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的悲喜
29159800000065

第65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1)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竟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秋瑾出生在当官的人家,可是家里没有人让她读书,原因是父亲秉持“这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她7岁时,有一次走过书房,听到哥哥们朗读诗书的声音,把她引进了书房。教书先生见这女孩聪明伶俐,便随意教她几个字,谁知她一学就会。先生十分欢喜,于是她就常到书房来读书了。她父亲因为对秋瑾一直非常宠爱,也就没有阻止她读下去。

秋瑾11岁便在当地有了些名声。但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尽管才华出众,也只能关在樊笼里做个千金小姐。

这女孩子个性倔强,读了书后更是佩服古代侠女英雄。她见父亲在家中主宰一切,觉得男女太不平等。更加认为女子应该读书、自主,争取自由。

19岁时,她家迁到湖南湘潭,由父母做主,嫁给了大官僚的儿子王廷钧。婚后生了一男一女。不久,王廷钧到北京去当官,秋瑾随他去京。秋瑾整天被关在家里,像是被锁在监狱里一样,精神上十分痛苦。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去。王廷钧也带着家小,逃到秋瑾的故乡绍兴避难。一路上,秋瑾看到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心情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一天,她和王廷钧在绍兴街上行走,见到一群人围着一顶官轿。只听得县官在轿内高声骂道:“混账东西,你敢和信教的人吵闹,是想造反吗?”

秋瑾出于好奇,挤进人群观看。只见有个人跪在县官面前。这人正是她老家过去的长工。长工见到秋瑾,赶紧向她求救。原来几天前,这个长工的几亩地,被一个教民霸占去了。长工叫儿子告到县里,县官不问是非,把他儿子关了起来;今天县官出来,他就拦路要求伸冤,不料县官不问好歹,也要把他严办。

秋瑾了解情况后,马上到县官面前说情。因为秋瑾的家在绍兴很有名声,王廷钧又是京官,县官总算卖个人情,放了这长工和他的儿子,但对教会仍然不敢碰;长工被霸占去的几亩田,还是要不回来。

县官离去后,人们都尊敬地围住秋瑾。大家觉得,这个女子能仗义救人,很是了不起。秋瑾心里也很激动,对大家说:“乡亲们,我们中国太软弱了,所以洋人可以任意欺侮我们。我们不能白白受气,一定要报仇雪耻。怎样才能报仇呢?一定要读书!要学本领!”

正说到这里,王廷钧一把将她拉到旁边,说:“你疯了,洋人的事你也能随便谈论吗?你这样管闲事,可要闯出大祸来!”

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订立了《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到了北京。王廷钧和其他京官一样,回到北京任职。秋瑾经过这次南行,思想起了很大变化。她想女子固然受男子压迫,但是全中国人又都受朝廷和洋人的压迫。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后,她决定不再受这个家庭的束缚,而要跳出樊笼,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到哪里去呢?当时清政府派了许多青年到日本去留学,秋瑾也打算到那里去学些中国学不到的东西。于是,她把自己的打算和王廷钧讲了。王廷钧平时对妻子还算依顺,但是听到这个主意后,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为此,夫妻之间不断争吵。后来,秋瑾跳出樊笼的意志越来越坚决,王廷钧怕她不辞而别,便把她积存的钱都藏了起来,使她无法出走。谁知,这一来更激怒了秋瑾。她把自己的首饰托人卖了,凑了一笔钱,于1904年夏,毅然离家到日本去留学了。

在东渡日本的船上,秋瑾凝望着祖国的海岸,心潮起伏,默默祷念:“灾难沉重的祖国啊,我要用汗水和热血灌溉您,一定要使您恢复青春!”

3天后,轮船驶过黄海,抵达日本马关。这里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地方,秋瑾到了这里,胸中不禁冒起一股怒火。

她到日本来,不是学医,也不是学师范,她认为学这些科目,只能救少数人。她来日本,是要看清政府禁看的书,考查中国以外的世界,学习救国的知识和本领。她还准备结交热血的朋友,以便一起结成力量,共同行动。初到日本时,她因语言不通,所以先进日语讲习所学日语。从这时起,她就竭力寻找热血青年和爱国志士,与他们交朋友。

秋瑾学习语言期间,住在留学生会馆里,秋瑾新来到日本,又是个女的,大家对她格外热情。这使她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来到了一个可以自由思想、自由活动的天地。

很快,秋瑾在留学生会馆结识了十几个青年。加入了反清的秘密团体洪门天地会。

转眼间,秋瑾到日本有一年了。暑假时,她想回国探望母亲,同时和国内的革命志士进行联络。临行时,她去找绍兴同乡、革命活动家陶成章,希望给她介绍一些人。开始时,陶成章因为秋瑾是个女子,怕她活动不便,犹豫了一番;但由于秋瑾意志非常坚决,他终于给她写了两封介绍书:一封给正在上海的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另一封给当时在绍兴的徐锡麟。

秋瑾到上海,在上海爱国女校找到了蔡元培,又在绍兴热诚小学会见了徐锡麟。她和徐锡麟谈得非常投机,两人对推翻清王朝的看法完全一致。于是,徐锡麟介绍她参加了光复会。

1905年冬,秋瑾又来到日本,考入青山女子实践学校。这时,孙中山从欧洲来到日本,把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合并为同盟会。秋瑾感到,要推翻清政府必须有革命的组织。革命组织人少,力量就小;现在三个组织合成一个,力量就大得多了。因此她也参加了同盟会,并被选为浙江分会会长。

经过这些时日的锻炼,秋瑾变得更坚强了。在日本,她平时穿男装,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竟雄”,自称为“鉴湖女侠”。她从古董店里买了一把锋利的倭刀,经常佩带,并随时练习刀法和射击,准备到需要的时候进行搏斗。她有几句诗,表明了这个意思:“拼那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这就是说,她要以流血牺牲来挽回中国危亡局面。女子也一样是英雄好汉,要随时准备拿起龙泉宝剑进行战斗。除了习武外,她还经常在日本各地奔走联络,发表演说,鼓吹革命。她有很好的演说才能,常常能讲得台下的听众痛哭流涕。

由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革命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清政府和日本勾结起来,制定了留学生规则,严禁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就是在留学生中,也有人反对和抵制革命活动。

在一次集会上,有人说道:“我们到日本来读书,就是要把学业搞好。革命固然重要,但在目前形势下不宜再公开活动,否则就可能失学失业。不如暂时停止活动,等以后有机会时继续进行。”

秋瑾听后,立即登台发表演说道:“取缔留学生规则是对8000名中国留学生的侮辱和迫害。在法律上,只有对危害社会安宁的行为才能取缔。我们早晨起来上课,晚上回宿舍睡觉,有什么暴乱行为?为什么要取缔我们的活动?”

秋瑾的话还没有讲完,台下就齐声高呼起来:“日本政府无理!”

“反对取缔留学生规则!”

秋瑾见听众接受了她的见解,激动地继续说道:“日本曾公布取缔朝鲜留学生规则,现在又公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很明显,这是把中国和朝鲜留学生都当作亡国奴来侮辱!我们怎能容忍这种侮辱?”

听到这里,台下人的怒火再也不能抑制了。大家拍打着桌子,高声回答道:“我们不能忍耐了!”“反对取缔规则!”“大家团结起来,打倒清政府!”

很多听众打算上街去示威。秋瑾在台上见了,赶忙引导说:“同学们,不要走!我们不能屈服,我们要加强斗争!朝廷和日本不许我们平静地读书,我们就全体一致回国,一方面抗议日本政府,一方面用实际行动来挽救中国!”

于是各省留学生一致行动,在秋瑾的组织下,浙江省的好多学生毅然回国参加斗争。

秋瑾回国后,先在上海联络了浙江的一些革命同志,还在上海办了一份《中国女报》。这是中国的第一份女报,所以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可惜的是只办了几期,因为没有资金,报纸被迫停刊。

不久,湖南光复会派人到上海来与秋瑾联系。他们准备在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发动起义,希望秋瑾在浙江响应。秋瑾答应了。她来到浙江,在金华、兰溪、义乌等地奔走活动。由于萍乡、浏阳起义计划不周密,刚刚发动就被镇压,浙江的起义来不及响应。但是经过这次行动,秋瑾在浙江联络到了许多革命力量。为了进一步组织革命行动,她又来到了故乡绍兴。

秋瑾家乡人士见她从日本留学回来,非常高兴。1907年初,绍兴大通学校正式邀请秋瑾主持校务。这所学校是陶成章、徐锡麟等光复会领导人创办的,秋瑾来校主持校务后,它更成为革命活动的据点。

秋瑾是一直重视武备的。所以她主持校务后,就向绍兴当局申请,在学校设立体育专修科,目的是借此培养军事干部。当时的绍兴知府贵福,以前和秋瑾的父亲是同事,所以很快批准了秋瑾的申请。秋瑾又利用这个名义,进一步提出进行军事体操,并且要求真刀真枪,实弹演习。为此,她申请购买枪支弹药。这个申请也被批准了。不久,大通学校从上海买来了250支枪、20万发子弹。

体育专科的教官,都是从各地派来的革命党的干部。秋瑾自己也穿上男装,带领学生到野外去练习打靶。绍兴的士绅对秋瑾的做法很反感,秋瑾则尽量稳住贵福。每季开学、结业时,她都请贵福来参加典礼,还一起照相留念。由于知府支持,士绅们也不敢多加议论。

1907年4月的一天,秋瑾的房间里坐着七八位客人,其中有徐锡麟、王金发等人。他们正在开会,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秋瑾拟订的“光复军制”。原来,徐锡麟和秋瑾这时已在安徽、浙江组织了大批革命力量。这个军制,就是为准备起义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