娘高兴地选用了最好的蚕丝,精心编织出闪闪发亮的“铺陈”。沈姑娘即捧着“铺陈”前来波罗庙参拜洪圣大王还愿。洪圣大王见沈姑娘果然诚心,马上对着众神宣布:封她为“夫人”。沈姑娘的身体即化作泥塑,洪圣大王又命庙祝建殿,安放好这座蚕女神像,此为“昭灵宫”。由于蚕女姓沈,也叫“沈氏夫人殿”。庙外庙头村,村人姓岑,当地乡音中沈岑相近,故称沈氏夫人为姑婆。

庙殿落成当天傍晚,庙头村家家户户都不见孩子了,满村喊寻孩子。原来村中的小孩吃了饭后,都到沈氏夫人殿玩耍。沈氏夫人很喜欢小孩,同孩子们一起唱歌嬉戏。孩子们玩得欢乐,忘记了回家。大人们寻至昭灵宫,见那么多孩子在殿中玩耍,又惊又喜。以后凡出田下地或忙碌,照顾不过来,就会把孩子带到昭灵宫,说声“烦姑婆照顾”,让孩子留在了宫内玩耍。说来奇怪,那么多孩子同在一起玩耍嬉戏,从不发生意外,沈氏夫人成了贫苦人家的保姆。老百姓非常感激,以后就捐钱修葺大殿,报答沈氏夫人美德。

4、填南海

南海神庙之北,古时怪石嶙峋,林泉幽壑。还有瀑布飞泻,气势磅薄,如巨龙奔腾,人称龙头石。其时,龙头石一马平川。而这龙头石就是被一位神仙赶到神庙来的。

传说唐朝才子罗隐,幼时能出口成章。但他年年屡试不第,就对功名看淡了。更不满世态炎凉,干脆出门遍访名山大川,与僧道往来,做一个超凡脱俗之人。

他来到浙江天台山,听说金华山有一位叫黄大仙法力了得的道人。有心前往拜访,日夜兼程,赶到金华山,转了三天三夜,还是没遇上黄大仙。他实在是太累了,于是靠在一块巨石上睡着了……

这时,忽然一位银髯飘拂的老人,踩着一朵白云向他走来,他立即起身揖拜。老人说:“罗隐,你是真想要学仙吗?”

罗隐说:“大仙,人间诸多烦恼,弟子实无意恋栈,乞望大仙纳我为徒,欲随我师修炼仙道为盼!”

老人微笑道:“哈,罗隐,你想错了,你以为神仙就无烦恼呀!话你知,其实神仙分为三六九等,烦恼一点不比人间少呢。”

罗隐说:“大仙,无论怎么说,能遇上你就是缘份,恳求你收我为徒吧!我只是想诚心修行罢了。”

老人又一笑,问道:“那么你想修几等的神仙呢?”

罗隐道:“那当然是最高境界的一等之仙!”

老人说:“好吧,就在金华山东北有石岩洞,洞中就有修炼所需之物!”说罢,拍了罗隐一下,飘然而去。罗隐这才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罗隐想着梦中的情景,只觉此梦真耶非耶?乃按梦中所示,走向金华山东北方。走得双腿也觉得疲倦了,这才发现真有一处石岩洞,但洞中静寂无人,他蹑手蹑脚,小心奕奕地走入岩洞。洞中越往深处光线越好,走到尽处,竟可通天,一缕阳光从洞顶直射下来,照得岩洞亮堂堂的,岩石形态毕露,浮光流彩,如同仙境一般。

这时,罗隐发现有一块大石特别光亮,看来不是太阳光照的。罗隐走过去察看,发现石下有什么压着。他用力移开大石,原来石下压着一本书。罗隐连忙捧起书,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修炼仙术的秘笈。

罗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梦中老人就是黄大仙,他说的也就是这本书。于是罗隐就苦守在这个山洞,不与外界往来,静心屏息修炼。经过三年的苦心修炼,终使学道成功。

有只老虎山突然闯进洞来,打扰了罗隐修炼。罗隐连忙敛息,出于本能自卫,念了几句咒语,发动功力,老虎竟被一道真气拒出洞外。罗隐这才发觉自己已经修炼功成了。

出洞后,罗隐云游至南海,见有南海神庙。南海神祝融问道:“何方之神?”罗隐这才自己也位列仙班了,于是很恭敬地禀报黄大仙之徒也。

南海神问他有何法力?罗隐回禀:“悉有。”

祝融说:“据闻尊师曾授秦始皇叱石为羊之术,使秦皇能推山赶海,扩充疆域,你可乎?”

罗隐说:“自得师承,区区小技而已!”

祝融就说:“离南海三千里,有一山焉,你若有法力,试请将此山赶至南海。今晚我在南海恭候,以天亮鸡鸣为期!”

罗隐乃按祝融要求,驾起祥云飞至三千里外山下,即挥鞭施法赶山。山乃耸然而动,南海波动浪涌,祝融已经感觉到了。

罗隐有此法力,惊动祝融,这天三更,果然地动山摇,翻江倒海。罗隐赶着山向南海神庙走来。

祝融慌了,他怕罗隐真把山赶来,把南海填来了。于是赶快学鸡啼,罗隐听得鸡啼,即如约停鞭回天。这座被罗隐赶至南海,半途立于神庙之北呈奔腾之势的山,就是现在的龙头山。

5、铜鼓

曾经在南海神庙里,有一面铜鼓,据说是广东最大的。在全国范围来说,传世的铜鼓中称得上是第三。上海的那面最大,广西的第二大。

在古代,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专用的,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战争中,以击铜鼓召集各部落成员前来集合参战、商议军机;平时则击铜鼓以祭祀典庆。

南海神庙这只大铜鼓有段神奇传说:唐朝之时,在高州,一个在山坡放牛的牧童忽见有几只金黄色的青蛙在草丛间跳来逐去,牧童好奇,要捉青蛙玩。

青蛙即纷纷跳开,虽然跳得并不快,也不远,一下一下就在眼前跳来跳去,但就是任凭牧童无论怎么捉,终也捉不着。

只见这几个青蛙排成一排,跳入草丛中,牧童迈动双脚撩拨草丛寻找一不小心,身子即陷落草丛洞穴中。“救命!救命!”小孩惊恐地大声呼救。这喊声惊动田间耕作的农民,农民马上顺着喊声寻来,看到正在草丛洞里挣扎的牧童。

农民试着用手去拉,可就是怎么拉也够不着。他看这洞并不深,想跳下去把牧童抱起来,可就是怎么跳,也跳不下去。忙了半天,还是无法把牧童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