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奋学习。当他阅读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宏大的气势,华丽的文采,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假却而不实在、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用一年时间写成的《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着手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乱作评论,把《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读,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魏都赋作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作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的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的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