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的含义及作用
谜语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内容的韵文作品。它是表现人们智慧、培养和测验人们聪明才智的民间语言艺术。
谜语又称“瘦辞”、“隐语”,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体会,并掌握其特点后,借助隐喻的方式创作出来,作为测验智力的一种手段。这是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谜语的主要特点是:对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隐语和暗示,让人根据暗示提供的线索,经过思考猜出这个事物。因此,它在结构上具有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不同的特点。它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又叫喻体,是一则谜语中提出问题,设下圈套的部分,是谜语表现形式。谜底,又叫本体,是问题的答案,面、底之间由事物的共同点相联系。如“空有四条腿,不会把路走”,就是以“凳子”为谜底的民间谜语。它是把凳子有四条腿而又不会走路的特点,把底、面联系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谜语是通过隐语和暗示,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描写,让人猜的艺术作品。
谜语的种类和内容
谜语题材广泛,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现象,在谜语中几乎都有反映。根据谜底所反映事物的性质,可以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
物谜。以具体事物为谜底的谜语。这一类谜语,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矿物、劳动工具等,是谜语中最丰富的部分。如瑶族谜语:
一朵芙蓉顶上天,锦衣不用剪刀裁;
虽然不是英雄汉,叫得千门万户开。(公鸡)
公鸡的雄姿、功能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又如鄂温克族谜语:
姑娘出门很谨慎,回来已经怀了孕。(水桶)
通过拟人手法,把水桶出门进门的特征表现了出来,情趣盎然。
事谜。以人们的行为动作或某些自然现象为谜底的谜语。
事谜数量有限,但却反映了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瑶族谜语:
你望我,我望你,你再望我扭死你。(用毛巾洗脸)
又如塔吉克族谜语:
鞭儿一甩翻波涌浪,石头一飞奏起动听的乐章。(牧羊)
字谜。以汉字为谜底。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利用笔划、字形的增减离合等手法制作而成。由于汉字的结构特殊,字谜也很丰富。
按字形作的谜语,如壮族字谜:
两边两跳蚤,咬吃蚂蟥血。(小)
按字义作的谜语,如壮族字谜:
两人共条心,同名不同姓。(想)
谜语与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当中,谜底和谜面指的事物,都是人民群众所熟悉的。不仅如此,人民还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融于谜语之中。如仫佬族谜语:
两翅飞飞一脚勾,五湖四海任它游;
万亩良田由它管,皇帝无它也发愁。(水)
又如黎族谜语:
问:哥做个谜给妹猜,什么戏水不怕淹?
什么交情不用钱?什么火烧心不变?
答:哥做谜来妹就猜,鸳鸯戏水不怕淹;
用歌交情不用钱,火烧芭蕉心不变。
谜语的艺术特点和构成方法
谜面与谜底巧妙的结合,这是谜语最大的艺术特点。巧妙结合表现在:第一,谜面曲折隐喻地把谜底藏起来,绕开谜底,远离谜底。往往把人写成物,把物写成人,把有生物写成无生物,把无生物写成有生物,造成一种迷惑人的假象,使人不能轻易地猜出来。第二,谜面在隐藏、远离谜底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把面、底之间相同、相似或相关之处显露出来,给猜者提供一些线索,引起读者的联想、分析、判断,最后猜出谜底。如苗族谜语“纸包银,银包金,剥外层,吃心心”。表面上看,是一个用纸包着的“银”、“金”的金属物,这首先就扰乱了人们的思路,不易猜出。但从其颜色、形状及用途透露了谜底的特征,使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想得出“鸡蛋”这个答案来。
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唱的民族,有许多谜语是用歌的形式表现的,人们称为“谜歌”,又叫“猜歌”或“盘歌”。它多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唱出来。这类作品很有趣味,多用来猜度、测验人们的才智或表达男女的爱慕之情。如壮族谜歌:
问: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答:鸭子水面打筋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谜语的构成方法,就是指谜面表现谜底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描写法。通过隐喻、暗示,对谜底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声音、功能等特点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如仫佬族谜语:“什么二月种下地,到了五月是归期,头上戴花腰带仔,主人见了笑眯眯。”简要地把玉米播种、收获的季节以及花、棒的特征描写出来,提示了谜底。
连缀法。用排比的句式,把几个事物(一般是同类事物)联合在一起,往往猜对一个,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令人产生特殊的兴味。如瑶族谜语:“大哥姓罗声音大,二哥姓罗在地里开花,三哥姓罗在田中看水,四哥姓罗在人家。”(锣、萝卜、田螺、箩筐)
诡异法。用费解的、反常的矛盾现象表现谜底,不对谜底作隐喻的描写,而是抓住谜底事物的一个特征加以夸张,突出描述,故意造成一个怪异现象,给人一种荒唐、不可理解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惑。如瑶族谜语:“你望我,我望你,你再望我扭死你。”(用毛巾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