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无云竹影摇,水里鱼儿逐浪跑。
满畦黄秧齐作揖,遍地灰尘上九霄。
“嗯!不着一个‘风’字,而将刮风时的情景尽收诗中,作得好,作得好哇!”先生见诗中并无张正人说的意思,便高兴地夸奖了陈细怪他们一番。
三更半夜子时归
有天晚上,陈细怪在别人家喝酒,结果被人灌得头重脚轻地回到家。他伸手拍门好半天,老婆明知故问道:“哪个?”
“……我……我……是哪个?”陈细怪打着酒嗝道。
“什么时辰?才叫门!”老婆有些来气了。
陈细怪醉醺醺地,以为老婆说的是要自己“作诗”“才进门”,便开口作起诗来了:
三更半夜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老婆娘子堂客问,何人哪个你是谁?
老婆被丈夫这首啰唆诗逗乐了,想气也气不起来,打开门,扶陈细怪进了屋。
啰唆诗
古时候有一首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因为诗中用了很多同样的概念:一个、孤、独自;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杜鹃、谢豹、子规。这每一组词语都说的是一回事,用的是同一关系的概念,所以人们叫它啰唆诗。
一诗两改
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有两句佳句: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后来,有个文人自视甚高,一反其意,改成七字句:
到此已穷千里目,
何须更上一层楼。
殊不知,此联一贴出,就遭到众人的奚落,有的说他颓废不思上进,有的笑他“狗尾续貂”。于是,又有个鄂容安,是清代人,他复反其意,别开生面,又将此诗改成另一七字句: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分明君高臣下
唐叛臣史思明进军东都,正遇樱桃熟了。他挂念在河北的儿子,想送些樱桃去,以表思念之情。为此,他特地写了一首诗:
樱桃一笼子,半赤已半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怀王即是他的儿子,周至是其师傅、臣僚。诗成之后,部下齐口赞美,都说:“明公此诗大佳,若能言‘一半周至,一半怀王’,即能与‘黄’字押韵。”
史思明听了大发雷霆,说:“我儿岂可居周至之下!”
为使儿子居于臣僚之上而不顾诗须押韵,实不足取。“押韵”是诗的要素,不讲押韵,就谈不上是诗。史思明之无知与霸道,甚是荒唐可笑。
蜃 景
王果《蜃景》诗曰:
那是青山北郭,那不是青山北郭。
那是飞阁流丹,那不是飞阁流丹。
那是大漠落日,那不是大漠落日。
那是白波九道,那不是白波九道。
那里莺歌燕舞,绿肥红瘦,
那里莺也不歌燕也不舞,
那里绿也不肥红也不瘦。
那些奇异的迷人的万千景象,
原来是一片空荡荡,一片白茫茫!
这首诗写法怪异,对景物肯定之后又予以否定,有意制造矛盾,同时用了回环反复的修辞格,把“海市蜃楼”描绘得似真非真,若隐若现,虚虚幻幻,缥缥缈缈,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黄庭坚扩写《渔歌子》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曾扩写过张志和的《渔歌子》,其词《浣溪沙》曰:
西塞山前白鹭飞,杨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用“浣溪沙”词调扩写“渔歌子”,上阕增“杨花洲外片帆微”,下阕在“青箬笠”、“绿蓑衣”前增“自庇一身”、“相随到处”,这样就把读词的体会写出来了,词的意境较原作有所变化,内涵也有所增加。
山形诗
有一名山的诗碑刻有“山形诗”如下:
山山
八里
山第有山
华到转路
山好我弯高山
华道说响水流
山间人人潺潺深山
在日日身声声鸟百
云游客孤叫路上行
作莫君劝难步步人
此诗的诗形酷似山形,从顶端“山里有山……”起读,直到底下“步步难”,仿佛游人从山顶盘旋而下;再从底下“劝君”向上读,回旋到顶端“第八山”,又如游客迤逦而上九霄。其诗的读法如下:
山里有山路转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步步难。
劝君莫作云游客,孤身日日在山间。
人人说道华山好,我到华山第八山。
明代邬景和有《八山叠翠诗·游苏州半山寺》,全诗为:
山山
远隔
山光半山
映百心塘
山峰千乐归山
里四三忘已世
山近苏城楼阁拥山
堂庙旧题村苑阆疑
竹禅榻留庄作画实
丝新醉侑歌渔浪沧
从“山顶”的“山山”起读,可窥此诗的全貌:
山山远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
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榻留题旧庙堂。
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这种诗句从上到下,再由下向上,迂回曲折,形似叠床架屋。这种堆字成“山”的创作方法倒也别具一格。
郑板桥为老师改诗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童年时,曾跟着老师去郊游。他们忽然看见小桥下面漂浮着一具少女的尸体,惊异之后,老师随口吟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不由得左右推敲,终觉不妥。他问老师说:“如何知道这位少女16岁?如何知道她是被风吹下去的?如何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着波浪在转动呢?”
这些问题,老师都不能回答,便问他可不可以修改。郑板桥想了想,把诗改为: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风转,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连声称赞。
幼童题画
明代江夏人吴伟,号小仙,以画闻名于世。明武宗赐号“画状元”。他幼时家贫,被卖到富家为伴读,七岁入私塾,曾作小画一幅,上题诗曰:
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落水获救
施架字宗铭,明代吴县人,家贫力学,颖悟过人,登进士第一,授修撰。一年后去世,天下伤之。相传他幼年从父游淮扬,归舟泊河下,有客失足落水,众人救之上船,他吟诗道:
脚踏船头船便开,天宫为我洗尘埃。
诸君莫笑衣衫湿,才向龙门跳出来。
奇诗奇事
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写文章一反平实则奇,打破常规则险。作诗贵奇警,平淡则无功。一个学生作诗道:
宰相升知府,将军背大旗。
老爷求小子,和尚抱山妻。
蝴蝶吱吱叫,蛤蟆队队飞。
小猫吞猛虎,蚂蚁斗雄鸡。
那位教师听后目瞪口呆。
书塾问童子
一塾师爱坐茶馆,学生问字,常找不着他,一学生趁其外出,将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改写,置于案上,先生回来,取诗一看,不觉汗颜。诗道:
书塾问童子,言师喝茶去。
只在此城中,巷深不知处。
解缙白话诗
明代的解缙14岁就考中进士,后来成了翰林学士。解缙不但聪明,而且诙谐。有一天,下了大雨,街上路滑,解缙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解缙站起来,开口便诵出首白话诗来讥笑他们:
春雨滑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神童七岁吟诗
李调元是清朝乾嘉年间的著名诗人。他五岁入私塾,读“四书”、《尔雅》,过目成诵。七岁就能吟诗。特别是他当时吟了这样一首五言绝句:
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
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
这首诗传开后,人们便称他为“神童”。
山巅一寺一壶酒
从前,有位私塾先生,书教得不错,就是有个好喝酒的毛病,这位先生经常因为醉酒而耽误学生的学业。
先生有一位最要好的酒友,是个和尚,就住在离学馆不远的山上寺庙中。有一天,先生又被和尚邀去喝酒。临行前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让学生就以《酒》字为题,写一篇短文,他回来检查。谁写不出来,就要打手板。
先生走后,学生就淘气起来了,看看日影偏西,这才想起先生留的作文还没完成。这时,一个学生正翻着一本关于祖冲之的书,忽有所悟,提笔写道: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傍晚,先生醉醺醺地回到学馆,问学生:“文章写好了吗?”学生递上这篇《酒论》。
先生一看,开始很是生气,心想:“好大的胆,竟敢奚落起先生来了!”又一琢磨,转怒为喜,连连夸奖说:“写得好!写得好!”
原来这篇文章竟是由圆周率派生出来的。
圆周率最早又最精确的近似值,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来的。
这篇《酒论》,受“祖率”启发而成,乃是利用圆周率前二十几位数字的谐音写就,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
意思是说:高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寺庙中摆着一壶酒,先生你喝酒取乐去了,留下作文让我们写,可苦死我们了。你就尽情把酒吃吧,酒会杀死你的,杀又杀不死,那你就乐你所乐吧!
三步诗
北宋宰相寇准七岁时在宾客面前,以华山为题,赋诗助酒兴。小寇准迈开三步,一首五言绝句便脱口而出: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语,道出了西岳华山的雄伟峭拔。
杨升庵旅吴
据说杨升庵中状元不久,听说江南一带文人以“自古江南出才子”为由,对他不服。他决定去江南各地一游,以观江南才子如何。
行前,他命书童先行作好安排。江南才子得知消息,便议定通过书童一试杨升庵的才学。
至书童抵达之日,江浙文士聚集一堂,设宴款待。席间,文人学士纷纷向书童敬酒,且有意激他作诗。书童以无题相辞。众学士请他由蜀乘舟至江南一事为题。书童满口应允,且就席前端着酒杯,口占一绝云:
纰筢一叶舟,咿呀顺水流,
乒乓几桡板,啊嗬下扬州。
众文士边听边记录,但书童是用四川方言吟这首诗的,文人们对“纰筢”、“咿呀”、“乒乓”、“啊嗬”等词语既未听清,也写不出,又不好问,彼此面面相觑。他们只得满口称赞:“吟得好!吟得好!”于是服了杨升庵。
海棠诗
书吏是过去官署衙门中负责写例行公文的小官,所写例行公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甚至有一套专用的词汇。如说“命令你”,就用“着尔”;说“为什么”,就用“缘何”;说“急速”,就用“火速”等。
有一个书吏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每天都教他儿子背诵公文的模式、套语,弄得他儿子晕头转向。有一年春天,他家院子里海棠树开花较迟,书吏让儿子写一首海棠诗,结果使他哭笑不得:
庭前一株海棠树,缘何至今不发芽?
着尔东风齐助力,火速明朝便开花!
图画禽兽
解缙七岁时,有人慕名找上门来,要他在一幅画像上题诗。这幅画上画的是来人的父亲。解缙慨然应允,约定对方第二天来取。
然而,他从别人口中得知,画中人原来是邻县的乡绅,平日横行霸道,欺压乡民,恶名远扬。解缙对这种人恨之入骨。他眉头一皱,在画像上“刷刷刷”横着写下了四个大字。求诗人第二天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图画禽兽。
当时,只见此人拿画的手在颤抖,脸涨红得犹如猪肝。父亲被人骂为禽兽,哪有不生气的道理!解缙觉得出了一口气,心中非常痛快。
当此人要发作时,解缙指着画像说道:“我的诗还没写完,这四字是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说罢,从桌上提起笔,续成一诗:
图公之像,画公之形,
禽中之凤,兽中之麟。
来人见解缙把他父亲比做凤凰和麒麟,顿时由嗔转喜,付了润资,把画像取走了。他不知道这是一首嵌字诗,其关键只在“图画禽兽”这四个字。
女孩七岁作诗
唐朝时,有个七岁的女孩子很会作诗。武则天闻知此事,立刻召见她。女孩的哥哥就把她送到京城。武则天出题让女孩当面作诗,果然做得又快又好,武则天很喜欢她,便要把她留在宫里,让她的哥哥独自回家。
临别那天,武则天让女孩写诗送别哥哥。女孩看见远处云雾蒙蒙,近处秋风吹动,黄叶纷飞,天空中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飞过,想到马上就要同哥哥分离,不禁流下眼泪,随口吟道: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诗中流露了对家乡的向往,对亲人的留恋,以及离别的伤感情绪,武则天听了很同情,就让女孩和她哥哥一起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