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史话
2886400000024

第24章 明末回民起义领袖马守应

明朝末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老回回”马守应领导的起义军是其重要的一支。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统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加强了对各族劳动人民的搜刮与剥削;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劳动人民陷入绝境,不少地方发生人吃人的惨相。各种社会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明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熹宗末年,陕甘各地已不断发生民变、兵变,到了毅宗崇祯初年,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主要者有白水的王二,府谷的王嘉胤,安塞的高迎祥(自称“闯王”)、王大梁(自称“大梁王”),延安的张献忠(自称“八大王”)等,整个陕北大地起义烽火遍地燃烧。

在如火如荼的起义浪潮中,绥德回民马守应也起而响应。马守应绰号“老回回”,他于崇祯元年(1628年)与高迎祥、罗汝才(绰号“曹操”)等以边兵的身份揭竿反明。他们的部众,既有汉族,也有回族和蒙古族,即由“夷汉降了”组成。开始,他们转战于陕北、陇东一带。崇祯三年三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连破襄陵、吉州、太平等城。又联合王自用、张献忠等,组成36营,拥众20万余,转战于晋南豫北一带。起义军拥戴高迎祥为首领。此时,高迎祥之甥李自成来投,号“闯王”。

崇祯六年(1633年)冬,马守应同高迎祥率军南渡黄河,进入豫西,并转战鄂西、川东。次年春,他们挫败明总督陈奇瑜的围剿,西进陕甘。马守应联合“一斗谷”等围攻秦州(今天水)、两当,将后者攻下。后各路义军云集关中,连营数十里,并猛攻西安,使朝廷大为震动。朝廷急忙派洪承畴率各省明军援陕。起义军避开敌人锋芒,由陕南攻入河南,连下多城,直逼省城开封。

八年正月,各部义军在荥阳大会师,队伍空前壮大,有二十三家,七十二营,拥众数十万。高迎祥将各路义军作了分工,分头出击,由“老回回”、“九条龙”往来策应。二月,马守应与张献忠西进秦川,直薄西安。当明军合围上来时,他们又及时转移,转战凤翔、平凉等地;并采取灵活战术,不断袭击敌人,毙其副总兵艾万年和明军六千人;接着,又奇袭朱阳关,毙守关将朱来臣。不久,马守应等率军东出潼关,驰骋于中原大地,攻下州、县城多座。

此时,朝廷赐兵部左侍郎象升尚方剑,令他专制中原。他调集大量兵力,围剿起义军。起义军暂时处于艰苦奋战时期。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马守应在陕州作战失利,遂率部西进陕南商洛大岭。与此同时,高迎祥、李自成也在南阳受挫,精锐丧失殆尽。不久,高被明军捉获遇害。起义军乃推李自成为“闯王”,继续坚持斗争。豫鄂一带义军共推马守应为盟主,拥众二十万。八月,围攻开封。此后,马守应部义军主要活动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带,成为中原地区抗击官军的主要力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天,李自成遭官军伏击,损失惨重,仅剩百余人,投淅川马守应营。他在马营养病数月,又得到马守应大力扶持,拨给一部分兵马,得以重振旗鼓。

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朝着有利于起义军的方向发展。马守应与李自成、张献忠配合,连连击败官军,河南大部府县闻风臣服。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各部义军共推李自成为“盟主”。闯王令马守应据守荆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号“大顺”。后出征北京,灭掉明朝天下。马守应据守荆襄,牵制了大批官军,对李灭明起了重要作用。

马守应从崇祯初年率领回、汉贫困农民起义,转战陕、甘、晋、豫、鄂、皖、湘、川等省,给了明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明皇朝的覆灭,有他一份重要贡献。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回族的反封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