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黄石公三略
29373000000004

第4章 因敌

【原文】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注释】

见:显现。

神明:精灵怪异。这里指规律。推移:

发展变化。天地神明,与物推移: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云:“天地之神明,即所谓二气之良能也。天之道,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矣。地之道,生而长,长而收,收而藏,藏而后生矣。兴亡盛衰,荣枯代谢,是与物推移者也。”

无常:不固定。

因:根据。

不为事先:在事情没有成熟之前,不要贸然行动。

辄:立即,马上。

疆:界限,疆界。

天威:这里指帝王。

八极:泛指疆域天下。

九夷:我国古代东方的九种部族。

《后汉书·东夷列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玄夷、赤夷、风夷、阳夷。”这里泛指华夏九州。

【译文】

事物发展的结果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人们是很难认识其本质的。事物发展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出来。敌我双方的形势也是变化无常的,必须根据敌情的变化而改变我方的方略。在形势没有发展成熟之前不要贸然采取行动,一旦时机成熟,则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治国安邦不受限制,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称霸天下、安定四方。只有这样谋划的人,才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简析】

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力量的搏弈,谁先出兵进攻不是主要的,问题是率先进攻能否取得胜利,而有效的进攻并取得胜利一定要依赖于对敌情的综合分析判断。因此“以不变应万变”不是被动,是积蓄力量、静观局势发展的大智慧;“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是简单的激情,而是充满张力的重拳。

【例文】

炮击金门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妄图反攻大陆。

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使入侵台湾海峡的美国军队取得合法地位,并增加兵力,扩建军事基地,继续给予台湾当局大量军事援助并制造“两个中国”,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958年7月,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企图趁火打劫,叫嚷“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连日组织军事演习,出动飞机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侦察挑衅,轰击福建沿海村镇。据此,我军作出了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决策。

8月23日,毛泽东下令对金门展开大规模炮击。我军对金门国民党军指挥机构、炮兵阵地、仓库等重要军事目标首次实施大规模炮击,并取得压制性胜利。

通过近两周的炮击金门,我军打击了蒋介石集团的嚣张气焰,调动了国内人民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试探出了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态度。

金门炮响后,美国政府表现得十分恐慌,立即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等地调舰队和飞机集结于台湾海峡,准备协防金、马。我军向金门开炮的第四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谈话,重申美国将不放弃它已经承担的以武力阻止解放台湾的“责任”,并授权国务卿杜勒斯于发表声明,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

在金门被全面封锁,守军处于严重困境的情况下,台湾当局扬言要轰炸福建、江西,力图使美国与其共同作战,进而反攻大陆。美国政府则害怕越陷越深,于9月下旬开始将其在台湾海峡的兵力撤到日本,但又不愿放弃侵略政策,便玩弄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为反对美国这一阴谋,扩大美、台矛盾,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于10月5日决定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即告终止。同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的炮击即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