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号梧轩,中国现代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朱元璋传》、《投枪集》等。他幼年家境清寒,是旧社会靠自己勤奋学习而取得成就的典范人物之一。
吴晗从七岁起,在家乡苦竹塘小学念书。他非常懂事,学习也非常勤奋刻苦,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暑,从不缺课,从不迟到早退。
吴晗小时候很爱看书,特别是历史书和历史小说。刚上小学四年级时,他就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著作。读完了这些书,他没有书可看了,就到处借书,经常跑到一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借。有的人看他小怕弄丢书不肯借给他,但他就蹲在人家门口不走;借到了书,他就边走边看,到了家门口,书就已经看完了,然后又立即去还书。借书的人不相信他这么快就能看完,就问他书中的内容,他都能马上说出来。当地人说他看书神速效率又高,因此都称他为“小书虫”。
吴晗读初中时,学校离家有将近五十多公里的路,他平时住校,假期回家都是自己扛着行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一次假期回家,为了买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他把行李给卖了。回到家里,父亲很生气,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后来,他上了大学,三年大学生活,勤奋、艰辛始终与他相伴。他学习很刻苦,除了读书、抄卡片之外,几乎不做别的事情。他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靠自己亲自探索。他说,那时“我自己找书读,没有人指导,读了很多好书,也读了很多坏书。我自己没有书,只能抄书。看的书也是千方百计向人借的,有些书求了人家还是不肯借。书上不懂的地方,只好自己摸索,拿这个书对,拿那个书互证……都是自学,自己校勘,自己研究历史地理,自己研究方言,自己试着标点,自己写卡片,所有的都是自己去做”。因此,学生时代的吴晗,古汉语就有很深的造诣。他读的书很广泛,思考的也很多。他认为:读书要眼勤、手勤,把书中精彩的或重要的段落抄下来,随读随抄,抄的资料多了,总要多读几遍,再加以认真的整理综合,从而得出观点和结论,这样也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知识就是逐渐积累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片面到全面。
由于他刻苦好学,嗜书如命,写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有关明代历史的论文,成为著名的史学家,人们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为“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