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一生受益的教育方法
30965900000006

第6章 蒙台梭利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法(1)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编写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数十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00多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和“内在智慧潜能”。这种“内质”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蒙台梭利教育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天然的特点,并且一切以儿童为中心,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成长要求,让他们在自由与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一岁不嫌早,2岁刚刚好,3岁稍嫌晚,4岁已太迟。从受孕到4岁,个人发展了其智能的50%;从4岁到8岁,则发展另外的30%。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6岁。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毕生从事儿童教育研究事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她对自己的教育主张充满自信,并不遗余力地到各国宣传、实践、验证、补充和不断完善。1926年她应邀到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发表讲演,她在讲演中指出:“真正宣传我的教育方法的人不是我,而是儿童。虽然是我在讲演和着书,但却是儿童使人们真正信仰我的教学法。在支持和赞成我的教学法方面,儿童才是最不可引起人们争论的对象。”

蒙台梭利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教育遗产”,在这份举世瞩目的“遗产”里,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和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仍使世人惊叹不已。

第一、从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是人的智能开发和训练的最佳时期,孩子年龄越小,智力发展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剥夺了孩子这一最佳时期受教育的权利,对孩子的发展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如果完全剥夺孩子这一早期教育的权利,孩子的智能将被无情地埋没。

第二、对孩子各种感觉训练和智力潜能的开发,有着(0~6岁)年龄段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感知能力年龄段、语言表达能力年龄段、逻辑思维能力年龄段、艺术创新能力年龄段、数学计算能力年龄段、品质能力综合培养年龄段。不同的年龄段,就有着不同的孩子内质的挖掘潜能的任务和不同的训练方法。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懂得和了解这些具体的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有侧重对孩子进行智力培训和潜能开发。

第三、对婴幼儿的早期培养要坚持持续性,要把婴幼儿看作连续发展着的个性,要看到这个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从而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婴幼儿智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韵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

第四、把儿童的学习活动寓以“工作”的含义。“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炼意志,增强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激活孩子智慧潜能的焦点在于,不应当首先培育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该着力挖掘和培养他们精神和品德的能力,孩子生来具有优秀的能力和潜力。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同时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纪律训练,这样使得孩子的纪律和自由意识同步发展。

第五、通过感觉教育(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把感官作为心灵的窗户。婴幼儿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利用感觉搜集事实,并辨别它们,感觉训练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婴幼儿对事物的印象清晰、纯正。通过训练婴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他们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炼。还可以通过训练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正和改善。

可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它不但完成了对婴幼儿早期智力潜能的挖掘,而且还在全面提升儿童的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方面颇有建树。今天,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幼儿园,在中国许多城市已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这是为人父母的一个共同愿望,但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

首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全面,在胎儿和婴幼儿时期就要对其进行智能开发,这包括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像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艺术创新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等等,只有全方位地对婴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使孩子茁壮成长。

其次,要抓住孩子各种智力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比如3岁左右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孩子学习外语的关键期,作为家长,你只有懂得和了解了这些具体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有侧重面的对孩子进行智力和潜能开发。

最后,对婴幼儿的早期培养和训练也要因兴趣而异,因才施教,不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都行、什么都是第一的全才。培养全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你要在全面培养他的同时,善于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发现他的优点所在,发现他的擅长所在,并加强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孩子在某个或某方面几个擅长的方面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

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

专心是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对人心灵的理解将通过对新生儿的研究来获取,儿童隐藏着未来的命运,隐藏着人性的秘密……

——蒙台梭利

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20岁才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结果会怎么样?答案不言而喻。那么,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呢?答案当然是幼儿时期。

蒙台梭利坚信儿童期绝不是进入成年期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虽说两个阶段为属一个人,但却存在形式与心智状态的不同,其间显而易见的就是大人已经发育完全,而孩子却处于旺盛的成长过程中,一切均需要外力的不断雕琢,就像一块璞玉,一个半成品,而好的技术则是保证他们能够迅速成才的关键。

有一句话说的好:“小孩子的潜力无穷,愈早开始愈好!”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两个事实:第一,“小孩子的潜力的确深不可测”;第二,“学习是愈早愈好,不能耽搁孩子的智力成长。”所以,要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要对孩子用心、用力,无微不至。身为人父人母,自打孩子一落生便已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往大了说关系人类的未来,往小了说关系到一个生命。

必须要保证儿童教育的质量!为什么要对儿童的教育施以更大的关注呢?有一对双胞胎,可以作为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双胞胎的父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办事认真,忠厚老实,为人规规矩矩,是个有很高素质的政府高官。这对双胞胎兄弟之一出生时处于休克状态,体质比较差,因此父母将他留在身边抚养。另一个较为强壮的婴儿,则在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那儿,在一场突然袭来的地震中,他爷爷奶奶双双丧生,一个码头工人把这个婴儿抱了回去,从此他就和自己的家庭断了音讯。身体较差的孩子在素质很高的父母身边成长,受到家庭浓厚的宗教气氛熏陶,后来成了一名牧师,虔诚地做着传道工作,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品德,做事认真的人,教众们对他非常爱戴。

而送到乡下的那个孩子,从小的家庭环境贫穷而且不和睦,他的养父是一个酒鬼,成天酗酒,孩子上小学3年级的时,养母就去世,这个孩子身处这样糟糕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变成了问题少年,他十六七岁就开始盗窃,而且屡次犯下严重的罪行,最后因为故意伤人锒铛入狱。他和他的兄弟就是在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他的脾气暴躁易怒,做事马虎,很容易冲动,不负责任。和他养父活脱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这对双胞胎因为成长的环境的差异,同时因为这种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两个双胞胎兄弟之间根本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常常见到这种情况。这便是环境的影响力。重视幼儿时候的教育就在于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其实,孩子刚生下的一年里是最关键的。儿科医生常常嘱咐刚做妈妈的人,一岁以内,孩子要好好带,因为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发育很重要。的确,在人一生的身体发育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是零至一岁,另一个在青春发育期的某段时间。在这两段时间里,孩子的身体发育速度比其他时期快得多,如果在这两段时间里错过时机,给他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会造成终生的缺陷。

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发现的事实证明,一岁以内确实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段关键时期。研究发现,当一岁以内的婴儿处在充满爱心和有丰富刺激物的环境中时,特别是如果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养育者的及时鼓励时,这种环境会大大促进孩子对环境的积极探究行为,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相反,当孩子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或孤儿院中,缺少丰富多彩的刺激物和成人的敏感反应时,不仅会造成他们运动技能发展的严重落后,而且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只爱玩一些呆板、幼稚的游戏,对新环境和陌生人表现得非常害怕,不敢大胆地探索周围世界。智力测验证明,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远远落后于在正常家庭环境里生活的孩子。

一位名叫韦恩·丹尼斯的心理学家研究了黎巴嫩孤儿院的孩子。他发现,这些孩子整天躺在小床上,无人理睬,也没有人和他们说话。结果,许多孩子一岁时还不能坐起来,到四岁时还不会走,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非常低,平均只有53分(正常孩子平均100分)。丹尼斯还追踪了被领养的一些孩子,发现,一岁以前被正常家庭领养的,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后,智力可以勉强达到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六岁以后被领养的孩子,智力很难达到正常水平。

即使一岁以内的婴儿,在主观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美国几位儿童心理病理学家追踪研究了生活在贫困环境里的一些美国儿童,他们从这些孩子两岁时测验了他们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现,虽然这些孩子同样生活在贫困家庭中,也他们的适应能力却差别很大,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强,另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差。后来,研究人员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上小学,并且再次测验了他们的智力、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结果发现,两岁时适应能力强的那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时的综合心理测验平均得分为260分,而早期适应能力差的那组孩子平均只得110分。这项研究也强有力地说明,早期经验对后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如何把握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大人与孩子不同,然后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对孩子施以切实可行的教育与帮助。蒙台梭利教学法,虽然来自外国,所依据的教学观却是一个迄今不变的原理。它重视孩子的童年阶段,更以“先观察”的科学方法入手教育孩子:

1.从观察中发现孩子生命的真正需要,再针对这些成长的需要,设计出适合孩子需要的环境。

2.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研究出可行、易做的教育方法。

3.并且进一步地配合科学程序,研究出可行、易做的教育方法。效而闻名遐迩的“教育材料”──蒙台梭利教具。孩子在教具的操作中,不但能“玩”的有兴趣,“玩”出自己可以开窍的头脑,自然而然形成有步骤、有次序的做事方法,甚至于孩子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把握教育孩子的时机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蒙氏除了关注孩子身体和智利方面的成长,还强调培养孩子的情感。

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如果孩子的心灵火花被熄灭了,它很可能就此熄灭,永远再也没有办法点燃。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曾对前来求助的家长说过这样的话:人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尊重的感情,它力求保持自己在集体中合理的地位。而实际情况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的行动、语言、智力都在不断发展。他们逐渐开始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开来,对自己可以完成的动作总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而不要成人帮助。例如:“我自己吃”、“我自己走”、“我自己拿”等。从儿童认识到自己和事物的联系,认识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以后,他们就开始渴望像成人一样的独立行动,独立思考,而且对自己独立取得的任何一个成果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并开始要求周围的人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要求受到周围人的尊重。这就是自尊心的表现。

自尊心是儿童行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幼儿时期如果能及时对幼儿的行为给以正确评价,对幼儿自尊心进行培养,对儿童的个性成长和其后的人生历程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如果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足,在某些活动中受到挫折和失败时,又得不到成人的帮助和鼓励,甚至遭到责备,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感,给再教育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