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跟机械和工厂车间很相似,各个部件和各部门之间需要无数的纽带来协调,才能做出动作,完成担负的任务。关节就是把骨骼和骨骼连接起来的“协调员”。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和很多韧带及肌肉。关节面有一凸一凹的关节头和关节窝,上面覆盖着软骨,犹如机械齿轮一样连接着骨骼。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围,是齿轮上的润滑剂,帮助骨骼灵活地运动。关节腔是关节囊密封起来的空间,它可以承受力量,使得关节更加稳定。
关节如何做到灵活自如
关节是将骨与骨连接起来的特殊部位。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处生有软骨,软骨有一定的弹性,能大大减小强烈运动时产生的震荡冲击力。而关节囊内有一个滑膜层,可分泌润滑液,使骨头能灵活地运动,不会因摩擦而受损。正是这种生理机制,使关节能进行自如的运动。有了关节,骨骼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运动。根据关节的运动范围,关节可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并且,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还受人的年龄、性别和锻炼情况等因素影响。
关节炎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根据数据显示,全世界有3.55亿人患有关节炎,关节炎可以说是全世界的人们的健康的一大杀手。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骨关节炎日,这个节日的目的就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关节炎防治的重视。关节炎共有100多种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疾病,我们应当控制自己的饮食,少摄取酸性物质。关节炎的产生过程是这样的:健康的关节包括强健的骨骼,它主要由必需矿物质在胶原蛋白基质中形成。关节中有一个含有滑液的囊,它保护骨骼的末端不会受到相邻骨头和软骨的冲击,因为滑液可以有效地润滑关节。然而,关节过度疲劳和膳食不平衡会导致酸性体质,软骨浸泡在酸性体液中就会降解,滑液的润滑效果也会变差。损失的软骨成分同时存在于软骨和骨骼中,导致骨骼末端变得不平滑并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发炎会限制关节的运动。酸性体质的人会造成大量的钙流失,钙平衡的失调会导致钙在软组织中堆积,引起肌肉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骨骼末端会接合、融合在一起。
力量的源泉——肌肉
肌肉由许多肌纤维集合构成。如果我们能进入人的身体里,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它们通过收缩,帮助肌体完成各种活动。人们的一个笑容、一个抬头动作、一个蹙眉的表情都伴随着肌肉的收缩,可以说,肌肉就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没有它,人体就像没有动力的机械一样无法运动。一个人的身上共有六百多块肌肉,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能伸能缩,配合默契。
人体的肌肉构造和分类
肌肉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位于骨骼上呈条状的骨骼肌,占人体重量的五分之一。其中大腿上部的臀大肌是人体最大的肌肉。第二类是位于心脏上的心肌,它可以使心脏正常地工作。第三类是位于内脏器官上的平滑肌,它主要分布于心脏内壁,以及大血管邻近心脏的一端。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渐渐失去弹性。
所以到了老年,人的力量会衰减。
骨骼肌连接着骨头,我们劳动、活动时所付出的力量,就靠骨骼肌来提供,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肌肉”。骨骼肌收缩起来快而有力,但它耐力较差,容易疲劳,所以人们在剧烈运动后,总要歇口气或者喘口气才能恢复。
平滑肌常出现在食道、肠、胃等内壁上,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就像肠的蠕动,我们想叫它停也没办法。它的运动缓慢持久,肌细胞呈梭形,可以拉长和扩大,所以吃饱了饭的胃比空胃大七八倍。
心肌是心脏特有的肌肉组织,它通过收缩挤出血液带动心脏的搏动。
肌肉的收缩有什么作用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动作如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呼吸发声、咀嚼吞咽,甚至心脏的跳动、瞳孔的收缩等,都离不开肌肉的收缩。人体内的三种肌肉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骨骼肌能提供能量,使骨骼产生运动。比如听到发令枪响,游泳运动员会迅速从起跳台跳入水中,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就是骨骼肌。平滑肌通过收缩运动使食物和胃部的消化液充分混合,从而帮助消化。而心肌永远不会疲劳,它能使心脏不停地跳动。心肌有着固定的收缩节律,如果它的收缩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肌肉发酸的科学道理
刚刚参加过激烈的体育运动,我们会感觉胳膊和腿又酸又痛。其实让我们觉得痛的不是骨头,而是肌肉。人在运动的时候,肌肉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需要大量的氧气。如果平时缺乏锻炼,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血液提供的氧气不足,肌肉中的葡萄糖就会因为缺氧而发酵分解,产生乳酸。乳酸堆积得多了,肌肉就会有酸痛的感觉。不过氧气是乳酸的克星,只要我们在运动后做做放松练习,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氧气,肌肉酸痛的感觉就会渐渐消失。如果我们经常坚持锻炼,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就不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了。
为什么要锻炼肌肉
一个人的力气有多大,能跑多快,擅长什么运动,归根结底要看身上的肌肉有多么强壮。人们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有些运动员通过训练,非常强壮,甚至能够把相当于自己的身体的重量的三倍的物体举过头顶。肌肉的锻炼要讲究科学,要因时因地制宜。
如何让肌肉更有力
我们都羡慕运动员特别是拳击手的鼓鼓凸起的肌肉。一般人怎样才能锻炼肌肉、使得自己更有力气呢?影响力气大小的原因很多,饮食、锻炼、睡眠、身体健康状况等都与它相关。其中,肌肉起着关键作用。一个人的肌肉越饱满结实,力量就越大。
肌肉是靠肌纤维收缩提供能量的,肌纤维具有弹性,跟弹簧一样。体育锻炼可以使得肌纤维适当拉长,这样它反弹回来的力量就增强了。比如,排球运动员起跳扣球前的屈膝半蹲,就是为了拉长腿上的肌肉,目的是为了跳得更高。又比如身体稍稍往后仰,以及向上、后方举臂,同样是为了拉长胸、臂肌肉,以便把球扣得更加有力。这跟弹簧压得越紧就反弹力量越大是相同的原理。
睡醒后浑身没劲的原因
早晨刚刚醒来的时候,我们常会觉得浑身没劲。这是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中枢神经抑制程度越深,肌肉就越放松,我们睡得也越香。醒来时,中枢神经的抑制刚刚解除,全身的肌肉还处在放松的状态下,我们自然就会感到浑身无力。晚上睡得越香,早晨醒来浑身没劲的感觉就越明显。但是只要起床稍微活动一下,我们的肌肉又会紧张地工作起来,我们很快就会觉得身上有劲了。睡醒后活动一下就会觉得有劲了。
运动员的肌肉是特殊的吗
运动员的肌肉发达、强健有力,这是他们长期锻炼的结果。人在运动时,整个躯体的肌肉都被调动起来紧张工作。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使人的肌肉越练越粗壮有力。肌肉变得发达不一定是由于长了新的肌纤维,主要是因为原有的肌纤维变得更加粗壮了。同时,长时间的运动还会使肌肉的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引起肌肉中的蛋白质和毛细血管数增加,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自然会变得发达、健壮。
肌肉有可能变成脂肪吗
如果我们减少运动量,那么历尽辛苦减掉的脂肪会重新出现在身上。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肌肉变成了脂肪。肌肉和脂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肌肉是不含脂肪的组织,而脂肪是纯脂肪组织,它们不会相互转化。运动可以减少脂肪,使肌肉变得发达。停止运动后,发达的肌肉逐渐萎缩变小,但是如果人吃得还像以前那么多,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大量的脂肪就会迅速堆积起来,所以人很快就胖起来了。肌肉和脂肪是两种不同的组织,不会相互转化。
多功能外衣——人的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人体表面。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并以皮下组织和肌肉相连。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渐渐蜕去了茂盛的毛发,取而代之的是柔嫩的皮肤。皮肤上遍布着灵敏的神经末梢,颜色丰富,也是区分人种的直观的标志。皮肤还是人的身体状况的警报系统,是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外衣”的里外三层
因为我们有了皮肤,所以能够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冷、热、疼痛等刺激,皮肤是人体最贴身、最理想的“外衣”。这件“外衣”虽然不厚,但是,却分为里外三层。最外面的叫表皮,这里常发生细胞的更新换代;中间的一层叫真皮,有弹性和韧性,经得住摩擦和挤压,还埋伏着很多血管和感觉器官。如果划破了真皮层,就会流血并感到疼痛。最里面的一层是皮下组织,它就像棉花一样垫在真皮下面,保温并可以缓冲压力。
皮肤不仅指包裹全身的“外衣”,还包括点缀在上面的毛发、指甲等附属器官。
皮肤的吸收功能
正常的皮肤可以吸收一些物质,如油脂类和挥发性液体,对酒精吸收较快。
药物外敷,可以经皮肤吸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擦的面积,以防吸收过多中毒。有机磷等农药也能通过皮肤吸收,故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预防有机磷等农药中毒。
皮肤防御病原体的功能
皮肤具有保护体内器官、防御病原体侵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当皮肤破损时,病原体容易侵入体内引起发炎,故保持皮肤健康完整是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汗腺的分类
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窝、肛门四周及生殖器等处。它新鲜分泌的汗液是白色黏稠无臭的液体,经过细菌分解后则产生特殊的臭味,称为腋臭或狐臭。小汗腺除唇红部,包皮内侧及龟头部外,全身均有分布,以掌跖、额部、背部、腋窝等处最多。汗腺具有分泌汗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中的乳酸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头皮屑是怎么回事
头皮和人体其他部分的皮肤结构是相同的,最外面的一层也是角质层。与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头皮也在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角质层会不断老化、脱落,新的细胞不断补充。那些脱落的角质层再混合一些皮肤上的油脂就构成了头皮屑。
寒冷的冬天,头皮的皮脂分泌少了,头皮就会变得干燥,角质层容易脱落,头皮屑就增多了。此外,有些人喜欢用碱性很强的肥皂,或者使用一些刺激性大的药物洗头,也会使头皮屑增多。头皮屑过多还可能与真菌感染有关。
皮肤发痒的科学解释
皮肤发痒,就需要用手抓,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痒的感觉?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感觉?这些问题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痒和抓其实是我们处在快乐和痛苦、放松和紧张之间的一种奇妙的交叉状态,但它们却一直很少引起生理学家们的注意。大约十年前,一个对痒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曾这样描述这种奇怪的感觉:痒是人体某部分失常状态的反映。很显然,同疼痛一样,痒也是吸引人们注意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出了问题。但是,后来的科学家们并不满意这种肤浅的描述,他们开始重新对痒进行科学探讨。他们把用来传递痒的感觉的神经末梢、作出反应的脑细胞和刺激发痒的其他分子作为研究重点,科学家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揭开痒的谜团,并找出治疗瘙痒症的方法。
对于那些偶尔受到蚊虫叮咬而产生瘙痒感觉的人来说,可能对痒的研究就显得可有可无。然而对于那些痒成了对人体的折磨、灼伤了他们的皮肤、破坏了他们的睡眠甚至有时把他们逼到自杀边缘的人来说,科学家对痒的正确理解会成为他们解除痛苦的福音。美国研究人员吉尔·约斯普维奇博士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一起进行痒的研究。在约斯普维奇博士的工作室中存放着他拍摄的病人症状资料。这些拍摄都是病人睡眠时在夜间进行的,病人不时在床上扭动着,无意识地抓脸、躯干和脚。痒是一种连接皮肤、神经细胞和大脑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人体的神经高速公路上飞速传递着。它是一种循环,当产生痒的感觉,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抓,然而抓又会进一步刺激产生痒的感觉,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人的皮肤造成损伤。科学家们发现,要想真正克服痒,就要找到皮肤背后的痒感的诸多传递神经。
蚊子叮咬而产生的痒感是目前科学家最有把握解释的:当蚊子把它的唾液注射进人类的皮肤内,人体对抗蚊子唾液的抗体迅速发生反应,使皮肤细胞放出被称为痒中介的组胺(当人类发生药物或食物过敏、皮肤被紫外线过度照射后,皮肤细胞也会释放出组胺,从而同样会产生痒感)。组胺导致皮肤的神经细胞发出警报,警报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目前科学家的了解也就到此为止,至于信号传到大脑后又发生了什么还充满着疑问。
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认为,痒感的传递路径同疼痛感是一样的,事实上,痒只不过是微小的疼痛。但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他们认为,疼痛不可能和痒共同分享同样的神经细胞和路径,除了两者间的其他不同,两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并引发人体作出完全不同的反应。疼痛促使人类迅速从产生疼痛的根源上后退,而痒则促使人类发生抓的行为。前不久,德国生理学家研究了一组微小的慢传递神经,这种神经在人类的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触角,德国的科学家认为,这些神经是痒传递专用的。针对这一发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厄尔·卡斯坦司博士说:“发现痒的独特传递道路将导致我们对痒的看法的革命性改变。”这种新发现说明痒是一种单独的感觉,我们需要单独对它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大脑中连接痒传递路径的部分也于前不久被发现了。科学家在实验中注射微量的组胺到参加测试者的皮下组织中,让他们产生被蚊子叮咬的感觉。同时通过X射线来扫描实验者的脑部,这样通过发现脑部活跃的区域来判断大脑发出痒的感觉的部位。当实验者皮肤开始发痒时,科学家看到他们的大脑负责感觉、计划行动和负责更深层更基本的疼痛和快乐感觉的部分开始持续活跃。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大脑中并不存在专门的“痒中枢”,痒更像是一个多维神经网,它在感觉、行动和更深层的感情中枢的合作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