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求,一方面是由当时的时局决定的,毕竟征战沙场、斗智斗勇的年代,有才能的人越多,相应的对策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也是由曹操爱才的性格决定的。 曹操爱才,尤其是那些不易“请出”的人才。虽然智能之士也思得明君,但是越是能人,越会等待时机,择明主而栖。所以,有时候,针对这些非常之人,曹操就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 曹操曹操曾经辟司马懿到那时,懿不就征。建安十三年(公元凹8年),曹操再辟为文学掾,敕使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懿惧而就职,为丞相东曹属,转主簿。曹操辟阮璃,璃逃人山中。曹操“使人焚山,得踽,送至,召人”,辟为司空军谋祭酒,与陈琳共管记室。 曹操采取的这种强征的手段,虽然古代也有很多次,但是彼时彼景,如若曹操不这样做,恐怕他就不能得到这些人才,还有可能让别人的了去,岂不是损失更大。所以如此争夺人才,也不为过。 而且,有时候,爱才心切的曹操为了得到人才,还会采取更加非常几乎是诈的计策来招揽人才。 与诸葛亮交往甚厚的徐庶,才气与诸葛亮旗鼓相当,刘备在新野时曾得其出谋辅佐,刘备节节胜利。一开始曹操还不知道是谁,于是问部下是谁在为刘备出谋划策。程昱向曹操做了详细汇报,说此人是颍川徐庶。他从小好学击剑,中平末年,曾经为别人报仇杀过人,披发涂面躲避官府追拿,后来被捉获,问他叫什么他不回答,被官吏绑在车上游街示众,后幸得同伴解救,逃走更名为单福。此后他更加勤奋好学,遍访名师,经常与司马徽在一起切磋问题。
曹操便问程昱:徐庶的才能与你相比如何?程昱说强我十倍。曹操说:可惜这样的贤士被刘备所得,怎么办呢?程昱出了一个主意,说:“徐庶为人至孝,小时候死了父亲,只有老母健在,他的弟弟徐康也死了,老母无人侍养,可把他母杀骗来,令她写信召回儿子,那时徐庶必然来了。”曹操按程昱说的办法,派人把徐母骗至曹营。然而,徐母不仅不为曹操写信,还拿砚台怒打曹操。无奈,曹操只好令人模仿徐母的笔体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被曹操关禁,只有你来投降,我才能得救,你速速前来,以全孝道,以后咱们再想办法回老家耕作,免遭大祸。 为人至孝的徐庶信以为真,遂辞刘备来曹营侍奉老母。结果老母不仅痛骂他一顿,更是自缢梁间。为此,徐庶抱恨终天,灰心意冷,萎糜不振,一身的才气不得施展。 虽说曹操采取的这种手段最后没有得到徐庶辅佐,还使徐庶包含终生。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上也反映了曹操的揽人计谋,对待非常之人,就应该用非常的手段。况且,曹操的这种做法也并不是没有收到成效。 因慕关羽的才能和忠心义胆,曹操极力想要拉拢关羽。虽然如此,曹操不仅接受关羽的“三事”之约,犹如贵宾般待他甚厚,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他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在关羽斩颜良立功后,曹操就封他为汗寿亭侯。当他听说关羽要弃他去寻刘备时,不仅不露气色,反而以重金相赠,并亲自为关羽送行。 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极力拉拢,甚至不计后果。关羽的忠心义胆是他敬佩的,如果关羽就因为他的厚待就弃刘备归顺了他,恐怕这也不是曹操敬佩的关羽了。所以,他深知情意上自己是不能够战胜刘备的了,所以尽力的在物质上吸引关羽,以表自己对关羽的英雄相惜之情。 曹操的这一看似“白费力气”的一回揽人才计划似乎又落了空。但是,没曾想更大的回报却是在日后。曹操赤壁之战中惨败,军队损失惨重,曹操不得不率残军从华容道仓惶撤退。在狼狈不堪一击的时候,在华容道上遇见了关羽。关羽念在昔日曹操对他的不薄恩情上,放了曹操一马,给了曹操一个卷土从来、气吞山河的机会。 很多人感叹“人算不如天算”。但却不知道,很多难以预料的机会都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懂得针对非同寻常的贤能之士,选用相应的非常手段,往往能够得到人才的爱戴,成就一方事业。如果总是期待人才主动帮助自己,而自己从不愿用自己的诚心去赢得人才的拥戴和辅佐,那么,这样的人将很难成就大事。
“成事之道”非常手段的揽人术 越是能人,越不愿意轻易出头露面。而这些往往又是推动事业向前进的关键人物。所以发现他们,把他们挖过来,无疑会对人的事业有所帮助。而对待他们的策略就是揽非常之人,用非常手段。 曹操为了纳贤人异士于帐下,可谓是花尽心思。他以诚心,善屈尊,不计嫌、讲义气,他大度、宽容、真性情,总之,只要能够帮他揽住人才,什么方法他都敢用。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里评价曹操时指出:“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这句话,确实点明了曹操的本质。这里所说的“智”也含着诡诈之意,而曹操为人诡诈,确是天下无双。他之所以能“揽人才而欺天下”。正是靠“诡诈”二字,而诡诈之处就在于面对非常之人,他能够用非常的手段。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求人才就要能够抓住人才的本性,到哪山砍哪柴,因人而异,决定自己招纳人才的策略。如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够马到功成,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