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一本通
28514800000042

第42章 风俗(2)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结发”与“合髻”

“结发”与“合髻”是中国古代婚礼中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仪式。由于两者都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因而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中国上古原始社会的“结发”婚仪,已不可考。据古书记载,“结发”婚仪在阶级社会已经深受买卖婚姻的影响。女子许配人家以后,便用缨(一种丝绳)来束发,以此表示她有了对象。直到她成婚时,那条丝绳才由新郎亲手从她的头发上解下。

唐代中、后期,“结发”由婚前系缨,成婚时脱缨,变成新婚男女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作为信物。称为“合髻”。

此后,“合髻”婚仪更是风行一时,不但民间流行此俗,而且“公卿之家,颇遵用之”(《新五代史·刘岳传》)。这种以剪下少许头发作为婚姻信物的婚俗,到明代仍未绝迹。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

百家衣

百家衣是一种为婴儿祈寿的服饰,由100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它的来源是一种民俗讲究,就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穿百家衣。

百家衣古称“敛衣”,据《云仙杂记》载:“伊处士从众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名曰敛衣。”从唐代以后,人们才称它为“百家衣”。俗语说:“穿了百家衣,能活七十七。”凡此种种解释,都是为了达到给小儿祈福的目的。

单传、男孩稀少的人家,每当婴儿出生后,孩子的奶奶、爷爷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的同时,会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的人家,老人们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因为“刘”、“陈”、“程”谐音“留”、“沉”、“成”,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的为最好。因“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百家衣是由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接而成的,缝百家衣的讲究也很多,像布纹的走向、拼图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百家衣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做百家衣,往往要在底襟处留个口子,称“藏魂处”。待孩子满月后,再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蕴意孩子的魂灵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必为孩子操心了。

穿百家衣的风俗,虽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它体现了人民群众那种朴素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这些风俗的产生,是由旧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落后造成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孩子生病后,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夭折儿童很多。人们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威胁,便采用穿百家衣的方法,希望孩子得到更多人的保护。如今,这种保护儿童的习俗已失去了其原始的意义。穿百家衣已成为孩子逗乐和联络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手段。

穿百家衣的习俗在中国北部的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分流行,南方某些地区也有这种习俗。

长命锁

长命锁也叫“寄名锁”,是汉族小儿胸前挂的避邪饰物。流行于全国各地。多为银制的,呈古锁状。上镌刻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锁片用长丝带穿系,戴于小儿脖颈上。病弱和独生子女佩戴的较多,有避祸驱邪、祝愿长命的含意。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关于佩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以及《留青日札》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丝绳不仅用于端午,还用于夏至。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广大人民渴望平安,所以人们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这种彩色丝绳,就是“长命缕”、也叫“长生缕”、“五色缕”等。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不光在民间流行,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戴。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五色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的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被称为“珠儿结”、“彩线结”。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随处都可买到。

到了明代,风俗变迁,长命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儿童颈饰,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了长命锁。

制作长命锁的材料,一般多用金银宝玉,其造型多被做成锁状,在锁上錾有“长命富贵”、“福寿万年”、“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吉祥文字,也有将它做成如意头状,上面錾刻着寿桃、蝙蝠、金鱼和莲花等吉祥图案。长命锁通常可以打开,在鼓起的空间中放置护身符等。有的附有钥匙可以开锁,有的则不设;也有较为单薄的银锁片。

十二生肖

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专家学者众说纷纭。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很容易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并用来纪年、纪月的。

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八字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

八字表达了人出生时太阳的位置。古代用八字算命主要是在分析一个人的五行(金水木火土)在命盘的平衡。当五行不平衡时,五行之间的冲克力量较大,因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作息,使一些不顺利之事发生。反之,五行较平衡时,诸事也会较顺利。

八字是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古代阴阳五行学者认为,天地之间皆五行;故将天干地支套上五行。人一生的命运就从五行的“冲刑生克合”推敲出来。

八字来源于《易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的命运的自然运动规律的总结。八字算命是认为,人的命运是可知和可预测的,可以通过人的出生时间来预测人一生的命运方向。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拜把子

朋友之间关系好到一定的程度,往往会采取这样一种形式来标注,即结拜为“金兰兄弟”。“金兰”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兄弟”又叫做“把兄弟”、“盟兄弟”、“干哥们儿”,而结拜的过程则叫做“拜把子”。

换照传统的规矩,拜把子要经过同饮血酒、叩头换帖、对天盟誓等几个环节。“金兰贴”的内容很复杂,祖宗三代的内容都要写上,还要签字画押。乡下人没什么文化,这一项往往就免了。饮血酒就是大家都把手指割破,将血滴入酒中同饮,意思是从此血脉相连,情同骨肉。誓言的内容也因人而异,不外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磕头要行八拜大礼,这也是“八拜之交”的来历,过去只有对父母长辈才行如此大礼。意思是从此以后要把对方的父母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孝敬。

拜堂

拜堂也称“拜天地”,是古代汉族婚礼仪式之一。这一仪式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拜完堂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

男方在家堂前置天地桌,坐北朝南,桌上铺红布。天地桌的布置各地不尽相同,但主要东西相差不远。天地桌上设天地爷牌位,牌位前放一盛满粮食的斗,斗上贴“金玉满斗”四字,用红纸封口,插柏枝,枝上系铜钱叫“摇钱树”。斗内插秤一杆,杆有十六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吉星高照,称心如意;秤上挂铜镜,用来避邪,也寓意明白如镜;桌上放放尺一把,寓公平,品行端正;还有放红枣,花生等的。

拜堂在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举行。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新郎新娘男西女东面北站在天地桌前,就位跪拜(后改行鞠躬礼),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交拜后入洞房。

闹洞房

婚房之所以被称为洞房,跟古人类洞穴式的居住方式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