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站在巨人肩上-从阿基米德谈物理学起源
28660000000008

第8章 五行学说中国最早的元素论

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物质。我们知道,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只是他们的组成结构不同而已。早在3000多年以前,在古老的中国,就已经有了朴素的元素论思想,即“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简单的元素构成。在出土的殷商时期的一些我们能辨认的甲骨文中,经常可以见到“土”、“木”、“水”、“火”这些文字。《尚书·大传》在《尚书·洪范》中记载商代遗老箕子在西周初年曾对周武王姬发说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在这里,他不仅认为自然界这五种东西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并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作了概括的说明。到了西周末年,这种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其他物质的基础。据《国语·郑语》记载,太史官史伯与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裨同,尽乃弃也。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史伯这段话,明确地把金、木、水、火、土看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指出只有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才能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只要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杂合起来就能产生成百上千种物质。

中国的五行学说还包括了“生克论”的思想。“生克论”的产生至少在《孙子》和成书之前。古人从水能浇灭火、火能熔化金属、金属工具能加工木材、树木能破土而出,土能筑堤防洪等现象中总结出了“五行相克论”,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古人观察到柴草能烧火、火烧完后的余灰变成了土,地下能采掘出金属矿石,金属器皿容易凝结露水、水分能让草木充分生长等现象,并由此得出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即五行相生论。

五行学说

春秋时代的齐国兵法家孙武在他著的《孙子》里提出“五行无常胜”的观点来驳斥“常胜论”。《墨经》中也有类似观点。墨家还根据农业生产的经验,从水分、土壤、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总结出植物生长的化学本质是:水+土+火生长木;其逆反过程即燃烧的本质是:木燃烧水+土+木。这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反应思想。

中国古代的元素说不仅具有朴素的元素观念,并且具有物质转化的观念。与之相比,在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才产生了类似的元素学说。因此中国古代的元素论,是最早的关于世界物质组成的学说,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先进生产技术思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