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31297800000026

第26章 二人性与乡村爱情

“文革”刚结束,多少伤痛,多少泪水,多少家破人忘的故事需要倾诉与表达,有数十部动人的爱情故事片,将人性的被摧残与人性的美好表现达到了极致,其中《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牧马人》、《流泪的红蜡烛》、《张铁匠的罗曼史》、《人生》、《乡情》、《乡音》……都是非常优秀的、催人泪下的经典。

“谁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它久久遗忘……”歌里唱的这个"角落",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角落,一个穷困愚昧的角落,一个被爱情永远遗忘的角落。《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一声声哀绝人寰的悲怆歌声,句句哭诉,声声血泪,凄凉孤独,动人悲恻,让人透过记忆的时光,仿佛看到了荒妹背着柴禾在山间小路可怜的身影,看到她对爱情满眼期望又惊悚的目光,看到了那一件姐姐存妮自杀留下的鲜红的毛衣,看见了小豹子在存妮坟头用头擂土嘶声哭喊的镜头。是愚昧野蛮扼杀了一对对青年男女正常的爱情,是贫穷落后将这里的人性压抑得无法喘息,是疯狂的中国特色的政治路线夺去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灵性的青春生命,《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20世纪最伟大和最感人的人性佳作。

另一部电影《牧马人》展现的人性高洁善良同样具有十分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电影里贺兰山下敕勒川牧场,广漠的草原,淅淅沥沥的秋雨,破楼的屋檐,在风中闪烁摇曳的小油灯,被劳改的右派分子放牧人许灵钧,这一切景象显得那么孤独,清冷,凄凉。一个叫李秀芝的爬火车要饭的四川姑娘漂泊到了塞外草原,从此,草原上的草绿了,美丽的野花开了,两颗同样孤独而可怜的人结合了,破漏的小屋被勤劳聪秀的李秀芝翻造一新,清新的阳光里便经常洒落出一串串女人清脆的笑声与男人牧马的吆喝声。人性的至真、至纯,至善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984年全国电影界无不为一部表现农村妇女形象的电影《乡音》所感动流泪,该片获得了文化部优秀电影奖。电影里陶春是一个传统勤劳的女人,她个性中软弱并不是男人欺负她而软弱,她认为作为女人,嫁人后就永远是男人的“工具”,永远听男人话,并把顺从男人当作一种幸福和精神上的满足。她为照顾家忙前忙后,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一句口头禅就是在男人面前总说“听您的”,自己没有任何怨言。她并不是一个无主见的女人,因为她天性的善良、温柔、并把男人在家的权威看成家庭幸福的源泉,当她劳累得肝癌后还没“觉醒”,还依然如故地为她的男人和孩子辛苦忙碌。电影的悲剧和催人泪下就在于她对男人的太依顺,太投入而从来没想到自己的牺牲精神,而对观众来说是一种软弱,人性的卑怯,她却把伺候,听男人话男人当作一种满足、快乐与幸福。这种人性的“自戕”悲剧让人感动而又充满了无法理解的悲愤。

对于80年代的电影,谁也无法忘掉《人生》里的女主人刘巧珍形象,她美丽、善良、冰清玉洁,犹如黄土地上一朵质朴的野菊花,散发着纯净清新而又浓郁、带有一点野辣味的芬芳。在她那火热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发自肺腑的真爱?当刘巧珍最后无可奈何地嫁给他并不爱的人马栓的时候,无数的乡亲在簇拥在乡村土路两边,吹吹打打的送亲队伍,撅起两腮将长号直对蓝天猛吹,穿着红袍的新娘子巧珍骑在马上,突然一串默默的眼泪打湿了罩在她脸上的纱巾,晶莹透明的泪珠在红色的纱巾上闪烁。这行泪水,包含着她多少痴爱,多少委屈,多少隐忍啊!她一刻也无法忘记她的“加林哥”,原为他生,为他死,甚至为他献出生命,高加林在她单纯的心目中,伟岸得犹如一尊男神。然而,面对高加林的变心,她一愁莫展,一点不怨恨她的加林哥,埋怨的是自己的不识字,没文化,而把所有对高加林爱的痛苦独自一个人默默的忍受。她的朴实,她的温柔,她的善良,她的勤劳,足以证明她才是黄土高原乡间真正的“善良女神”,但是,她传统观念与极善也让她的爱情成了一曲悲剧。

电影《人生》是路遥小说改编的,路遥以擅长写农村题材中普通善良百姓人性美而屹立于中国当代文学中。《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虽然没拍摄成电影,但潘欣欣导演的十四集的长篇电视剧也同样让我们为其人性的表现而感动。现在以小说及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作为例证,分析“人性美”是如何在作品中得意展现的。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话的家族史。作者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的真实面藐,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全书分三部,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爱情与劳动,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甚至到了“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地步,但在精神领域里,他们渴望自由,崇尚爱情,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通常忍受着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与挫折,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进取精神再这些平凡者的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本文主要分五部分,即:第一部分:《平凡的世界》个性美;第二部分:《平凡的世界》道德美;第三部分:《平凡的世界》爱情美;第四部分:《平凡的世界》人性美的当代启示及意义;第五部分:结论,总结全文,得出人性美在小说中的价值及意义。通过描述几位主人公在其生活战线上的苦苦挣扎与不懈追求,展现其闪闪发光的人性美。身上者的神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阶层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凡的世界》的审美追求就是着意表现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普通的人的最平凡的生活,这些人物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极容易被人忽视的,但是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前进的推动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变化的关注,能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出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这个历史主体中,有许多美的东西,永恒的东西”,他们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人类不尽人性美的体现。

首先,《平凡的世界》充满了个性美。坚韧、顽强、拼搏,尽显底层人物的个性之美。

当路遥踩着陕北高原的山丹丹,一身黄土,一路悲歌地步入文坛时,谁也不会忘记,他是以诚挚而纯情地表现人的苦难情怀而获得整个社会的青睐,但路遥却没有因为其中的困苦生活而使美消失,相反,路遥却使他们的苦难成为一座座光明和温暖的价值驿站,赋予他笔下的人物以刚毅的个性和反抗的激情,从中挖掘了另一重人性美,使他们显得更为光辉和伟大,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那些苦难之中的人正是凭借他们此种特有的精神而跨越了一个个苦难,一步步走近“幸福天国”。

孙少安——勤劳、善良、勇敢,集农民优秀品格于一身。孙少安是一个性情高洁、善思考、敢奋斗、心地善良的农村青年,在那个经济落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年代里,他没有像普通的农村青年一样,浑浑噩噩地度日,或者如同他的老父亲孙玉厚那一代人一样,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西北高原的黄土地里挖一辈子食。他想通过自己的拼命劳动,改变自身贫困的“身世”。“搞分产承包”、“自办砖厂”,就是为了一家人、甚至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脱离苦难,过上安逸的生活。作者对孙少安的这种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的品格、敢于拼搏、奋斗的精神和令人荡气回肠的道德情操,倾注了深情地赞美。

孙少安是一个很早就在岁月的煎熬中成熟的勤劳而又倔强的青年农民。他十三岁辍学回乡务农,和父亲孙玉厚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而且被村里人选为队长,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干,成为双水村唯一使田福堂发怵的人物。但他始终处于与贫困、饥饿为伴的可悲处境中。他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坚韧地进行着挣扎的艰难道路。以他的毅力、才智、内在的激情而论,放在任何一种稍微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中,他都能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出别样的生活。但是,就像一粒富有生命力的良种被播种在板结的硗薄的荒地上一样,孙少安年轻的、充满创造潜能的生命,在双水村这个生产力萎缩、村民普遍陷入贫困化的恶劣环境中,在十年浩劫这个大背景里,只能默默地被禁锢、被磨损、被摧折!生活的暴风雨一次又一次地无情袭击着他所扶撑的那只穷家薄业上的破船。他拼尽全力与厄运搏斗,才能使自己和家人勉强维持在一种最低的生存条件上。一种巨大的悲怆和委屈不时会攫住他,使这个内心世界很深沉的青年农民陷入极度的痛苦、烦恼和迷茫,“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在他的情绪中,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一种呼喊着“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愤激的抗议,象地壳中的熔岩一样沸腾着。这是《平凡的世界》中第一部中所写到的孙少安。在孙少安的这种痛苦中,路遥发现了他要求改变生活的、执拗的期望。于是在文章的第二部、第三部中,孙少安终于超越了他以前的那种苦难,他不断地接受着命运的挑战,不断地与现实环境抗争着,他“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靠着这种勇敢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最终迎来了他的“砖瓦厂”事业,迎来了他在双水村扬眉吐气的日子。

奋斗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创建“砖瓦厂”的过程中,他集资、贷款、买机器,一切整装待发的样子。砖厂开始也红火了一阵,也使孙少安在双水村红极一时,成了人人仰慕的对象,当他想把砖厂办大一些为村民多做些好事时,却因一位“二把刀师傅烧坏了砖窑,赔了大把的钱,使他的事业还没有起飞就熄火了。巨大的打击使这个坚强的小伙子倒了。那段痛苦的日子里,他觉得天空一片黑暗,眼前没有任何光明。虽心有不甘,但却无能为力。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反思,在妻子的鼓动下,他那不服输的信念又复苏了。他像一头猎豹,出击了!到外县贷款,重整河山。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他的脚步更坚实、更有力了,生活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也点燃了村民的希望之火。”

孙少安是勇敢的,因为在那经济萎靡的年代里,冲破层层阻挠创建事业,需要无比大的勇气和魄力;孙少安是坚强的,贫困、挫折、破产,沉痛的打击之下,他依然傲然挺立。虽是一介农夫,但他面对艰难的生活现实,不是一味的忍受,而是充满希望的靠双手去实现生活的理想,体现了其奋斗不止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国农民不屈的精神。

孙少平——坚韧不拔、奋斗不息,拼搏铸就人生的辉煌。一个不屈服与命运的乡下人,凭着自己的力气、才气,挣扎于命运的边缘。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中学,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学校里,他尽其所能找到各种书籍学习,饱食精神大餐。但是,贫困出身的他每次都在别人打完饭后才偷偷走进食堂,买那最便宜的饭菜,如此艰难的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但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削弱它前进的斗志,相反,更激起了他向命运的努力抗争。他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命运怎样阻击他、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大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个不屈不挠,奋斗不止的孙少平。

谈到《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我们就不得不想起《人生》的高加林。

《人生》中的高加林生活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都想去外星球看看。高加林作为有知识的农村青年,他也一样不可能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一辈子,郑重宣言“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在咱们高家村的土挖刨一生,”书中五彩斑斓的生活不断地向他招手,城市文明之风时而不断的滋润着他,时代前进的步伐促使他前进。但是,心高气盛的他却在生活的大海中连呛苦水,屡受折磨。他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弥漫着浓烈的个人色彩,在高家村,他很难找到自己的知音,而不安份又使他不能脚踏实地的稳走稳干,因而注定了他在顺境时如鱼得水,逆境时则颓败消沉。他疏远了黄土地,在农村,他是弱者。“一个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当代青年,他的理想追求,无论有多大的意义和合理化,如果缺乏了对这种人民和人民真正生活的基本理解,他的行为就不能不是盲目的,轻率的,一个只强烈要求社会大众理解自己,而自己不理解或不准备理解社会大众,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就不能算作一个将理智和感情结合起来的真正的人,他的觉悟还不能作一个真正现代人的自觉。”所以最终高加林成了“一个遗弃了故土又被城市所遗弃的人。”

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与高加林一样都是有知识的现代青年,他们都属于奋斗型人物,有着可爱的执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不满足一辈子立于黄土地上,他们渴望呼吸城市的文明之风,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为。与高加林不同的是孙少平虽家境贫困,但从来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他不怕艰难困苦的社会现实,求学期间饥饿时时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裳使他在女生面前不体面,苦涩、凄楚,心中郁积着难言的悲愤,但是他挺过来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汉的豁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但是摆脱狭隘的农民意识,追求具有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这种意念却从来在他的心中没有停止过。

当他回乡之后,一个人独处天老地荒的山沟里时:“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的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到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的做着远行的梦。”即使有吃有穿了,他还会煎熬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要去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地勇敢地挑战困难。他不贪图和哥哥合办砖窑得到可观收入,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闯入陌生城市,去开辟崭新的空间。

孙少平在背石头时所承受的牛马般的劳动使人惊心动魄,“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两条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危险……三天下来,他的脊背被压烂啦,他无法目睹背上的惨状,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肉被石头磨的像一层透明的纸,工地当小工,也不沦于一般的民工,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之后,他不是沉沉的睡去,在最简陋的工棚里他还挑灯夜读,汲取文化思想的乳汁,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决不沉溺于世俗的欲望。在随时都会遭受生命危险的煤矿,他在那里依然忘我地投入地下的艰辛的工作。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不但是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反抗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砧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获得自豪与崇高的心理感受。”

孙少平从一名高中毕业生转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是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从学生时代的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到揽工生活的颠沛流离,到爱情泯灭的悲痛欲绝,再到因工毁容后的埋头痛苦,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之苦难,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默默承受,顽强的坚持。正是这样的苦难,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最顽强最震撼的生命力,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不平凡的有志青年。

其次,《平凡的世界》充满道德美。不兴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的沐浴,挚爱的孕育,道德的浇灌,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雨刀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海浪的考验;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砺……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让一颗心遍体鳞伤,疲惫不堪。惟有道德的洗礼能将这伤口抚平,因为道德是美的化身。中华民族是一个复杂的民族,性格中存在着至善和至恶。田福堂和孙玉亭是中国人中自私、愚昧、贪婪一面的代表,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则是传统美德——“仁”的一面镜子。他对人有一种恻隐之心,就算是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他亦不计前嫌,舍身相救。

在感情上,家庭同他一样困难的郝红梅曾有负于他,但当郝红梅出于一种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发生了“小孩子式的偷盗事件”后,孙少平千方百计用自己的人格进行保护,使事态得以平息;在尊严上,坡脚女子侯玉英当面羞辱过他,但当面对滔滔江水,他义无反顾,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去营救这个女子。就连看到那个在荒原打工时认识的小翠被工头凌辱时,他也慷慨解囊,不仅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送给她,还丢了工作。同样是在外揽工的流浪汉,同样是一贫如洗的农家青年,仁爱的胸怀,善良美好的品质在孙少平身上显露无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中光彩照人的优秀品质。

主人公心地善良,用爱心撑起一片天。孙少安办起了砖窑,便逐渐开始盈利。在他事业的上升期,几乎村里的所有人都来巴结他,因为在当温饱已基本能够满足的时候,农民们最缺的就是——钱。尽管这时候的孙少安经济实力不是很雄厚,但本质善良的他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双水村的人。在他砖厂亏损的时候,双水村的人不但不帮他反而落井下石,农民的那样狭隘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孙少安并没有被冲垮,他不断地接受着命运的挑战,不断地与现实环境抗争着,靠着这种勇敢的、不屈不挠地抗争,最终迎来了他的“砖厂”事业。这时候,曾经奚落过他的村民们又来了,又想凭借自己的力气在少安这里讨份活计,善良的少安却不计前嫌,尽力帮忙。就是在他自己的腰包渐渐鼓起来的同时,他仍然没忘有全村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毅然决然的出资为村里办起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宽敞、明亮的校舍。孙少安是善良的,一颗火热的心,温暖了整村的人,温暖了几代人。

在这部以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的长篇小说中,孙少安这个角色无疑是重中之重。无论是担任双水村的生产队长,还是自谋出路创办转厂,他无疑是西北黄土高原上那个小小的双水村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谁曾料到,就是这样一个业绩突出、人人倾佩的硬汉,为了那个贫困的家,为了年迈操劳的父母,为了身下的弟弟妹妹,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读书的梦想。13岁辍学回家,朴实且懂事的孙少安为家庭重担。

在每个人的童年,父亲,可能都有一个高大的形象。是啊!几乎每个父亲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可是谁又能想到在父亲慈祥的笑容背后又有多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但是孙少安知道。小学毕业以后,由于家里贫穷,聪明而要强的孙少安无法继续上学了。但他又非常自信又自尊,他告诉父亲,他别无所求,只想尽一次考场,以证明自己不是考不上中学。结果,在全县几千名的考生中,他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永远的结束了。面对“他父亲在他面前抱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的告别了,他内心多么的不情愿啊!但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啊!可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俗语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幼小的弟弟妹妹,面对瘫躺在床上的老奶奶,作为家里的老大,他必然担负起支撑甚至振兴整个家族的责任。虽然13岁的肩膀有些稚嫩,但苦难的生活教会了他勇敢与坚强。在以后平凡的生活中,这个只有13岁的少年,不得不像一个成年的农村劳动力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支撑着强大的体力支出与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外,也在忍受着无边的精神寂寞。但对这一切,年轻的孙少安,毫无怨言。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这个穷徒四壁的家,他牺牲得太多太多。但责任与亲情,让他将这一切归于无怨无悔,他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自私”一下,浓烈的亲情融化了他所有的遗憾与苦难,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在路遥的情感体验里,对困苦生活中亲情之间的这种让人感到温暖而酸楚的情和爱,似乎有着特别深的感受。对于为全家而操劳一生浑身都是病的奶奶,孙玉厚全家不仅不嫌弃,而且无限依恋爱护。小的时候,少平和兰香每天都到野地里拔一些带露水珠的青草叶,把露水珠淋在奶奶的眼睛上。终于有一天,少平用润叶姐送给他的钱,给奶奶买了一瓶止痛片和两瓶眼药水。在忙乱中少平抽空给奶奶点上了眼药水,他在心里说:“奶奶,如果我长大了,有办法了,你还活着,我一定叫你好好享几天福……”。“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复间”,在如此贫困的岁月里,是小孙子的一片热情温暖了奶奶那为贫困生活煎熬得干枯了的心,而奶奶那受到感动的眼泪又让少平为之心潮翻涌、热泪盈眶。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在这对生活苦难的瞬间照耀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

再次,《平凡的世界》里充满爱情美。生活的继续主要靠情感的支撑,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作家给读者编织了一张既冷漠又温暖的情感网络。有对于政治权利的争夺而形成的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情感体验,有在生活的重压下仍保持善良灵魂的人际交往,有文化素质低下而造成的粗鲁与嘲讽的邻里来往,更有朴实性格下形成的温热的家族情感。而小说中最使我们感动的是由于地位与社会环境的差异所形成的痛彻心扉而又令人流连的男女爱情。爱情不仅反映着人的自然的情欲追求,也反映着个体独特的情感方式、性格秉赋以及对人生的体悟,是一种人性很强的情感,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性内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正是以爱情生活模式这永恒诱人的古老编织术来表现其中人物人性的善良和真诚。

用理性战胜情感,使善的观念与爱的情感有机融合起来。孙少安与甜润叶,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爱的情感,而是因为他们之间爱之深的情感而对对方更多了一层善的呵护。孙少安拒绝了田润叶的爱情,并不是他对这份“爱”与“美”无动于衷,也丝毫不是“焦大不爱林妹妹”。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其爱之深才拒绝了这份真挚的爱情,“爱永远跟随着一种使所爱者享有幸福的欲望,以及反对他受苦的厌恶心理”,他不愿心爱的人为了他而跨越当时的“户籍”鸿沟,因为那样的挣扎对她来说太难太难,他不愿心爱的人为了他而失去在县城的生活,因为农村的生活太苦太苦。他不忍心这些苦涩的果实降临在她的头上,于是忍痛割爱,用理性战胜情感,把对田润叶的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而跑到山西去找了一个农村姑娘结了婚,他用自己的善良为心爱的人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坦的道路。

有人批判孙少安,认为他是小农意识,不能为爱而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不懂得为爱争取,为爱拼搏。殊不知,他的这种放弃,在他自己心里,是对爱莫大的成全,对爱人深深的情意。作为整部作品的主线,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感情可真是催人泪下!在学校读书时,他俩的感情就已经让人们的体会到了其中的辛酸:一个是农家的孩子,一个是地位显赫的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女儿;一个三餐不饱,一个生活优裕……但是,现实中差距并没有消磨他们相爱的勇气!即使在那段孙少平在工地里做苦力的苦涩日子里,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田晓霞依然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在工地的每一个夜里,他打着煤油灯翻阅着田晓霞从学校图书馆借给他的书——让他夜不能寐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恋人的那一颗永远不变的心!

一次偶遇,他成为了矿工,这在当时算是拿上铁饭碗,是一个拿公粮的人了,而此时田晓霞已经大学毕业成为省报的记者。虽然矿工与记者的爱情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们用事实诠释了他们感情的高尚——没有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别!田晓霞的从天而降,让在煤矿上的孙少平更加坚信他们的感情!或许是由于之前太顺利了,当爱情即将开花的时候,命运和他俩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田晓霞在执行采访任务时,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小孩,本来不会游泳的她不加犹豫地跳进水里,小孩救起来了,可她却被洪水无情地地吞噬了!当孙少平听到这个消息时,时间凝住了脚步,眼前黑暗一片!我想当时的心情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读着晓霞生前的日记,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晓霞在朝他微笑……无声的泪水静静地从他的脸庞滑落,在那一片她走过的土地上溅起一朵朵浪花,而她正在浪尖上翩翩起舞!

田晓霞,这位大胆的女性,她不顾别人眼里的怪异,也不顾与她“门当户对”的高朗的追求,而完全喜欢上了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相差甚大的孙少平,她对孙少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对她自身幸福的真心追求,她为了爱情而甘愿热恋那个“掏炭的男人”。金秀,这个在爱情方面与田晓霞极为相同的姑娘,当她通过自己努力而到达大城市时,她没有被这个文明的城市而迷惑,也没有被令人羡慕的顾养民的喜欢所陶醉,她大胆地向孙少平表示自己的爱恋,甚至为他们的未来描绘好了美丽蓝图,她愿意为了他,在毕业以后去那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在她身上除了真诚与大胆之外,更具有了一种奉献精神。在整部作品中也许田润生的感情最为激烈,其爱情也最具有挑战性,家境较好的他愿意为了一个“寡妇”抛弃父母与家庭,冲破一切阻挡和她走在了一起,这样的爱情最难也最具有奉献精神。理性的世俗被这些纯真的人物全都超越了,他们用自己的高尚获取了情感的自由。

在充斥着理想与感情冲突的爱情中,孙少平和田润叶则是两个较为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们曾为情感而战胜理智,另一方面又为理性而战胜情感。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双重的美,追求爱情的真诚和对爱的奉献。田润叶,曾经不顾一切地追求着孙少安的女性,在无法承受的精神状况下和自己不爱的李向前结了婚,她为着自己的感情而守护着理性,拒绝与他同床,他们的婚姻因此而演绎着悲剧。然而这场悲剧在李向前因车祸丧失了双腿之后却发生了变化。她开始自责“一直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之中,而从来没有去想那个人的痛苦”,而且想到“她要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来”。不管他们以前的感情如何,她要在这个可怜的人最痛苦的时刻去照顾他,一种人类理性的善良与情爱战胜了她所有的对李向前的不喜欢,作者在矛盾的辗转反侧中赋予了她人性的光彩。

孙少平似乎与田润叶有着些许相似的经历,他曾经用情感战胜理性而不顾自己的农民身份和田晓霞一起热恋着。可当他面对金秀的热情时,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跨越理性的鸿沟了,因为煤矿的生活给了他太多的对人生的新的认识,在那个地方,生命无常,师傅王世才还有他的伤口,都让他站到了理性的一面,他不能让金秀的一生伴随着自己的一生,她还有许多事要做,而自己这样一个无常的生命不配拥有她,自己只需要有惠英嫂这样一个生活上的伴侣就足够了。于是他带着他的理性离开了心爱的金秀,再次回到了煤矿。

《平凡的世界》创作于八十年代,当时人们刚刚从荒谬的政治理性阴影和荒芜中走出,长期的精神窒息、文化饥渴和人性压抑所抑郁的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迫切需要有一个宣泄、释放的通道。这时的小说,在电视还远离人们生活的时候,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传达人们情感和心声的主要作用,迎来了它值得骄傲的辉煌时期。《平凡的世界》正是作者路遥在解除禁锢后所叙写的个人真实之情怀,表现出普通人的人性美,表现出富有个性的人性情感和人类真情,显示了对人的个性、尊严和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显示了二十世纪文学界提倡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将文学的聚焦点定位在“人”这个核心上,使文学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等价值全面凸现出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浓烈的情感是贯穿路遥作品的精神纽带。路遥在创作第二部时,已经病重。他认真地想到死亡,想到自己的命运,他说:“说穿了,就是在死亡与完成这部作品之间到底要选择什么的问题。”他在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用生命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成了自己对人类使命——对人性美的发现,完成了他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美的追求。他在这部作品中的题记就是“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弥漫在路遥这部作品中的人性美,正表现着他强烈的使命感,表现着他对不屈的青春生命的悲悯和诚挚的厚爱,对吞噬、损害人们的邪恶势力和桎梏人们心灵的野蛮力量的愤懑和抗争,对人生意义不断深入的领悟和体察。他在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是可以感召任何一个时代的,因为这种平凡世界中的永恒的人性美可以给我们平凡人以难得的温暖和有力的抚慰,可以让我们生活得平凡而幸福,可以还这个人性日渐淡漠的世界以些许温情。

《平凡的世界》,一部那样平凡而真实的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只是在那个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双水村的小寨,没有惊天动地的撕杀,只是在默默的诉说里倾诉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娓娓诉说着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爱的种种用那陕北风情徐徐道来。《平凡的世界》里全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双水村、垭子口,黄源县,以及那些窖洞,一种温馨瞬间袭来,无形中己温暖了我们的心,所描绘的是浓浓的爱,对土地,对父老乡亲,对亲情、对友情、对爱情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与希望。作者或导演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创作风格将农村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悲哀和辛酸同家庭生活、人伦关系的温暖情愫溶解于复杂的社会之中,“尽管这些作品中也流露着历史的残酷、人生的苦涩,可那份温情总是在悄悄地化解着沉重,在粗糙的现实中流下一缕温馨的情思”,让他们严酷而又平凡的人生氤氲着温暖的人情味,展现他们的骨肉情、尊老爱幼、忍辱负重、患难情深、知恩图报、与人为善、恻隐之心,展现无穷无尽的人性美。《平凡的世界》的价值并非完全局限在现实本身,它也具有某些超越现实关注的意义,像作品表现的激情和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当下的中国文学中,表现琐碎卑微生活的作品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张扬理想、充满激情的作品很难找到,但是,生活是不可能缺少理想和激情的照耀的,当前的文学状况,很容易让那些渴望逃出生活的平庸和麻木的读者感到失望(最典型的是年轻大学生,他们正处在对生活有所幻想也有所希望的年龄,从本能上就会排斥那种缺乏理想精神的作品),而这部《平凡的世界》则很好的补充了这一点。

总之,荒妹、李秀芝、刘巧珍、陶春、孙少平、孙少安、润叶、田晓霞……80年代一系列充满人性温情的电影女性形象,因为她们的朴实,温柔,善良,勤劳的传统美德与对爱情的向往忠贞,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这些形象的扮演者几乎都获得了全国最高电影奖百花奖或金鸡奖,至今这些人物形象还依然能打动观众的心扉,因为其人性的魅力是永远无法因时间的流逝而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