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29708700000018

第18章 北大清华的第五种性格:求真务实,求是创新(2)

程凯有点懵,有点不知所措,但他知道他没资格消沉,上有老下有小,妻子的肚子也一天天鼓起来,又一个小生命即将出世。他必须尽快找到工作,维持家里正常的生活。可他只有初中学历,这些年一直待在国营企业,知识和观念都跟不上时代了,再加上不尴不尬的年龄,想要重新谋职又谈何容易。

程凯想:自己必须先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他读到那些成功企业家的传记,看到这些成功人士也曾经迷茫过、无助过,学历也不高,也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奋斗,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决定要自己开创事业。

从自身情况出发,程凯选择了技术含量不高的保洁行业。他租了一间很小的门面,雇了两个工人,印了一些宣传单。每天天刚刚亮,程凯就像小蜜蜂一样忙碌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司社区,到处发传单为自己的保洁公司招揽生意。

一个月过去了,程凯还没拉到一单生意。他没有泄气,他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努力得还不够。他将宣传单塞进一家家的门缝,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公司。

老天爷终会眷顾勤奋的人,程凯接到了第一笔生意,有人请他去为自己即将开张的公司做清洁。房子又旧又脏,天花板、墙壁、窗户、地面,程凯仔仔细细地干,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500平方米的面积,只收了500块钱,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倒贴了一部分工资。别人都笑他傻,好不容易有一笔生意,干吗不多赚一点?程凯呵呵一笑说:“只当买个口碑吧。”果然没多久,那个客户又主动联系他,给他介绍了一些工作,并且价格也非常合理。

工作之余,程凯好奇地问起给他介绍生意的人:“先生,您为什么愿意帮助一个萍水相逢的人?”那人笑着说:“看到你,想起了刚开始创业的我,你人勤奋,活又干得好,价格又公道,一定能够干好的!”

就这样,程凯十年如一日地努力,他的声誉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多,“小蜜蜂”保洁公司成了这个行业最响亮的名字!

程凯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可寻,勤奋、吃苦是必经之路。如果不能吃苦,在最艰难的时期,他就会选择放弃另谋职业;如果做不到勤奋,他也不可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龙头。

勤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东西,不管你天资聪颖还是愚钝。就算你是天才,只要懒惰,也会一事无成;就算你不够聪明,只要勤奋,也会闯出自己的天地。“勤能补拙”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又有多少人在立下雄心壮志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唯有付诸实践者,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4.把握细节,打开成功之门

生活中处处有机会。

鲁迅先生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也是全校师生共同敬仰的“偶像”。鲁迅先生能够让这么多人敬仰并一生缅怀,自然是和他博学多识分不开的。但更让人敬仰的,则是鲁迅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细节的考究。

“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然而向青年说话可就难了,如果盲人瞎马,引入危途,我就该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孽。”

这是鲁迅先生在《北京通信》中所写的一段话,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自己及教师的要求是多么高。众所周知,鲁迅知识十分渊博,不但在文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通晓古今中外,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教书是很吃力的”,怕“上讲台,讲空话”,怕“误人子弟”。他知道,教书最讲究细节,倘若细节出错,必然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信息,这是教师的最大忌讳。

鲁迅觉得要教好书,首先就要“预备足”,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鲁迅从日本回国之初,是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那时候他是讲授生理学、化学课。为了把课讲好,他经常“灯下看书,每至深夜”,足见其备课的认真程度。另外,鲁迅先生还常常自己编订讲义,以便能让学生学到新知识。

后来,鲁迅受林语堂之邀赴厦门大学任教授。在厦大任教的时间虽然只有135天,但他为了不辜负学生的厚望,抛开学校的旧讲义,用很短的时间,夜以继日,认真地编订了一本较好的新讲义。在他看来,旧讲义存在诸多纰漏,如果不找出其中的细节错误,那么对于学生必然贻害终身。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考究,使鲁迅在授课时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无不赞扬。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殊不知,连小事都完成不好,大事怎么能做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鲁迅能够获得学生的交口称赞,就是因为他认真对待授课课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试想一下,如果鲁迅不懂得把握细节,只知道在讲桌上讲空话、套话甚至是错话,那么他的课程还会让那么多人记忆深刻吗?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只有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才能变得不平凡。”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经营得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正是有这份认识,海尔才能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小厂越做越大,最终发展成为驰名全球的家电品牌;正是有这份认识,麦当劳才能在世界上那么多个国家安营扎寨。

事实上,在我们的工作中,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要我们去做。决定一家企业、一段人生是否向前发展的,往往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细节考究癖”。

这个故事是一位法国商务经理亲身经历的。那几年,因为业务的关系,他需要经常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于是总是委托东京一家贸易公司的小姐为他购买来往于东京与大阪之间的火车票。让他奇怪的是,他每次去大阪时,座位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座位在左窗口。

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吗?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他好奇地询问那位小姐其中的缘故。

“车去大阪时,你坐在右边,就可以观赏到富士山美丽的景色。当你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经到你的左边呢,所以,我就给你买靠在左窗口的车票。”那位小姐笑着回答。

答案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让他大吃一惊,没想到会享受到这么体贴入微的服务。他说:“这家公司的职员连这么一件细小的事情都能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于是,他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200万法郎提高到1000万法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机会,只要我们懂得把握细节,就能给自己或是团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欠缺,而是在工作中很容易粗枝大叶、应付了事,甚至对于某些决定事情成败的细节视而不见。一个人总是马马虎虎、错误百出、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繁忙,他怎么会取得成功?所以,当一个人能够尽善尽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成功就离他不远了。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把握住细节呢?要想做好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条进行努力:

1).培养自己的耐心,凡事从小处着手

经常提醒自己,不论多么微小的事,都不要敷衍了事地匆忙结束。只有一步一步地来,慢慢地把握住要领,才能降低失误的风险,有效地体现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大多数时候不是发现不了那些细节,而是没有认真对待的耐心。

2).善于发现,胆大心细

一个心细的人必然是个善于发现的人。只有善于发现那些细微之处的人,才能更早地发现问题,尽量地回避失败。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是细心,而胆量不大,那么就容易变得畏首畏尾,缺乏决断能力,则很难取得进步。所以,一个成功的人胆要大、心要细,二者缺一不可。

3).重视细节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判断,只有重视细节才能使自己在别人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的事业发展。

总之,要想让自己有一番作为,就一定要在细节方面下足工夫,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当我们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并潜移默化地把这种习惯变成我们能力的一部分,那么,成功也就变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

5.脚踏实地,别“飘”了

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脚踏实地。

1956年夏,北大哲学系本科毕业的陈刚被学校推荐给洪教授做研究生。他们这届研究生是春季始业,即到1957年2月才正式开学。然而,洪教授在1956年秋季就开始安排他学习了。陈刚很快就感觉到,在洪先生门下学习,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按照先生的规定,陈刚应该每隔两周去见他一次,向他汇报学习的进度和情况,然后提出问题和讨论。陈刚觉得每次去见洪先生都仿佛去参加一次考试,丝毫不敢马虎。因为洪教授特别强调做学问要细,不能存在“飘”的状态。

首先,洪先生一再叮嘱,读书要细。字句要弄得清清楚楚,不能半生不熟、囫囵吞枣。每次陈刚去向他汇报学习情况时,洪先生都会在参考书上找出一段话来要他讲解,因为当时的参考书是英文本,所以他还要求逐字逐句当场口译出来。对每个词的含义和句中各词间的语法关系,他都很仔细,稍有差错,立刻纠正,并且不厌其烦地说,读书和翻译都要一字不苟,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次,在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时,洪教授的要求也非常细致。他要求陈刚勤于分析、善于分析,坚决反对粗枝大叶,浅尝辄止,抑或是大而化之地高谈阔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虚浮,是对学问的不尊重。

有一次,陈刚读完培根的《新工具》,于是洪教授要他谈谈对培根哲学的理解。陈刚因为没有就《新工具》一书的内容具体地阐述培根的思想,只是笼统地大谈一通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辩证法因素等,而被洪先生训斥了一通,并被要求回去写一篇“仔细分析”培根归纳法的读书报告。

这是陈刚在学习上唯一的一次遭到洪先生的训斥,但正是因为这次训斥,让陈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细致,更加脚踏实地。正是带着这样的态度,陈刚在学术领域成为了一名佼佼者。

洪教授的治学态度,表现出了北大人实实在在、不虚浮的精神。不单单是治学的态度,在对待人生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持这样的态度。拒绝“飘”的姿态,把一切问题都落在实处,细致、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那么我们的字典里就不会出现“迷茫”这个词了。

然而,“飘”却似乎成为了目前社会的主流。很多人总是失败、总是迷茫,就是因为他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事。一个成功的人,会把心中的憧憬规划到未来的人生里,并且愿意脚踏实地地去钻研、去思考,直到实现为止。

反观那些失败的人,他则把心中的憧憬放在自己的幻想中,用顺其自然的心态生活,既不主动去寻找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去不断提升自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种叫做“宿命”的东西,他们的口头禅是“一切随缘”。这看起来很“潇洒”,但实质上只能用“飘”字来形容。

艾嘉是公司里的部门领导,温柔平和的她在同事及下属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没有领导架子,有很多新员工在平日里都喜欢来找她谈心。在和这些年轻人的谈话过程中,艾嘉对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天,又有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来找她解除自己的迷惑:“艾嘉老师,一直以来我的最大目标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可是,现在的工作让我连日常生活都满足不了,所以我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厌倦,甚至提不起一丝兴趣,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那么,你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看着这个在职场中有些迷茫的新人,艾嘉微笑着问道。

那位新职员想了想,说道:“我也不知道。听很多人说现在做销售非常赚钱,我想去从事销售,可是我没有信心能够做好。所以,我的内心极度矛盾。”

艾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你告诉我,你自己认为,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

听了艾嘉的问题,新职员沉默良久之后吞吞吐吐地说:“我也不知道。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我只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根本没想过怎么去改变,我也不知道我究竟喜欢什么。”

顿了顿,新职员语气坚定地接着说道:“我想,我确实应该对自己重新认识了,也应该对自己的目标有所树立了,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看到新职员有所领悟,艾嘉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就对了,你有了这样的认识,才算真正地成熟起来了。现在,你最需要去做的两件事是:首先,看清楚你要的是什么,而大多数人从来不知道要这么做。其次,对你的未来作好规划,并努力去实践这些规划,这样,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看着新职员依旧有些迷惑的表情,艾嘉继续说道:“年轻人,其实当年的我和你一样,刚刚步入社会,感觉找不到方向,生活中只有‘飘’。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改善自己的生活,只有脚踏实地,给自己一个长远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你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个交代。”

艾嘉说得没错,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脚踏实地,给自己一个长远的切实可行的计划。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工作中喜欢干到哪儿算哪儿,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他们就这样恍惚地过完一生,到头来发现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说得更直白一点,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好比一直“飘”在天空的风筝,没有目的地飞翔,有风的时候飞得更高,没风的时候就会跌落,自己的人生,完全由外界的力量掌控着。

其实,真正阻挠自己成功的,正是那份“飘”的状态。那么,什么状态算“飘”呢?打个比方,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喜欢旅行,总会对旅行有着各种想法。但是,他们只有对旅行盲目地向往,却不为生活做点实际的规划。这样的人,谈不上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更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行走在路上是一种精神的超脱,因为生活对他们而言,只是由假期来做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切割,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谈不上任何的抱负与追求,这就是典型的“飘”的状态。

一个人不管多优秀,有多么优越的家境,“飘”的状态是万万要不得的。只有当我们对未来有了准确的定位,并计划如何实现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未来的轮廓,才能把阻挡在路上的绊脚石当作铺路石,继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所以,从现在起,衡量自身实力,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目标予以调整,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具体的规划,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人生的最佳状态,过上自己所期望的生活。

6.不寄希望于别人

不幻想,不依赖,如此才能避免失望。

陈先生在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在那里组建了自己的家庭,20年后回国后,他谈起在美国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