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情况。我们经常看到,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动作迟缓,动作能力落后于一般孩子。也就是说,动作发育是智力发育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因为,人的运动、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儿童加强运动能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使之更活跃、更精确地支配、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因此,运动的发育与脑的发育在部位和时间上密切相关。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是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2.爱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上撰文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孩子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因此,成人不应忽视对孩子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和训练,要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鼓励孩子去活动、运动,从而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3.以趣味游戏为主
儿童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应以游戏为主,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走、跑、跳、游泳、滚翻、抓握、投掷等基本技能。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跳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另外,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完全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促进智力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力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于教师、临床医生、推销员或政治家等,这种智力尤为重要。
——霍华德·加德纳
加德纳认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谁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打交道。人们之间是通过相互交往,增强着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与此同时,人们还会从交往中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来不断地调整与丰富自己,使得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在沟通与交流中认识了他人,又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中认识了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成长,促进其自我完善。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会很敏感地注意、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或其他信号,会根据不同的客观情况来把握自己,并善于运用、调整自己的行为反应,去影响他人的行为。交往协调人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使交往的双方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境,体验到心情舒畅,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给事业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效应。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积极的交往活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习与别人交往,应该是从孩提时期就不失时机地进行。
孩子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人生的社会化历程。生活在人的社会之中,孩童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必须学习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这其中也包含着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怎样与他人友好往来。孩子的生活圈子虽小,但也离不开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和父亲母亲打交道。尽管此刻的孩童还没有自主意识,但是他已经从父母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开始感悟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是在充满关爱、充满友好与信任的基础上,通过遵守一定的交往规则而进行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日渐增长,父母带孩子出外活动的机会增多了,此时的孩子除了与家人接触之外,也开始接触小伙伴,这正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好时机。孩子渐渐地从对陌生人的回避转变到与亲密伙伴之间的相互嬉戏,孩子自己活动的范围扩大了,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也相应地增加,这些变化都对孩子的交往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一个交际能力强的孩子由于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也更快乐。所以一个孩子交往能力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他当前的成长。从长远来看,无疑也影响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指的是寻找生命的重要性、死亡的意义、身体和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以及沉浸在艺术领域内的种种深奥经验中给自己定位的能力等。如人为何要到地球上来,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怎样的,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是怎样的,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
——霍华德·加德纳
加德纳曾经总结说:人们要取得成功,其中20%依靠IQ(智商),80%靠EQ(情商)。而情商的内涵及其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指人的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作为多元智能中的一种,就是指认识自我和善于自我反省的能力,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认识智能强的人能够清楚地分辨自己的内在情绪、思想、动机、脾气和欲望,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处事风格,具有强烈的自律精神和自尊心,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优秀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心理学家、小说家、律师、教师等都具有出色的自我认识智能。
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智能对于其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孩子有着良好的自我意识,常常表现出比较强的独立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从而对自己有完整的客观的认识,有着较强的自律精神。
自我认识是构成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之一,良好的自我认识对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加德纳认为儿童的自我认识来自三个方面:从自己独立活动的结果中了解自己;受成年人评价的影响;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
孩子的自我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2岁以后,孩子进入托儿所,开始接触除父母以外的人和社会。4岁以后,孩子的动作协调性渐趋稳定,活动量日益增大。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帮助孩子在独立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积极利用成人的正面评价去影响和激励孩子,并引导孩子与同龄人之间建立起友好的伙伴关系,以促使孩子发现自己更多的潜力优势,发展良好的自我认识。
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形状)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能够认识到其他物种或类似物种的存在,能够把几种物种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来等等。这种智力在过去人类进化过程中显然是很有价值的,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同时这种智力在植物学家和厨师身上有重要的体现。
——霍华德·加德纳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超强的自然智能,不过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他们天生就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变化非常敏感,有着很强的观察力。所以加德纳鼓励家长经常带孩子到野外去,培养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这对于塑造他们的人格个性不无裨益。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并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细心的父母要多提供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尊重她的体验和感受。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一定要让他接触自然。而接触和了解大自然需要有一颗平和而豁达的心态来观察、来体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
父母要注意发掘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在孩子观赏接触自然的同时,应该以身作则来爱护自然,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从内心萌发对自然的热爱。而这时不妨适时地让孩子做一些游戏,让孩子在生活中照顾自然。例如栽种绿豆芽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体验的过程。帮助孩子仔细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让他自己照顾小宠物,并经常做观察记录,比如今天小狗吃了什么、小乌龟今天总把头缩回去……这些喂养中的细节很有情趣,会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致,不但使孩子有所寄托还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培养了爱心,会更懂得热爱自然万物,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这些方法对培养孩子自然智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家长一定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用平和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智能提升。
培养和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是开发孩子自然智能的基础和前提。多与孩子做与自然界有关联的游戏,能把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起到同化作用,把孩子已经开发的大脑,也就是孩子大脑已经发散出来的“触须”强化并稳固下来,有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成果巩固。
自然智能与其他智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每一种智能的提升都不容忽视。那么,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观察大自然呢?
1.选择场景,设置提问,增强孩子观察的目的性
家长带孩子秋游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富有季节性特征,体现大自然景观的典型场景并提出问题,以便孩子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2.由远及近,点面结合,提高孩子的观察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孩子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现象。家长要教给孩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孩子仔细欣赏大自然的全景,然后观察具体的事物和景象,让孩子仔细品味。
3.通过看、听、闻、摸、说几方面相结合,训练孩子观察的灵活性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使孩子最大限度地获得大自然的信息。让孩子静静地听听远处的鸟鸣,看看近处湖水的涟漪,闻闻周围草地的清香,说说此时此地的感受等。
4.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孩子及时巩固所获得的观察信息,增强孩子观察知识的整体性
孩子在观察过程中获得的往往是零散、片面的信息,家长应及时帮助孩子进行总结,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回忆,还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表现大自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