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31297800000020

第20章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

在处理电影、艺术及文学民族化与世界的关系时,众多批评者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本文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其实这是一个理论误区,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与保守性。文学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精神实质上是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中只有那些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审美感觉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世界的,而那些暴露民族落后、肮脏、腐朽,违背人类天性与人类对抗的,追求极端的民族艺术表现与极端创作主体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发泄与再现,是绝对不能赢得世界的,至多也是一小撮人对一个民族落后性景观的猎奇。

每当论及文化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时后,人们总是很自豪地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经典语言反复被引证,似乎成了我国艺术理论界的真理,然而,越是民族的果真能是世界的吗?

“民族的”是指属于某个民族独特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反映了该民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价值信仰、道德原则的民族文化的显形表现。“世界的”是指某种艺术品蕴涵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精神是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在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有着大量的最优秀的作家,他们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托尔斯态、鲁迅、老舍、沈从文、残雪……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本民族特色,但他们的作品却又属于全世界的,超越时空,被每个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所接受。但是,对于任何文化艺术,决不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首先,表演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还是民间艺术,都不能完全肯定地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前不久,有国内“喜剧之王”之称,春晚十几届评选为连冠的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赵本山到美国表演“二人转”遭遇冷场,据说仅卖出十几张票,还多是华人老乡为了捧场而为,而“世界性”的美国本土黄头发蓝眼睛观众根本不屑一问,赵本山此行不仅没有达到向老外推广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二人转的宏伟目标,差点还因不退票成了被告。“二人转”活泼大方,唱腔婉转,幽默辛辣,富有浓郁的民族与地方特色,为什么这种极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而被世界拒绝呢?难道真实国外观众不识金玉的无知吗?就戏曲来说,京剧是国粹,昆曲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性遗产,奥运会宣传及中国形象宣传总是有京剧镜头与画面,这能说京剧与昆曲就是全世界的吗?世界上其它国家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热爱京剧与昆曲,不用推论就可想而知。中国许多富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的电影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苦菜花》、《红色娘子军》……这些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红色经典”的电影,它们会属于世界的吗?

其次,绘画艺术民族性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绘画艺术非常古老,每个朝代都找到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是真正传统的、民族的与历史的。中国古典绘画注重田园山水与自然,所以叫做“山水画”;在手法上进行“点染”,所以叫做“水墨画”;在精神追求超脱遁世,风格上追求含蓄、隐喻、妙悟与雅致,所以又叫做“国画”。“国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最精粹的集中体现之一,其民族特色与风格是非常突出的,但这能说中华民族的绘画得到了世界性的理解与赏识吗?有多少外国人在专门从事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或研究?有多少外国美术学院在开设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呢?事实上是中国各大美术院校与所有美术专业的人都要学习西方的油画,西方的民族性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扎稳了根。

再次,文学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中国文学艺术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先秦诗歌与诸子散文,两汉民歌,魏晋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民清小说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辉煌的民族文化到底是否在当今世界其它国家流行呢?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是在20世纪百年战争史与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与世界性发生广泛的与本质的接触,在“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旗帜的照耀下,中国民族性的文学向世界性靠拢了一步,但是,能说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属于世界性的吗?《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子夜》、《家》等是属于世界性的作品吗?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虽然获得了斯大林文艺奖,但这能说明了这两部作品就真能与《静静的顿河》媲美而达到世界性的高度吗?

可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并不完全正确,即使作为对民族文化的提倡与振兴的奋斗方向或价值观念,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在该民族与国家得到普遍接受与认可,但它们不一定就具有世界性。

在任何民族文化与艺术存在形式中,都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美好与丑陋、现代与传统的东西。而要使得民族文化艺术具有世界文学的意义,那么,必须是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必须是符合人类共同人性的东西,必须是在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这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存在前提。无论是音乐家、戏剧家、文学家、美术家还是时装设计师,在作品中充分展示民族性成分的时候,也都在尽量展示民族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展示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东西。

西方作家从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开始,充分展示人类的正义、善良、勇敢、忠诚与幻想。阿基琉斯的“义”,赫克托尔的“忠”,奥底修斯的“智”,这是西方文学的“鼻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中最优秀是史诗,因为作品以非常恢弘的历史背景,表达了英雄的勇敢、坚强、追求正义与智慧精神,将人物命运悲剧通过战争的残酷展示出来,在千百年来的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作用,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态的作品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信仰与意志,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萨特的文学作品则体现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追问,标示了“我存在,我自由,我选择,我快乐,我责任”的人生思考。在世界文学大师的创作思考中,即使对本民族的黑暗与丑陋的暴露,也是想引起世界的疗效,对其生存的环境无情的揭露,从而达到一种改造社会与对真理追求的目的。塞万提斯对“堂吉可德”的滑稽传奇的幽默再现,是对骑士制度的讽刺与对忠诚、坚强不屈精神的歌颂;果戈里对俄罗斯无情的批判与揭露,也是对沙皇腐朽制度的不满与对下层平民小人物的同情。这些世界大师作品都在站在本民族立场上,对民族存在与发展进行善意的批评与启蒙。

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中,凡是能够在世界文学里引起反响的一定是表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国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最为推崇的是老舍与沈从文。老舍是城市平民文化小说的代表,其作品表现了旧北京的风情与解放前中国百姓的艰难生存状态,真实而自然的现实主义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骆驼祥子》与《茶馆》将是中国民族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沈从文是代表民族乡土特色的作家,其湘西浓郁的民族风情与人性的醇厚的表现,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边城》中浓郁的地方色彩与民族风情让读者得到一种人性善的审美真切体验与感动。当代电影艺术中,张艺谋是比较早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其电影《红高粱》、《英雄》、《秋菊打官司》等作品,都是典型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色彩的优秀作品。《红高粱》表现了面貌犹如土匪一样的一群中国农民,在面对日本侵略的时候,主动地组织起来进行抗日,表现了北方人民粗犷、奔放、热烈、豪爽与顽强的个性与生命力坚强的存在。通过一个个猎奇的故事情节与幽默而具有独特中国民族风情的精彩画面,渲染了普通百姓的率气憨直的个性与勇于抗日的精神。《红高粱》很好地将民族性、艺术性、思想性与命运生存思考结合了起来,使得其为中国第一次捧回了“金熊奖”。张艺谋从《红高粱》以后的片子,一直都直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通过一组组色彩缤纷的镜头,真实地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对民族的思考,对弱者的同情,对人生理想的寄托与追求,真正地将电影的民族性推向了世界性。因此,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本民族文化,以民族的思考与忧虑关注反思本民族文化,再现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才能走向世界。而那些故意在作品中为了迎合少数西方人的猎奇,将本民族文化的一切残酷、落后与肮脏暴露在世界的文学艺术舞台上,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得到世界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