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想想,你身为公主,穿了这样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仿效。翠羽珍贵,这样一来,全国要浪费多少钱啊!按你现在的地位,生活已经够优越了,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怎么可以带头铺张浪费呢?”
公主没办法,只好脱去那件美丽的翠羽短袄,但心里仍然有点想不通。她想:你既然是皇上,又是我父亲,对我要求那么严格,看你对自己要求怎么样?
于是,她向宋太祖试探性地问:“父皇,您做皇帝时间也不短了,进进出出老是坐那一顶旧轿子,也应该用黄金装饰装饰了!”
宋太祖却心平气和地对公主说:“我是一国之主,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经济,要把整个皇宫装饰起来也能办到,何况只是一顶轿子!古人说得好,‘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人供奉一人’。我不应该这样做。倘若我自己带头奢侈,必然有更多的人学我的样子。到那时,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怨恨我,反对我。
你说我能带这个头吗?”
公主一边听着,一边琢磨着每一句话,再看看皇宫里的装饰也很朴素,连许多窗帘都是用青布制作的,公主觉得父亲说的话确实有道理,于是就诚心诚意地向父亲叩头谢恩。
自古以来,只有勤俭节约致富,却从未有过挥霍家财创富的先例。挥霍无度只会败坏家产,坐吃山空最终受苦受穷的人只会是自己。
一个人修身养性需要勤俭节约,一个国家富强进步同样也需要勤俭节约。
如果我国十几亿人每人节约一粒粮,节省一分钱,节约一滴水,那将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啊!
我们瞧不起小气的人,说他们不大方,但我们敬重节俭的人,因为他们懂得珍惜,不暴殄天物。我们更敬重节俭的成功人士,因为他们不因富有而奢华,他们在朴素的生活中,为自己赢得了另一顶王冠——节俭。
节俭是财富的基石
宋朝元丰某年,苏东坡被贬官来到黄州。
这天晚上,苏东坡坐在桌前,取出4500钱,分成30份。他的妻子季章把钱装入30只小布袋中,然后用叉子将小布袋一一挂到梁上。
苏东坡的长子苏迈好奇地望着这一切,不解地问:“爹,为什么要将钱分成30份挂起来?”
苏东坡说:“这就叫过日子,每天一份,150钱,只准余,不准缺。”
苏迈点点头,又等着下文。
“至于挂在梁上,那是杭州贾耘老的办法,”苏东坡接着说,“布袋一天比一天少,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它能提醒你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每一天。”
苏迈又点点头。父子俩正说话间,有人敲门,进来的是邻居庞安常医生。
庞医生和苏东坡是好朋友,因为城里几个财主合起来修南天门,托庞医生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一口应允。两人谈得投机,到三更时分,庞安常才离去。
庞安常走后,苏东坡铺开宣纸,欣然挥毫。刚写到“南天”两字,忽然传来苏迈的惊叫声:“抓贼,抓贼!”苏东坡大吃一惊,扔下笔,大步冲出书房,正好与那个盗贼撞个满怀,盗贼倒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季章掌灯,苏迈操棒,三个人将贼团团围住。那盗贼慌忙掏出小钱袋,连连求饶:“老爷,小的叫阮小三,家住后村,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不下去,听说老爷从城里来,钱多得没处放,就挂在梁上,所以我就……”
苏东坡听了不觉笑出声来,他叫阮小三打开钱袋数数,然后说:“这是我一家每天的生活费,你拿一袋,我就要挨一天饿。”
阮小三一惊:“这150钱的开销跟我们老百姓差不多,老爷,都说你有钱,怎么这样节俭?”苏东坡微微一笑,回答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阮小三听不懂苏东坡文绉绉的话,苏迈解释道:“我爹的意思是,肉体上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你不注意节俭才沦为盗贼。”
阮小三慌忙申辩,说自己是穷得揭不开锅才出此下策的,而且是第一次。
苏东坡听他这么一说,马上让苏迈去请庞安常来作证。
不一会儿,庞安常来了,见是阮小三,便跟苏东坡说,他老母亲病瘫在床,妻子是个哑巴,还有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苦。苏东坡听了十分同情,念他因生活所迫,又系初犯,就放了他。阮小三千恩万谢,连连磕头,然后转身要走。
忽然,苏东坡叫住他,自己转身到书房,挥动大笔,在宣纸上点了一个形似钱袋的墨点,然后将那宣纸卷好,送给阮小三。并对他说,那梁上的钱袋只有150钱,拿去也派不了用场,这个纸袋有1万钱,叫他好生保存,阮小三接过纸,半信半疑,不便多问,只得告辞回家。
在一旁的庞医生见了也觉奇怪,问苏东坡葫芦里卖的啥药,苏东坡笑而不答。他要庞安常通知那几个财主,明天一早来取他的题字。
第二天,几个财主来到苏东坡家取墨宝,他们一看题字,苍劲有力,非同一般,心中十分高兴,但突然发现南天门的“门”字少了一笔,忙请教苏东坡是何缘故,苏东坡笑笑说:“噢,我想起来了,这一‘点’忘在后村阮小三家里了,你们去取吧!”
此时阮小三正在家里端详那张宣纸上的墨点,他想:这一点就值1万钱,会不会苏老爷作弄我?文人会开玩笑,也许这一“点”骂我一点不懂。他正想得出神,几个财主上门来了,他们向阮小三要那个墨点。阮小三想起苏东坡的话,开价1万钱,少一钱也不给,财主知道苏东坡的墨宝值钱,只好答应了。
财主走后,阮小三将1万钱分成两份:1000钱给自己,9000钱用布包好,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不肯收,他对阮小三说:“我每天150钱,足矣足矣。”
阮小三不懂,他问苏东坡:“老爷你浑身是宝,写一点就值1万钱,为什么日子过得如此清苦?”
苏东坡笑着说道:“君子倡俭,一日安分以奉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少费以养财,此乃三养也。”
阮小三当然不懂三养的涵义,但苏东坡那种倡俭的美德,那种过日子的精神,却被后人引为楷模。
节俭不仅是财富的一块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节俭可以提升个人的品性,厉行节俭对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节俭在许多方面都是卓越不凡的一个标志。节俭的习惯表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证明一个人不是其欲望和弱点的不可救药的牺牲品,他能够支配自己的金钱,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天节约一点点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一生忠孝节义、恭俭正直。他廉洁奉公、以节俭为乐的品德更是一直被后世传颂。他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训俭示康》,其中引用了名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要节俭。
仁宗皇帝临终前曾留下遗诏,要赏赐司马光等大臣一批金银财宝。司马光领衔上书,陈述国家穷困,不愿受赏。但几次都未被批准,最后他将赏赐自己的一份交给谏院,充作公费。
他在洛阳任职时,曾买地修筑了一所集居住、读书、游览为一体的“独乐园”。那里环境幽雅,他非常满意。但当皇上的使臣到这所宅院来向他问政时,却为这低矮的瓦房、简单的陈设惊讶不已,他不能相信名扬天下的司马相公会这样寒碜!
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最后只好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他不喜华靡的美德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愿意与他为邻。
节俭的魅力是无穷的,无论是为官者还是平民都应该发扬节俭的美德。
有一个商人,做的是收购糖的买卖。每天向村民们收购完糖后,他总是在家将糖装进箩筐或者麻袋里,然后再运到镇子上或外地去卖掉。就在他集中或者分装糖的时候,总是会不小心掉下一些糖,而他却从来不在乎,觉得损失那点儿糖算不了什么。
不过,商人的妻子却是个有心人。她看到每次丈夫分装完糖以后,地上都会撒些糖,觉得很可惜,就偷偷把那些糖重新收起来,装进麻袋里。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攒了四大麻袋糖。
后来,有一段时间糖突然短缺,商人很长时间收不到糖,生意一时间没办法做了,几乎蚀了本。妻子想起自己平时存下的糖,就拿了出来,化解了商人的燃眉之急,还小挣了一笔钱。
每天收集一点点糖,就能集腋成裘换来危难时刻的那一桶金。每天节约一点点,就会有无尽的惊喜等着你。
金庸的节俭之道
作为一代武侠大师,金庸的名字可谓响彻华语世界,他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15部经典武侠作品确立了金庸“泰山北斗”般的武侠宗师地位,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畅销的书、不断翻拍的金庸武侠影视剧给金庸带来了丰厚的版税收入,他完全可以过上奢靡的生活。但是恰恰相反,生活中的金庸,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平常穿衣、吃饭都非常简单。
看看他一日三餐的菜单你会非常惊讶的,他每顿饭的餐食,就是一碗米饭、一盘青菜或一小盘鱼或肉,有时,就多炒一个鸡蛋。
生活如此节俭的金庸,却多次慷慨捐资助学,几十年来,金庸为各种善事捐款不计其数。他曾为香港中文大学捐赠了1000万港币。后来,为浙江嘉兴一中捐赠了300万港币。他在杭州西湖边修建了一所云松书舍,但他又把云松书舍捐赠给了杭州政府。
1993年,金庸向北京大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启动资金。2007年他又一次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继续支持北大的国学研究工作。
金庸说:“我不是生意人,只是一个普通作家。这1000万捐款,都是我写书的辛苦钱。”从金庸的善举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简朴外表下热忱的心。
一个人懂得省才能够赚。节俭是大多数成功企业家共有的特点,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有钱就好好规划,而不是乱花。省下手中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节省一分钱,就是为自己增加一分的资本。管理者要把节俭列为自我管理的重要一项。
成由勤俭败由奢
一个富人见一个穷人很可怜,发善心愿意帮他致富。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贫穷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开荒,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付诸了行动,只是当他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还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付诸行动,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他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了,穷人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地送来种子,赫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中国人向来有俭朴持家的古训,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管理者不加以借鉴,就不可能把企业经营好。常常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每个人的钱都来得不容易,很多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拥有了财富,因此,他们更懂得节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