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痒充满着谜团,那么抓痒就更加令人不解。简单来说,抓痒是一种放松,它由脊髓控制,不需要大脑发出指令。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即使动物的脊髓同大脑的连接被切断,动物仍然能够作出抓痒的动作。但是,大脑也并非全无作用,抓痒仍然需要大脑提供“策略”。抓的强度和方式,这需要大脑做出分析。目前,科学家对痒感觉的路径和抓痒放松感觉的路径是怎样连接起来并相互协调的机能还不清楚。就连最基本的为什么抓挠可减轻痒的感觉这一点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目前普遍的理论是,抓痒提供了一种反干扰:抓痒制造的轻微疼痛作为一种感觉传递到大脑中,分散了大脑对痒的注意力。当大脑专注于抓带来的不舒服时,就会最终忘记痒的存在。这个理论不能解释的是,有时抓痒反而会使痒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一些科学家认为,当抓痒损伤了皮肤表层后,增加了皮肤被不明分子入侵的机会,这样痒感又会产生,而且可能更加强烈。同时,痛和痒之间的关系仍然十分复杂。一些功效强大的止痛药,例如吗啡,会促使人体产生强烈的痒感,特别是这些药被注射到大脑或骨髓中时,痒感更加明显。科学家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疼痛感本来足以压制身体痒的感觉,然而当疼痛感被吗啡等止痛药物压制时,痒的感觉便凸显出来了。关于这种解释的一个证据是,在人类大脑中也有类似吗啡的分子,它在大脑中的作用是产生痒的感觉。
尽管医学界对痒和痛的关系还没有彻底的认识,但已经开始利用它们互斥的关系来进行临床治疗了。只有部分痒感能够被一些抗组胺的药物抑制,因为只有部分的痒感是由蚊子叮咬和皮肤过敏而导致皮肤释放组胺引发的。更多的痒感是由皮肤干燥、湿疹、真菌感染和皮肤寄生虫引起的,这些都不会导致组胺的释放,因此抗组胺药物对这些瘙痒都无法发生作用。相反,这些痒感有时会对一些抗生素药膏、润肤膏做出反应。此外,痒感还同一些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它在患有某种肝病和肾病的人身上经常出现。对于这类瘙痒,不仅抗组胺药物不起作用,抗生素药膏和润肤膏也丝毫不能减轻痒感。研究发现,这种疾病产生的痒感有时可以被一些同吗啡产生相反作用的药物克服。这些药物能够组织神经细胞接受和传递痒感。通过这个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一些人大脑内接收痒感的神经分子过多可能是产生瘙痒症的重要原因。
多功能的指甲
指甲作为皮肤的附件之一,有着其特定的功能。首先它有“盾牌”作用,能保护末节指腹免受损伤,维护其稳定性,并增强手指触觉的敏感性。指甲协助手抓、挟、捏、挤等。甲床血供丰富,有调节末梢血供、体温的作用。其次,指甲又是手部美容的重点,漂亮的指甲增添女性的魅力。
指甲的结构特点
指甲系由皮肤衍生而来。和皮肤一样是在胚胎9周以后逐渐分化形成的。指(趾)甲分为甲板、甲床、甲沟、甲根、甲上皮、甲下皮等部分。甲板相当于皮肤有化层,甲襞是皮肤弯入甲沟部分,甲床由相当于表皮的辅层、基底层及真皮网状层构成。其下与指骨骨膜直接融台。后甲襞覆盖甲根移行于甲上皮。甲床前为甲下皮。甲床甲襞不参与指甲板生长,指甲生长是甲根部的甲基质细胞增生、角化并越过甲床向前移行而成,但甲床控制着指甲按一定形状生长,甲床受损则指甲畸形生长。甲床及甲根部有着丰富的血管,为指甲再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因此小孩不要咬手指。
指甲不停地生长是代谢的需要
在指甲的根部,有一个呈半月形的白色区域,叫做甲根。这里是指甲的生产工厂。甲根不断地制造角质蛋白细胞,角质蛋白细胞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指甲由死亡的角质蛋白细胞构成。当新的角质蛋白细胞产生时,会将指甲向外推出,所以指甲就能够不停地生长。指甲每天大约以0.1毫米的速度生长。不过,指甲的生长速度不是永恒不变的,它的生长与人的新陈代谢有关。少年儿童的指甲生长速度最快,成人次之,而老年人的指甲长得最慢。
指甲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甲色是指甲的光泽度和颜色。健康人的指甲有一定的光泽并且很均匀,好像一块光滑的玻璃,而且指甲应该是美丽的粉红色。一旦甲色发生变化,就说明体内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
指甲的光泽变亮有两种。一种是指甲上有块状或者条状部位变亮,而不是整个指甲,这种情况多与胸膜炎、腹腔出现积液有关;另外是整个指甲都像涂了油一样,变得光亮无比,而且指甲变薄,这种多见于甲亢、糖尿病、急性传染病患者。
指甲的光泽度不均匀,可以表现在不同指甲,也可表现在同一指甲的不同部位。如每个指甲都是前端有光泽,根部毛糙无光,可能存在慢性气管炎和胆囊炎;如果只有部分指甲光泽不均,暗示体内存在某些慢性损害和炎症。
指甲失去光泽,整个指甲都像毛玻璃一样,完全没有一丝丝的光泽的话,说明体内存在着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等;而如果体内有着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如肝脓疡、肺脓疡或长期慢性出血的患者,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冬暖夏凉的毛发
人不但有头发,而且在身体上细小的毛发分布很广,遍及全身。每根毛发的表层都有些细纹,可以防止污物或者灰尘进入皮肤。头上的毛发保护我们的头部,使得我们冬天免受寒风侵袭,夏日免遭日晒,有冬暖夏凉的作用。眉毛和眼睫毛可避免汗水流进眼睛里。
毛发的结构和功能
毛发是从毛囊里长出来的,它们分布很广,遍及全身。毛发分为毛干和毛根两个部分,毛根埋在毛囊里,毛干被顶出身体,露在皮肤外面。有的毛发很长,像头发胡须等。有的较短,比如眉毛、睫毛和汗毛等。不同的毛发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头发长得最快,其他部位长得较慢。
毛发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是触觉器官。当我们轻触到身体表面时,毛发的根部就会产生轻微的动作,这个动作会立刻被围绕在毛干周围的神经小分支物所截取,然后经由感觉神经传送到大脑中去。每根毛发都连着一个到数个由排列在分泌管的腺泡所构成的皮脂腺。
人的头发到底有多少根
人类都有头发。面对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丝,一般人都不大清楚究竟有多少根。传说古代有个小儿就曾用这个问题难倒过孔夫子。《史记》也给我们留下了“擢发难数”这句成语。古时候,我国习惯用“青丝三千”来形容头发之多。现在知道,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12万根。根据调查,碧眼金发的人头发可多至14万根,红发男女则不足9万根。自然,个体之间有一定差异;年少和年老,头发也有多少之别。
头发的生长期、静止期和脱落期
头发脱落后几个月,又会从脱落的毛囊里再生出一根新发来。每天脱落的和新生的头发数目大体相等,约有几十根。秋冬季节头发脱落得更多些。正如唐代一位诗人所说:“发枯辞头”。这属正常现象。不过,有些脱发是可以避免的。
曾经有一个时期,日本等地妇女的头发普遍变得稀疏了。后来发现与当时流行的发式有关。妇女们把头发齐根扎得很紧,头发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自然容易脱落了。
头发是由角质蛋白质所形成,热度太高会使蛋白质烧焦、硬化,所以烫发、吹风者的头发容易脱落。现在发现,缺锌的人也易掉发。通常,头发从出生到脱落,其寿命一般为2—6年,最长可达25年。头发每天平均约长0.2—0.4毫米,平均每月长约1厘米。以10万根头发计算,则每天可长30米。然而头发不是一年到头始终在长的。每天大约90%的头发在长,而10%的头发处在静止期。
德国一位著名生理学家认为头发的生长期还要少。他曾花去六七年时间研究头发,结论是:在一年里,头发只有264天在生长,其余的时间呈停止状态。这样推算下来,我们的全部头发一年生长的长度加起来,可达7—10千米。
眉毛和睫毛有没有用
俗话说:“眉目传情。”人的眉毛和睫毛能很细腻地传达面部表情,但眉毛和睫毛的真正功能却不是这个,它们的作用是保护眼睛。长在眼睛上面的眉毛和睫毛能够组成两道防线,有效阻挡来自外部的微小异物,不让它们进入眼睛。当异物触及眉毛和睫毛时,人会反射性地闭上眼睛,避免异物对眼睛的伤害。当强烈的光线照射时,睫毛还能像帘子一样挡住强光,使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减弱。有些人为了追求漂亮,将自己的眉毛拔掉,文上细眉,这样做会破坏眉毛的生理功能。
眉毛为什么总是长不长
身体不同部位的毛发,都有各自的毛囊。毛囊底部的细胞能分裂、繁殖,因此毛发会不断更换、生长。但是,由于眉毛和头发的生长部位不同,它们的生长期也不同。眉毛的生长期大约为5个月,而头发的生长期为2—6年。生长期结束后,毛发渐渐脱落,过些时候再从皮下毛囊中长出新的毛发来。由于眉毛的生长期比头发短得多,所以人们总感觉眉毛长不长。
头发掉了能再长吗
头发像花草一样也有根,它的根长在头皮下的毛囊里。头发从长出到脱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期、静止期和脱落期。每根头发生长的时间不尽相同,大约生长2—6年便进入静止期,之后头发就慢慢脱落了。正常人每天要脱落约70—100根头发,同时还会有数量差不多的新头发长出来。因此,头发的数量基本保持着平衡状态。但是如果毛囊坏死,我们梳头的时候常会发现有头发脱落,脱落后就不会再长新的了。
直发和卷发的形成原因
头发是从根部的毛囊里长出来的,头发的形状主要受到毛囊形状的影响。
如果毛囊的形状是圆的,那么长出来的头发也呈圆形,头发就又直又柔顺;如果毛囊是椭圆形或者细长的裂口状,那么长出来的头发也呈椭圆形或者扁平状,头发就是卷曲的。这一切都是由人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所以有些人的头发天生是直的,而有些人的头发天生是卷曲的。
头发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人的头发里含有三种不同的色素:优黑色素、红黑色素和嗜黑色素。在不同的人种中,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在头发中的比例不同,人的头发看起来就会有差异。优黑色素含量高,头发呈金黄色;红黑色素含量高,头发呈红褐色;嗜黑色素含量高,头发呈黑色。形成头发颜色差异的原因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祖先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由于日照较少,不需要分泌过多的色素保护自己,所以头发的颜色比较浅;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由于日照较强,分泌的黑色素较多,所以大多长着黑头发。人们不仅肤色不同,头发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人老了就白头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看到满头银发的老年人。人上了年纪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呢?这是因为人的头发中有色素,色素越多,头发看起来颜色就越深。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头发中就不再产生色素,所以头发就逐渐变白了。头发中的色素并不是人体内统一产生的,而是每根头发自己生成,所以头发变白也不会同时发生。头发开始变白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男人在30岁以后,女人在35岁以后头发中的色素就越来越少了。人上了年纪头发会自然变白。
硬如金刚的利器——牙齿
牙齿可以说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作用是切割和磨碎食物,使得食物更容易消化。另外,牙齿还有保持面部外形、帮助人们发音的功用。如果没有了牙齿的话,就有很多食物很难消化,影响我们摄取营养。由此可见,健康有力的牙齿是我们的福音。
伴随人成长的乳牙和恒牙
人一生中先后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个,恒牙28—32个。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恒牙分为切牙、侧牙牙、尖牙、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乳牙没有双尖牙及第三磨牙。幼儿2—3岁时,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岁前后开始长出恒牙,脱换乳牙,12—13岁脱换完毕,恒牙共长出28个。一般从17岁后开始长出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也有的人终生不长智齿,或只长一两个智齿,因此成人恒牙数目可以是28—32个。
人的牙齿的组织结构
第一,牙釉质:是由无数密集的釉柱和少量柱间质组合而成。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覆盖在牙冠表面,呈乳白色、略透明、质坚硬,能耐受强大的嚼力。无机盐占多数,其中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碳酸钙等。有机物成分仅占很少量。
第二,牙本质:是构成牙齿的主体部分,由基质和牙本质小管组成,牙本质小管中有来自牙本质细胞的细胞突,借此以进行营养代谢,牙本质钙化程度和硬度比牙釉质稍低,色淡黄,不透明。无机盐类约占70%,主要为羟磷灰石、含磷酸钙等,有机物中主要是胶原蛋白。
第三,牙骨质:是包裹牙表面的一薄层骨样组织。其营养主要来自牙周膜,并借牙周膜纤维与牙槽骨紧密相接。由于牙根部炎症的刺激,牙骨质可以发生吸收或增生,甚或与周围骨组织呈骨性粘连。
第四,牙周组织:指括牙、牙周膜、牙槽骨三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牙齿,使其固位于牙槽窝内,承担咀嚼力量。
第五,牙龈:牙龈是附着在牙颈和牙槽突部分的黏膜组织,呈粉红色,有光泽,质坚韧。牙龈边缘称为缘,正常呈月牙形。缘与牙颈之间的小沟称龈沟。两邻牙之间的牙龈突起称龈乳突。
第六,牙周膜:牙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多数纤维排列成束,纤维的一端埋于牙骨质内,另一端则埋于牙槽窝骨壁里,使牙齿固位于牙槽窝内。牙周膜内有神经、血管、淋巴和上皮细胞。
第七,牙槽骨:牙槽骨是颌骨包绕牙根的部分,借牙周膜与牙根紧密相连。
牙根所在的骨窝称牙槽窝。牙槽骨和牙周膜都有支持和固定牙齿的作用。
第八,牙髓: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牙髓腔的外形与牙体形态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较大,称髓室。牙根部髓腔较细小,称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称根尖孔。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还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牙冠某一部位有龋或其他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
牙齿的三大功能
第一,咀嚼功能。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的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等一系列机械加工过程,并与唾液混合后送入食道。在咀嚼的过程中,食物与分布在舌黏膜的味蕾广泛接触而产生味觉;舌和口腔黏膜又可将混合在食物中的杂质异物分辨出来,加以排除,起到保护消化道的作用。如果咀嚼功能不完善,则起不到上述作用。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可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咀嚼力的生理性刺激,还可增进牙周组织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