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
威信几乎是每一个管理者刻意追求的东西。没有威信的管理者,比一个普通老百姓还要糟糕。因为,普通老百姓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用借助威信带领别人去做什么。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不立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有人用“经理=实力+威信”来概括企业经理的特征,突出了实力与威信是构成经理能力的要素。许多人总是强调,作为一个管理者,能力比什么都重要,其实未必尽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除了拥有超群的实力,还须拥有非凡的领袖气质。这种领袖气质,我们通常称之为威信。
威信,可以说是管理者头上的光环。失去了它,再有能力的经理在下属眼中也显得缺乏魅力!
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获得高超的驾驭下属的能力,就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以下的经历,并从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为什么有许多人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之下,仍然愿意辛勤加班?
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所设定的目标全力冲刺?
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毫不保留地奉献他所有的才智?
为什么有人心甘情愿,不顾性命,赴汤蹈火?
多年来,许多人一直不断思索这些问题,终于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成功的管理者,是因为他具有99%的个人威信和1%的权力行使。
管理者其实就是把威信发挥到极致,影响他人合作,从而实现目标。
一个人之所以为他的上司或组织卖力工作,绝大多数的原因,是上司拥有个人威信,像磁铁般征服了大家的心,激励大家勇往直前。
有一位颇有见地的企业经理在研讨会上,曾单刀直入地告诉职员:“在现实世界里,众所周知的一流管理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威信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又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热情,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管理,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威信,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要尽最大的努力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假如你们之中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经理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
优秀的管理才能,特别是个人的威信或影响力,比他的职位高低和薪资、福利的优劣重要得多。它才是真正促使人们发挥最大潜力,实现任何计划、目标的魔杖。
管理者需要的是令人慑服的威信,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权力。是否拥有这种威信,正是一个管理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个人权威是领导者的有力武器
一个管理者,能否让员工服从自己的领导,尊重自己的决定,是由这个管理者在员工中的威信有多高、说话的分量有多重决定的。所以,树立权威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者影响员工们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职位权威和个人权威。
管理者或许是一个大权在握的老板、部门主管,或许是一个地区的销售经理,但是,可以问一下任何一位公司的经理,在他试着改换雇员咖啡屋所用的番茄酱的牌子时会出现什么事情;也可以问一下部门主管,当他决定删减加班费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还可以问问地区销售经理,在他要求所有商店的经理都把橱窗里的产品标志摆得更显眼一些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老板的权威能够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但有时也难免有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之感。
所以,即使公司经理已经职位在身——这意味着有了专属于公司经理的停车位和出入于行政人员餐厅的特权——公司经理仍然不能指望,也不要指望只靠这些职位权威就能使自己随心所欲,他一定还需要另一个有力的武器——个人权威。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员工们的地位和权益日益提高。文化观念的转变、更开明的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为普通人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信念提供了更自由、更畅达的空间。事实上,现在已没有人怀疑,如果一个领导不能打心眼里被他所领导的人接受,那么他所能真正起到的领导作用就会很有限。
如果董事会的决策者、部门主管或地区销售经理能像他或她所要求的那样,使大家彼此间亲密团结、协调配合,那绝不会是因为他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官半职,而是因为他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并能取得每一位普通员工的信任,一句话,他或她有了个人权威。
职位权威带有浓厚的等级制度的色彩,而个人权威却完全是靠个人魅力来获得的。职位权威只影响人的一时,而个人权威却能把单纯的服从变成真正的长久合作。
显而易见,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公司经理需要的是个人权威,但是公司经理怎么才能获得它呢?
开始阶段,能把眼光放得远一点,是很有帮助的。这包括能勾画出一幅雄心勃勃的未来蓝图,这样公司经理的部属就将有了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公司经理还需要有自信。这不是妄自尊大或虚张声势,而是内心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这一点会有助于公司经理大胆地设计自己的蓝图。
还有一点,公司经理需要有真才实学。如果公司经理不具备渊博的学识、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阅历,那么很可能不会有人追随于他,尽管他是那么雄心勃勃。
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个人权威,而上面谈及的这点“手腕”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将是必不可少的。
用优秀的个人品质树立威信
英国军事史学家约翰·基甘认为像亚历山大大帝和尤利西斯·格兰特这样的大指挥官,都具备了一个领导人所应该具备的5种基本品质:他们向军队显示出他们关心军队;他们明确告诉军队他们希望得到什么;他们使军队相信,如果他们进行战斗,他们就可以受到奖励,如果他们违反命令,他们将会受到惩罚;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向敌人发起攻击,他们和军队一起分担风险。
经营公司的危险听起来跟打仗一样多,基甘的观点对于每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有用的。在生意场上也要灵活运用这5种领导品质:
1、表现出你对下属的关心
你应该使你的下属都相信你是关心他们的。这就要求你必须采取具体行动,而不能仅凭几句空话。你应该以朋友的方式对待你的公司员工,应该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应该只是把他们当做创造利润的机器。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你要允许公司里有价值的职员用公费去度假,或者允许他带着妻子一起去出差,或者同意把你的海滨公寓借给员工度周末;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毫不动摇的忠诚,即使这样做不符合一般的经济常识。几年前,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正面临一场小规模的危机。那些雄心勃勃的年轻领导者坚决要求他解雇几个跟随他20多年的老下属。这些年轻而又蛮横的家伙争辩说,那些老家伙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如果把他们解雇了,给他们开薪水的那些钱就可以转而投入更赚钱的领域。
那位总经理知道这些年轻人的话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他确实下不了决心把这些忠心耿耿地跟了他这么多年的老下属们一脚踢开。于是,他一直坚持留用他们,并且带领大家走出了事业的低谷。
通过这件事,他在那些年轻人心目中的领导威信进一步提高了,而不是萎缩了。因为他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并没有抛弃老下属。每个人都会老的,这些年轻人不可能不想到他们的将来,所以,跟着这样一位老板,并为他献出忠诚是值得的。
2、准确地为员工描绘宏伟蓝图
你必须能够准确地向下属传达你的意思。作为一个领头人,你应该给你的员工们描绘出一个十分广阔的蓝图:“5年后,我们公司将会是这样的……”
一个更有效率的老板,在为雇员们描绘宏伟蓝图的同时,也会向他们提到那些比较具体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不是“想象”,它将成为雇员们今后日复一日所必须记着去做的工作。
3、让部属感到公平
你必须使下属确信,如果他们努力工作,他们将会受到表彰;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他们将会受到处罚。如果是在军营中,这就意味着荣誉和为表彰特别勇敢的行为所颁发的奖章。而在公司里,这就意味着各种头衔和酬劳,当然,这也意味着要给雇员一种始终被公平对待的感觉。
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很少会出人意料地对他们的雇员进行提拔或贬职。他们会不断地提醒自己:什么是他们所期望得到的,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得到这些东西。如果你认为你的雇员们做错了,但是你却不向他们指出,并且让他们感觉是在从事着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你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错误的,其反作用无疑也是十分巨大的。
4、你必须懂得何时发动进攻
在商场里,这就意味着要掌握时机,比如说在什么时候,你应该采取温和一点的路线;在什么时候,你应该采取强硬一点的路线;在什么时候,你应该表现得积极进取、勇敢自信一些,而在什么时候,你又应该表现得消极被动一些,不过分地参与某项活动;在什么时候,你应该绝对地做到全神贯注和全力以赴,而在什么时候,你又应该主动放松自己,因为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作为一个老板,最明确的标志就是他具备这样的能力:当你说过“现在就做这项工作”之后,这项工作很快就被完成。
知道什么时候发动进攻,你就拥有了一种可以用来考察雇员素质的最简便的方法,这也是一种领导素质。如果一个上尉在他提交的建议书中坚决主张我们应该向敌人侧翼发动进攻,那么我们就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如果我们同意了他的意见,而且我们赢得了这场战役,那么这个上尉不久就会被提升为上校,因为他已经具备了一个上校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样,如果一个雇员向你提出了一个方案,而这个方案又确实是可行的,并且为你带来了很大效益,那么这就说明,那个雇员是很有能力的。一旦情况适合,你就可以起用他,而不必担心手底下没有人才。
5、和部属一起承担风险
必须能够使你的下属知道,你是在和他们一起承担风险。如果是在战场上,这就意味着,你应该亲临战场,而不是躲在大后方;在商场上,这就意味着,你应该在雇员面前起模范带头作用。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那些最受人尊敬的老板是怎样赢得雇员的尊敬的?他们可以在公司里做任何工作,从仓库管理员到一般管理人员的随从或助手,他们都做得来,从来不怕表现这个。他们这种不怕把手弄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因为他们不仅把风险分给大家,他们自己也在承担风险,大家彼此是一视同仁的。
试想一下,这样的管理者在员工的心目中会是怎样的呢?当然是备受尊重的。所以说,真正能做到以上几点的管理者才是高明的,才是有“手腕”的,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立威一定要掌握好火候
火候,也就是适度。管人的过程中,怀柔虽好,但过犹不及,过度地怀柔,会影响到你的权威,你的位置也便难以坐稳了。
公元前48年,汉宣帝病死,汉元帝刘奭即皇帝位。元帝时期,西汉王朝已历经150余年,积弊累累。元帝愚弱,加之宦官用事,政治腐败,西汉王朝由此而走上衰亡之路。
西汉王朝最主要的社会积弊便是地主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广大农民破产流亡。早在宣帝末年,胶东、渤海等地的破产农民,不断举行暴动,连宣帝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当时“民多贫,盗贼不止”。元帝面对前朝积弊,非但不除,反而任其发展。史称元帝“柔仁好儒”。元帝所好之儒,基本上是孔子所提倡的以“宽柔温厚”为主要特征的儒学。汉自武帝以来,虽然重儒,但实际上是霸王兼施。正如宣帝所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宣帝生前对刘奭的“纯任德教”的俗儒主张非常不满,并深为忧虑。他曾说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此,宣帝曾欲以“明察好法”的淮阳王刘钦代替刘奭为太子,只是由于顾念其母许氏的旧情而作罢。
元帝即位后,“征用儒生,委之以政”,儒生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相继为相。元帝为政,动则引证《诗经》等儒典,迂腐地推行“纯儒政治”。应该说元帝一朝确实是实行了不少“爱民”的“仁政”,但是元帝却以“不与民争利”为名,放弃了对豪强地主进行打击、限制的政策,实行所谓的“宽政”。元帝放弃打击限制豪强的传统政策,并非仅仅是元帝个人“柔仁好儒”的性格所致。元帝的“柔仁好儒”乃是时代的产物。元帝时代的豪强已经不同于武帝时代以前的“土豪”,而是与达官显贵融为一体。朝廷中的公卿将相已经成为他们政治上的代表。在这强大的政治势力面前,元帝也只好采取“柔仁”的“宽政”。“宽政”之下,土地兼并越发不可遏止,吏治腐败等社会积弊也随之恶性发展。
元帝认为宦官少骨肉之亲,无婚姻之家,最可信可靠,因而尤其倚重宦官中书弘恭、仆射石显。当时辅政大臣前将军萧望之在政治、军事方面颇有见地。他认为,中书参与国家大政,应选用贤明,不宜任用刑余的宦官,所以奏请元帝使用士人。弘、石二阉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盗弄权柄,遂与外戚史高内外勾结,排挤、陷害萧望之等重臣。元帝迂腐昏昧,屡中弘恭、石显圈套,迫使萧望之自杀,与萧望之共同辅政的周堪、刘甦等加罪免为庶人。不久,弘恭病死,石显专权。
元帝不仅昏昧,而且荒淫。宫中佳丽多得“不得常见”,只好“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元帝虽然治国昏庸,却多才多艺,善书法,精通乐理、乐器,终日淫乐,不亲政事,委政于石显等宦官。当时,汉廷事无大小,都要禀报石显,由他裁决。石显“贵幸倾朝”,自公卿以下,无不畏惧。
宦官专权,政治日趋黑暗,致使吏治腐败,纲纪失序。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员,贪财慕势,纷纷经商,掠夺百姓,敛财聚富。他们相互间钩心斗角,陷人于罪,以至于连元帝都不得不承认“在位多不任职”。在黑暗的政治下,社会风气恶劣。不仅皇帝、皇室、贵族极度奢侈,一般的官僚地主也“贪财贱义,好声色,尚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整个统治阶级都在腐朽、堕落。
元帝时期,又连续发生水灾、旱灾、地震和瘟疫等自然灾害。天灾人祸,使百姓流散道路,不胜饥寒,“嫁妻卖子,法不能禁”,或“人至相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元帝病死于未央宫,终年43岁。元帝在位16年。
难怪宣帝死不瞑目,“乱我家者,太子也”。儒生不晓法度,自然误国。柔仁也是有限度的,只执其一端,终至败毁,这是汉元帝给后世的教训。
保持距离才能树立权威
法国的戴高乐说:“伟大的人物必然会与别人产生距离,因为没有威信就不能树立权威,没有与世俗的距离就不能产生威信。”可见,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树立权威,赢得员工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