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28411400000021

第21章 完善性格完美人生(1)

心理保健,从优化自我性格做起

由于成长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等的影响,现在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性格。性格一旦形成,人的思维、行为方式都会受到影响,同样会影响到人的健康。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形成了有别于正常人的性格特征,如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妒贤嫉能、心胸狭隘;易激动、爱发怒、疑心重等,常罹患种种疾病,对别人有攻击性行为或者自残甚至自杀,此类事例,古今中外,并不鲜见。

不良性格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它可以对人的大脑、内脏及其他部位产生危害。例如,忧郁时大脑过度抑制,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营养性功能紊乱,使人体虚弱早衰;发怒时,胃部骤然收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质性损伤;愤怒和痛苦的情绪可使人的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性格内向、忧郁、消沉、多虑的人容易患溃疡病、神经官能症、哮喘病、癌症、便秘等病症;爱嫉妒的人容易患急性胃炎和出现头痛、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喜怒无常、忧郁多虑性格的人在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有人说这种性格易罹患精神病。

依此类推,那些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直口快、不违心说话办事的人,则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他们痊愈得也快。性格的不同对疾病的变化也会产生一些影响。一般来说,高血压、冠心病的病情大多会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动而加剧,而如果心境平和、情绪稳定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就拿胃溃疡病来说,患者性格忧郁、焦虑,可能使疼痛加剧甚至有恶变的可能;而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即使得了胃溃疡,经积极治疗,其康复也较快。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精神上的挫折的时候,也会有明显不同的结果。性格脆弱者会因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而发生精神病;而性格坚强、凡事处之泰然者则不易生病。

可见,性格与人的健康关系是密切相联的。作为不良性格者,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对自身的危害性,要有自知之明,从而培养良好的性格,这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还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看问题、思考问题要从大处着眼,宽以待人,大度处事,不钻牛角尖。再次,要敞开自己的心怀,多与别人接触和交流,并从各种体育、交友、旅游、娱乐等活动中培养乐观的情绪和豁达的性格。

性格是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联系的,而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与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你的学习、工作效率,决定了你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决定了你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它无时无刻不渗透在你生活的每个角落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性格决定命运——这也是大家的共识。

保持心理平衡,为嫉妒找到支点在《酉阳杂俎·诺皋记上》中记载了一个有关嫉妒的小故事——“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妻子段氏嫉妒心很强。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的《洛神赋》中洛神的倾国倾城,段氏听到后,嫉妒心顿时膨胀,生气地说: “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

我死,何愁不为水神?”随后果真投水自杀。于是后人将她投水的地方称为“妒妇津”。后来,但凡女子渡此津时均不敢盛妆,美丽女子更要以黑泥涂面,担心段氏会风波大作。

嫉妒到底是什么呢?

许多研究学者和著作都对嫉妒做出过不同的解释和定义。

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

——日本《广辞苑》

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

不论是哪种对嫉妒的定义,它都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处于弱势地位,一是内心的痛苦体验。

嫉妒心理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一,嫉妒产生的物质现实,就是嫉妒主体指向的对象之间存在的或假想的高低优劣的差别。嫉妒的主体既可以是具体人,亦可以是某一集体或群体,例如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别造成的单位与单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嫉妒。指向对象的差别既可以是外在的可见的客观差距,比如财富和相貌的差距,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差距,如才能、地位、幸福感的差别;有的时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差距,例如,总感觉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冷落;或者是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威胁和伤害的预想,例如上级对于下级才能的妒忌。只要有差距就有可能导致嫉妒的产生。

第二,嫉妒是一种有害的情感,表现出明显的对抗心理,在特定的条件下便以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和不妥的行为表现出来,并外化为种种邪恶的力量,引发巨大的消极结果,造成一些不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嫉妒心理是对自己被超越的一种憎恨、敌对的心理。嫉妒心理的对抗性来源于比较过程中的心理不平衡而引发的不满和愤怒情绪。这种对抗性过度发展常常会带来对他人、自己、家庭、社会的巨大危害和伤害。

第三,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不论阶级、地域,也不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嫉妒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纵横古今,没有哪个社会和国家的居民完全没有嫉妒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情体验,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生活得比自己好,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而这难言的酸涩“滋味”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绪体验。

第四,嫉妒心理具有不断发展的发泄性,即指嫉妒者无法自控的,想要向被嫉妒者发泄内心的抱怨、憎恨的心理。一般来说,除了轻微的嫉妒可能只表现为在内心独自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极大多数的嫉妒者都会在嫉妒心理的影响下发生发泄行为。

并且,这种发泄的欲望在一定程度和时间上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所以嫉妒者无法轻易摆脱这种发泄欲,也就是说发泄欲望具有顽固性。就像培根曾经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话说的那样:“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嫉妒与私心是相伴而生,相伴而亡的,只要私心存在一天,嫉妒心理也就不会消失。

需要指出的是,嫉妒往往产生于比较的结果。而地位相等、年龄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间最容易被拿来比较,因而他们之间也最可能发生嫉妒;嫉妒虽从比较中产生,但第三者的态度在其中起了“煽风点火”的促进作用;嫉妒虽然是种普遍的心理,但是是否出现嫉妒心理还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等个人修养有关。

私有制产生以后,每个人都开始拥有自己的私人财产,私心也就相伴而生。嫉妒心理在私心的支配下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发展一步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成为人际交往中一个危害颇深的毒瘤。如果将漫长的历史加以浓缩,那么嫉妒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如下三层次:

第一层次,难以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因为这种嫉妒难以觉察,所以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心灵中而不被关注,是嫉妒心理的第一层次,也可称为原始层次。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潜意识中,没有形成一种自觉意识,也无关乎痛痒。这种嫉妒心理对人的心理激活作用很微弱,人们一般也不会采取行动发泄,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但这种心理因素存在非常普遍。处于潜意识嫉妒心理层次的人,其心理是羡慕、竞争、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积淀的混合体。有时我们面对同学、朋友不断取得的成功时会隐隐觉得心理不自在,这种“隐隐”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嫉妒心理。

第二层次,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心理。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嫉妒心理由潜意识进入显意识,由无意识(或下意识)到有意识。其主要标志是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发泄性明显化,不再把嫉妒心理深埋在潜意识中,而是自觉地显露出来,通过发泄缓解内心的不平。其具体方式是对被嫉妒者进行挑剔,或散布对其不利的言论。严重者则是对被嫉妒者进行人身攻击、诬陷、诽谤,带给被嫉妒者痛苦,在对方的痛苦中,嫉妒者得以心理平衡和满足,达到一定的发泄目的。

第三层次,危险的变态嫉妒心理。所谓“变态心理”,一般认为是指人格畸形发展而无法控制,背离正常范围,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而产生危害的心理和异常行为表现。当嫉妒心理超出正常的心理层次,不加控制地继续严重化,即进入变态嫉妒心理层次中。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嫉妒者由于内心的嫉恨无法平息,更加猖狂地向被嫉妒者进行攻击,表现出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己的卑劣行为;另一种嫉妒者则是将嫉妒泛化,变成一种无事不嫉妒,甚至于本不该嫉妒的事也要嫉妒。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都在努力向前,难免会有很多不良情绪,嫉妒就是其中一种,它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嫉妒是思想的暴君,灵魂的顽疾。”对自己、对他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对己来说,嫉妒所带来的憎恨是极大的,像潮水一样把自己的心灵淹没,只会让自己在痛苦中煎熬。

对被嫉妒者来说,嫉妒者往往为了发泄自己心头的怨恨,而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发泄、平息内心煎熬的目的。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对被嫉妒者产生巨大的心理伤害和压力,甚至是肉体和生命的威胁。这种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挫折感很容易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

自己的过激行为导致的后果,对患者本人是一种直接伤害,对自己的家人而言,也会相应地承担这种伤害的直接后果和后续伤害,他们承担更多的是精神伤害和负担。

有嫉妒之心尤其是形成嫉妒性格的人极易因为相互的比较,产生挫折心理。

第一,嫉妒是对比自己强的人的一种仇恨心理,在嫉妒者心里,凡是他认为比他强的人都对他构成了障碍,别人得到了,他却得不到,在嫉妒别人的同时,自己生成了挫折感。

第二,有嫉妒心的人希望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因而也常常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每天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状态下,导致事事不顺心,处处有障碍。只要在生活中遇到难以排除的障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委靡不振。

第三,有嫉妒心者多是自卑的,总是想要通过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落后。一旦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那样强大,他们就希望赶上别人,但又不知道怎么样赶上别人。这种盲目的追求与自卑促使嫉妒心加剧。

嫉妒心理的产生有其社会因素,也有自身因素,两者共同促生了嫉妒。因此想要彻底根除,不仅仅要考虑嫉妒心理存在的社会方面的一些原因,同时也应当看到思想道德修养在其中的作用。在这些因素中,社会意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方面的因素不是可以马上改变的,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主观修养的提高做起,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那么如何避免嫉妒心理呢?

首先,为自己的心态找到坐标。人的内心里如果藏着过分自卑或过分自傲的隐痛,嫉妒心理很容易在其中萌生。‘自卑的人觉得别人比自己强,自己想要的怎么也得不到,所以很容易嫉妒别人;自傲的人藐视一切,但在其藐视一切的背后,是想拥有一切的野心。因此他们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强烈的嫉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有时候会不择手段。

其实这些都是人的占有欲在作怪,如果你静心思考一下,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空手而来,那么当一个人离开的时候,也必定是空手而去,不会带走任何东西。那么,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永远属于你的。生活中的得失都在必然之中,得到的也无须得意,因为到最后你还是会失去;而没有得到的你也不必烦恼,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你的,你什么都没有损失。人活着的时候,肩膀上担负着许多责任和欲望,没有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轻飘、无意义,我们的人生也就变成了一场过分认真的游戏,可是总背着它们而且还要不断添加,最终很有可能我们会“累死”在人生的路上。生活原本是一种非常淳朴、简单的存在方式,我们附加给它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学会舍弃,把那些自己不特别需要、对人生益处不大的东西甩掉,学会保持一颗简单和明朗的心,你会觉得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可以走得很沉稳。

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人生,那么处理一切事情的时候就会比较冷静,也不会因为嫉妒而产生破坏友情、损害公德的事情了。

其次,对自己正确定位。我们一生中相处最久的就是自己,也离自己的心最近,我们都还是了解自。己的。所以在对自己定位时,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己就是一个常人,做着常人该做的事情,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快乐过好每一天。不要把自己的目光永远对准别人而苛求自己。别看到别人升职了,加薪了,就觉得那个人该是自己,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一定做了你没有做到的事情才有了这份回报的;再说你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比他有优势啊,常想想自己的优越,有种满足的感觉;同时也要看清自己的实力,毕竟我们只是常人一个,都有自己的能力所不及的地方。

当然也不能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觉得我就这样了,别人愿意好是他们的,我也不管这些了。我们可以把嫉妒心变成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把别人的长处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别人的成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把别人的经验当作自己进步的捷径,懂得取长补短,那么嫉妒心理会被宽容、豁达、知书达理的心理所取代。

给你克服嫉妒心理的8个锦囊:

第一,善于学习积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封闭、狭隘的意识使人鼠目寸光,难以进步,因此,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能力,与人为善。

第二,端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嫉妒。不要主观臆测,认为嫉妒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援助之手。

第三,保持冷静,客观评价自己。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一颗理智的心,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同他人的差距和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四,积极主动,见强思齐。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应该学会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但还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化嫉妒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