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演讲稿
布什临时取消一切休闲活动,开起门在旅馆内猛练。一个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把对大学生的演讲看得比大学生的期末考还紧张,为什么?
演讲,总是要做些或大或小的研究,否则就只能凭常识,讲“没营养”的话,浪费众人的时间。一般人大多是自己动手汇集资料,准备演讲稿,当主管或首长的则有人代劳。
一些才学兼备的政治人物,能够“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喜欢自己写演讲稿,如美国的林肯、威尔逊、老罗斯福,英国的邱吉尔,以及日本的细川护熙,但现代主管、首长、及总统工作远比过去繁忙,不可能亲自下笔。
竞选时,候选人不只是主管,不只是首长,简直就像个沙场大将军,必须有参谋、秘书、幕僚、将士等,整体作战。由于竞选工作繁重,候选人又忙又累,往往昏头昏脑,撞了电线杆还立刻伸手向电线杆拉票。在这种情况下,精神不容易集中,很难自己兼任总干事。在美国,自己兼任总干事的候选人,几乎竞选都失败。
演讲也是一样,领导本人不能自己兼任演讲秘书,最好有幕僚帮忙准备资料。选举时,每位候选人都有很多场演讲,虽然听众不同,候选人还是不能千篇一律地讲同一篇稿子,必须针对选民的需求,决定演讲内容。不换内容,连演讲人自己都会厌、会累,这种疲倦很快地会传染给听众,其效果之快,简直像魔术。
对政治人物而言,竞选不但是一场考试,也是一场磨练的机会(有几个人有机会对这么多人做这么多场演讲?),不论是当选民意代表或是地方首长,质询别人或是被质询,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应付。候选人面对记者,更是一大挑战。
就是当了总统,也要开记者会,接受记者的考试。在美国,总统对施政方针和政治策略了若指掌。里根总统是电影演员出身,他当过电视时事评论员和加州州长,美国人认为他是最不过问小节的总统,事实上他是在“演”总统。但是就算演戏,背台词也要一番功夫,如果不是选举磨练出来的人,是很难演好的。演讲好好准备,是迈向政治家境界的重要一步。美国总统布什竞选连任,一九九二年七月间到犹他州摩门教的杨百汉大学演讲,演讲前一天原来排好要去钓鱼的,因为他觉得准备不够,加上民主党大会造势成功,布什临时取消一切休闲活动,关起门在旅馆内猛练。一个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把对大学生的演讲看得比大学生的期末考还紧张,可见准备演讲有多要紧。
要如何准备演讲?演讲的准备工作有下列几点,分四节来谈。
(一)合人心意好功夫——抓对听众
俗话说“合主人心意才是好师传”或“合人心意好功夫”,这话不见得合理,但很合“实际”。厨师做菜要迎合客人的口味;木匠师传、泥水师传和建筑师在设计或选用材料时,须懂得征求主人的伺意;候选人要赢得选票,更要迎合謦民的需求。这并不是说,候选人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选民都是人,但他们是不同的人,候选人必须了解听众对象,然后决定演讲内容。
年龄
听众之间看法差别最常见的是年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主张不同,过去常在书报杂志上看到:“在中国文化薰陶下,年轻人和老年人没有代沟。”这句话不知如何解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差异,何况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如果没有代沟,那么不是老年人太前进,就是年轻人不长进。
一般而言,年轻人较激进、重改革、有强烈的正义感。年轻人较“冲”,不计后果,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后果”。年轻人,喜欢把现在和将来做比较,把自己的国家和较先进国家做比较。老年人则倾向把现在和从前比较。
一个社会需要激进和保守的调和。政治家在选举时,要知道如何适应这两种想法,当选后要知道怎样协调这两种主张。
不同年龄的人,不仅主张不同,用语也不同,尤其年轻人的习惯用语改变得很快。以前形容“坏”是用“烂”,后来改为“菜”,现在则是“逊”;形容男孩子好看,也从“英俊”“帅”,到现在由英文cool变成的“酷”。除了一些特例,通常年纪大的人受到生理影响,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比较弱,用字变化能力也较低。年纪大的人常批评年轻一辈的文学造诣差,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这个现象,并不是年轻人的语文造诣比老年人“菜”,而是使用的字词“不一样”。年轻人不懂古文,正如同老年人不懂年轻人讲的什么东西。
教育程度
影响听众看法的第三个不同是教育程度。教育程度不同,演讲者使用的字眼就要不同。虽然说的是相同的一件事,对教育程度高的听众可以用较抽象的字眼,对教育程度低的听众,就要用实际、通俗易懂的字眼。
在旧金山为孙中山先生办报纸宣传革命的蒋梦麟先生。在自传?《西潮》中说,孙中山先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站在人行道上向围绕他四周的人演说,总是尽量选用通俗平易的词句来表达他的思想。他会故意问:“什么叫革命?”“革命就是打倒满洲佬。”观众很容易就明白他的意思,因此跟着喊打倒满洲佬。接着他就用极浅近的话解释,为什么必须打倒满洲佬,推翻满清建立共和以后他的计划怎么样,老百姓在新政府下可以享受什么好处等等。
让我们想想看,如果孙中山先生在大学教授的集会中演讲也说:“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打倒‘满洲佬’。”大学教授只会把他看成一个暴力分子,如果他想带头喊“打倒”的口号,听众会把他当成精神病人。
社团归属
影响听众意见的第四个不同是“社团归属”。不同的职业和党派,有不同的需求。在职业上医师和药剂师对医药分家的问题,站在对立的立场;牙医和齿模技师的立场也相反。用语也一样,对教师演说,必须称他们教师,不能称教员。
东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很明显的,每一派的利益不同,所以演讲时也要考虑选民是属于哪一党哪一派。
宗教信仰
听众间的第五个鸿沟是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的选民,对政治信仰也不同。在美国,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和浸信会教徒对政治比较倾向保守派;英国国教派比较自由。宗教信仰不同,对演讲最大的影响是例子的使用。对佛教徒讲“杀身成仁”会使听众起反感;对基督徒说“人是猿猴进化而成的”是个笑话;对有宗教信仰的人说宗教是迷信,也是笑话,因为坚持宗教是迷信,本身就是迷信。
地域性
听众间第六个鸿沟是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听众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地区需要造桥、有的要修路,有的要求增设高速铁路;有的地区欢迎工厂,有的地区排斥污染性工业。演讲人也许认为这些资料已经在脑海中,不必要准备。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对不愉快的、和自己没有切身关系的、及不熟悉的事,比较容易忘记。演讲不是说自己容易记得的,而是要讲听众的需求,所以演讲人平时要多注意听众要的是什么,选举演讲时还得准备。
就像在美国,有一种鸿沟存在于“有孩子的家庭”和“没有孩子的家庭或单身男女”两者之间。根据一九九二年的调查,有孩子的家庭百分之六十七都自认为是“保守派”,反对堕胎;没有孩子的家庭只有百分之四十三自认为是“保守派”。单身男女绝大多数赞成堕胎。
二、如何谋杀亲夫——题目的妙用
两个摊贩隔街卖豆浆,当你走过时,一位大叫:“豆浆!豆浆!”另一位叫:“永和豆浆!永和豆浆!”如果你是台北人,你会走进哪一家?
同样是演讲,有题目、有名堂,才能吸引人。
很多政见发表没有题目,虽然台上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听众事后就忘了。一个成功的演讲,必须让听众听完之后,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主动向别人传述。演讲要让听众印象深刻。必须有引人的题目。
选择题目时可以参考报章杂志。有一次,一位学生计划演讲“盐和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她把大纲交来后,有人建议她将题目改为“如何谋杀亲夫”,因为妻子在菜中放盐,逐日增加一点点,日积月累,丈夫必得心脏病、高血压等毛病,进而归西。
演讲题目必须提早选择,有了题目,日常生活或报章杂志中用的题材,自然就会跳进脑海收集起来。就好像买车一样,决定买车后,在路上或是看报纸广告,自然会注意车价、车型、厂牌等,不买车的人却视而不见。
三、怎样才有“料”?
台湾北部地区有一位年轻人,第一次竞选落选,检讨失败,认为败因之一是演讲讲不过其他候选人。他因此而痛下决心,聘请演讲顾问,指导他演讲。在落选后的三年内,他利用工作余暇埋头图书馆,研究地方掌握、县乡施政报告、地方报纸、地区周刊,并四出访问各地活跃政坦的男女老幼,听他们讲——讲什么都听。他告诉别人,因为落选,所以除了我要他关起门上“台”演讲以外,三年内没有人请他上台演讲,所以足足当了三年“听长”。
三年后,他卷土重来,花了一年时间演讲、活动、组织,结果以“吊车尾”当选。别人寄给他一张贺卡,只写十个字:“三年不开腔,开腔吃三年。”
可以肯定地说,他主要是因研究演讲资料而当选的。
演讲资料有三个来源:
1图书馆
图书馆收藏丰富的书籍,上轨道的图书馆员也会指导你如何找资料,运用图书馆的资料,可以让枯燥的演讲变为生动有趣,也可以把“没营养”的演讲变成使人觉得“上了一课”。
图书馆有两种资料相当宝贵,一是地方政府的施政报告、年鉴以及地方志(如县志、乡志)等,另一种是地方报纸合订本,演讲助理不能不读。智慧型的候选人纵使自己不会去涉猎,也会派人去汇集整理资料。
2访问专家
听众的知识水准已提高,候选人不能以外行人说内行话,必须访问专家,但不能把专家的意见据为己有,必须说明出处,这是一种道德。一九八八年,美国参谋员白登参加民主党党内初选,争取总统候选人资格,因为引用他人的话而没有说明出处,引起舆论批评,指为不诚实、剽窃,最后退出选局,就是一例。
3个人经验
个人亲身经验可以增加可信度,并且让演讲更生动,但是不可以假造“亲身经验”欺骗听众。一九九一年十月,美国加州州长威尔森在州情咨文时,引用他和三个州民的对话,由于没有指出名字,受到别人怀疑,指责他捏造事实,后来威尔森州长只好请出这其中的一位州民出面做证,闹了很久,风波才平息。
道具的魔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位台湾人参加竞选,他写过一篇文章流传甚广,叫(台湾人非菜命),大意是台湾人长期被压抑,就像韭菜,稍一长高就被采割,所以形成台湾人没有长远打算的习性。当他在政见发表会上提到“台湾人韭菜命”时,听众毫无动静,但是他的一位外省籍朋友突然拿给他一把韭菜,当他举起韭菜,听众马上热烈欢呼鼓掌,可见道具的魔力。
听众其实不只是“听”演讲,也看演讲。“演讲”——靠嘴“讲”,也要靠手势、表情、动作等“演”,更重要的是:道具。因此,以效法关公正义为主题的候选人,在选举活动时,拿关刀来加深选民对他的印象:以包公自许的候选人,也以包公的脸谱挂在讲台当背景。
如何草拟演讲稿
听演讲不像读文章,演讲不能回头听,所以演讲者须重复要点。听演讲不像看文字,不容易向前看,所以需要演说人提醒、预告。
一、如何打结构?
演讲可怕,根据美国的调查,一般美国人最怕的事,第一是死亡,第二是演讲。演讲有什么好怕?第一是站在众人面前,让大家盯着你:其次是不知道怎么讲,讲什么——这就是拟演讲稿的问题。
拟演讲和做菜一样,如不得要领,自然会紧张。那么假如你的爱人在厨房为你准备一道菜,你就照着她做菜的方法拟演讲稿吧!
她要煮猪肉;你要讲“上海的住屋问题”。
她买了肉;你也向“无壳蜗牛组织”要了资料。
她把猪肉剁成碎片当“主料”;你也把要来的文章整理成几个要点:房荒的严重性、房荒的原因,以及房荒的解决办法。
她说,只煮猪肉太油腻,需要切一些山东白菜当“配料”;你说,只讲道理太没力量,需要加一些辅助资料,像故事、例子、统计数字、专家的话、无家可归的人的心声等等。
好了,她有了主料,也有了配料,可以煮了;你有了重点,有了辅助资料,也可以讲了。
但是,你心爱的说,做菜不放调味品,再营养也不好吃,所以要加葱、酒、味精、糖和酱油;你说,讲得再有道理,不用一些比喻,不具体;不夹一些谚语,不亲切;不把一些长句子浓缩成口号,太软弱……所以你看看你的稿子,看远能不能再加上一些比喻、谚语……。
你心爱的说,卤猪肉和山东白菜一起煮二十分钟;太生或太熟都不好吃,这就是火候;你说,许多听众可能取消重要约会赶来听演讲,若你只讲十分钟就散场,不但打不动他们的心,还浪费了和群众见面的机会,讲一小时?没那许多精彩的资料可说,三十分钟好了。
香喷喷,热腾腾,菜好了,你心爱的端上一盘红肉煮白菜,又把盘子四周加上红萝匐片和青菜,红红绿绿,色香味俱全;你看见彩盘便想到,演讲时,要有表情,要作手势,要抑扬顿挫,才能吸引住听众。
餐桌上,你称赞菜好吃,你心爱的说:“做菜不难,有主料、有配料,加上调味品,掌握火候,就是一盘名菜了。”你说:“演讲不难,有要点、有辅助资料,修饰一下文字,掌握时间,取个吸引人的题目,就是一场够水准的演讲了。”
最后,你心爱的说,猪肉在放下去煮之前,已揉成一团又一团,像个狮头,又加了酱油,红红的,事实上是猪肉掌白菜,但是叫它“红烧狮子头”,不但吸引人注意,也可说是名菜;于是,你也想到该为这篇演讲取个名字。“房事的无力感”?有不雅的隐喻,不合身分,不适场合,而且会被卫道之士攻击;“住屋问题之研究”?太蛋头,不会引起注意;就叫“无壳蜗牛有话说”好了。
二、如何转接?
有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男孩在圣诞夜,望望窗外飘落的雪花,突然翻身而起,开灯提笔,写了一张“路标”:“圣诞老公公:由此进”,画了一个箭头,贴在寝室外,又贴一张:“糖果在那边”,再画一个箭头,才回床睡觉。
有所求的时候,设想特别周到,记得替人带路,连小孩也不例外。候选人向听众求票,也该知道如何带路;除了用说理的方式,引导听众赞同自己的主张外,在演说词本身,也应该引导听众,从一个部分到下一个部分,从一个重点到下一个重点,这就是转接。
转接是用一些字、词、话语,预告听众往下想、往另一个方面听。例如,你演讲时说:“……除了这以上三点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段话,听众可能正在胡思乱想,可能不知道你又讲一点,也可能不特别觉得下面这一点很重要。
转接有好几种,第一种是“添加性”转接,例如:“再来”“还有”,“不只这样”……。
第二种转接是“比较性”的,例如:“同样的”,或“反过来说”“真不幸”……。
第三种转接是“因果性”的,常见的有“结果”“这样看来”“因此”“所以”……。
第四种转接是“摘要性”的,把前面所说的摘要一下,再进入下一段或下一个部分。例如:“你们看嘛,那些外地民会降低我们收入,会破坏我们的治安,会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不便,我们要不要开放给他们进来?”
这段话,摘要前面所说豹三个理由,再提出一个问句,听众自然就准备让演讲人带到下面一段,听他抨击外地民工的流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