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
人们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人际交往与认知过程里的较为亲近的对象,俗称“自己人”。所谓“自己人”,大体上是指那些与自己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的人。这种共同之处,可以是血缘、姻缘、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也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在职场生活里,人们往往更喜欢把与那些与自己志向相同、利益一致,或者同属于某一团体、组织的人,视为“自己人”。
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所谓“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一般会更为明显,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通常也会更大。
在“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中,对交往对象属于“自己人”的这一认识本身,大都会让人们形成肯定式的心理定式,从而对对方表现得更为亲近和友好,并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更加容易发现和确认对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实。所有这一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自己对对方原来已有的积极性评价。在这一心理定式作用下,“自己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认知必然在其深度、广度、动机、效果上,都会超过非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与认知。可见,人们在与“自己人”的交往中,肯定式的心理定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热情获得对方的正面评价,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双方的共同点,从而使双方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
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都可以在不经意间拉近彼此的距离。人们在交际应酬里,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则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并且更加相互接近,相互体谅。这些都是所谓的“亲和效应”。
我们都喜欢与没有架子的人、不自以为是的人交往,因为彼此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点而倍感亲切。所以提升你的亲和力,多露出你善意的微笑,培养好人缘,就能够放大你的人格魅力,赢得更多的朋友。史迪芬是美国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总裁,他还十分年轻,并且几乎具备了成功男人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做事干净利落;他的嗓音深沉圆润,讲话切中要害;而且他总是显得雄心勃勃,富于朝气。他对于生活的认真与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对于同事也很真诚,讲究公平对待,与他深交的人都为拥有这样的一个好朋友而自豪。但初次见到他的人却对他少有好感,这令熟知他的人大为吃惊。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几乎没有笑容,给人亲近不得的感觉。由此可见,亲和效应对我们人际交往起的作用是多么的大。
与人为善,用心与人交往
在职场交际中,亲和力强的人,一定具有与人为善的心态。与人为善,就是不把他人假定成丑恶的、讨厌的和难缠的,而看成是善良的、有趣的和讲理的,这样,在与任何人的交往中,我们就会采取一种积极、主动和友善的态度。在我们善意的感染下,对方也会采取相同的态度,双方的交往就会感到愉快和满意。
一个人具有与人为善的心态,喜欢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愉悦。所以,人们都喜欢与有亲和力的人交往。如果我们对别人表现出傲慢、冷漠、不屑一顾,同样对方也会把我们拒之千里之外,即便有时面对我们的这种态度又不得不交往,但也很难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一个人之所以有很强的亲和力,一见如故,过目不忘,是因为我们表现出的魅力和气质,是对方无法对我们忘怀的,是因为我们的包容能力强,是我们包容了他,理解了他,赞美了他,宽容了他,让他在与我们的交往中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人生平台。
如何与人为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苛求与责难;多一点爱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能够看见别人的优点,并能够欣赏它,赞美它,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心境!能真心祝福别人的幸福也是一种美丽的善良。永远与人为善,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在愉悦之中。这样的人,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生。与人为善,自己路宽,如果我们都可以做到这点,就没有了独木桥,我们都可以在阳关大道上阔步前进,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在职场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同事故意与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地造成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时候,我们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我们。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善行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
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在职场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生活就是这样: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才能“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与人为善是职场交际中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
诚信为本,结交真心朋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生活压力加大,交际活动增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是现代交际之本。只有把“诚信”作为现代交际的一条准则,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交际质量。才能更有利于打造和谐社会。
诚信是交往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在职场中,很多人都把交往的关注点集中在交往的技巧方面,其实这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难以达到搞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效果。因为诚信不足,尽管技巧高超,终究不过是得一时之逞,难以保持长久的友谊。而以诚信为本,虽交往技巧不足,也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
对人要诚信。如果我们到了35岁仍未能建立起坚如磐石的忠诚信誉,这一缺点将会困扰你一生。不忠诚的恶名必然会使你在事业上到处不受欢迎。我们不能靠暗箭伤人爬到事业的顶峰,而要靠在早期树立起来的真诚和不可动摇的信誉。35岁以前,忠诚只是投资;35岁以后,我们会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有所收获,这不仅是职场交往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古人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并从做人的高度来理解这一问题,谓之曰“人无信不立”。人如果没有信用,是立不起门户的,很难立于人世间。在职场交往中,没有什么比失信会更迅速地破坏相互的关系了。失信不仅有损友谊,也会破坏生意上的关系。一个在商业上没有信誉的人,是没有人愿意与他打交道的。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年轻人把“诚信”抛进了水里之后,艄公凭着娴熟的技术将年轻人送到了彼岸。临走前,艄公淡淡地说:“年轻人,我跟你来个约定:当你不得意时,就回来找我。”年轻人随意地答应着,却不以为然。他以为,有了身上的六个背囊,他是不会有不得意的一天的。
不久,他就靠金钱和才学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凭着荣誉和机敏,他睥睨商界,纵横无敌;而健康和美貌更是令他春风得意,娶得如花美妻。他逐渐地忘记了摆渡的艄公,忘记了被抛弃的“诚信”。
最近,已到中年的他无数次在梦里惊醒。因为多年来,他欺骗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对手和亲人。他多次将商品以次充好,他承包的建筑全是豆腐渣工程;他透支着他的荣誉和才能,劝说身边所有人投资于他,他出入高楼大厦,天天酒池肉林,热衷于夜生活,他的健康和美貌悄然飞逝;他一掷千金,豪赌无度,他背负妻子,频频外遇。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诚信所造成的!因为没有诚信,他失去了荣誉,金钱以及他的事业,包括他的爱情,这时,他想起了艄公的话。从监狱里出来,他直奔渡口。艄公已不在,只有那里一条小船依稀当日模样。那时的年轻人也已垂垂老朽矣。
诚信,是人的一个重要品德,是一个职场交际中不容忽视的品德。不讲诚信的人,是可悲的、可怜的、可恨的,也是可怕的。诚信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让我们职业的道德与诚信同行。
将心比心,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
在这个如此多元并倡导个性的世界里,你是否留意过这样一些现象:有些人过度强调个人感受,在与他人沟通时总会遇到各种阻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或家庭,有人总习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是出于美好的愿望,也往往以不愉快收场。一个人若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再努力也总是不得其门,事倍功半。这些现象,往往是同理心不足的表现。
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在论述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时,都会特别强调,同理心是职场交际艺术的核心准则,是参与职场交往的个人能够获得他人信任的最佳途径。同理心在成功人士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人甚至说:“没有同理心,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成功,什么是领导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学者们通常是这样来定义和描述的: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职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一些小事去指责、批评别人,但是这样做通常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朋友、同事和客户等之间感情的破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身负的压力和责任加大,我们脾气爆发的诱因也越来越多。现在,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有没有过因只言片语而与人交战呢?你又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呢?
其实,同理心就是人们在职场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无论在职场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到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其实,同理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说到底,同理心是人生全方位的心理历练,是我们在职场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同理他人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他人,而是因为懂得,所以宽怀,不拿自我的意识来压制他人的意愿。我们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深入体恤也让人际之间产生了爱的联结。让人与人之间,同事之间时时刻刻被爱所环绕。我们的职场人生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支撑,更多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