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眼还眼作为诡辩术的以眼还眼法,是指一方运用种种非正式论辩手段,试图禁止或阻碍对方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对方也不甘示弱,以同样的方法予以回击,造成互相攻击。运用此法的双方都企图防止对方成为讨论的严肃对手,通过互相诋毁对方的诚实性、道德性、权威性以及应用更秘密的手段,以争取听众。
看下面几个故事:
一天,大副在船上听到消息,说他妻子跟一个男人跑了。他十分难过,借酒浇愁,一生第一次醉倒了。
严格、不讲情面的船长在那一天的航海日志上写道:“大副今天喝醉了。”
第二天,大副酒醒了,觉得完全不值得为一个不贞的妻子难过。
他看到船长写的航海日志后提出强烈抗议,说这个记录假如不加解释,会断送他的前程。因为这使人觉得他常常酗酒,而事实上他以前从来没有醉过。
但是,船长不为所动,坚称航海日志记录的都是事实,所以不能更改。
第二个星期轮到大副记航海日志了,在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他写了这样一句话:“船长今天没有喝醉。”
在这个故事中,船长和大副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你对我不仁,偶尔过失都不放过,写上“大副今天喝醉了”,言外之意是大副喝酒;我对你也不义,也给你记上一笔“船长今天没喝醉”,个中之意是过去天天喝醉,此招更厉害。
明人解缙曾写过一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据说他自幼好学,后成大才子,秉性刚直,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常用诗文嘲讽为官不仁者。一次,一个当朝权贵蓄意当众讥笑他,就出了一句上联要他对对子。这上联是:“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这句隐含着讥讽解缙是野居深山没见过世面的小猴子,怎会上大台面对对子,想给解缙以难堪。
哪曾想解缙不假思索,当即“以牙还牙”:“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这句下联也隐含着“你是陷足污泥的老畜生”,都难保自身的性命,还能出什么蹄(题)。
解缙的下联对得含蓄,回击有力。
这种“以眼还眼”的诡辩法在现实中也不难发现。小孩子的对骂和动手打架,大人问其骂人或打架的原因,小孩子辩解时常说的口头禅不是“谁叫他骂我了”就是“谁叫他先打我了”。对方先骂人或先打人不对,但由此不能证明,你以同样的手法回敬对方就对。小孩的如此做法,一方面是受家长的影响和不良教育所致,一方面也是受到社会上存在着的这类现象的薰陶。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可经常听到看到这类现象:被挤者常有人说:“挤什么挤,没看到人都满了,没地方了!”急于上车的挤者说:“怕挤!那就下去,坐计程车去!”就此一场对骂开始了。争吵的双方都不想退让一步,没有互相谦让的精神。他们所运用的就是这种不讲道理的“以眼还眼”法。
运用“以眼还眼”的方法进行争论,根本于事无补,所达成的只能是暂时终止争论,而不会消除争论。由于意见分岐仍存在,有可能导致更不文明的场面,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倒打一耙这是最常见的诡辩法,是说辩者明知己错非但拒不认账,还故意伺机推脱,进而倒打—耙,指责对方。例如:
某餐厅有一女服务员能言善辩。一天在餐厅大门口拾到一只手表,拒不交公。服务员甲劝说道:“我们的《工作守则》里有一条,‘拾到顾客的东西要归公’,你难道忘记了?”
女服务员回击说:“你不要问我有没有忘记《工作守则》,先问问你自己记没记清楚《工作守则》。《工作守则》里写得明明白白在‘餐厅里面拾到顾客的东西要归公。’‘餐厅里面’的范围不包括餐厅大门外,我是在大门外拾到的。可惜你这么大个人,竟连里外都分不清。我觉得奇怪的是你引用《工作守则》中的这一条好像是说:这只手表是顾客遗失的,表在餐厅大门外的地面上,你怎么知道是顾客遗失的,而不是过往行人遗失的呢?是你亲眼看见顾客遗失的,为什么不当时喊住他?这不能不令人怀疑,你是不是想据为己有而慢了一步,被我无意间得了?唔,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咬住我不放啊!”服务员乙气不过,也插言道,“你说拾到东西不归公不犯法,我说不归公就是犯法,要绳之以法。”该服务员回击说:“唉呀!‘绳之以法’这四个字就吓得我半死。不过请问:我违犯了《刑法》第几条第几款?拾了东西不交公,要判徒刑多少年?是有期徒刑还是无期徒刑?”
女服务员捡到手表想据为私有,明明有错,但她却依据歪理,在字句上大作文章,拒不认账;进而有空就钻,任意联想,转守为攻,说别人有罪,对甲、乙两个服务员倒打一耙。
对这类人,既不能姑息迁就,任其所为,否则就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不能简单地硬碰硬的对攻,这样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不妨采用苏格拉底式的辩论术,即从原来双方都接受的一般观念出发,通过迂回曲折之路,渐入正题,诱使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达到正确结论。
还有一种人,犯罪之后竭尽狡辩之能事。
例如,有的强盗被抓住后辩解说:“我偷他们东西,也不能全怪我,谁让他们不把自己的东西看管好,我的罪责应该由他们分担一半。”
有的登徒子调戏妇女后拒不认错,辩称:“谁叫她长得那么美。她的容貌和体态对我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存在决定意识嘛,我犯了罪的根源在她。”
这类人运用的也是倒打一耙的诡辩,纯属强盗逻辑。这类人对社会危害更大,无需同他们进行“理论”纠缠,抓住了事实,依据法律进行惩罚,就能让他们闭口了。
当然,倒打一耙运用得好,还可制造出幽默,丰富人们的生活。明人冯梦龙在《笑府》中,讲了一个笑话。
一匠人装门闩,误装门外。主人骂为瞎贼。匠答曰:
“你便瞎贼。”主人曰:“我如何瞎?”曰:“你有眼,怎么叫我瞎装?”
有“嘴劲”——注定要成功当今世界好比一张硕大的谈判桌,人人都身不由己地成为谈判者。不管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社会集团与派别之间,国与国之间建立什么样的联系,或发生什么性质的矛盾,大到国际争端,小至家庭纠纷,都要寻求通过谈判方式来解决问题。凡是涉及问题的各方,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为了调整原有关系或建立新的关系,并进而使各方达到某种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话语协调行为的过程就叫谈判。
谈判口才是日常通用口才形态之一。它涉及传统的和当代的许多学科知识,包括历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乃至控制论、系统论与决策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谈判口才也是一门科学,知识是谈判者口才的源头。
谈判有各种性质的谈判。如朝鲜板门店的军事谈判,中俄边界谈判,为解决香港回归问题的中英两国政府的政治谈判,某国政府与非法劫机分子的人质危机谈判,国内贸易与国外贸易中的商业谈判等。无论哪一种谈判,双方都会派出自己认为最恰当的人选,在谈判桌上形成角逐,倾尽全力,斗智、斗勇、斗口才。这里不用刀枪,而是唇枪舌剑。有时,甚至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却能得到。由此可见谈判口才的重要。
(1)注重知识的积累“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谈判口才与知识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①知识可以为你提供丰富多彩的话题。
谈判中,要使对方感到你说的东西内容丰富,新颖有趣,那么,说的人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一般说来,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可能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知识面过于狭窄,对所议论的问题缺乏见地,是想开口又无话可说的原因。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说起自己特别熟悉的问题,容易打开话匣子,根据他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而滔滔不绝,但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却哑口无言。
所以,只有用丰富的知识——专业知识、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知识,包括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等,把自己的头脑充实起来,你在谈判中才能才智横溢,左右逢源,流畅无阻。
②知识为你的言语插上美丽的翅膀。
一个优秀的谈判者能够口若悬河,吐珠泻玉,正是他知识丰富的外露。在谈判场合,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往往可以有雅俗不同的多种说法。同样讲一句话;有的就显得笨拙生硬,粗俗呆滞,有的就生动活泼,妙语连珠,令听者拍案叫绝。这跟谈判者的知识涵养有很大关系。
知识是智慧的海洋,丰富的知识也是多彩语言的土壤。
一个谈判者的口才是知识的结晶,这个结晶体的大小,取决于谈判口才知识量的多少、知识面的宽窄、知识层的深浅、掌握知识的完善程度和驾驭知识的能力,等等。
③知识使你的说话更深刻。
谈判中,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个观点,知识丰富的人讲起来有根有据,论述充分,要比知识欠缺的人说得透彻深刻。这是因为,他掌握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知识;旁征博引,阐述问题就深刻,当然,谈判也较易获得成功。
④知识使你的话讲得更得体。
一个谈判者,掌握了心理学知积,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听者的心理状态,说出得体的话。一个人社会知识多了,他就懂得一些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在谈判中说话,就更得体和更有分寸。
所以,要成为一个高明的谈判者就要多掌握一些知识,尤其在当今,我们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学,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高度综合。边缘科学相继产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交融。这就要求谈判者既要学点社会科学,又要学点自然科学;既要广泛涉猎,又要学有专长。
具体地说,谈判者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然、历史、文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商业知识、经济学……之外,像民间的故事,历史典故,有意思的笑料、隐语、习俗,等等,都应该搜罗于大脑中,逐渐建起一座知识的仓库。
一个谈判者,有了这样一个知识的百宝箱,在谈判中,他就必定可以纵横捭阖,得心应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高明的谈判者,在谈判中,他的嘴巴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出淙淙的“活水”,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知识。
(2)谈判口才的特征谈判是“谈。”出来的,离开了话语言谈,就不成其为谈判了。谈判与口才不可分割,一切谈判都要经过双方人员的口才较量然后方能达成协议。可以说,谈判的全过程就是口才的施展过程。
谈判口才有以下四大特征:
①目的的功利性。
策动谈判的动力是需要。谈判各方皆为满足自己的功利需要而走向了谈判桌。无论是哪一层次的谈判:个人间的、组织间的或国家间的,世界上每时刻都有着成千上万的谈判者在为着不同功利需要而在进行着言语交锋。
②话语的随机性。
谈判必须根据不同的谈判对象、不同的谈判内容、不同的谈判阶段、不同的谈判时机来随时调整自己话语的表述方式:包括不同的句型、不同的语气、不同的修辞,随机应变地运用自己的口才技巧,与对方周旋于谈判桌上。
③策略的智巧性。
谈判与论辩一样,既是口才的角逐,也是智力的较量。或言不由衷,微言大义;或旁敲侧击,循循暗示;或言必有中,一语道破的;或快速激问;或絮语软磨……出色的谈判大师总是善于鼓动如簧巧舌,调动手中筹码,而取得意外的成功。
④战术的时效性。
谈判不同于朋友之间的聊天,也不同于情人间的绵绵絮语,谈判注重效率,在战术上具有时效性特征,这也是它独具的特征之一。谈判之初,参谈双方都有自己预定的谈判决策方案,其中包括各谈判阶段所安排的内容、进度、目标,以及谈判的截止日期等。
这种时效性特征也可用作迫使对方让步的武器。
“嘴劲”就是嘴上功夫。通常人们说某人有“嘴劲”,实指那人嘴上的功夫了得,能谈吐得当,得心应手;能自然发挥,纵横捭阖。正确地掌握和发挥你的“嘴劲,”成功将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