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30348100000016

第16章 少一些羡慕忌妒恨,不慕虚荣心境宽(4)

从前有个富商,他们全家人都爱吃美味的饭菜,于是富商盖了上好的厨房和餐厅,并找来技艺娴熟的厨师和帮手。来的人虽多,但每个人都有严格的分工,挑水的只管挑水,切菜的只管切菜,烧柴只管烧柴。烹饪的只管烹饪。大家天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时间一长,个个都产生了厌烦心理,都认为别人做的工作既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商突发奇想,大家去尝试交换工作的滋味,烹饪的去挑水。挑水的去烹饪,烧柴的去切菜,切菜的去烧柴。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脚下一滑,摔了个仰面朝天;烧柴的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乌烟瘴气;切菜的一不小心把手割得鲜血直流;烹饪的则把菜煮得半生不熟。可想而知,他们不仅遭到了富商的一顿责骂,还扣了钱。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这样异想天开了。

一个人只要坚守本分,哪怕只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即使不能达到辉煌,也会留下一路馨香。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它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守住内心,幸福就会自然地充满心田。

自尊心追求荣誉,虚荣心追求浮华

著名的“酸葡萄”理论,源于一则伊索寓言故事。有一个狐狸本来是极想吃葡萄的,他努力了很多次,尝试着吃到葡萄,但是最后都失败了,最终,它对别的动物说葡萄是酸的。狐狸故意把葡萄的价值贬低,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气,这就是“酸葡萄”心理的表现。

其实这种心理来源于忌妒,却不能承认它是一种好的自我调试方法。要知道,忌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忌妒。忌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可以说,忌妒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种情绪体验,它带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摧毁自身。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之间容易产生忌妒心理。

忌妒的程度有深有浅,程度比较浅的忌妒,往往深藏在人的潜意识里,一般不容易发觉。如自己的好朋友比自己有才华,工作能力强,虽然不想对好朋友进行攻击,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丝隐隐的酸楚。程度比较深的忌妒,一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对其忌妒对象进行造谣、挑剔等。

在人生的历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但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就在于他是否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糟糕的事实,然后再设法弥补。一个人在忌妒别人时,就会不自觉地注意别人的优点,但是却不能注意到自己的优点。其实任何人都有缺点,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也有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让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另外,为人处世,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判断他人,要遵循与人为善的准则。如果经常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的成绩当一回事,只看重自己的优点,这样也容易忌妒别人。因此,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学会接纳、理解他人是一种美德,是克服忌妒的好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赞扬别人,并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不让自己忌妒,也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心理专家为了治疗爱忌妒的人,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理由。

其实在深陷忌妒的时候,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忌妒是否值得,最好是抛开自己的角度,以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就可以明白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是错,这样就能避免在人生的棋盘上走错。

一个人在忙碌的时候,例如因为学习或者其他活动而忙碌,就无暇去忌妒别人了。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充实起来,忌妒的毒素就会被彻底地清除。

从一定角度上说,忌妒与虚荣心是紧密相关的,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浮华。单纯的虚荣心很容易克服,但两者从形成的心理机制上来看,又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点忌妒。

一位心理学家在日志中写道:在对因嫉妒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时,我感到他们多半面容、神形可怜,被忌妒折磨得身心疲惫,内心处于无比的痛苦之中,其实他们是极其自卑和脆弱的。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成为上面这样的人,但是因为难以控制自我,这样的现象也持续在发生。忌妒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可怕,因为它“住”在人的内心深处,它可以遥控一个人的情绪和行动。

不以得为喜,勿以失为忧

“不以得为喜,勿以失为忧”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它讲求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在得到时放下狂喜,在失去时放下忧愁。这个快速、便捷的消费时代,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有欲望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人人都希望达到一种精神和物质上双重的满足。对待欲望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让欲望牵着我们的情绪走,得到了就欣喜若狂,没得到或失去了就忧伤愤恨。我们不应该因外物的丰富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应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

“不以得为喜”的“得”指的是你现在已经得到的东西,可能是金钱、房车,也可能是职位、权力。在这个越来越以结果为导向的社会,个人的成就越来越与客观得到的东西直接挂钩。其实,这些“得”只不过代表一个人过去的价值,它的更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未来的起点。所以,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么出色的技术大师也好,销售冠军也好,管理奇葩也好,只有放下过去的成就与荣誉,才能保持淡然的心态,大步向未来迈进。

以辩证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得”,更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失”。其实要理解得失两面,关键是时间维度,如果你将时间拉长,拉到人生长河的角度再来看某一节点人们的得与失,那时风光的人后面跟着就有很多不如意,一时的“得”引发了后来的“失”,当时的“得”在以后看来却成了“失”,反之亦然。这就与中国的太极阴阳两面一样,阴就是阳,阳就是阴,实则为一体,一定要分开就会产生很多烦恼。因此,我们不应因一时的失去而沮丧忧愁,前一次的失去也可能孕育了下一次的收获。

战国时期,在长城外住了一位老翁。有一天,老翁家里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走失了。在塞外,马是负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邻居都来安慰他,这位老翁却很不在乎地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过了几个月,走失的那匹马居然带了一匹骏马回家,这真正是赚了,邻居都来庆贺。这位老翁却说:“这未必不是祸!”几个月后,老翁的儿子骑这匹马摔断了大腿骨,邻居们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余也赶来慰问,而这位老翁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倒未必不是福!”事隔半年,敌人入侵,壮丁统统被征调当兵,战死沙场者十之八九,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一条腿免役而保住一命。

“塞翁失马”是一个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故事中体现的“福祸相依”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福祸相依”能让人采取一种透过长远时空权衡利弊的思考问题方式,在得失面前保持一种淡然的平常心。如果我们一直以“得为喜,失为忧”的心态对待问题,那么情绪就会被一些外物所牵引,忽视内心真正的声音。

斗子文,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每天天未破晓就上朝去等国王出来吩咐大事,天黑了才回家吃饭。国家有乱,人民贫困,他散尽家产来舒缓灾难,因此更得人民信任。斗子文在楚成王八年任令尹后至楚成王二十五年让位子玉,长达27年之久。在这27年中,他曾“三仕”、“三已”。每次升了官,他并不因此高兴;几次因另作安排而免职,他毫不因此难过。年岁大了,他推举斗氏有才能的子玉当令尹,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为政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新令尹。

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的诸侯列国,都敬仰他。《春秋·鲁庄三十年》、《春秋·鲁宣四年》都很详细地记载了这些事迹;《论语·公冶长》也反复歌颂了他的品德;儒家创始人孔子也赞誉他为“忠”。

从斗子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因自己身居要职而欢喜,也没有因为被免职而失落,而是放下了毁誉荣辱的得与失。其实,这些得失看起来关乎一个人的毕生心力和追求,实则过眼云烟而已。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患得患失,得而失之与失而复得都是经常发生的。我们的生命不过区区百年,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只不过像昙花和朝露一样短暂,如果不能放下心中的得失荣辱、充分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与感动,岂不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不过,我们毕竟是有欲望、有追求的生命个体。面对这个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缤纷世界,如何能真正做到放下得失,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呢?首先,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管你为学业拼搏、为事业奋斗,还是追求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这种行为本身就能让你感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充实。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你忘记一时的得失,因为追求本身能给你最大的快乐与满足。其次,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是因为始终在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虽然每个人不能孤立地生存于这个世界,但我们要明确我们始终都是为自己而活。得之喜、失之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外界的价值观强加于自己身上,比如成功后会想到别人会羡慕自己而沾沾自喜,失败后会因怕别人笑话而久久不能解脱。其实只要能够认清楚自己所走的路,只要自己一直在努力,别人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

生活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变而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把功名利禄全部抛在身外,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头。放下得失,才能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生命中洒脱飘逸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