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福村迟来的转身
28515500000005

第5章 初访(1)

2009年04月04日 星期六 雨/晴

一、赶集

在公路没有修通前,福村人进山出山靠的都是徒步。公路修通后,福村人出行有了较为便捷的交通工作。有坐上两三个人驰骋山间的摩托车,也有可以搭乘十来个人左右的三马仔。

今天我和我的学生敏霞、彩娟、小鹏、晓艳一行5人到锦镇上赶集,乘坐的就是一辆三马仔。这种三马仔结构很简单,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它是时风三轮农用车的山寨版。三个轮子,前轮上方是个简陋的驾驶室,除了驾驶员外,还可供一位乘客乘坐;后两个轮子支撑的是厂棚式车厢,车厢内并不是很宽,而设置在车厢两侧的乘客座位就更窄了,一条长条凳子,仅够支撑一个瘦子的屁股。车厢内的过道则相对较宽,宽度可供两个成年人并排站立,但当乘客们坐下来时,过道的空间已所剩无几,况且这里还是农副产品的地盘。

当驾车的司机看到车上乘客达到满意的心理指数后,便开始发动车子向山外开去。不知道是车的缘故,还是油的质量问题。车刚开出不远,我们就连续听到几声拔尖的爆炸声。吓得我的几个学生直叫起来。

车子下坡以后,在金山景区办公大楼停了下来。上的是一位留着一头寸发,身着咖啡色夹克,黑色长裤,脚穿黑色长筒雨鞋,手提一个篮子的老人,他看上去有60来岁的样子。上车后,这老人并不言语,只是听着我的学生们在谈论昨晚上在村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车子行驶不久后,在一个只有三四户人家的村子前停了下来。一位去赶集的妇女急急忙忙地上了车,她连看都不看一眼的,就把装在鸡笼里的两只鸡塞进座位底下。

当车行至金山跑马场附近时,身着咖啡色夹克的老人开始和我搭讪。

“你就是昨天晚上到村里的老教授?”

“是啊!我昨天晚上到的,这几个都是我的学生,有博士,硕士,你贵姓啊?”

“我姓童,童耳丰。”

“姓童,哦!童耳丰,也是福村的吧?”

“是!昨天晚上就听讲你们来哦!”

“哦!我这次带学生来搞社会调查,主要了解我们福村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哦!好的!今天你们也去感闹子(赶圩)?”

“是啊!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上街看看你们这里过清明的风俗,看集市上有什么买啊!你们拜山都买些什么东西啊?”

“哦!多咧!这个要慢慢看,慢慢讲。”

车驶出金山景区山门不远处时,童耳丰老人指着公路悬崖下方的一道山门说:“下面有个老山门,那是我们老祖们盖的。”

“哦!山门,还有城墙。”

“对,那里还有个碑文,讲这个山门是咸丰十年建的。”

……

很健谈的童耳丰,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福村的事儿。闲谈中,我还了解到童耳丰也在金山景区上班。热情的他,还邀请我晚上到他家喝酒。而采访童耳丰老人的计划也在此时此刻定了下来。

山里的天气变幻无常。为了方便走村串巷,我今天特地带学生到锦镇赶集,购买雨鞋等相关物品。可就在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换上雨鞋的时,天突然放晴了。现在走路是不用提着心了,但双脚似乎进了蒸笼。

锦镇集市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在集市上有什么收获呢?下面就看一下王晓艳的田野日记。

“清明节就要到了。因此,福村的每户农家都包了很多粽子。早上多起床后,在房东童老师家里‘过早’(福村人管‘早饭’叫做‘过早’),吃的就是粽子。这边的粽子外层包糯米和红豆,中间是肉和芝麻,味道相当不错。

尽管天不作美,我们仍旧按昨天的计划前往锦镇赶圩。早上8点半从福村出发,中午十点半从镇上坐车子回来,收获不少。徐老师给我们买了红色的安踏队服。锦镇不算很大,只有一条主干道,而且这条主干道还有一段近百米的坑洼路,非常难走。听说这里是两个地方的交接地,属无人管地带。圩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小镇变得热闹非凡。人们交流的语言大多为桂林话,而那些地方特有的方言,我听得不是很明白。集镇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就连安踏、乔丹、鸿星尔克等著名品牌的专卖店也赫然在列。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营业厅、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就不用说了。总之,这里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

明天是清明节。因而今天集镇上处处都能看到祭祖用品。除了冥币,就是品种繁多的纸质的现代的祭祖用品:衣服、烟、酒、小轿车、电脑、洗漱用品、黄金等等。由于这些用品时尚,逼真,价格又实惠,因而博得了很多人的亲睐。在一家摊位上,有一种特别的祭品出售。这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竹制框架,四方状,外敷红纸,上面写有“某某人寄给某某人,在阴间独自使用”等字样。买这种祭品的人不是很多,因为这个是给去世还没有满一年的人用的。”

这是晓艳在集市上的所见所闻。我的另外一个学生文荣,今天也去赶集了,他是和马玉友一起去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购买过清明节的必需品。因为文荣昨天晚上答应和马玉友一家明天一起去拜山的。这一天下来,文荣有什么收获呢?请看他的田野日记:

“我按昨天的约定,进早上八点就到了马老师家,马老师当时曾戴着摩托车头盔在门口等候。见此景,我以为马老师在等我,后来才知道他是在探雨情,故而我暗自庆幸:幸亏早上没有睡懒觉,要不然就没有办法和马老师他们一起去赶集了。待雨小后,我们便出发了,同行的还有马老师的大哥马玉明和马老师的妻子。

开摩托车出行,花十几分钟便可到了镇上。到镇上后,二嫂独自(马老师的妻子)去了药店抓药,我则与马老师兄弟二人去市场购物。购物详情如下:

鸭子:6元/斤×5.6斤=34元

红枣:2两×1.5元/两=3元

笋干:20元/斤×0.4斤=8元

酱油:5元/瓶×1瓶=5元

香菇:20元/斤×0.4斤=8元

莴笋:0.8元/斤×6.5斤=5.2斤

辣椒等小菜 4元

红纸1开 1元

鞭炮、香、纸钱、蜡烛=216元

八角、桂皮 3.5元

合计:287.7元

购物完成之后,在等二嫂会合时,王晓艳发来短信说徐老师为我们每人购买了一双水鞋,叫我过去试鞋。等我到时,徐老师正在安踏专卖店为大家选购队服。我因赶时间,试鞋合适后,便穿着离开了。

回到马老师家休息了没多久,马老师家便开始用午饭了。不便推辞,我就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共进午餐。午餐的内容“两菜一汤”:猪皮(腊肉猪皮)炒莴笋,腊肉炒辣椒,青菜瘦肉汤。猪皮很硬,难以咀嚼。高压锅煮的米饭,估计是烧柴火煮的,也很硬。为了填饱肚子,我就“香香”的吃了两大碗。

饭后,我借机了解了一下马氏一家。马关成,男,今年60岁,木匠,是福村唯一的木匠。他们家也是福村唯一的一户姓马的人家。早在50多年前,马关成还是六七岁的孩童时就随父亲从邻村马家村搬迁至福村。马伯伯一身好手艺,家里所有木质用品都出自他的双手。马伯伯现在除了种田,就是做一些木匠活,主要是做小木凳,在市场上卖14元一张。曾有广东老板请他做活,60元一天的待遇,但被他拒绝了。他说,做9个小时才给60,太少。自己在家随便做5张凳子就赚到这多钱了,根本花不了9个小时。马伯伯的妻子叫马成嫂,在金山景区做清洁员。由于景区包吃,故而平常就马伯伯一个人在家做饭吃。他们生有三个孩子,老大马玉明,已外出16年,近些年在桂林做煤气生意。其妻叫奉召欣,生一男一女,大的叫马心武,13岁,小的叫马小婷,7岁。老二就是马玉友,是镇上某小学老师。其妻就是王长珍,生二女,大的叫马心婷,14岁,小的叫马心颖,4岁。两个女儿乖巧,尤其马心婷,读初二的她是班长,各种奖状贴满了墙。老三是个女儿,在桂林打工,今年已是30岁,未婚。

中午12点16分,我同马家两兄弟夫妇以及马心武6人,带上祭品去扫墓。马家先人的墓地较远,且分散。祭扫第一处墓地,单单在路上就花了一个多小时,且要翻过了2座大山。在山上祭扫最后一处墓地时,天下起了雨。因雨具不够,有几个人都被淋湿了。待从山上祭祖完毕,回到马老师家时,已是17点。我原以为今天的扫墓就到此结束了,但没想到是的,刚进家门没几分钟,马老师他们又装好祭品准备出发,到下一处墓地祭祖:在马家祖屋后的几座坟墓,安葬的是马老师的祖辈。坟墓整修过不久,显得特别的“豪华”、“气派”。这次因为特别近,所以马家的几个小孩也都跟着去了。

马家整个祭祖活动结束的时间定格在18:16,用时6个小时。其大致流程如下:

先到镇上购买扫墓时的一些必需品,如鞭炮、蜡烛、香、红纸、纸质焚烧品(纸钱、纸鞋、纸帽、纸衣、纸质的手机、金首饰等);煮上一块肥瘦各半的猪肉,八成熟即可;盛上一点米饭放入碗中;一瓶米酒,并带上空杯。

到了墓地,先清除坟墓上的杂草,使用的是镰刀和锄头。清除杂草是个较辛苦的活,不仅费时,而且还费力。因为这里的风俗是,每年仅在清明节扫一次墓,故而墓地杂草丛生。清除杂草完毕后,马家兄弟开始在墓碑前,给先祖摆上猪肉、苹果、粽子,放上杯子,倒上一点酒。在墓碑上压三张草纸,在草纸上再压一张事前裁剪好的红纸条,一头剪成“倒v”状,如此为一组,压三组。当然组数并不是固定的,可据坟头的大小和与自己的亲近程度而变。此后焚烧草纸,在每座坟前点上蜡烛(蜡烛数也是不相同的,有的一根有的两根,有的甚至是4根或者更多)。蜡烛点完,便用蜡烛之火点燃香,一般每人一把,在每座坟前三拜,插上三炷香,插完后,也有人双手抱空拳在三拜。然后在坟头上插上鲜花(枝数不定,疏远的一般是一枝,亲近的一般是插满鲜花),然后是焚烧那些纸质的祭品。而摆放的供先灵食用的祭品则是在每座坟前轮流摆放的,每移动前先将杯中酒洒在坟前,再摆时重新倒上酒,严格时是需要以辈分为顺序依次摆放,最后是鸣炮。检查鞭炮是否爆破完全后就可离开,再到另一处坟。

今天马家扫的墓有些有墓碑,有些没有,部分墓碑上的字记录如下:

①前清 马母廖氏太君之墓

②前清满寿故 马母吕氏之墓

③民国 考府君马公讳开爵之墓

④前清故 马门杰舜氏太君墓

⑤皇清满寿故 马母李氏之墓

⑥皇清满寿故 马公讳正福之墓

⑦民国满寿故 马母刘氏孺人太君之坟墓

⑧民故稀寿 马门黄氏之墓

⑨元故满寿嫡 马母陈氏太君之墓

坟联:地灵人杰,山远水长护吉地,风清月朗照佳城

⑩共和国故稀寿 考马公讳万莊府君之墓

坟联:儿孙孝敬千年礼,溯源常怀一贞心

11.元故稀寿 马母童氏太君之墓

坟联:永世流芳,茹苦含辛抚子女,厚德载物荫子孙

马家这几座新修的坟墓的坟碑上,也将子孙的姓名刻上了,如有曾孙心婷,心颖,心武,小婷的字样。”

二、访童耳丰

从锦镇回到山里,直至晚饭时间,天空一直晴朗。在阴雨中度过几天后的我们,此刻心情也放晴了,晚饭吃起饭来也格外香。就在我们以为天不再下雨的时候,窗外就传来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没过一会儿,雨势就变得越下越大。因此,晚上我们只能和着雨声,撑着雨伞,迈开脚步,踏着雨水,凭借两注光,向童耳丰家走去。一个意外,就在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出现了。雨季里的金山,云头很厚,很重,颇有直压头顶之势。地上所有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连在眼前伸出五指都看不清,可却十分清楚看到云雾围着山巅悠然自得的漫步。

我们压着20:30的钟声,走进童耳丰的家门。山里人用晚餐往往比较晚,我们到的时候,童耳丰一大家子正在客堂用晚餐。共进晚餐的人,除了童耳丰夫妇及儿孙外,还有他的兄长、兄长的孙子等八九个人。我们的访谈也就在席间展开:

杰舜:耳丰你好!

童耳丰(以下简称耳丰):哦!徐教授来咯!来,来来!坐进来,我们一起吃饭、喝酒。

杰舜:我吃过咯。

耳丰:吃过了,再吃一点嘛,坐进来。

杰舜:好!我坐进来。龙主任也坐进来,你们继续喝酒。

在童耳丰热情的招呼下,我入了席,在挨着他的一个位置上坐了下来。为我引路的龙甲并没有入席,而是在墙边的一张凳子坐了下来。童耳丰的妻子、儿子见状,立马招呼其入席。

童耳丰妻子:来,坐进来,喝酒喝汤。

耳丰:来!搞个碗来,喝酒。

童水生(以下简称水生):坐进来嘛!莫靠边去。

龙甲:我6点钟就吃夜了。

耳丰:我们煮腊肉了。

杰舜:那你现在可以吃宵夜了。

耳丰:来,喝酒。

入席后,看到童耳丰的大儿子一直在招呼自己两个儿子进餐。我们晚上谈话,也就从他这两个儿子身上开始。

杰舜:你这个两个儿子可以哦,在哪里读书?

水生:在桂林。我要花好多借读费哦!

杰舜:你在哪里工作?

水生:在桂林。

杰舜:做什么事?

水生:我就是一个民工。

杰舜:做民工也是做。在那个地方做什么?

水生:我是打油漆的。居无定所,哪个地方要人,我就去哪个地方。

耳丰:搞建筑的。

杰舜:搞建筑的?

水生:是搞建筑的。

杰舜:你也不错啊!你这两个小男孩儿都那么用功读书,你有福气啊。

水生:我没得出息,我是文盲来的。

杰舜:做什么事都有出息。

水生:吃饭都成问题。

杰舜:我看没得什么问题,你看你这两个儿子教这么好!

童耳丰妻子:你也喝点酒啊。

杰舜:我不会喝酒。

童耳丰:小弟(指韦小鹏)你也喝点酒啊!

杰舜:他更不会喝。

水生:为了生活头都搞昏去了。现在社会就是这个样子。

杰舜:哈哈……是,不容易。

水生:现在这两个娃仔读书要好多钱,要这样,要那样的,没得办法!又要和人家比较穿的,用的……

听到自己老爸的训话,两个小孩子连头都不敢抬起。身为老师的我,此刻也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杰舜:要比学习成绩好不好,莫比穿衣服。有穿,穿暖和就好了。等你将来做事了,自己有钱了,再穿好点,那问题不大。你现在就是要把书读好,把人的品德搞好。做好人,读好书。你现在读小学,你要用功读,将来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博士生。

耳丰:要听教授的话啊!

杰舜:你这个老大也不错。

水生:嗯!今年已经15岁了,两个人都蛮老实的。

杰舜:两个人都是光光亮亮的。

水生:教授,一起和我们喝点啊……

杰舜:我没会喝。

水生:喝点嘛!来喝点,我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不管什么来这个地方,你莫嫌弃就得了。

杰舜:我真的不会喝酒,要是会我早上就答应了。要是你们看得起我,我坐在这个地方跟你们聊天。

耳丰:我在天坑上班,我早上就跟你讲了。我有两天休息,回来上坟。

杰舜:对!对对!你在哪里上班?

耳丰:在天坑那里。

水生:还扮那个老人。

杰舜:哦!那个长寿老人是你扮的?

水生:对!那个寿星就是他。

杰舜:哦!寿星就是你扮的哦!哎呀,今天跟你聊天,那就是有福气咯!

水生:所以我就讲几十岁的人,你还去做什么,做这个解决自己生活也蛮好的嘛!他还不想搞。

杰舜:你(指小鹏)要给他照个相,他是寿星老人。

水生:我就讲了,你能做这个,你就多做了。

杰舜:是啊!你给所有来参观的人带来福气啊!

耳丰:哈哈……

杰舜:过两天,天气好了,我们再来拜访你,让你穿起长寿老人的衣服,我们再给你照几张相。

耳丰:哈哈……好!好好!

水生:来!来来!喝酒。

杰舜:来!你们喝酒。

水生:我们边喝边聊。

耳丰:那我就随你了哦。

杰舜:谢谢!我是吃饱了哦。要是会喝酒,我早上就答应你了。你要是把我当成客人就麻烦了。

耳丰:本来就客人嘛!

杰舜:你们要把我当成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