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尽管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但是,嘲讽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愈加猛烈。小毕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变得不爱说话了,更不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这个时候,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一到教室,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放在课桌上。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以至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在德国工作,她就跟着爸爸妈妈到德国去了,在德国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这个班里有一个德国的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说:他爱上中国这个小女孩了。这一天小女孩生病了,没来上课,德国的这个小男孩很难过,上着课就哭了。放学他回到家里以后,他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这个中国的小女孩,我爱她,而且我还要和她结婚。”这位妈妈听了以后,不但没有恼怒,她反而笑了:“是吗?你喜欢上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很好啊,你要和她结婚,也很好啊。可是你知道吗?如果要结婚的话你得买房子啊,你得买汽车啊,德国人结婚这些肯定都要有的。可你现在能挣钱吗?不挣钱的话,你能买吗?”
“我不能买。”儿子轻轻地回答。
“所以啊,你要想将来能娶她,你得好好学习,等你有了很多本领了,能够挣很多钱了,你才可以向她求婚。”妈妈耐心地对孩子说。
小男孩一听有道理:“对呀,现在真是什么也没有,我要好好学习呀。”小男孩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平静了,又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德国这个妈妈懂儿子的心,很了解孩子的特点。她站在儿子的角度上,用儿子能理解的道理说服了他。最成功的一点是妈妈没有指责儿子早恋不好,因为她懂得儿子的爱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必须用儿童的方式解决儿童的问题。这也就是在儿童的教育当中,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很下工夫,却也很苦恼。因为批评孩子很多,孩子还是改不过来。譬如,孩子总犯错误,父母批评时,孩子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没过两天,又犯错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他的特点,他怎么能改得过来呢?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家是孩子最先接触的社会单元,让他们融入这个单元有助于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铃木镇一
铃木认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或“固有素质”的说法都是毫无道理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在生命的作用下,将会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任何孩子的培养都离不开父母,零岁婴儿的教育自然是从父母创造出的环境中开始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是地球上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父母所创造的环境——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没有比家庭再好的条件了。
孩子的身体在生命的作用下迅速发育。同样,孩子的所有能力也是在生命的作用下,在家庭成员的相互接触中不断提高的。婴儿在与家庭成员的日常接触中不断理解人的心情、增强感觉和掌握习性。他分不清善恶美丑,他只有通过家庭日常活动,才能使自己的分辨能力不断提高。
但是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搞好学习,常常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一切都好了。他们评判自己孩子的标准,常常很简单,成绩好,听话。对于孩子为什么读不好书,或者为什么不想读书,家长们也是一种简单的判断:我给你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你就应该好好读书,应该要读好书。
这样的思维误区给家庭教育带来很大的障碍。孩子从上学开始,就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对于其他事务一概不知,这也给孩子带来一种简单的思维判断:他的世界最苦的事就是读书。他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尊重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劳动的习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般的生活,他们一切的物质需求都只需要伸手在父母那里去要,不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
尽管在当今社会读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竞争力,但从孩子的成长来说,仅有读书成绩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有健全的人格,需要人际交往的能力,当我们把孩子的一切生活都只局限于读书学习的时候,便造成了孩子个性培养的缺失,人格出现严重的扭曲。
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只要你读好书就行了,其他的事你不要管,当孩子不再管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不能体会家长在社会生活中所付出的努力,不能体会家庭事务的艰辛,不能在自己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选择,所以他们只会厌恶自己所做的一点事——读书。
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注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不能认为孩子参与了家庭事务就会分心,读不好书。当然,在孩子读到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这时参与家庭事务已经有点晚了,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在家庭事务中去更多地体会生活。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即使孩子还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跟着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稍大一些后,就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家务事。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家里的事他也不懂,因此家庭事务的决策,家长常常不让孩子知道。无论家庭经济状况怎样,家长都不想让子女了解家庭的困境,只是一心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家长们常常把家庭的重大事务瞒着孩子,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孩子不也解,甚至有些孩子连家长在做什么工作都不了解;家长感情问题,孩子不了解,甚至出现重大变故,也不让孩子知道,本来是想不让孩子受到打击,实际上当最坏的结果出现的时候,由于孩子缺乏思想准备,遭受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其实家长们应该明白,当孩子不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的时候,他们常常会产生一些误解,认为父母都是很有钱的人,没有任何的困难,我想要什么都会得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都不会认为,要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时,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常常会使子女产生自己在家里不平等的感觉,比如家长们的感情出现裂痕的时候,家长们自己倒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们会感受自己在家庭中被轻视的地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子女参与家庭决策,让孩子了解家长对某些事情的态度,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了解生活的艰辛,进而了解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家长还应让自己的子女参与家庭的人际交往,学会尊重人,体谅人,学会宽容待人。这样的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培养的优良品质反而对学习有促进的作用。
培养子女不应该只培养一个读书的机器,而应该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能够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孩子,培养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孩子,一个懂得自己奋斗的孩子。
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
——铃木镇一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感觉到兴趣,孩子都会坚持去做,如果这之间再给他们一点成功的自信或者让他们看到些许成功的征兆,效果就会更好。学习亦是如此,所以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们打开兴趣之门。
爱因斯坦曾被人们誉为天才,可他却说: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兴趣!孩子的兴趣在哪里,他的优势和天赋就在哪里。
曾经有一名调皮男孩,一天他将4个爆竹绑在一个滑板上点燃,滑板“嗖”的一声窜了出去,在一声爆炸声中被烧得精光。街上的人被吓得目瞪口呆,小男孩也被警察送到了妈妈那里。可妈妈没有骂孩子,几天后,她送给孩子一件礼物——一架孩子一直渴望得到的天文望远镜,“拿着它好好去观察太空吧,让你的火箭早日飞上太空。”1969年,随着阿波罗登月,当年的小男孩实践了妈妈的祝福。当年的小男孩就是被人誉为“火箭之父”的布劳恩。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重点就是要抓住兴趣的本质:好玩!试想如果知识能够变得好玩、有趣,那就一定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家长的姿态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也至关重要,家长为什么不能“矮小”些呢,这样打开孩子的好奇之门就会更容易了。
要知道好奇心表明了孩子有求知欲,有了它,孩子就会主动思考,并想方设法找到答案。好奇心除了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外,还能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
有两个“门”是需要家长的帮助孩子才能打开的,一个是梦想之门,一个是自信之门。打开梦想之门就能让孩子获得持久的动力。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梦想,有时不愿轻易向人道出,因为害怕被人嘲笑。对此,家长要少点唠叨,多点理解和鼓励,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有了家长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孩子的路会走得更稳健些。打开自信之门,则可以给孩子“赢”的感觉。学习是项艰苦的任务,需要成就感来提升学习动力,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有“赢”的感觉。有一名女孩在课堂上读英语时,因为语调不准被同学嘲笑,从此不再开口说英语。家长很着急,在请教了儿童心理学家以后,女孩的家长对她说:“今天有位外国人可能要和我们交流一下工作上的事,可我们听不懂也不会说,多丢人啊,以后你就教我们学英语吧。”女孩听了两眼放光。这之后,每天晚上,女孩开始给爸妈上起了英语课,这一做法不光让孩子再次开口,还促进了她自身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