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是苏州城标志性的山丘。
它很小。在世界名山大川名册中找不到姓名;在苏州城一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市区框架里犹如一颗绿色的翡翠。当你用脚步去丈量它的面积时,不须一小时就能走遍东南西北。
它很大。承载过所有苏州人休闲的步履;重叠着天下客探寻的脚印;背负着苏州城沧海桑田的历史足迹。
它很矮。矮得海拔只有35米;矮得面对现代化城市所有高楼大厦都得仰视;矮得在所有高山峻岭前只能说是一级台阶。
它很高。在苏州城里,它有最高的古塔;最高的墓葬;最高的剑池。
如果把它当做一本画册,它很薄,薄得只画一条曲径、几座建筑、几处石刻。如果把它当做一本历史典籍来读,它很厚,厚得叫人捧不起、搬不动、读不透。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有人说白虎是吴王霸气凝聚而成;也有人说是吴王在2500年前为了争夺天下,召吴国铸剑高手干将、莫邪采“五山之精华、六合之精英”,在苏州城外开炉生火,冶炼三月,始终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莫邪奋勇纵身火中,炉中金铁消融,终于铸成一对雌雄双剑。在吴王下葬时,随着3000把陪葬的宝剑把雌雄双剑安放在身旁。为防窃盗,虎故佑之。还有人说秦始皇平定天下后,曾掘墓取剑,随意拿起一把,挥手劈去,巨石分半。如今位于半山上的试剑石就是佐证。所以白虎是上天派来保护传世奇宝的……孰是孰非,不必考究。就如山顶上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七层八面,当你带着一点历史知识站在它的面前,一样要深感困惑。首先,它始建于961年,而吴王葬于公元前496年,前后相差一千四百余年,本不该有什么瓜葛,但如今山上山下两个古迹却休戚相关。有人说是吴王墓把地底掏空,致使塔身严重倾斜。有人说是重达6000吨的塔身保护了地底的吴王墓。这种扑朔迷离的关系令许多科学家和游客的探秘兴致倍增。其次,塔身偏离中心达2.34米,水平差距达48厘米,历经一千多年而不倒,成为意大利比萨斜塔后世界上第二座著名斜塔。而位于杭州西湖山上的雷峰塔却因倾斜早已倒去。再次,塔是一座完全用砖砌起来的仿木结构塔,外墙和内墙的柱子是念木圆柱,屋檐也是仿木斗拱飞檐起翘。1956年修塔时,在塔内发现了许多竹针。专家分析,这些竹针是用来插在砖缝中,然后用细麻线缠绕,再涂以浆料,使整个墙体连成一体,增加其牢度。然而研究多时,就是拿不出防止塔身继续倾斜的方案来。其间有一农民看后向专家们建议,用箍木桶的方式把塔身箍起来,所有专家无不嗤之以鼻。后请了苏联建筑专家到现场办公,照样束手无策。又是那位农民说了自己的想法,苏联专家才恍然大悟,最终拿出了加固的详细方案,防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为何那么多中外建筑专家齐聚一堂搔破头皮都拿不出维修方案,却因一个斗字不识的农民的想法一锤定音?这不同样是一个谜吗?
同样是个谜的还有那位于山北缓地上的躲债寺。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多次到过寺中。看到寺中衣衫褴褛者众,问主持何故?主持告之多为躲债之人。于是拨给专款,扩建庙宇,便规定凡是债权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不准进入寺庙去讨债。所以民间就有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说法。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康乾之治”的一代天骄皇帝,果真有如此这般的仁慈之心、为民之举?就算传说真实,这种做法充其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与开一代太平盛世的乾隆为政风格似乎有所径庭。至于“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相传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年代久远,虎丘二字的石刻已被湮没。到明万历年间(1614),石刻名家章仲玉补刻新旧二方石刻似一气呵成,难辨真伪,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剑池”何来?因池形似宝剑,又因吴王阖闾墓中藏剑三千,故名。崖左壁“剑池”二字为元代周伯琦所书。但民间相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传说虎丘寺僧人以两只鹅易王羲之“剑池”二字,王羲之书就后,到手的两只鹅却化作龙虎回到虎丘山头。“剑池”底下是否真的有墓葬?1955年当地政府清理剑池时确实找到了一条深约10米的石胡同。尽头呈喇叭状,容4人并立,并有一横三竖四块青石琢成的长方形石板,显然均为人工所为。根据墓门的形制和朝向,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制。因此推测可能为吴王墓。但因墓恰巧在塔底下,规模宏大,一旦开挖必影响塔,因而作罢,未打开墓门,留下千古之谜。还有二山门、憨憨泉、千人石、二仙亭……无处不充满着迷幻的色彩,在300亩的虎丘山上,承载了太多神秘的典故传说。
当然,虎丘山上所承载的故事不会全是抑郁和迷幻的,也有许多阳光和情趣的细节。比如从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之后,人们就开始发挥智慧和想象,编剧出了诸如“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姻缘”等故事。山上的枕石就充满了奇情异趣:说的是秀才唐伯虎在枕石上休憩,并与祝枝山调侃,由枕石而眠想到夫妻共眠,再想到生儿育女的游戏。因而有人把“三笑姻缘”与枕石联系起来,称“二笑”是唐伯虎在枕石上等秋香来时,见秋香到了,急急忙忙佯装看书,把书拿颠倒了,引出秋香的第二笑。其实,生活于明代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唐寅(即唐伯虎),他们一生都生活在苏州,虎丘便成了他们吟诗作赋、书法作画的主要场所。许多石刻上都留下了他们行云流水般的墨宝。
而在虎丘山上众多有趣的故事中,最有趣的该属祝允明与唐寅的一次赌博了。一天,唐寅正在山上聚精会神地画一幅山水立轴,远山近水,云雾缥缈,十分生动。祝允明看到后就取笑说:“老弟,你的山水画得不错,简直超过你师沈周了,不过画起仕女来就差了点。”唐寅年轻气盛,听了极不服,说:“我的仕女图有哪些不好?”祝见唐认了真,就笑笑说:“你画一般的仕女图没意思,要是你能在一年内,把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成十张美女图出来,我就服帖你,还可以跟你打赌三百两银子。”唐被一激,没仔细思量,就满口答应。送走祝允明后,他细细一想,才知道上当。试想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十张实有其人的图去哪画呀?无计可施之际,书童唐兴十分伶俐,当下献计说:“相公,每月初一、月半总有人去玄妙观烧香,烧头香的往往都是大家闺秀。你和玄妙观的老当家是棋友,可以早一天住到观里,打扮成小道士,装模作样地去剪剪烛花,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唐一听有理,并依计而行。春去秋来,唐寅精心画出了九幅,并以隐瞒的方式赢得了祝允明的三百两银子。但因没将十美图画全,心里总觉不畅。一天清晨,他坐在妆台旁边,看着娘子陆昭容对镜梳妆的情景,忽然灵机一动,画兴大发,心想若是让娘子做我的画中人,岂不妙极。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对娘子说了,谁知娘子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性,一听此话,满脸羞得通红,口中连连说:“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倘若传扬出去,不但人家说相公浅薄,连我也体面难存。”但经不起唐寅的横打躬、竖作揖的软磨硬泡,只得说:“相公一定要画,那就画张背影图,使人家见了也认不出来。”陆昭容心想,自古以来,画人哪有画背影的。这么一说,可以打消丈夫的画意。哪知唐寅一听,连连拍手称妙:“娘子真是绝世聪明,我作画多年,倒从未想过这等新意。”陆昭容因话已讲出,只得随丈夫到后花园的荷花池畔,半倚着假山石,把花撒入池中,逗引池鱼作嬉。这一次,唐寅给妻子画了一幅《美女嬉鱼图》。只见画中美女,肥瘦适中、长短合度、云鬓高耸、粉面低垂,真是画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尤其是有一种少女独特的娇憨俏丽的神态,活现在纸上。画成以后,位居十图之首。哪里知道这张画实在太好了,到了后来,又引出一段逸事来。在清乾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破落家族的子孙手中买到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痴如醉,越看越爱,越看越迷。他心里想:这位美女背影这么动人,正面更不知有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着:“美人儿,你怎么不回过脸来?”家里人见他日渐消瘦,着急万分,请了医生。医生说心病需要心药医。若是心中想看的东西得到了,病也就霍然而愈,否则药物不能奏效,医生也无能为力。有个聪明人想了个办法,趁那公子昏睡时,将画换了一幅,景致、衣物均同,美人脸却是正面的。那公子一看,画中人十分平常。一场相思就此断念,病也就渐渐好起来了。所以,人家说,唐寅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就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
尽管故事细节看上去有点似是而非,但是唐寅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和文学家却是真实的。就如人们总把唐寅说成“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一生都过着风流潇洒的神仙般生活。其实,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门,十分势利,一心只想他能金榜题名,夫贵妻荣。不想唐寅在赴考中受到考场舞弊案牵连,从此仕途无望,夫妻反目,日日争吵,最终劳燕分飞。后来遇上风尘女子沈九娘,对他恩爱有加,体贴入微,让他居有所安。可惜红颜命薄,未处几年,就离他而去,后再无续娶。到他离世时,因贫困尸骨都无法下葬。他的诗、书、画可谓中国三绝,一生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终老悲惨。所以,大凡世事,人们对它的认知如果只停留在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上,那是最富于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的,完美也好,丑恶也罢,充其量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话料而已。就如我之于虎丘,不甚了了,只冲着大文豪苏东坡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叮嘱,两次身临“吴中第一名胜”,终是人言亦言,不得要领。这样也好,只知道它的奇趣,也不枉此生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