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最好的礼物
28651300000006

第6章 整自己的心态:和心理问题说“拜拜”(3)

正处于充满“心理冲突”的青春期,当面临学习和生活的种种问题时,情绪上表现出冲动、易变、不稳定、不协调、不成熟、两极性明显的特点,自我调控能力还比较差,使不少青少年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干扰和妨碍了正常学习与生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关键在于状况于控制和调节。具体做法为:

1.不要压抑自己的苦恼

要善于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如果心理上的冲突引起情绪变化,长期压抑在心中,就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疾病。人在情绪苦闷的时候,找细心朋友谈心,倾吐心中抑郁,心情就会平静些。

2.暂时地逃避

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冲击,或遇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处。这种惩罚也是于事无补,不解决问题的。自我诅咒、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等等,都是没有用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过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者把心理创伤填平。

3.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逛街、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4.积极锻炼身体

人的情绪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精力充沛、心情开朗。一个人长期疾病缠身,容易引起忧郁的心情。祖国医学提出的“因病而致郁”就是对久病或重病而易产生情绪抑郁。

5.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不要对别人要求过甚,让别人一定要执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别人的批评、责难要合情合理,给别人一个考虑反省的机会。否则,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

6.要学会转移情绪

当情绪处于积极的、有益的状态时,保持其稳定是必要的,比如理智的热情。但是,当被一种消极的、有害的情绪笼罩时,就可以借助情绪转移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情绪的转变是利用注意力的转移来达到目的的。比如看书时觉得心慌意乱,安定不下来,就可以去打球、干活。也可以用使肌肉紧张的方法来消除情绪的紧张。这时,切不要认为自己是浪费时间,消磨时光,这是调换活动方式,应该心安理得地去做。无论活动怎样调换,如果总保持一种高昂的情绪,就会获得可贵的、健康的、持久的情绪生活。如果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而又有一定的深度,这种转移就能顺利实现。

7.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

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不要一个一个连续承担难题,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认为“没关系”,什么事都一股脑儿包揽下来,结果会招架不住。这不仅是“大伤脑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紧张、烦躁,严重时甚至会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成长小贴士 不良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1.不同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低,认知程度差,遇到某件事情不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总往坏处想,又不愿意和人交流,这样就出现了不良情绪。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街头聚赌、勒索,还有舞厅、酒吧、网吧、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众媒介的不正确导向也潜移默化的使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3.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国外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自己有不良行为习惯;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缺少关怀与支持;婚姻破裂或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那么孩子更可能形成不良行为。

克服嫉妒的心理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此而导致的优越地位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愤恨,甚至加以损害。

嫉妒心理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害的。有人曾说过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它具有最持久的消耗力,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心怀嫉妒的人,往往妒火中烧,忧心忡忡,人际关系不良。种种消极情绪的淤积,极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嫉妒者有时还会对所嫉妒的对象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方式,例如用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故意挑毛病等方式,设法令对方难堪,打击自信心。甚至导致伤人及人身安全的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造成害人害己的恶果。

青少年要从狭隘的嫉妒心理中走出来,可以参考以下这些方法:

1.要有广阔的胸怀

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你的成绩也不应该成为别人进步的障碍,对同学的成绩或进步都要抱欢迎的态度。这种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反映。

2.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嫉妒,说到底是极端自私的表现。消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就能彻底割掉嫉妒的毒瘤。

3.学习对方的优点

要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人,要把对比自己强的人的嫉妒心化作看到对方的长处,学习对方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上,以求进取,这样才能使自己前进,虽不至于什么都比别人强,但总不会什么都比别人差,甚至可以在强者之林中有一席之地。

4.不要用放大镜看自己

如果只看自己的优点,而且看得过重,就接受不了别人挑战的事实,更不能容忍别人超前的优势。在任何时候,把自己看得平常些,就不那么孤高自傲了。把自己当成金子,常有被埋没的痛苦;而把自己当成理所应当的铺路石,就会为有人踏过而欣喜。

5.经常反省自己

在认识嫉妒危害的基础上,就要下决心克服,就要经常剖析自己,反省自己,约束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才能克服嫉妒心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6.及时消除误会

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

成长小贴士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很常见

如在学习上,当看到同班同学的成绩超过了自己,心里便觉得很不舒服;在人际交往方面,当看到自己的朋友与其他同学来往密切,便会生气、怨恨;在社会评价方面,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称颂,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的强,而产生嫉妒心理。

§§§第三节

远离自卑的烦恼

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本该一个个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可偏偏有少数人,因成绩不够好、个子不够高、长相不够漂亮,或自己觉得能力不够强等原因而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他们常常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情绪低落,不愿与他人交往.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

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状态。这种人常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尤其是遇到挫折时,则更容易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其实,这种人并不是没有自己的长处,但由于自卑却发现不了自己的长处,因而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而不求上进。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再优秀的人总有他的缺点和瑕疵;再逊色的人,也总有他的优点和独特之处。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在思想上豁然开朗,从而接纳自己,接受现实,避开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扬自己的长处。

追求完美,是人向上的天性,可是不完美却是人生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如果总以幻想中的“完美”来要求自己,那就永远走不出自卑的泥沼。而自卑,又像一堵看不见的篱笆墙,把自卑者隔离和封闭起来。因为自卑,他们不愿与人交往;因为自卑,他们害怕挑战;也因为自卑,他们有了退缩乃至失败的借口。自卑消磨了少男少女的青春热情和朝气,也扼杀了他们的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落伍者。相反,自信却是医治自卑的良药。它使人乐观、向上,增添无穷的力量;它更使人在与异性交往时热情爽朗、落落大方。

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但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可以尝试采取以下这些方法来消除:

1.要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

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如实地看待自己的长处。这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马克思十分欣赏这样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注定比别人矮一截。

2.建立新的兴奋点

当你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或改做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是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

3.要善于表现自己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和心理封闭联系在一起。而心理封闭又往往是在再现自己过程中受到挫折所致。当你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嘲讽时,不要气馁,要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用自信和勇气去承受厄运的挑战。在与人相处中,要善于表现自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选择那些能发挥你长处的社交活动,尽量表现自己,这样,就可能在社会交往中打开局面。成功的经验积累越多,便可以不断地消除你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4.体验成功的感觉

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情,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来激发自信心。

5.注意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你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6.学会正确地归因

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要知道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成长小贴士 怎样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天生的,更不会随心而得,是要经过培养的。

1.多与自信的人接触和来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若常和悲观失望的人在一起,你也将会萎靡不振。若你经常与胸怀宽广、自信心强的人接触,你一定也会成为这样的人。要多与有志向、有信心的人交朋友。

2.适时地进行自我激励。

卢梭曾经说过:“我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就是我。”当你确实不如别人时,可以对自己说:“我会抓紧锻炼自我,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可以对自己说:“只要全力以赴就不是愧对自己;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就会做得更好。”

3.多阅读名人传记

因为很多知名人士,成名前的自身资质、外部环境并不比你好。有的甚至在你的年龄时,比你现在的情况差远了。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会让你知道你其实是具备成功的条件的,成功也是完全来得及的,这样有助于提升你的自信心。

4.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

一个人,保持整洁、得体的仪表,有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举止洒脱,行为端方,助人为乐,目不斜视,就会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同时,加强锻炼,保持健美的体形,对增强自信也很有帮助。

远离厌倦的情绪

厌倦情绪的产生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活动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愿意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加之身体健康,行动敏捷,适合并乐于进行刺激性活动。但青春期又是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青少年要具备丰富的学识,以增加竞争条件,因而父母、学校对青少年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把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仅限为学习——吃饭——睡觉这一简单的模式,这与青少年好玩好动的特点极不符合,因而导致青少年对这种单调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极为厌倦。又由于他们的独立性差,无力摆脱这种方式,更不能改变,也不敢埋怨父母、学校,只能将厌烦直接指向生活本身。长期下去,就容易使青少年对这种生活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得出“生活实在没意思”的厌倦情绪。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摆脱厌倦的情绪:

1.敞开心扉

向老师、同学、家长乃至心理学工作者倾诉自己对生活的厌倦,引起他们的重视,及时得到指导与帮助。

2.给自己制定目标

学会给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的目标,容易实现的,一个个地来达到。目标不要太大,太大不容易实现,会使自己灰心丧气,更加厌倦。

3.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将目光放长一点儿,不要局限于单纯的学习上。目前的学习只是为后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现在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些,生活更幸福一些,正所谓先苦后甜。别将学习看作是一件苦差事,而应变苦为乐,在解对一道题中体会成就感;做对一道化学题就对变幻莫测的物质世界又多了一分了解。错了也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

4.观察周围的人

看他们是否也如自己一样。大部分是的,都在努力地学习,苦也不是苦你一个,大家都苦。有机会到偏僻的地区看一看那些上不起学而渴望上学的孩子们,你的收获一定很大。观察快乐的同学,苦闷的同学,你就知道你该如何做。

5.主动参与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