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才:我为你支招
30435400000026

第26章 树立志向是成才的关键

志向,即一个人的理想与目标。立志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告诫人们:“百学须先立志。”志,包含着志向、志气和志趣三大要素。志向是志的第一要素。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民谚曰:“未立品,先立志。”足见人不可一日无志。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理想、有志向、有抱负的。所以说,树立志向是成才的关键。

立志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古训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无不是先立大志而后成大器;又有多少凡夫俗子,因为胸无大志,而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人无志,则不立。”

一个人,若没有志向,就像一盏没有灯芯的油灯,里面的油不是燃尽,而是随时光流逝白白挥发了。立志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也不是贴在墙上的座右铭,而是一种刻于心间而后现于行动的大智慧、大境界。它需要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更需要努力的付出去滋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在少年时,自以为读了几本书,熟视无睹,看不起别人,还在他的门庭上挂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识辨天下字”,下联为“读尽人间书”。偏巧这副对联被一老者看见,他是有心想考考这位自负、狂妄的年轻人,便写了一个生僻的字,让东坡读。东坡看后,哑口无言,十分羞愧,终日坐于家中反省,而后,他便改了那副对联,对联也就成了“发愤识辨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此后,这也就成了他的人生志向和奋斗目标。经过努力,他后来成了一位大文学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那么,立志对成才究竟有多大作用呢?归结起来有两点:首先,远大的志向激励人奋进。毛泽东在少年时看到中国的百姓任人欺压、任人宰割,外国铁骑在中国的土地上任意践踏,便立志要将日寇赶出中国大地,立志要解放全中国,立志要为百姓谋福利。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的志向从未动摇过。长征中,面对沼泽地,面对大雪山,面对敌人的铁索桥,他没有退却,反而更加勇往直前,写出了很多鼓舞人心的动人篇章。他以乐观的态度向黑暗势力挑战,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红色政权。

其次,远大志向可以使人自律,从而拥有高尚的情操。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儿子孔繁森,在他短暂的50年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在走马上任时,就立志要为百姓当好父母官,在西藏一干就是十几年。他十几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于律己,时时、事事为当地的藏族同胞着想。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奉献,如此鞠躬尽瘁呢?是志向,他志在百姓安危,志在百姓疾苦。他为了西藏的发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藏族同胞的心中,他将是永远的“活菩萨”,是这块土地上永远的守护神。孔繁森的事迹告诉我们:大志向中体现大智慧,大智慧中蕴涵大境界,大境界中孕育出高尚情操。

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

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远大的志向、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毅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功启示录》一书中所记录的10多位科学家,都是目前活跃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最年轻的一代科学家。他们是真正的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意气风发而壮志凌云,他们目光开阔而意识新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独领风骚,成果卓著,享誉世界。这里有专注于原子显微科学研究,堪称这一领域里的“华夏先驱”的白春礼博士;有醉心于生命科学研究,并且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陈章良博士;有从事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史培军博士;有钻研智能科学的,由一位普通士兵而成长为博士生导师的刘增良博士。同济大学校长、女科学家冯长根博士,曾是北京理工大学年轻的力学专家,从事“混沌与非线性科学”的研究,由于她的出色贡献,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从事海洋生物研究的祝茜博士,被人们誉为“鲸鱼博士”,是他在地球的北极,率先谱写了一曲中国海洋生物科学探索的凯歌。这里还有“又红又专,成才报国”的精密仪器专家尤政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轻的副校长王珉博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林宗坚。尤其使人感到振奋的是,这么一大批科学精英,这么一大批年轻的博士,他们大都是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他们生长于斯,成才于斯。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根,却紧紧地和自己的祖国连在一起。他们是祖国科技界的栋梁。他们的才华与贡献,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这些科学家们虽然在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胸怀大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以高科技振兴中华、以高科技报效人类的伟业中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科学家们的成长之路、成才之道,是值得青少年深思与借鉴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只有几步,有没有远大的志向,有没有选择的意识,有没有择优而选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多寡、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所站的高度与层次,决定着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振兴民族、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

立志成才与淡泊名利

青年人都怀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渴望学有所成,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是绝大部分青年人的良好愿望。然而,美好的愿望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求知成才之路也不是平步登天的,而是需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勤奋不息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努力。当代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重托,父母的期盼。所以,青少年们应当常怀报国志,深感老师恩,不忘父母情,立志成才,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而学习。

成才先立鸿鹄之志。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是的,当一个人有了理想,便成功了一半。就像毛泽东,年轻时便给自己立下远大志向,要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他不但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而且坚持不懈地为着理想努力奋斗。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子任”,就是这种以国家为“子任”的精神,使他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最后成为解放全中国的一代伟人。

茅以升,我国当代第一位桥梁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学研究。他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当代第一大桥,后又修建了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他之所以能创造奇迹,与他自小立下的宏志是分不开的。

张宝娣,一个割猪草的穷孩子,由于努力奋斗,先成为文艺女兵,再到大学里学习,两年期间连续4次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4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她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让人惊奇,而在她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她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

赫伯脱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法国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有句至理名言:“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说:“夫志当存高远。”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要立志走成才之路,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求知成才的原动力。每一位有志青年都应该把立志成才当作时代的要求,树立一种时不我待的进取意识。那种对社会、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人,必然会虚度年华,最终落得“老大徒伤悲”的结局。

要立志走成才之路,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勤奋学习,不懈努力,这是求知成才的根本途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上除了“勤”和“苦”二字外,是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的。“天道酬勤”,这是一条规律。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青年人最怕的是荒废学业。”那种在学业上偷懒耍滑的人,或好说大话、空话而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不会学到真才实学的。

要立志走成才之路,关键是全面优化自身素质。只有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克服各方面的干扰,做到受引诱而不动心,受挫折而不灰心,遇难关而不畏惧,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走上成功之路。理想是成功的翅膀,生活的动力,人生的方向!没有翅膀,天鹅美丽,飞不上天空;没有方向,快船达不到彼岸,火箭刺不破苍穹。

曾被老师责骂为“低能儿”的爱迪生在大哭一场之后表示:“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巴尔扎克在他屋里一座拿破仑的小雕像底部贴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竞其业。”这些伟人、名人之所以成才,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宏伟志向和远大理想。

青少年一方面要敢于立下鸿鹄之志,另一方面还要淡泊名利。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会盲目地去追求浮华,而是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执著于自己的理想。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会。短短86个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即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诸葛亮在10年的隐居生活中,博览群书,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一些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他精研《申》、《韩》、《管子》、《六韬》等,并写下了《论诸子》一书。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正是他在淡泊名利的心境中学习的结果。淡泊名利是成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淡泊名利,无求无欲,是否就一定能成才,一定会有成就呢?不一定。历史上隐士大有人在,一些人为了逃避现实而隐居,但并未能学有所成,有的人只是虚度一生而已,真正成才的极少。为什么呢?这就是个“志”的问题。逃避现实是无志的表现,无志是不能成才的。志,还有个大小的问题。在淡泊名利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大志成大才,小志成小才,无志则不成学、不成才。所谓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相一致的志向。诸葛亮之所以能博览群书成就一番事业,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胸怀大志。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自励,正说明其当时志向远大,非等闲之辈。我们知道,管仲是春秋时期非凡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乐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当时他扶持的是弱小国家—燕国,后率燕兵一举攻下强大的齐国70多个城池,结束了分裂混战局面。诸葛亮所处的年代正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不止,民不聊生。他隐居隆中,淡泊宁静,勤学苦研,为的是救国于混乱,救民于水深,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志。《隆中计策》(又叫《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大志的表述。他极力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真正实现了救国于混战,救民于水深之夙愿。

总之,成才成果的充分条件是: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名利。这就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深远意义。勤思考、勤质疑,就能使人达到析疑释惑、豁然开朗的境界。由此可见,勤奋努力是成才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