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有关息妫夫人的动人婚姻故事。为了表达对“一女事二夫”的悲愤,她用“三年不语”的态度来抗争;对原配丈夫的忠贞则又使她选择了用死亡来结束自己的不幸婚姻。从人们对她的追思中,我们也能看出中华民族对忠贞婚姻的渴望。
息妫夫人因其相貌出众,面若桃花,在史上又被称作“桃花夫人”,原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公主。相传她出生之时虽是深秋但是院子里却开满了桃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并且引来了百鸟前来贺喜。出生之时,她脸上就带着桃花胎记,像仙女般美丽动人。但是,因为陈国有人预言她将带来厄运,所以虽然息妫生在皇家,也只能被责令远离宫廷生活。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追忆息妫的诗句。唐代王维在《息夫人》中写道:“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杜牧在《题桃花夫人庙》写道:“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清代的纳兰性德在《采桑子》中云:“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可见,息妫夫人的故事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
息妫的故事在民间却有着诸多不同的版本。《吕氏春秋》记载:“楚文王欲取息、蔡,先佯和好蔡侯,与其谋取息。蔡侯说:‘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文王依计照办,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汉刘向在《烈女传》中也记载:“楚文王灭息,虏获息君夫妇,息夫人自杀,息君亦自杀,国破家亡之时双双自尽。”
相传,由于楚国在各诸侯王之间的斗争当中占有优势,作为原息国夫人的息妫被掠夺到了楚国,并被楚王带到宫中作为自己的妻子。到楚国的三年里,息妫在宫中备受楚王的宠爱,甚至还为楚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息妫却始终一言不发。楚王要息妫说出不讲话的道理,她万般无奈,泪流满面地说:“我不能为丈夫守节而死,又有什么面目同别人谈笑呢!”
不久,息妫趁楚文王外出打猎的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见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她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了保全你的性命,继则为了见你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息侯也同样伤心欲绝,安慰她说:“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也是在等待和你团圆的机会。”息妫完成了与丈夫相见的心愿,再也不愿忍辱偷生,于是头撞城墙而死,息侯阻拦不及,见到此景象,也撞死在城下,夫妻二人双双殉情。
当楚文王打猎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后,竟也被他们的举动所感动了,并且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妫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还在此山麓建祠,加以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这里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息县《县志》中还有人为她撰写了生平,立了传记碑文。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及“三年不语”的故事。
所谓兼听则明,息妫的例子其实值得人们思考,其一,她虽然心理上忠于息侯,十分抗拒“一女事二夫”的命运,但是却没有像后代烈妇节女那样以死相殉,只是用沉默表达她的愤怒与悲哀,还因此受到敬重,这充分反映了先秦的贞洁观念处于萌芽状态。其二,人们对息妫夫人的追忆和悼念,更表达了人们对忠贞不渝婚姻的向往。
延伸阅读
息妫被迫嫁于楚王
相传,当时的诸侯国之间,经常有婚姻上的联系。为了和息国和蔡国和平相处,陈国将息和她的姐姐分别许配给了这两国的国君为夫人。公元前684年,息回陈国探亲,顺路到蔡国探望姐姐。期间蔡侯竟然大胆的调戏息,为了陈国的尊严,息
不等盛
结束,就愤怒的拂袖离开。息
回到息国,将这件事告知了息侯。息侯决意报复,但是息国国力不济,不是蔡国的对手。由于当时的楚国正处于强盛阶段,息国已经成为楚国的附属国。于是息侯向楚王献计,由楚国佯装攻击息国,让息国向连襟的蔡国请求援助,之后再联合进攻蔡国军队。楚王听到这个对楚国有利的计谋自然也答应了。果然,蔡国中了计,大败而归,但是楚王并没有杀掉蔡国国君。蔡国君为了报复,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看到美丽的息夫人后果然起了歹念,他利用自己的强权强迫息做自己的妻子,否则就要以杀掉息国国君为威胁。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和丈夫,息答应做楚国夫人。最后,楚王答应以不杀息侯和不毁息国宗庙的条件,将息封作了楚国夫人。而息国国君却被近乎侮辱地封作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