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精典
30119600000006

第6章

人体组织器官,如皮肤、肠道黏膜的细胞及血细胞等,在生命终止前都能更新换旧。但另一类组织如肌肉、肾、心脏、脑等则不然,如与其年轻时相比较,可以发现老年组织排列得不那么整齐,还可以发现老年组织细胞中含有黄棕色颗粒,即老年色素。有人认为这种物质在细胞内不断蓄积,可引起细胞代谢的改变,导致细胞萎缩或死亡,促使器官老化。

自由基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之所以会衰老,是由于人体受到疾病以及“自由基”的破坏。所谓“自由基”,是带一个多余电子的极不稳定的分子,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这些分子的绝大多数是破坏细胞膜和DNA的氧化物,人靠体内的酶来清除这些破坏性分子。疾病以及这些分子对人体的破坏程度,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增高,促使人体逐渐衰老。

溶酶体膜损伤说

细胞内有一种结构叫溶酶体。它基本上是一个囊泡,含有十二种以上消化酶,能分解消化细胞内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类。近代研究发现,生物体在老化过程中,溶酶体的膜容易发生损伤,导致溶酶体破裂分解,释放各种高浓度的酶类,使得细胞自身的某些内含物被溶酶体消化分解,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有人发现缺氧可以导致溶酶体破裂,过量的维生素A可以引起溶酶体酶释放,从而促使细胞死亡。

交联说

这是有关分子水平的衰老学说,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它是依据分子水平的生化反应的理论来说明人体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变化。这种结缔组织交联,对血管和骨组织来说,须保持适当的程度,方能达到生存的目的。如交联处于停止状态,则血管内可出现动脉瘤,容易发生骨折性病变。

老年人外貌上的特点是:皮肤皱缩,腰背弯曲,关节变形,动作欠灵活等。当机体逐渐衰老时,皮肤、脊柱和关节间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的交联度增加,硬度增强,难以溶解,从而妨碍了细胞的功能,导致衰老。

体细胞突变说

体细胞突变学说是主张老化无可控制的一种代表性学说。国外学者多力持这一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体细胞的DNA的突然变异所促成的,也有人认为体细胞突变是指细胞由于受到紫外线照射或缺损部位再生,突然变成别的细胞,从而趋于老化。突变物质积累多了,就会使蛋白合成中的传递信息过程发生误差。

科学实验证明,体细胞发生突变是引起衰老的原因,这种变异主要是由于细胞中出现异常染色体。从对人类末梢血液的白细胞染色体的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异常染色体发生率明显比少年增高。由此可见,染色体异常也是衰老的一个原因。

总之,人为什么会衰老,说法很多,各有侧重,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衰老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机体的内因,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很难区分哪些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衰老变化。所以还需要通过艰苦的不断的研究,衰老之谜才会被揭开。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

能享尽天年者曰寿,不及天年早衰而死者为天。影响寿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禀赋的作用——寿命与遗传

禀,领受,承受也;赋,授以,给予也。禀赋系指父母授予子女的先天资质及体质。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寿夭与禀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禀赋高则体格强健,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强,寿命一般比较长。反之,禀赋低则形体赢弱,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差,寿命一般较短。禀赋的高低取决于父母的元气以及父精母血的盛衰。人之始生源于父母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人“以母为基,以父为楣”,基者墙之始也,筑墙必先固真楯,也就是说,凡事物之本根皆日基。楯音义同盾,古代用来蔽兵刃的战具。“以母为基,以父为檐”,是讲人之始生赖母体以成身形,赖父精以为捍卫,父母之元气充足,精血旺盛,则子女的禀赋高;反之,父母元气不足,精血亏乏,则子女的禀赋低。正如《东医宝鉴》所记述的,人之寿乏各有天命存焉。所谓天命者,天地父母之元气也。父为天,母为地,父精母血盛衰不同,故人之寿天亦异。其有生之初受气之两盛者,当得上中之寿;受气之偏盛者,当得中下之寿,受气之两衰者,能保养仅得下寿,不然多夭折。

中医文献肯定存在天年、寿命与遗传。寿命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固有的生存过程。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自然寿命,其寿命长短因类而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中医认为:人的寿命长短在母腹中即已决定。如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夫人生器质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具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夭。”清代医家徐灵胎也说:“当其寿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形成之时,已有定数。”

中医文献在肯定存在天年、定分、定数之类客观规律的同时,也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如张景岳对《灵枢》所云“天年有定数”的解释是,“所谓天定则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也”。人之所以能胜天,关键在于养生有道。

最近有的科学家提出设想:人的寿命好似一个平面三角形的面积,而影响人寿的因素,就是“寿命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把一个人的寿命比作三角形的话。它的底边就是父母遗传因子(先天所赋予的),另外两条边则是后天环境的因子。三角形的三条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如果一个人有父母赋予的长寿遗传因素,其“寿命三角形”的底边就长;如果后天衣、食、住、行、精神、气候、地势等环境因素也都对他有利,则两条邻边也长,他的“寿命三角形”面积就大,这就意味着他会长寿。反之,“寿命三角形”面积越小,寿命也就越短。

“寿命三角形”的底边很重要,人类中存在着长寿家族和短寿家族,其遗传因素是很明显的。比如,在我国广西巴马县的53位长寿老人中,有31人的亲属是长寿者。同样,在短寿家族中,遗传因子也很明显。如有一种魏纳尔综合症,其症状为头发灰白(或脱落)、白内障、硬皮,呈早衰状。此症具有遗传性,能带来短寿,一般发病后二三年人就会死亡。当然,遗传因子并不是寿命长短的唯一因素。三角形的两边——后天环境,调养等因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说,先天禀赋因素对人的寿龄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养生有道,也可弥补先天禀赋的不足。因此,在研究长寿过程中,先天因素、后天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及寿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气和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条件及营养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迅速改善,从而使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例如,1935年—1950年欧洲人的平均寿命每10年上升5岁。与此同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每10年上升8岁,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约增长了近一倍(解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35岁,1980年是69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实际寿命将会越来越接近天年。

非生物环境对寿夭的影响

非生物环境是指环境之中天然的或人为的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例如气候环境、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太阳辐射)、地理因素(海拔高度、土壤与水质成分)、各种环境污染、电离辐射以及负离子等。对于上述因素的短期效应目前已有不少研究,然而对于它们的长期效应了解的还比较少,因此目前还不能肯定单一的非生物环境因素本身会增加或减少寿命。然而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气候环境及地理因素对人的寿命有着一定的影响,祖国医学对此更是有着明确的记载。《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于寿天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这是说炎热的气候环境会缩短人的寿命,而寒冷的气候环境则可延长人的寿命。“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天,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这是说明地势的高下影响着人的寿夭,地势高则阴气所治,地势低则阳气所治,阴气所治的地方万物晚成晚衰,故人的寿命较长;相反,阳气所治的地方万物早成早衰,故人的寿命较短。

以上认识可以从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与马晒人的对比之中得到验证,因纽特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以狩猎为生,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食物中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但是因纽特人的血脂却不高,血中胆固醇的含量也比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一些疾病,在他们中很少发现,他们的寿命一般比较高,年过五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炎热非洲的马晒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及饮食结构(以奶、肉、血为主要食物)与因纽特人很相似,但马晒人的平均寿命却很短,属于当今世界上寿命较低的民族之一。

我国几次人口普查的具体数字也证实了上述认识。地处高寒山区的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此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还表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亦有利于人类长寿。南美秘鲁国北部有一个号称“世界长寿中心”的村庄维尔卡旺巴圣谷,据档案记载,从1907年至今,全村活到一百四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40名。目前该村年过90岁的老人约有百人。维尔卡旺巴位于安第斯山山谷,其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在摄氏二十度左右,花香鸟语,环境恬淡宁静。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合浦,八百多年来一直不乏长寿记录,这与合浦良好的环境条件亦有很大关系,当地年平均气温为22.5℃。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8.45℃,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4.26℃。

后天调摄对寿夭的影响

人类的寿天既决定于先天遗传,又得力于后天保养。如果先天不足,而后天着意保养,那么就可以用后天弥补先天的不足而增寿,反之,后天不断斫丧,纵使先天充足亦难长寿。这就是“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夭”的道理。祖国医学认为,在后天调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精神因素、饮食状况以及起居习惯等对寿夭的影响。

人体的健康状况及其寿命的长短,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心理状况稳定(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精神内守”),不易被外界干扰的人多可长寿;相反,感情容易波动,常为七情困扰的人易于夭亡。故尔,祖国医学提倡“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强调只有做到“内无思想之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才能求得健康长寿。

饮食状况与寿夭亦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充足,并且注意饮食卫生的人多可长寿,反之则容易天亡。《素问五常政大论》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格致余论养老论》曰:“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意。”以上引证说明祖国医学重视饮食状况与寿天的关系,强调不偏嗜食物,强调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祖国医学重视起居调摄对寿天的影响,强调顺应自然环境因时摄生,强调生活有规律,强调适当的锻炼。一般说来生活有规律,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延长寿命;相反,生活没有规律,不参加体育活动或经常从事超负荷的劳动则易于夭亡。

总之,影响天寿的因素是很多的,要求得健康长寿防止天亡需要有先天及后天两个条件的密切配合。

使用寿命推算表的说明:

首先根据查表人的年龄、性别,从寿命指数表中找出该人的寿命指数,再根据该人的具体情况,将另一表中所列“影响年限”的数字进行相加(与其不符合的项目,可以不予计算),相加以后的得数如果等于或大于5,说明查表人的生活方式基本符合卫生要求,有可能长寿,相加以后的得数如果近似于0,说明查表人的寿命与当代人的平均寿命很相近;相加以后的得数如果少于-6,说明查表人的生活需要改变,否则寿命将低于当代人的平均寿命,相加以后的得数如果小于-10,说明查表人的生活方式很不理想,健康状况很不好,应该立即请大夫体检,找出潜在的病患,并通过多种方式改进健康状况。另外,将相加以后的得数和寿命指数相加,就可以得到查表人具有参考意义的预测寿命。

*我国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数)—105

我国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数)—100古代养生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