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笑话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引人发笑具有强烈喜剧性的民间小故事。又称“民间趣事”或“滑稽故事”。它的叙述是在滑稽的情趣中展开,情节单纯,基本上是精短的插曲式的断片,多数笑话甚至没有故事情节,只是引人发笑的话,所以过去又叫谐语、谐辞。
民间笑话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笑话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政治笑话、斗争笑话、生活笑话……我们这里按社会作用将笑话分为嘲讽笑话、幽默笑话、诙谐笑话三类。
嘲讽笑话。多为揭露贪官污吏、财主军阀的丑恶嘴脸,戳穿他们的反动本质。它往往以寥寥数笔,便勾画出剥削阶级的丑态,形象生动,一针见血。如有一个笑话嘲讽地主的贪婪、吝啬,临终时哀求妻子:“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卖与皮匠,割肉卖与屠夫。”一定要妻子听从,然后才断气。死后半日,又醒了过来,叮嘱妻子说:“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与他。”这个笑话中,财主连自己的骨头都刮了卖钱,对穷人就可想而知了。而其死后复醒的情节虽属幻想,但却更深一层揭露了财主的贪吝,产生了出人意外的喜剧效果。又如《笑林广记》卷一所载《属牛》一篇,也尖锐地揭露了县官贪得无厌的心理。他过生日时属下合送一只金老鼠,因为他是属鼠的。他又寻机对人说:“明年是我贱内整寿,她是属牛的。”言外之意要人送一个金牛。鲁迅说:如果有属象的,怕他的姨太太就要属象了。
幽默笑话。是讽刺社会不良习气和群众中落后思想行为的笑话。它与嘲讽笑话不同,它的讽刺是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开导,目的在于教育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如《一厚一薄》说:有人穿错了靴子,一只底厚,一只底薄,走起路来一高一低。他奇怪地对邻居说:“今天我的腿为什么一长一短呢?如果不是我腿有毛病,就是这地不平的缘故吧?”邻居打量了他一下说:“你穿错了靴子,快回家换一下!”他赶紧回家,一会儿又回来说:“换也没用,家里的两只也是一厚一薄。”这是针对思想方法上的缺点的。再如维吾尔族笑话《四个朋友》说,从前有四个朋友,一个比一个懒惰。他们整天东游西荡,游手好闲。一天他们又混在一起玩。玩了一阵儿,肚子饿了,口也渴了,便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恰好他们中间的一个今天出来时,提了一小罐牛奶。但这一小罐牛奶,四个人不够吃。于是,他们商量到泉边去提些水来,掺在牛奶里,这样就够四个人喝了。可是谁去提水呢?争了半天,谁也不肯去提水。最后决定,谁先开口说话,谁就去提水。这时有个猎人路过,看到四个人躺在地上睡觉,便上前去问好,但谁也不答。猎人很奇怪,上前去拉一个人的衣服,那人也只是翻动了一下眼睛,连嘴也没张一下。猎人发现了那一罐子牛奶,便提起来大口大口地喝了。四个懒汉看到这一切,却谁也不吭一声。猎人走后,一只猎狗走了过来,也找到那只牛奶罐子,把猎人喝剩下的牛奶舔得干干净净。然后来到一个懒汉身边,用舌头舔他的嘴巴。那人被猎狗舔急了,一跃身起来,吼道:“滚开!”其他三个懒汉一听到有人说了话,也一咕噜从地上爬了起来,齐声说:“你先说话了,快去提水吧!”可是那个懒汉指着罐子说:“牛奶都被喝光了,还提水干什么?”这又是针对思想意识上的缺点的。苏联文艺家杜雷林说过:“当农民在故事和谚语中讲到自己本身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对生活上的缺陷在自己缺点所发出的柔和的打趣与俊雅的嘲笑。”(见《克雷诺夫评传》)
诙谐笑话。这类笑话没有明显的讽刺和教育意义,但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少的娱乐形式。使大家可以尽情地发笑、得到休息,同时也启发人的想象力。如《过了三年一样大》这则笑话说:丈夫从外面抱来一个三岁的女孩给六岁的儿子做童养媳。妻子埋怨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一年大三岁,十年就大三十岁,怎么能白头偕老?”丈夫骂妻子:“你才是傻瓜,再过三年,两个孩子不就一样大了吗?”这则笑话很难说清是嘲讽什么,不过是妙语惊人,令人捧腹而已。
民间笑话的特征
短小的形式,精妙的情节。民间笑话人物极少,甚至只有一个人,情节也极为简单,通常不用交代过去和结局,只有几句话、几十个字便构成了一篇笑话。笑话不着重刻画人物,不叙述故事,而重情节的精妙。笑话叙述故事常常突兀而起,并以一句出人意外的话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如《射虎》:“一人为虎衔去,其子执弓逐之,引满欲射。父从虎口遥谓其子曰:汝须是着脚射来,不要射坏了虎皮。”这则笑话连标点符号在内,不过五十字,但却有人物、有情节、有描写,把个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刻画的有声有色、引人发笑。
夸张的手法。笑话中的许多情节,出自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消极面,如懒惰、怯懦、贪婪、虚伪等,劳动人民抓住了事物的一个特质,有意夸大、突出这一特征,就能到达引人发笑、辛辣嘲讽的程度,使人们在笑声中清晰地认识其原貌和本质。如《懒婆娘》中那个懒妇女。丈夫外出时,替她做好一块大饼套在头上,几天后回来一看她还是饿死了。大饼只吃了面前的一块,其余的还套在她头上。原来她懒到这种程度,连伸手挪挪大饼也不肯。这种现实中虽不可能出现但合乎逻辑的夸张,使其懒惰的本性更为露骨地显露出来,也教育人们不要过于懒惰,否则只能死路一条。
喜剧的风格是笑话的主要特征之一,强烈的喜剧效果也是笑话受人喜爱的最主要原因。美学上认为,丑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当丑恶的东西被揭开了它伪装的外表,人们便看到了它那不协调的丑恶的本质,这时人们便感到一种不自量力、装模作样的可笑,从而产生喜剧效果,在笑声中给予嘲讽、抨击。如前述的《属牛》、《死后不赊》中,都是通过揭示贪婪、吝啬的真面目,而产生了极强的喜剧效果。但民间笑话中,产生这种喜剧效果的也并不都是反面人物、丑恶的现象。像笑话中的许多机智人物,只是人们闲遐打趣的对象。由他们而引起的笑,更多的是出自人们对他们的喜爱,他们身上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民特有的诙谐和幽默,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在他们身上,已突破了古老的喜剧概念。从中也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在制造笑话喜剧效果时运用的手法也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