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好口才闯天下
29222700000012

第12章 出类拔萃——因口有才(4)

船行数日后,两人应邀参加一次晚宴。席上演讲开始了。马克·吐温第一个滔滔不绝、充满情感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然后,轮到得彪演讲,得彪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

“诸位,实在抱歉,会前马克·吐温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地倾听及热情地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马克·吐温先生的讲稿了,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所以,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马克·吐温被他一番话闹得哭笑不得,向得彪投去略带抱怨的目光,然后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

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举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

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

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高声激动地宣布:

“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词!”

布莱希特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演讲的桌子前。

到会的记者们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照相机也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不过,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

“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有一次曾请教当时德国著名的一位历史学家,问他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笑着答道:“不必。”

他说,只需用四句谚语,就能概括古今的历史:

第一,当“上帝”要某人灭亡的时候,往往先让其有炙人的权势。

第二,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第三,蜜蜂盗花,但结果反而使那些花开得更盛,妩媚迷人。

第四,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抓住要点,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

当然,这一方法的运用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则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是必让人感觉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般说来,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跟自己关系比较熟识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商业谈判、会场、做报告演讲等。在这些场合下,如果你能够做到抓住要点,一针见血,没有那么多冗长的废话,就会很快地吸引听众,使他们迅速地进入主题,接下的事情无疑就会好办多了。

(2)借助环境避免尴尬梁晓声是知青出身的青年作家。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也经常到国外访问。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

采访的记者是一位四十多岁,老练机智的英国人。采访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记者将摄像机停了下来,走到梁晓声面前说:

“下一个问题,希望你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

梁晓声点头认可。

随着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的录音话筒立刻就伸到梁晓声嘴边问:

“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的青年作家,那么,我想请教你,梁先生,在你或是你这一代作家看来,文化大革命是好是坏?”

梁晓声一怔,未料到对方的提问会如此刁钻,分明是想“讴”人上当。他灵机一动,迅速转移话题,立即反问道:

“先生,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然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回答如此巧妙!英国记者不由得暗暗佩服。后来,英国的这家电视台在播放这期节目时,只好将这一段对话“掐”掉。

在社交场合,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境况,就如上面提到的这个故事,如果梁晓声按照那位英国记者设计的思路去想问题,回答问题,无论他回答什么都会落入英国人设计的圈套。此时,就需要人们有非凡的反应能力,最好能够借助周围的环境,迅速转移话题,以有效地避免自己的尴尬。

1961年5月,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率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解决老挝问题的14国外长扩大会议。

会后,美国代表哈里曼携夫人在加拿大代表朗宁的陪同下,来到陈毅元帅的桌前。朗宁不怀好意地对陈老总说:

“陈元帅,这位是哈里曼夫人,要和您握握手,不知您同意不同意?”

陈老总礼貌地站起来,坦然自若地说:

“这有什么,当然可以了,难道你们美国人的手不是肉长的吗?”

哈里曼夫人把话接过去说道:

“你每次发言我都来聆听,而且我发现从远处看你很漂亮。但是,现在从近处看,我觉得,你更漂亮。”

这句美国式的恭维,让陈老总感到极不适应,不过他马上便回敬一句:

“十分感谢。不过,我敢肯定你们的肯尼迪先生就不会这样评价我!”

一句玩笑使陈毅轻松摆脱尴尬,同时也显得潇洒自若。

汉章帝时,有一位志士叫第五伦,深受章帝信任,便让他做了司空,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由于第五伦为人正直,奉公守法,尽职尽责,深得人们爱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得罪一些人。

一次,在面君的时候,有人当众问第五伦:

“你有没有私心?”

这句话实乃是绵里藏刀,无论他怎样回答,都会对他不利。

于是,第五伦不慌不忙,从容答道:

“过去,有一个人有求于我,便要送给我一匹千里马,但是被我拒绝了。此后,每当朝廷让我们三公选荐人才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想到这个人,不过,我始终没有举荐他。

我哥哥的儿子病了,我一天探望十次,回到家躺下就睡了。我儿子生病了,虽然我不去探望他,可是,却一整夜的睡不着觉。这样看来,我还是有私心的。”

这样巧妙的回答,不得不让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1981年,白宫得到里根遇刺的消息后,总统办公厅一片慌乱,不知所措。富有经验的国务卿黑格出来维持局面。黑格曾任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脱下军装后,又当上了国务卿,一向以果断、稳重而闻名。但他听到里根遇刺的消息后,也大为吃惊,慌了手脚,甚至还闹出了个笑话。

当时,美国人最为关注的事莫过于总统遇刺的消息了。所以,各大媒体纷纷打探消息,以期提高自己报纸的发行量。

一次,一名记者问黑格:

“国务卿先生,总统是否已经中弹?”

黑格回答:“无可奉告。”

记者又问:“目前谁主持白宫的工作?”

黑格答道:“根据宪法规定,总统之后是副总统和国务卿,现在副总统不在华盛顿,所以由我主持。”

这一回答引起了轩然大波,记者们议论纷纷,另一记者马上又问:

“国务卿先生,美国宪法是不是修改了?我记得美国宪法上写明总统、副总统之后,是众议院院长和参议院院长,而不是你国务卿先生。”

黑格听后明白是自己失言,急中生智反问道:“请问在两院院长之后又是谁呢?他们现在都不在白宫现场,当然应该由我来主持了。刚才为了节约时间,仅仅是少说了一句话而已嘛。

几句话便自圆其说,为自己解了围。

运用话题转换的说服技巧,换题才是关键,所转换的话题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问题有某种联系。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当然,应变能力是靠不断的实践培养出来的,但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平时多加锻炼,必然会有所收获。

同时,话题转换还可以运用在其它场合,比如对方对你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没有耐心时,你可先放下正题不谈,而从他感兴趣的问题下手,等他进入状态后,再将话题转移回来,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言传身教情理交融解放后,陈毅曾担任上海市市长。当时,上海的许多纺织厂为了防止工人下班时“顺手牵羊”拿走工厂的纱布,盛行“抄身制”,即由专门的人在门口挨个搜身,工人们对此极为愤怒。

陈毅觉得已经是新中国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应当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于是,便废除了抄身制,结果,此举引起了纱厂老板们的强烈反对。

一天,陈毅登门拜访一位纺织厂的老板。老板一见是陈毅,正愁有牢骚没处发呢,把一肚子“苦水”都倒给了陈毅:

“陈市长,您要我们废除‘抄身制’,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工人下班,由抄身婆抄身,还经常丢纱,你说要是再取消‘抄身制’,我们纱厂还办不办?我们都去喝西北风呀!”

陈毅知道他心里有火,便耐心开导:

“要说开办工厂,购买机器,那我肯定不如你。因为,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

不过,要说管理工人,教育群众,这你不如我了。革命这么多年,千军万马我都指挥了,你说我算不算有经验?”

“那是肯定的。”老板十分认真地回答。

“那在这方面我给你当个参谋,给你提点建议,你要不要?”

老板受宠若惊,连忙说:“要!要!您请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些工厂可比你这工厂要大多了,老板自然也更厉害,还雇了一大批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到脚搜,身上连一根针也藏不住,但是结果呢?原料、零件还不是照样丢失。为什么?因为,那些老板只顾自己赚钱,根本不关心工人,只把他们当作赚钱的工具。那些工人们工资低、劳动时间长、生活质量差,您想他们会同老板一条心吗?哪里还有不丢东西的道理。所以,现在解放了,政府支持你们办工厂,只要你们多关心工人的利益,提高他们的待遇,待他们如兄弟,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老板觉得陈市长说的在理,便率先废除了搜身制。结果,老板发现不但不丢东西了,工人的效率也提高了。

现身说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因为,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这比只讲大道理当然更易说服人。

有人说坷坎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何不用你的财富去打动他人呢?

(4)关键时刻善于诱导著名的日籍华人夏目志郎年轻时曾当过推销员。

一次,他到琦玉县去推销《儿童英语百科辞典》。当时琦玉县经济不很发达,在全日本排名靠后,再加上道路崎岖,所以很少有推销员愿往那里跑。

但夏目志郎却不这样认为,他想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提高教育水平,这种书的需求量就越大。于是,他就背上书,挨门挨户地去推销。

来到一户农家,夏目志郎敲开门,说明来意。哪知主人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走错地方了,我们农夫没有必要学英语,你找其他人吧。”

夏目志郎连忙解释道:

“先生,这书不是给您用的,是给孩子们用的。”

“孩子们?那就更不用了,他们能把日语学好就不错了。”

主人还是冷冰冰的口气。

夏目志郎并未放弃,仍然耐心解释道:

“现在的日本和过去不同了,如今使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日本也越来越国际化了,呆在家里当然不需要英语。可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家里,不愿让他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吗?您不觉得您这样做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吗?”

说到这儿,主人刚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经消失了,他若有所思地说:

“这英语好学吗?”

夏目志郎觉得有希望,问道:

“府上养狗,您和家人是否怕狗?”

“那当然不怕。”

“对呀,因为惯于养狗,所以不怕狗。学英语也一样,从小养成习惯,这对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身边有好的英语教材,小孩子一定会亲近它,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不是很好吗?”

一番话过后,主人终于爽快地买下了夏目志郎手中的《儿童英语百科辞典》。

一次,著名作家刘绍棠在给大学生们讲文学创作时,提到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坚持原则。

这时,一名女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

“老师,我有问题要问。”

刘绍棠回答:“什么问题,请讲。”

那名女生问:“真实的是不是存在的?”

“真实的当然是存在的,这是哲学上的基本常识嘛。”

“既然是存在的,就应该是可以表现的,所以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表现,就可以写,这难道不是作家所追求的吗?”

刘绍棠听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那名女生说:

“我想请你走到前面来,记得带你的学生证。”

那名女生走到讲台前,将学生证递给了刘绍棠。

刘绍棠翻开学生证,指着上面的照片问女生:

“你为什么不在你脸上长痘时拍个照,然后把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呢?”

那位女生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谁会在自己脸上长痘时拍照片,还把它贴在学生证上,那多难看。”

刘绍棠趁机说道:

“对呀,你不会在脸上有痘时拍照,更不会把这种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是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不漂亮只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有这样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同样,我们社会的某些缺点是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我们的政府自然会去采取措施改正。可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政府把长痘时拍的照片贴在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公正,对政府却是这样的不公正呢?”

一席话让那位女生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在上面的故事中,当夏目志郎指出那家主人对下一代不负责任时,主人的态度已有所转变,反问“英语好学吗”,这就是一个关键时机,夏目志郎就是抓住这一时机,顺势诱导,最终成功地把自己的书推销了出去。同样,刘绍棠也是巧妙地打了比喻,让女生自己说把脸上长有痘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十分难看,趁机将话题转移到“到底文学创作该不该坚持原则”,最终让女生心服口服。

所以,在劝说他人时,要密切注意对方表情、语气的变化,发现他有所表示时,一定要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直至将他说服。

(5)照猫画虎反击对手安徒生虽然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但生活却极为俭朴,尤其对自己的衣着从不刻意修饰,但这却给妒忌他才华的人以可乘之机,有些人就抓住安徒生的这一细节挖苦、讽刺他。

一天,安徒生像往常一样戴着他那顶破帽子在大街上行走。

这时,有个人走过来不怀好意地问安徒生:

“安徒生先生,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东西?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认出了那个人,是一个贵族,平常总爱跟自己作对,经常挖苦自己。安徒生有心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这是在街上,那样做有失自己的身份。于是,安徒生忍住怒火,淡淡地一笑。

“先生,在我回答你之前,你可以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贵族不知道安徒生用意何在,但也很爽快地说:“当然可以。”

安徒生接着说:“你能告诉我,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贵族:……英国戏剧大师肖伯纳曾于1933年2月来我国访问,第一站在上海,当时,鲁迅、蔡元培等人在宋庆龄的家中同他欢聚。

吃完饭,大家便到花园里散步。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明媚,柔和的阳光照在肖伯纳长长的银须上,使得这位著名作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这时,蔡元培高兴地说:“肖翁,你可真有福气,在上海看见了太阳。”

肖伯纳笑了笑说:“不,不,还是太阳有福气,在上海见到了肖伯纳。”

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无独有偶,幽默大师肖伯纳的“如法炮制”在俄罗斯却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