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醉我
31498400000017

第17章 清清清水河-读清水河《寂静中的召唤》

认识清水河,始于他的文字,见面是后来在《银川晚报》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上。他个子不高,但那双大花眼睛满目放光,质朴中透着机灵,言语间满是诚恳。清水河本名刘汉立,他的生活轨迹与我大抵相仿,同是生长于贫困山区,然后求学,求职,现在同在这个城市各自忙碌着。因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我们的交流很轻松、自然。

《寂静中的召唤》是清水河的第一部文集,内容包括哲思短语、乡土散文、杂文随笔和读书笔记。清水河敏察善思,勤于笔耕。他热切关注社会、感悟人生。他阅读量大,知识面宽,涉猎较广。他写散文、诗歌、杂文随笔,也尝试写小说。其文字简约洗练,清秀明澈,一如他的名字-清水河。

《银川晚报》曾以专栏形式刊发了他题为《动我心弦》《藕断丝连》的系列人生随笔,一如许多名家的哲思或小语,很精致,很隽永,当属美文。其乡情散文也别具特色,《罐罐茶》是其中的精品。精黑的罐罐,酽红的茶水,浓烈的味道,让人向往。我以为,那炙热的炉火熬就了酽酽的罐罐茶,一如艰苦环境锻造了自强不息的西海固人。我最喜欢他写意式的精短小诗,在此我全引他的三首与太阳有关的小诗:《日出》:谁家的大鸡蛋破了。《夕阳》:今日的夕阳/是情人的唇/不吻,也是甜的。《傍晚》:大地怀孕了/明天就要分娩。诗句简短精致,想象神奇,流露出对自然的天真的爱,而且充满着发现者的惊喜。

他的杂文随笔比较厚重,而且关注发展,关注问题。读清水河时,我常不自觉地把他与自己比较。我写杂文厉言批评,无情挞伐,甚至不时咄咄逼人,但对如何解决问题多有回避,我以为那不是我的事。客观地说,清水河的杂文的批判性要逊我几分,然而,他在直指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怎么办,这种批判之余的建设性是尤为可贵的。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的青年,他热眼关注现实,建言西部开发,心忧宁夏建设。其执著令人感动。别看小伙子个子不高,但点子不少。我以为袁在睡着的醉着的年轻人中,他是清醒的。这类文字中有许多命题很有见地,如《西部东征》《西部外交》等,其他诸如对西部开发的环保、宣传、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他都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如今社会,为官者腐化堕落且不论,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者不乏其人,而作为边缘人,他的思考在许多人眼中简直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闲事,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是一位执著思考的忧心之士。如果他的点子被改良的社会学家或有识的领导同志看到,我深信一切会发生变化的。

清与浅是清水河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的弱点,他的有些文字还存在思考不深入的问题,有浅尝辄止之嫌。有些本可以作大的文章只是以碎片形式拼凑,散文中偶尔夹杂过于平淡、直白、寡淡的语言。部分文章标题尚欠斟酌,有的大而化之,放诸四海而皆准。标题外延太大,容易引起读者对文章内容的超范围期待,阅读后容易产生反差。比如说《侃吃》,这题目大得了得,实际上只是寒窗苦读的学子在大学宿舍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谈的不是南北菜系,更不是满汉全席,我意改为《蜗居侃吃》。还有《父亲母亲》,我从他的许多文字中能感受到他父母的淳朴,这一篇小稿是写不透的,我以为改为《电话那端的父亲母亲》更合适。

一个有人文精神、发展眼光,并有着强烈改造自我、改良现实愿望的青年,当属可造之才。昔人云:将有为也。我为民间思想者鼓呼的同时,更有一种期待。清水河,你且慢慢流淌,待有一天你集百流而汇成大河时,我看你澎湃,我看你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