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伦理与道德读本
28459400000010

第10章 孝悌立基,天地可赞(2)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皋鱼在父母死后发出的叹息。这与子路的心态不谋而合。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地诚敬。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然而,今天有的孩子缺乏尊重父母、尊重长辈的美德,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想想看,一个连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他怎么能算一个好孩子?他怎么能算一个好学生?长大后,他怎么能尊重老人、赡养老人?怎么能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重任?“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子路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孝的精髓

在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孝子,由于他的生平现在已得不到确切的考证,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隐士,大概生活在春秋时期。传说在他7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特意穿了一件彩色的衣服,以逗父母开心,因此今人称其为老莱子。

老莱子供养双亲十分殷勤,非常孝顺,他自己也已经是古稀之年,但为了不让父母觉得他们年迈,在父母的面前,他从来都不会说自己也已经是老年了。

有一次,他给父母送饭,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看出来他也已经腿脚不灵便了,害怕父母为自己担心,就故意坐在地上装成婴儿一样地啼哭起来,边哭边甩手,那样的动作像是在撒娇,他的父母不禁相视一笑,开心地说:

“这孩子怎么老也长不大啊!跟个小孩子一样,摔了还哭,赶快起来。”

还有一次,为了庆祝父亲的生日,他想了好久,怎么样才能让父亲高兴呢?

苦想几天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特意换上一件色彩斑斓的衣服,这件衣服穿在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上的确有些奇怪,但是他却觉得很漂亮,并且在父母面前蹦蹦跳跳,好像小孩子一样,看到他一副可笑的样子,父母被逗得合不拢嘴。

老莱子就是这样不仅在物质上奉养父母,还常常想办法逗父母开心,他们家里也常常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会觉得老莱子的行为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能深思老莱子行为的背后,就会发现老莱子才是真的领悟了孝的精髓。而这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们不用学习他逗父母所用的招数,只要我们能让父母因为我们而感到开心,就是值得称道的。

感动人心的义乌命名

对于义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因为它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相传,在先秦的时候,有一对颜姓父子,父亲叫颜凤,儿子叫颜乌,他们从山东一路南下避难,到达了今天的义乌境内。父子俩初来此地,无依无靠,就靠给一家财主做工为生。他们的住所更是简单,就是野外的一处山洞。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是颜乌对待父亲十分孝顺,夏天为父亲赶蚊子,冬天为父亲暖被窝,父子俩生活得也算和美。颜乌的孝行感动了乌鸦,在夏天的时候,它们竟然还帮着吃蚊子,日子长了,严家父子也常常喂乌鸦一些粮食。

但是好景不长,颜凤因为劳苦过度,一病不起。颜乌十分忧心父亲的病情,但无力回天,在一个凌晨,颜凤去世了。颜乌日夜流泪不止,痛哭哀号父亲的仙逝,等到悲痛稍轻之后,他就开始用工具,后来索性用双手挖坑准备葬父,一直挖了几天几夜都没停息,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累晕过去。

这时候,成千上万只的乌鸦飞过来,每只乌鸦都衔着泥块,它们把泥块放在颜凤的身上。就这样,它们一趟趟飞来飞去衔泥块帮助颜乌葬父,后来,乌鸦的喙受伤了,一滴滴的血染在泥块上……终于,它们垒起一个坟堆,使颜凤得以安葬。

而颜乌因为劳累、伤心过度,那次累晕之后竟然没能醒过来,而乌鸦在颜凤坟的旁边又衔泥成坟葬了颜乌。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颜乌的孝心和这些乌鸦,就把这片地方叫做“乌伤”。后来,秦始皇在这里建县名“乌伤”。624年,乌伤、华川两县合并,定名“义乌”,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生活中,我们太容易得到爱,但我们给予父母爱的时候并不多。如今,我们长大了,懂事了,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去爱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比如给下班的父母拿拖鞋,递上一杯热茶;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洗洗脚、捶捶背;烧一道自己会做的小菜;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等等。当我们通过行动表达我们的懂事和孝心时,相信更能阐释爱的美好。

最朴素的孝顺行为

汉文帝时期,在临淄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很有名的人,她就是勇于救父的淳于缇萦。

淳于缇萦的父亲叫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但是非常喜欢医学,还经常给别人看病,所以在当地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是他为人耿直,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所以在官场上很不得意,没有多久就辞职当起医生来了。

一次,淳于意被一位商人请去为他的妻子看病,结果没有好转,反而在几天之后死了。商人仗势欺人,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看错了病,致人死亡。

当地的官吏也没有认真审理,就判处他肉刑(当时,肉刑有脸上刺字、割鼻子、砍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除了小女儿缇萦之外,淳于意还有4个女儿,可就是没有儿子。在他被押解到长安去受刑的时候,他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可惜我没有儿子,全是女儿,遇到现在这样的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听到父亲的话,小缇萦又悲伤又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就没有用呢?”因此,当衙役要把父亲带出家门时,她拦住衙役说:“父亲平时最疼我,他年龄大了,带着刑具走不太方便,我要随身照顾他。另外,我父亲遭到不白之冤,我要去京城申诉,请你们行行好,让我和你们一起去吧。”

衙役们见小姑娘一片孝心,就答应了她。当时正值盛夏,天气反复无常,时而雨水涟涟,时而天气晴朗。天晴时,小缇萦就跟在父亲旁边,不住地为父亲擦汗;遇上阴雨天,她就打开雨伞,以防父亲被雨水淋湿。

晚上,小缇萦还要给父亲洗脚解乏。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押送淳于意的衙役。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京城。履行完相关的手续之后,淳于意马上就被关进了牢房。小缇萦不顾疲劳,也马上开始四处奔走,为父亲喊冤。

可是,人们一看申诉的竟是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便没有给予理睬。小缇萦想,要解决父亲的问题,只能直接上书皇上了。于是,她找来纸笔,请人帮忙将父亲蒙冤的经过一一写好,恳求皇上明察。同时她还表示,如果父亲真的犯了罪,她愿代父受刑。

第二天,小缇萦怀里揣着早已写好的信,来到皇宫前。就在此时,只见不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声,一辆飞驰的马车直奔皇宫而来。小缇萦心想:“上面坐的一定是一位大臣。”她灵机一动,用双手举起书信,跪在马车前。

车上坐的是一位老者,他看到了小缇萦,便俯下身来,关心地问:“小姑娘,为什么在这儿拦住我的去路,难道有人欺负你了吗?”小缇萦就把父亲被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位大臣,并请求他把信带给皇上。

听小缇萦说得那么诚挚恳切,这位大臣答应了她的要求。皇上读了这封信后,被深深地打动了,当他听说小缇萦千里救父的事迹后,更是十分钦佩。之后,皇上亲自审理此案,并为淳于意洗清了不白之冤。

缇萦作为一个古代的女子,却能够替父请命,孝心确实让人佩服。

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故事中的小缇萦,也许在她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很明确的所谓孝顺的概念,但是,她拥有一种最朴素的孝顺行为,时时事事都想着自己的父亲,都站在父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万事孝为先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嫔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后来因为孝顺贤能,而被群臣拥立为皇帝。

汉文帝即位后,有一年,他的生母薄太后病了,他十分体贴地侍奉,从不懈怠。薄太后卧病三年,他每天都去探望,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汉文帝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君。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汉文帝的仁孝传遍了四方,感化了所有的官员和百姓。

汉文帝共在位24年,他一直很注意发展农业,用德治国,非常注意教化百姓孝顺。因此,他在位期间,西汉社会稳定和谐,人丁兴旺,经济也得到恢复和极大的发展。在历史上,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共同誉为“文景之治”。后人为了纪念文帝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人们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一孝。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三年如一日。万事孝为先,因为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怀着一颗孝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卧冰求鲤,雪天得瓜

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房玄龄等编撰《晋书》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叫王祥。王祥身世十分可怜,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生母就去世了。后来,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朱姓女子。后母朱氏很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王祥不听话,是个坏孩子,时间久了,王祥的父亲也变得不喜欢王祥了。但是王祥并没有因此怨恨后母,他很听后母的话,不管后母叫他做什么事,他都尽力做好。

有一年冬天,后母朱氏特别想吃生鱼,就让王祥去抓鱼来给她吃,但当时天寒地冻,江河全都结冰了,哪还有鱼呢?

王祥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决定用体温把冰融化来抓鱼,他脱掉衣服,卧倒在冰上,虽然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他仍然强忍着……忽然,冰裂开了,两条鲤鱼跳出来,王祥高兴地抱着鲤鱼回家烹调好,让后母朱氏吃。随着时日渐长,后母朱氏慢慢被王祥的孝心感动,对王祥也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了,从此以后,一家人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为了给父母养老送终,王祥隐居了20余年,守完孝之后,才应邀出外做官。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并被封为睢陵侯。后人为了纪念他,还专门编了一首诗: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个至孝的例子,让我们明白孝顺的人对父母的使唤总是极尽所能,但是对于这种过于极端的做法我们并不提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的这种精神,而不是他的这种行为。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王荐雪天得瓜也是推崇孝顺的故事。王荐生性十分孝顺,侍奉双亲也十分尽心尽力,不管父母有什么要求,他都努力替父母办到。

有一年,父亲病入膏肓,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王荐见父亲这种情景,恨不得替父亲去受苦,但由于医生已经束手无策,让王荐赶紧为父亲准备后事,王荐没有别的办法,就天天向上天祈祷让自己折寿以延续父亲的生命。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奄奄一息的父亲不但没有过世,反而慢慢清醒过来。有一天,他告诉一个过来看望他的朋友说: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我的梦里出现了一个神仙,他拿了一个红色帕子,穿了一身蓝衣服,他对我说,你是个有福之人,修了这么孝顺的儿子,本来你寿限已到,但因为你儿子很孝顺,感动了上天,上天决定再赐给你12年的寿命。就这样,王荐的父亲又慢慢恢复了健康,又活了12年,王荐的父亲才如他梦中所启示的那样过世了。

王荐的父亲过世之后,王荐对母亲也是极尽孝道。有一年冬天,王荐的母亲生了一种怪病,感觉口干舌燥,不管喝什么都依旧是口干舌燥,问她想吃什么,就说只想吃瓜。当时正值隆冬天气,上哪儿找瓜呢?王荐四处求人,但是大家也都毫无办法。

眼看着母亲的病怎么也治不好,王荐不禁心如火焚,异常痛苦。有一天他只身一人来到深山老林里面,独自痛哭垂泪,心里怨自己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导致母亲的病久久都好不了。

忽然,他看到前面的岩石缝里有瓜秧缠绕,在瓜秧上面竟然结了两个鲜瓜。他喜出望外,也顾不得危险,就攀上岩石把那两个瓜摘下来,拿回家让母亲食用,母亲的病竟然因此好了。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给父母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真正的孝道是要能够“内安其心”,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

黄香“至孝”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阶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

小时候,黄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知道亲近、孝顺父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可不幸的是,黄香9岁便死了母亲,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儿,坐在院子里乘凉。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侍候父亲上床就寝。

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常常下几天的大雪,由于家里贫穷,没有那么多取暖的东西,他就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道深得乡邻的称赞。

一天,黄香从山上打柴回来,看见路上有一条长蛇快要干渴而死,就将它带回家放进屋后的小河沟里。长蛇见了水后就活了过来,似乎感激地向黄香点了三个头,就钻进了河底。

有一年,黄香的父亲突然患了一种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的怪病,无论黄香请来远近闻名的郎中诊治,还是黄香自己精心调理,父亲的病就是不见好转!黄香为此急得不思茶饭,人也瘦了不少。

一天夜晚,长蛇突然托梦给黄香说:“我是鳝鱼,你把我做熟了给你的父亲吃,你父亲就会好的。”黄香一梦醒来,便来到屋后河沟观看,果然见沟里有无数条笔杆般长短、笔杆般粗细的鳝鱼,就用鱼篓装了一些回去,炖好了给父亲吃。说也奇怪,父亲连肉带骨头地吃了盘鳝鱼后,病就完全好了!

在黄香12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汉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爱妈妈,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爱爸爸,给他一次豁然开朗;爱朋友,给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爱周围的一切,让自己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让真爱的花朵处处盛开,我们的生命就一定会更加绚丽!

尽孝从生活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