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掌故见智慧
28654600000017

第17章 世情掌故(2)

“高帽子”有两种,性质全然相反:一种是贬,贬到戴上它去游街;一种是褒,指当面奉承拍马。前者人所共恶,后者人所共喜。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浑身舒服,不觉讨厌,无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对吹拍不正之风的天机。

不佞神佛

绍兴王元章,是明初有名的人物。他所住的地方与一座神庙很近,每当烧饭时缺少柴薪,就把神像劈下来当柴烧。有一邻居敬神心诚,遇到元章毁坏神像,就刻木头补好,像这样有三四次。然而元章的家人常年太平无事,邻居的妻子儿女却时常生病。一天,邻居叫来巫师降神,责问神说:“他屡次毁坏神像,神不责罚他。我总是把坏了的神像修补一新,神反而不保佑我,这是为什么?”巫师发怒说:“你不设置神像,神像又怎么会被当柴烧?”从此那个人不再修补神像,庙也就荒废了。

这则掌故,是借神佛来嘲讽势利小人。

不敢有胡子

兵部侍郎王佑巴结奉承太监王振。王振有一天问:“王侍郎为什么不长胡子?”佑回答说:“老父亲没有胡子,儿子怎么敢有胡子?”

王振,蔚州人,从小净身入宫,侍奉太子朱祁镇。朱祁镇即帝位,为英宗。王振以其为亲信而独揽朝政,权倾天下,公侯勋戚皆称其为翁父,尚书徐唏等多屈膝事之。王佑认太监为父,事出荒唐,然而在当时并非个别现象,此则掌故揭示了在封建专制政治高压下被扭曲的人际关系。

司马相如宫刑

相国袁太冲同两名官员在宾馆中坐了很久,一位先生说:“司马相如每天拥抱着卓文君,好不快乐!”一位先生说:“他受宫刑时却也受苦了。”袁太冲闭着眼睛摇头说:“温国公司马光被吓了一跳。”

此掌故讽刺连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也搞不明白的一班误国之吏。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制度,读书人为求功名,一心钻研应试的经义,很少接触其他文史书籍。甚至把写诗作文(古文)视作徒耗精力的无用之举。因此有的进士不知《史记》是什么书,有的阁老只知《崔氏春》《秋西厢记》而不知有《春秋左氏传》。这个掌故意在嘲讽缙绅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混为一谈,也非凭空捏造。

好施

相国李廷机喜欢施合。在礼部的时候,每次到部里去,乞讨的人拉着他的轿子挤满了道路。李不觉露出笑容,对着同僚下属却又装出一副不堪忍受的样子。楚人吴化是部里的郎官,上前说:“老先生的衙门,本来就是教化百姓的地方。”李默不作声,过了一天,吴化被降职。

李廷机字尔张,号九我,晋江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入内阁参赞机务,人廉洁,然性格刚愎偏激。此掌故讥刺李廷机借施舍博取仁慈美名,实际上是个铢锱必较的人。

李廷机任礼部尚书,礼部掌握礼乐教化,吴化取“教化”与“叫花”谐音,嘲谑礼部为叫花子的衙门。

四面观音

正德年间,锦衣卫廖鹏因为骄横而获罪,圣旨下令封闭他的房舍,限在五天内把他驱逐出去。廖鹏有个侍妾叫“四面观音”,拜见朱宁,请求他来调解这件事。朱宁一看到“四面观音”就十分喜欢她,留她住了五天,于是悄没声息地没有人来催促廖鹏搬家了。廖鹏就像原先那样管理事务。朱宁从此经常到廖鹏那儿过夜,从容地对廖鹏说:“为什么不把‘四面观音’送给我?”廖鹏说:“把她送去侍候父亲,我就不能够有一个晚上向你敬杯酒的机会,不如把她作为父亲的外室。”朱宁于是更加喜爱“四面观音”。

“四面观音”寓八面玲珑之意。廖鹏妾献身救主,但所救非人。

这个女人有豪侠气概,可惜她为廖鹏这样的人出力,就像文章做得再好,题目不好,也就没有意义了。

廖鹏与朱宁的对话,寥寥数语,便活生生勾勒出朱宁骄横无耻,廖鹏奸佞狡诈的嘴脸。

做官袍

明朝政府监察部门的官员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他们各自为仕途升迁考虑,很少提出建议陈述主张。有人写了一篇裁缝与人问答的话,说有一个监察官员派人去叫裁缝做官袍,裁缝反过来问道:“你家主人是新进衙门的,还是做了几年官了?或者是做官将满九年等着升职呢?”差人惊异地说“你只要去做工,何必要这样哕嗦!”裁缝说:“不对。假如是新进仕途的,那末趾高气扬,排挤前辈,他的胸必定挺得高,袍子要前襟长后襟短。假如是已经担任要职很久,熟悉了世故,骄气渐渐平息,将恢复原来的模样,那末袍子的前后襟像通常那样一般长。倘若已通过三次考核,有希望升任六部的长官,只怕年轻人挑剔他的过失,阻碍他将来受重用,每天只是低头鞠躬,接连弯腰打拱作揖,袍子又应该前襟短后襟长,才能够得体。”

此掌故讽刺封建官僚制度只能培养出平庸凡劣之辈。官场就像一个大磨盘,把人的棱角全磨平,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投身其中,到头来也会变得老气横秋,圆滑玲珑。龚自珍在《明良论》中指出:“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批判了封建制度扼杀个性,扼杀人才的罪恶,与此文主旨相近。

腰有软硬

陈子野说,林某人与人作揖行礼,也有区别。别人的腰硬,他自己的腰就软;别人的腰软,他自己的腰就硬。这是说他作揖时弯腰的程度有深浅,把这种小人的情状刻画得十分细致深刻。又有张尚举、聂灭秀、杨吃寺三人,金在衡都作了小曲嘲讽他们,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作揖也要根据对象掌握不同的尺寸。对方地位高,权势大,也即所谓“腰杆子硬”,他自己的腰就软,在作揖时屈身弯腰以示谦恭。对方地位低,无权势,他的腰就硬,行礼时只是略为欠身,摆出一副倨傲的样子。这篇小品对社会上到处存在的欺软怕硬、媚上傲下的势利小人作了辛辣的讽刺。

这样的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因此这则掌故显得特别真实、深刻。

张尚举、聂灭秀、杨吃寺都是虚拟的人名。“尚举”指崇尚科举名利,“灭秀”指灭绝了作人的优秀品德,“吃寺”为吃屎的谐音。

空误“修身为本”

布政使吴梦蜚家中有怪物,经常出来偷食物,有时还偷衣服、首饰和金银。吴梦蜚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偶然告诉了按察使徐公。徐说邪不胜正,写了“修身为本”四个朱红色大字,让他帖在厅堂之中。鬼见了拍手嘲笑,并且口出脏话,徐公大为羞愧。

空谈修身养性,脱离实际,只能培养出一批思想僵化,学术空疏,道德虚伪,毫无办事能力的迂腐之辈和无耻之徒。

菜瓮

聂豹字文蔚,永丰人,喜欢谈论王阳明的学说,可是天性贪婪狡诈。

他在做苏州知府时,接受的贿赂多得无法计算。他曾把金银封藏在瓮里,被李通判看见了,就假装说是寄给父亲的菜。李说:“在下的妻子也正想菜吃。”迳自拿了十二瓶就走,聂豹也不敢过问。

还亏他曾经讲过学,所以不敢与李通判相争。

聂豹字文蔚,号双江,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追随王阳明讲良知之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私欲却如此膨胀,他所说的良知、天理全是骗人的鬼话。

明明纳贿无数,却要装作廉洁,李通判所以敢当面攫金而去,正是以毒攻毒的手段。

贪痴

明世宗(嘉靖)年间,通州敌情严重,皇帝迁怒于兵部尚书丁汝夔,把他处以极刑。做官的人见了叹息说:“做官的道路是这样的险恶,还有什么做官的心思呢?”其中有一个人笑着说:“假使一天杀一个兵部尚书,就只得放弃这个念头;假使一个月杀一个,还是要做这个官。”

仕途险恶,人人皆知,然而投身其间的人有增无已,只缘名利权势太诱惑人。

归廉泉

苏州有一个做过副使的归廉泉(字大道),富裕和吝啬都到了极点。夏天,把水在太阳底下晒热后用来洗澡,为的是节省一些柴禾。平时家里吃饭从来没有肉,客人来了也从不留下款待。一天,有妻子家的亲戚从远方来,不得已一定要留他一起吃饭。男主人就把藏在袖中佩巾角上系着的钱解下五文,派人到熟食店去切几片肉。肉买来了没有酱,又解下一钱去买,却嫌酱的味道不好,再派人去退掉,仍然把一文钱拿了回来。过了一会儿,问道:“盛酱的碟子在哪儿?碟子上还留有咸味,足够蘸这些肉了。”小孩看到有人吃糖条就哭。正好是收租米的时候,奶娘奉了夫人之命,拿半升米去换糖。此公刚从外面回来,看到了就问是怎么回事,接着就自己拿了根糖,掰下一小块尝尝味道,又掰了一小块放在儿子嘴里,说道:“不过就是这个味道,为什么要哭?”当即还糖取米。卖糖的人说糖已受损失,他就用手撮了几粒米作为补偿。

此掌故通过几件日常细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是一篇绝妙的讽刺小品。

冯先生

冯开之先生喜欢喝茶,并爱好亲自煮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煮茶这件事就好比美人、古董,古代有成就的书法和著名的绘画,怎么能落在别人手里。”听到这话的人大为赞叹。然而先生与客人谈话,总是没完没了。童仆洗净茶壶等,正碰上先生高谈阔论顾不上煮茶,就经常倒了白开水送上去。先生从来设有不高兴过,还自以为这样做很好,客人也不敢说不好。因此当时人给他起了个别号“白水先生”。

品茶是文人喜爱的雅事,但品茶并不等于喝茶,而是包括选水、配料、煮茶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如今日本茶道就是这样。品茶的乐趣也不仅止于喝茶,就像垂钩者的乐趣并不在于享受鱼汤的鲜美,而在于经过长期耐心等待后鱼儿咬钩的一刹那。冯开之喜饮茶,更喜欢亲自煮茶,便是这个道理。他在高谈阔论之际,忘了煮茶,喝白开水也觉欣然,可见他对喝茶并不十分在意。也由此显示出他脱略形迹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