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之心,人皆有之。科内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过分攀比会使虚荣心不断膨胀,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攀比心理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会导致自卑、失落、生气、忌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魔镜啊魔镜,谁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白雪公主的故事里,恶毒的王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问题。“既生瑜,何生亮”,喜欢攀比的人多半要发出这样的感慨,攀比不是罪过,但攀比心太强,必定烦恼丛生。
在一个丛林中住着一只忧愁的小老鼠,整日闷闷不乐,它自感形象不佳,本领又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看人家猫多神气啊。苦恼的小老鼠来到了山神的面前,再三哀求山神给予帮助,把它变成一只猫。山神终于被缠不过,答应了它的要求。于是小老鼠变成了一只神气的猫。没高兴几天,又有了新的问题,原来猫怕狗。它又去求山神,把它变成一只狗。可谁料,狗怕狼,于是它又跑去请求变成狼……
如此这般一路请求一路变化,小老鼠终于变成森林之王——大象。它昂首挺胸,在丛林中散步巡视,威风凛凛,动物们见了它都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它心中别提有多高兴。可是没过多久,它又有了新的发现:大象最怕的竟然是老鼠。这时它眼中最伟大的形象又变成了老鼠,于是它又去哀求山神……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相生相克,哪里有最强和最弱之分?一味地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较,只会打击自己的信心。把这些比较都放下,安安心心地做自己,身为老鼠,就做一只快快乐乐的老鼠,不也很好吗?就像我们身为普通人,就做好一个普通人应该做好的事情,享受平静安详的生活。如果你像那只小老鼠一样,比较来比较去,到头来会发现,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快乐,别人的生活未必比自己幸福。
放下攀比的心,不要做无谓的比较,你所追求的财富和骄傲或许正是危险,而那些平素令你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东西才会让你真正安全。
从前有两头骡子,主人要它们分别驮着粮食和财宝,驮着财宝的骡子因为感到自己驮的东西价值不菲,所以昂首阔步,把系在脖子上的铃铛摇得悦耳动听。它的同伴则不声不响地跟在它后面,突然一伙强盗从隐蔽处窜了出来,扑向骡队。强盗跟主人扭打时,为了得到财宝,用刀刺伤了驮财宝的骡子,贪婪的强盗把财宝洗劫一空,对粮食则不加理会,驮粮食的骡子也就安然无恙。此时,受了伤的骡子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边叹倒霉边对同伴说道:“还是你的运气好啊,虽然不神气,但总不至于挨刀子。”
如果驮财宝的骡子知道自己会被刀刺伤,它还愿意驮财宝吗,它还会因为解除心理包袱,做最好的自己驮着财宝而趾高气扬吗?肯定不会。
或许我们只是拿着很少的工资,或许我们只是忙碌碌的工薪族,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何必去比较,何必去羡慕?我们的能力有多少,我们就享受多少。
心理学家提出了矫正攀比心理的几个注意点:
第一,放弃对一些事情的过分在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自己的人生和发展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第二,接受不能改变的,积极行动去改变能够改变的。第三,让比较成为自己振作和更好地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前进道路上的束缚。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一颗放下的心,比任何财富都宝贵。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去和别人攀比,要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来比去的结果就是再次证明自己的无知。不管人们把你评价得多么高,你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学会放下,使自己保有一颗谦逊的心,你会活得更加自在、怡然!
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
别人的成功和富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不是忌妒他人的理由,因为,美妙的殿堂里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从前有个很忠诚的修士,并且道行很深,还一心地忠贞于上帝的指挥。后来魔王知道了这件事,并吩咐手下要把这个修士给争取过来,于是那些小魔想方设法,用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等来引诱、威吓修士上钩,但都不能打动修士的忠心。
魔王气愤地对这群魔鬼说:“一群笨脑袋,这些下三滥的招数,只能对付那些道行浅薄的人。我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诱使他的!”于是魔王走到那位修士的身边,修士正在祷告,魔王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你的同门师弟已经当上了主教,你听说没有?”“啪”的一声,修士手中的《圣经》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容,霎时间变了颜色,罩上了一层忌妒的阴影。
魔王的诡计成功了。这位修士没有被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所打败,却被忌妒所击中。
对别人患有忌妒心的人是一位心理不健康的人,当然也能阻止你去完成更大的事业。一旦有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最坏的种子。忌妒的人不是只会在心里嘀咕他人,还会在别人面前诋毁别人声誉,有时还会对自己自怨自责,心中充满唯恐被别人超越的怨恨,身与心同时承受着双重煎熬。忌妒心强的人还经常惹是生非,拆人家的台,处处给人家出难题,使绊子。谁要冒了尖,就群起而攻之。没有人不讨厌这样的行为,可是在我们怨恨这样忌妒之心的时候,想想自己以前或以后有没有这样的感情流露?一位哲人说得好:“心里充满忌妒的人,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被忌妒的人如果永远成功,对忌妒的人就是永远的惩罚。”
一位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忌妒他人的成功,也不会忌妒他人的才智,就像郑板桥赞袁枚那样:“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不贪就是不忌妒,这就是郑板桥后来超过袁枚,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这种豁达大度的气量,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里描写滑铁卢战役的一章后,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简直起了妒忌的心思。
不过巴尔扎克很快就从忌妒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第二年,他写了《司汤达研究》一书,对《巴尔玛修道院》大加赞赏。当时许多人都对巴尔扎克的做法不理解,有人甚至诬蔑他受了司汤达的贿赂。巴尔扎克坦荡地说:“我写那篇谈论司汤达的文章,是大公无私、诚心实意的。”
在《司汤达研究》一书的封面上,不但印着一把咖啡壶,还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就是这把咖啡壶,支持我一天写十六小时,最少也写十二小时的文章。”人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忌妒,有了自信忌妒就不攻自破,巴尔扎克是想通过这把咖啡壶告诉大家:我不会忌妒司汤达的成功,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同自己争胜。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相信别人有出头拔尖的机会,同样相信自己也有机会成功。所以在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不对别人抱敌视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不去贬损别人。
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周围,并且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氛围里。我们都想在某一方面赢得别人,但是往往却输给了自己。一个成功者首先是要学会战胜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有更新的突破。那些有经验的体育教练,总是鼓励队员们,好好按照自己,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
21世纪是个各方面竞争的时代,少了竞争,就没有发展;少了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自己就难以提高自己,壮大自己。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的竞争意识。一旦有了这种意识,人就不会遭到忌妒的折磨,成功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成功的捷径就是向成功者学习,与成功人士交流合作。假如有人胜过你,你就真诚地欣赏他,虚心地向他学习,这样就能在共同的成功中分享成果,分享快乐。
平平淡淡才是真
瞬息万变的世界,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你是否感觉到压抑,甚至窒息?那么,试着过一段平淡的日子吧!
在寂静的深夜里,穿一身舒适的睡衣,放下窗帘,隔去城市的喧嚣,打开音乐,冲一杯浓茶,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那颗深蓝的天空中闪烁的寒星,那只晚霞中归航的帆船,还有一起共同经风雨的朋友。
平淡不是消极怠慢,平淡不是不思进取,平淡是一种心情,平淡是一种意境。
平淡是杯茶,清淡却很有味道,在你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在你承受种种压力的时候,试着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它会使你品味到人生更深层的意蕴。
平淡才是真实的,真实才是可靠的。大凡美丽和精彩总是会过去,留下更多的总是一种平淡。人生犹如一场戏,有高潮,有低潮,有辉煌,有失败,但人生更多的是回归一种普通和平淡。人们总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处于狂热的高潮状态,恨不得马上能够获得成功,永远成功,但这往往只是一种梦想而已。事实证明,能够保持恒心、控制一种恒温状态的才是最为实际的,也是最有魅力的。
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和信念的奋斗大抵不过如此。然而,陷入一种狂热状态的人们,得到成功和兴奋的同时,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导致不可自拔。譬如舞台上的演出,尽管高潮迭起,惊心动魄,无论情节如何曲折离奇,可是演员一旦卸下妆来,该在生活之中扮演什么角色还是什么角色,因为谁也离不开平淡。
我们常常羡慕伟大和英雄人物,并或多或少地将他们神话般地加以崇拜。不可否认,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固然有不少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崇拜。可是,我们只要冷静地观察一番,就不难发现原来他们也只是一个平常的人。
万物总是平衡的,他们得到不少成功的同时一定也失去了什么。就是再成功的人士,他们照样有苦恼、有悲伤、有疾病、有挫折。用平常心来领会和理解成功人士,你一定会发现自己也会成为成功人士。他们成功了,可是他们活得不自由;他们成功了,可是他们失去了很多常人所拥有的东西……
当那些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人物一旦失去权力,失去自由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平淡,因为他们此时已经被剥夺了享受平淡和自由的权利。一介平民虽然平淡,可是活得实在,活得真实!
获得荣誉了,事业成功了,固然值得欣慰,可一定要回归平淡才是硬道理。
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的你能够一定胜利。再热闹的庆功宴总有散席的时候,再美丽的鲜花总有凋谢的时候。从梦想之中回归到现实中来,那是一种清醒,一种理智,也是一种智慧。干事业仅凭几天的热度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以平常心视之,用恒心来耕耘,用扎实的本领来构建,那才是真谛!平淡不是平庸的借口,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淡还是一种意境。成功人士若能够以平淡心态来生活的话,那才是难得的!
热闹和冲动的时段一旦过去了,留下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平淡的真实。不求功利,不求花俏,只求拥有一颗平常心来记录,拥有真诚来分享。给自己一个进取的理由,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那么平淡的人生之中就会增添一份精彩了。
摘下往日世故的面具,背起简单的行囊,到远方去旅行。坐在海边,任海风吹拂脸庞,吹过凌乱的头发,吹散比头发更乱的心情;站在山顶,张开双臂,张开比双臂更广阔的胸怀,在迷乱的城市中,找回自我,一个真实的自我!
不要成为被欲望操纵的机器
据说迪士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喜出望外。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某些东西或许我们争取不来,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著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唾手可得了。
如果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下面故事里的樵夫一样。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问道:“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领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领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得了!这时,“领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想到这里,他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不要成为被欲望操纵的机器。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他整个人几乎垮了,10分钟的路,他走了1个小时,道路两边熙熙攘攘的人流,林立的楼房,都在他的眼前模糊,甚至摇晃起来,诊断书上清晰的两个字:肺癌,在他的眼前变大,再变大,像法院的宣判书。
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清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变换着迷人的色彩,在远处吸引着他的目光,从起点,他一步一步走来,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40岁的他,风华正茂,一切理应刚刚开始,这一切却要结束了。
15年前的他,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渴望。20世纪80年代,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朋友的一块瑞士手表吸引了他的目光,要是自己拥有一块,那是多么风光的事。为此,他加班加点,直到同样的手表戴在他的手腕上,他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