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思路很奇。因为思想确实能够影响到人的行为,但是很难说清楚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在什么范围内发挥这种作用。相反,“事实胜于雄辩”,在实际辩论中,南大队列举了大量实例向评委和听众说明在四小龙经济发展过程中确立的一系列战略和政策中并没有体现什么儒家思想,用这些“实”来攻击对方“虚”的一套道理,结果威力很大。由于南大队这一思路完全出乎对手的意料,因此场上主动权始终被南大队牢牢掌握着。
在北京电视台“万家乐杯”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首场辩论:“存钱比消费是否更有利支援国家建设”比赛中,正方北京外国语大学队就在论辩伊始便先发制人,首先说明“存钱指的是集体和个人的银行存款,而消费指的是生活消费。”
确立这样一个论点,有利于自己展开辩论并削弱对方攻击力。
正方主辩:在今天的辩论中,我方的观点是存钱比消费更有利于支援国家建设。我方首先说明,这里说的存钱指的是集体和个人的银行存款,而消费指的是生活消费。众所周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而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就是说任何社会它的生产要发展都离不开扩大再生产,而如果没有一定数目的积累资金的话,扩大再生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谷狭者速涸,流浅者速竭”,积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而储蓄正是积累的一种手段。因此今天,我方首先承认存款和消费都有利于国家建设。但是一定的经济问题要与一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抛开现实,空谈理论是毫无意义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的观点。
第一,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现实情况吧。现实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建设、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业缺生产资金,企业缺流动资金,基础设施缺建设资金,引进外资缺配套资金。仅以全国人民所关注的三峡工程为例,其静态投资就达570亿元,而动态投资则达1200~1400亿元,要支付这样庞大的开支,单单依靠国家和外资不仅远远不够,而且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在我们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资金短缺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依靠广大人民共同作出努力才行。
第二,我方认为,有钱比消费更有利于支持国家建设,但这决不是在否认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如果我国的政策不是鼓励储蓄而是大规模刺激消费的话,那不仅很难带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而且还会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加剧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个已经存在的矛盾。
第三,我们认为,存钱与消费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说,存款并不抑制正常的消费,相反存款是一种潜在的消费。“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你们家中的彩电、冰箱哪一件不是长期储蓄的结果,而今后当你们要建立自己的家庭时,你们还能像孔乙己那样,潇洒地宣布一声“有现钱”,而一拍腰包排出几文大钱了事吗?
今天我方想说明的是,存钱与消费都会对国家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对立的关系,问题就在于哪一个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一些,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离开我们的国情来考虑。对于这一点,我方同学将在下面作进一步阐述。(热烈的掌声)同样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队在同北京大学进行的一场题为“现代社会的选才标准是否应以学历为主”的论辩中,正方北京外国语大学队同样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开场。应当说辩题本身对正方是不利的,北外队在这场辩论中虽没有取得胜利,但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把辩题当中的“学历”一词的外延扩大了,使这场比赛看起来也颇为精彩。
正方主辨: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在今天的这场辩论中,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的选才标准应以学历为主。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而人类,这莎士比亚眼中宇宙的精华,进入了现代社会时,个人的地位变成了社会大机器上的小零件。尽管诗意的赞美变成了冷冰冰的比喻,但我们仍要骄傲地说,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拥有真正优秀的人才。
那是因为,这里的人才指的是那些符合社会需要,保证社会大机器正常运转的作为零件的人。一部现代化的机器对所有的零件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先根据要求铸造零件,再把它们置于合适的位置。零件的生产、选择、使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现代社会中的育才、选才、用才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育才是基础,选才是手段,用才是目的。
从育才角度来说,现代社会的育才角色主要由现代教育来担当,现代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培养人才的体系,它不再是十年寒窗,而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益友良师。从胎教到老年大学,从正规的学校教育到各种社会教育、职业培训、专业进修,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将从最大程度上开发人的智慧,激励潜能的发挥,鼓励特长的展现。
从选才角度来说,包含在学历中的不断完善的考试制度,不断对教学质量作出检验,全面合理地反映受教育者水平,使学校成为社会选才的主要执行者。
从用才角度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高量大,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可用之才来自高水平育才系统,而学历必将因其频率高、可信性强的特点成为现代社会选才的主要标准。
当然,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样完善的育才、选才、用才的人才体系在今天的中国并未完全确立。谈育才,义务教育尚未普及,高等教育更是无法做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经历我们记忆犹新,能进入北大这样中华第一学府的又能有几人?谈选才,学校在选才中的主导地位没有被强调,考试制度不完善,不学无术、混得文凭者也大有人在;谈用才,社会上借用人惟贤之名,行用人惟亲之实者也屡见不鲜。我们看到了现实,看到了差距,但我们绝不因此失去信心。人类最伟大之处就是不断挑战。我们所说的标准绝不是什么权宜之计,而是在现代社会与完善教育体制同步的社会选才的导向性标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顾历史,华夏古国是有二千年教育史的礼仪之邦;立足现实,教育已被提到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放眼未来,以学历来衡量人才,将不再是海市蜃楼。所以我们今天说,现代社会的选才标准应以学历为主。谢谢大家。(掌声)(2)定义正名,为己所用据《贞观政要》载: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任用魏征做谏议大夫。
由于魏征为人正直,主持公道,得罪了一些人,遭到非议。李世民派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因此去见唐太宗说:
“我希望陛下让我做一下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李世民听了很吃惊,赶紧问:“良臣和忠臣不是一样的吗?”
魏征答道:“不一样,像古之稷、咎陶,就是良臣;像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以国事为重,公而忘私,本身享有美名,君主获得好的美誉,子子孙孙传下去,国运无穷。忠臣则不然,唯唯诺诺,只为个人打算。君主会因他落得个昏庸的恶名,甚至国亡家灭。这便是忠臣和良臣的区别。”
魏征在这里由于使用了定义正名:分别指出良臣和忠臣这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间接委婉地批评了皇帝只喜欢唯唯诺诺之流,并暗示了这样做的恶劣后果。魏征的论辩深刻有力,令李世民大为感动。
在辩论中,当辩论队员碰到一些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也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来化解难题。这样做不但让人觉得立意新颖,还可以使自己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要使论辩能顺利地进行,我们就必须明确概念的含义,也即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定义正名就是通过揭示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来达到明确概念内涵目的论辩方法。
定义正名是一种强有力的论辩方法,有时当我们面临困境,通过给出有关概念的精确的定义,明确其中的含义,便可取得反败为胜的论辩效果。以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决赛关于“人性本善”的论辩来说,反方复旦队所要论证的是“人性本恶”,他们所以能取得决赛的胜利,原因之一是因首先给出了“人性”、“善”、“恶”等概念的定义,明确了其中的含义。
他们的辩词是:
“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本来,“人性本恶”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辩题,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崇尚人性本善的国度,评判团中大多数专家学者也是人性本善论者,但是由于复旦队恰当运用了定义正名术,明确了“人性”、“善”、“恶”等概念的确切含义,在论辩中反而游刃有余,博得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获得了评判团极高的评价,最后以绝对优势一举夺得这次大赛的冠军。
再比如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复旦队对悉尼大学队的辩题“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就很难辩。在审题时,作为反方的复旦大学队考虑;艾滋病的传播,可以通过同性恋,性滥交,以及血液传染等途径,这些都有利于正方。但这里也有很大的漏洞,它把两个问题对立起来了。其实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而现在你要说是医学问题,就不能说是社会问题,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盘否定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会于理太悖。因此复旦大学大胆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判断一个问题属于什么性质,有三个标准,即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最后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通过什么途径。根据这三条,可以认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在整个社会系统工程解决艾滋病的过程中,包含了医学这一途径,但并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医学问题。这样就等于在肯定艾滋病是社会问题的前提下谈医学途径,复旦队居高临下地包容了对方的立场,扩大了可供回旋的余地,而对方不得不花大力气纠缠在复旦队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请看看复旦队的精彩辩词:
反方二辩:……第一,艾滋病源于社会机体的综合症。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人的世界观日益消沉、堕落。人们在享受到物质生活和财富的同时,却被同性恋、吸毒、性滥交这些恶习所侵扰,这就为艾滋病的泛滥提供了温床。在对美国纽约25万艾滋病携带者的调查中发现,其中94%的人是因为同性恋和吸毒染上的。如果吸毒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医学问题的话,那么新加坡中央肃毒局还不如叫做中央消毒局…………8月26日《联合早报》载泰国北部13%的年轻人已经染上艾滋病毒,而在澳大利亚,不仅人患病,就连1/4的猪也成了艾滋病毒的携带者。而对这么大一个社会恶瘤,是靠医生的手术刀就能切的吗?……第三,解决艾滋病问题,只有依靠社会的系统工程。在乌干达由于艾滋病的缘故,3700万的人口到2020年将降到2000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如果等待医生发明出灵丹妙药的话,到那时乌干达恐怕早变成子虚乌有了。……反方三辩:……而盖洛普民意测验清楚表明,美国人在90年代最担心的社会问题当中,艾滋病仅次于状元——暴力问题,高列榜眼之位。在非洲艾滋病像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一样恣肆横行。社会已遇到了如此巨大的威胁。对方辩友还认为艾滋病不构成社会问题吗?
第二,艾滋病给社会各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人要是不幸被艾滋病爱上了,可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因此谈“爱”色变,闻“爱”丧胆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纽约曼哈顿第五次防止艾滋病的游行后,在医院竟突然多出一大批认定自己患有艾滋病的精神病患者。……亚洲大专辩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对香港中文大学一场,辩题是:
“外来投资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很明显,“确保”二字大有文章可做。如果把“确保”理解成全称命题,那么正方香港中文大学几乎无理可辩。但是他们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利用正方先发言的优势,开场就提出“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一百的保证”。比如在中国大陆客车中,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车门”。这并不是说只要不去扶车门,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证了。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含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又没有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
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证,所以中文大学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先发制人,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取胜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定义正名在大学生辩论会上被辩论双方极为广泛地采用着。
例如,在九三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复旦大学队对英国剑桥大学队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辩题中,涉及到“温饱”、“谈”、“道德”、“必要条件”这些基本概念。复旦队分析,出于论题的需要,对方会把温饱的概念无限扩大,特别是把“温饱”和“生存”等同起来,因此复旦队确定了“贫困”、“温饱”、“富裕”三大生活状态,尽量把温饱限制在确定的定义上;同时,对方又必然会把道德的概念无限窄化,从而为“谈道德”设置种种障碍,对此,复旦队的目的就应把“道德”
的概念尽量宽泛化,从而为其立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谈道德创造条件。
对于辩题中的一个关键词汇:“必要条件”,复旦队抢先作了解释,复旦一辩:……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得论证没有温饱就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这就等于给己方的立论加上了一道防线,同时限定了对方在逻辑上的路线,从而争夺主动权。
复旦队一辩姜丰的立论辩词相当精彩:
反方立论:
一辩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