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黑白之间——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任侠者
30592200000014

第14章 武侠小说发展谱系(3)

朱贞木(1905~?),名桢元,字式颛,浙江绍兴人。他年轻时写得一手好文章,并好绘画治印,后来在天津与李寿民共事,受李影响也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他一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虎啸龙吟》、《蛮蛮风云》、《罗刹夫人》,《苗疆风云》是其主要作品,成名作为《七杀碑》。朱贞木写武侠,很注意文体与结构,精心安排材料,追求“神理相合,语言也非常有特色,通过活泼诙谐的对话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武打场面往往写的奇绝诡异。朱贞木武侠小说布局、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融为一体,对民国武侠小说家的长处兼收并蓄,这不能不说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做了一些总结。另外,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对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影响很大,因为他小巧诡异的风格容易让后人摹仿,语言也更接近新文艺,和宫白羽一样,他们都是新旧两派武侠小说的过渡小说家,从题材、风格到语言,都直接为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金庸、古龙所汲取营养。

五、金庸、梁羽生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崛起

从1923年平江不肖生发表《江湖奇侠传》到新中国成立25年间,形成的武侠小说多达三亿言,可以说是泛滥成灾了,武侠小说走到了末路。新中国因为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提倡社会主义的新文艺,所以,有关武侠小说的创作、出版、发行和借阅都统统被停止。相反,在港澳地区,因为文艺的高度“自由”,武侠小说还照样流行,只不过要面临适应新时代的问题。1954年,一场擂台赛后,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诞生了。原来,为了满足“好斗”的读者,陈文统(即梁羽生)撰写了《龙虎斗京华》连载于《新晚报》上,这是第一部开风气之先的海外“新武侠小说”,梁羽生一举成名后,他的好友查良镛一年之后,写成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署名金庸。于是,这两位旧武侠小说的“读友”就变成了新武侠小说的“作友”,十年之间陆续写出了《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塞外奇侠传》、《冰河洗剑录》、《大唐游侠传》、《江湖三女侠》、《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碧血剑》等数十部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新武侠小说”在香港的兴起变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金梁相继封笔后,几乎没有再出现过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因为就武侠小说而论,“金梁”的确达到了一个相当难以企及的高峰。

在台湾,武侠小说别有一番景象。因为国民党赴台后竭力鼓吹的“反攻战斗文学”不得人心 ,借助西方现代派文学与效法“金梁”和白羽还珠的武侠小说几乎同时出现,作者甚多,作品也大量涌现。著名的作者有卧龙生(本名牛鹤亭)、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司马翎(本名吴恩明)、东方骊珠、醉仙楼主等,据统计,六七十年台湾的武侠小说作者不下三百余人,作品总数上千部。这些作者大都模仿还珠楼主和金庸的模式,走剑仙派、新剑仙派的路子。直到60年代末出现了名震一时的后起之秀古龙(熊耀华),才有了新的特色和变化。古龙之后,武侠写的最多,影响最大的就是温瑞安。

(一)梁羽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广西蒙山县人,生于1922年。梁家世代是书香门第,他自幼就从外祖父学习古诗文,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45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曾任该校校刊《岭南周报》总编辑。1949年毕业后定居香港,任《大公报》编辑。梁羽生醉心研究历史,尤其是对古诗词的爱好,使他具备了扎实的古文根基。他擅长总结和创造新的武侠风格,努力加强武侠小说的可视性与可读性,并提高它的文学性,终于树起了新武侠派的大旗,成为了新派武侠的开山之祖。粱羽生的武侠创作自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三十年中共创作武侠小说35种,160多册,字数达2000多万。代表作为《萍踪侠影》、《还剑奇情录》、《大唐游侠传》、《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狂侠·天骄·魔女》、《女帝奇英传》、《冰川天女传》等。梁氏除写武侠小说闻名于世外,还写了不少文史小品与评论武侠的专文,如《中国武侠小说略谈》、《金庸、梁羽生合论》等学术文章。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研究。

梁羽生武侠小说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梁羽生首先明确了武与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侠是目的,是灵魂,武是手段,是躯壳,作为一个大侠,首先是侠,其次才是武。所以,他塑造了一大批代表社会正义化身的侠客英雄,他们与邪恶、“魔”做着生死较量。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谈到:“很多武侠小说,它根本就没有侠义可言,有的只是离奇怪诞、神怪的故事,甚至没有武,只有神。”③第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武侠作品中的人物不是根据子虚乌有的野史笔记任意杜撰的,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根据历史人物而运用艺术手段塑造出来的,所以,赋予侠政治色彩。他把宣传爱国主义贯彻在塑造的人物始终,侠士成为了民族斗争的领导人物。梁羽生的爱国主义也突破了传统的忠君爱国的思想,而是以中华民族为本位、以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准绳的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第三,梁羽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他的武侠小说兼有历史小说之长,又呈现出浓厚的书卷气。他诗词歌赋的功力,给每部作品的“定场诗”和“终场诗”不仅与所写的人物故事情节相印证,而且也符合古诗词的音律,没有传统古典文学的修养是很难做到的。以《浣溪沙》为例:

独立苍茫每怅然,

恩仇一例付云烟,

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

永存侠影在心田,

此中心事倩谁传?

一看就知道这是《萍踪侠影录》的定场诗,其中不仅涵盖了书名,而诗的格调、内容更与小说的内容和悲情的情调所一致。至于“八声甘州词”、“沁园春词”等等一类的词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为小说平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二)金 庸

金庸,姓查,名良镛,1925年生,属牛,原籍浙江海宁。少年时代的金庸曾在海宁读完小学,后考入当时很有名的杭州高级中学,金庸在中学时爱好文学,并向报社投稿。抗战爆发不久,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转学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金庸的第一个职业是在中央图书馆工作,他在这段时间有机会博览群书,并把文学兴趣从中国文学转向欧美文学。他特别推崇大仲马、司各特、史蒂文森的小说。1946年他进入《大公报》,1948年调香港工作,1949年和梁羽生成为同事。两人既是报界的同行,又有诸多相同的爱好,比如说下围棋、读书,两人还都是武侠小说迷。梁羽生下海写武侠一举成名,金庸自然不甘寂寞,也开始写武侠小说,并成为一代宗师。金庸武侠小说共有十四部(另有短篇《越女剑》),金庸本人将其作品的第一字作一副对联,十四个字正好是十四部武侠小说: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一《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金庸小说的特色:第一,金庸的小说基本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他通过武侠的世界,渗透对现实的思考和历史的反思。不同于梁羽生过度拘泥于历史,也不同于古龙完全抛开历史,金庸兼顾历史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以三分历史与七分艺术来写武侠小说。第二,金庸使武侠小说真正成为一门学问。金庸把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自在旷达与佛家的修持之学引到了侠的世界,通过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形象来揭示人的本性与社会的客观关系。除了三教外,金庸还把各种学识和传统文化,如琴棋书画引入武侠天地。比如武功,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是武功高手,什么降龙十八掌、日照神功、六脉神剑、一阳指等,对于内功的描写更是神乎其神。第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他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证明了“文学是人学”的文学式样,通过分析人物经历揭示人物个性,达到表现人性复杂与多变的心理特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武侠小说家只知道通过武功的数量来吸引读者,他最终的目的是写人性。

(三)古 龙

古龙,姓熊,名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他13岁随父母定居台湾,毕业于淡江大学外文系,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写武侠小说。1985年嗜酒如命的他,不幸酒精中毒,不治而逝。他先后写出了《游侠录》、《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娇》、《侠盗楚留香》、《萧十一郎》、《陆小凤传奇》、《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等作品,形成了他独特的武侠写作风格,成为和金梁齐名的武侠小说家,形成了“古龙热”。古龙作品的艺术特色:第一,古龙对文体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与金庸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不同,古龙借鉴了欧美文体来引入新武侠的写作范畴。他的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节奏感和诗意,往往是一句一段,一针见血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第二,古龙武侠小说作品中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他特别善于设计连环套,惊险曲折,令人一读不能放手。第三,古龙武侠小说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一方面体现在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另一方面是通过人物富有哲理的对话来体现。如:

一个人要能真正懂得享受生命,那么就算他只能活一天,也已足够。(《天涯·明月·刀》)有的人相信命运,有的人不信。可是大多数人都承认,冥冥中确有一种冷酷而无情的神秘力量。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些无法解释的事竟是因为这种力量而发生的。(《英雄无泪》)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一剑的风情》)

每个人都有逃避别人的时候,可是永远都没有一个能逃避得了自己。(边城刀声》)

一个人若能多晒晒太阳,就不会做卑鄙无耻的事。无论是谁,在这么可爱的阳光下,都想不出坏主意来的。(《侠盗楚留香》)

(四)温瑞安

温瑞安生于1954年1月1日,其父温伟民系广东梅县人,祖父是民国时官吏。温伟民年轻时下南洋,定居马来西亚,当过记者、教员,除教书外,也好武术,这对温瑞安走上创作武侠小说道路有很大影响。温氏在新马文坛出道较早,从创作新文艺入文坛,到下海写武侠不到二十年,至今出版作品已达357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台湾与香港先后出版了他的“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布衣神相系列”、“七大寇系列”,获得广大读者叫好。金庸、倪匡都表示赞赏,继古龙之后,成为当今武侠世界独领风骚的挂帅人物。

温瑞安小说的艺术特色:第一,温瑞安用现代派的语言艺术去表现传统题材,从而创造出既讲究悬念又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故事。在写法上与古龙有相似之处,力求文句短小优美,时有警句格言,但是节奏更快,让人有紧迫感,欲罢不能,情节也更加曲折离奇,更出人意料。第二,温瑞安的观念更加的现代化,不受时代的约束。第三,更加突出“文学是人学”的艺术特点。温瑞安笔下的人物,大都是他自身性格的一种表现,他很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某一个大侠身上,用学到的各种知识来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温瑞安对历史、文学、宗教、美学、武术、相学均有研究,其小说人物也打上了这些文化观念的烙印。在新派武侠小说家中,通过典型人物来体现作者的追求与性格,只有古龙与温瑞安最为成功。

①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年,第30~31页。

②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③ 《梁羽生的武侠文学》,台北时代风云出版社,1988年,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