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一本早年的宁版书,我是花了一元钱从旧书摊"捡"来的。就书本身而言,有新旧贵贱之分,而知识对于未知的人来说是全新的,是宝贵的。我读元稹,首先因其不但诗名大噪,且位兼将相,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位才子情真意切的情诗和颇具传奇的韵事。以下我们不妨从其诗、其仕、其情三个方面认识元稹。
中唐时,"新乐府"诗派崛起,现实主义诗歌又波澜激荡地掀起了另一个高潮。其中,元稹和白居易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诗歌创作上,元稹师承陈子昂。当读到杜甫以后,觉得比沈期、宋之问、陈子昂的境界更高。他说,"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并盛赞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的主张。他的诗反映生活广泛而深入。此外,他还善于创新,不拘泥于旧制,如悼亡诗、艳诗等。元稹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当数《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它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揭露了皇室大造宫殿,挥霍无度的罪恶。文学史上常将元白齐名,二人的诗风都以深入浅出、通俗平易著称。而就其作品的流传来看,元与白相差甚远。我认为,一方面由于元诗多涉情事,有淫靡之嫌,另外"因人废诗"的因素也不能排除。
元稹自幼家贫,其母不仅是名门之女,而且知书达理。他很小的时候就跟母亲读书,9岁学诗,15岁明经及第,元和初对策第一,任左拾遗。由于来自社会底层,他很体察民情,常"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而且"语言锋锐,毫无顾虑"。那时他少年气盛,根本不懂宦海中的争斗,往往是关心民瘼,欲置人民于衽上。第一次因反对宰相杜佑被黜河南尉。在出使东川时,弹劾节度使严砺,为涂山甫等88家伸了冤,一时"名动三川",但遭到旧官僚的嫉恨,于是使之务东台。在认真执行御史职责时,因弹奏之事被贬江陵。元稹虽然位及宰相,但在其的漫长政治生涯中,时迁时出,可谓坎坎坷坷。年轻时为了其政治理想他曾刚直不阿,但现实是残酷的,后来他面对现实,尤其主动结识宦官崔潭峻等人,从官至相位起便开始走下坡路袁终于堕落成一个庸俗的官僚。
元稹的情感历程也是比较曲折的。从初恋情人、结发之妻及几度丧妇后的续娶。最为荡气回肠的当属与崔莺莺的爱情。《莺莺传》及后世《西厢记》中的张生的原型即其本人。"结托萧娘只在诗",这是元稹在一首诗中道出与莺莺的爱情隐秘。初见莺莺时,光辉动人"·有吉士"颜色艳异,。《诗经国风》"有女怀春,诱之"。元稹对莺莺是一见钟情,并诱之以饱含春情的诗歌,幽藏闺中的怀春少女自然不能自已。据《莺莺传》所记,二人至少秘居西厢两个月。然而,3年后元稹出任校书郎,为攀附权贵,与东都留守韦夏卿的女儿韦丛结婚。当时唐代有"贫女难嫁"之风,崔氏虽为宰相之女,且财产丰厚,但崔父已逝,政治上毫无依托,而韦夏卿风头正劲,仅此,元稹趋炎附势,负心背叛,也在情理之中。但尤其令人鄙夷的是他以莫须有的捏造为自己开脱。在《古决绝词》竟无端怀疑莺莺不能"洁白如雪",还说"彼此隔河何事无?!"他甚至污蔑莺莺为"尤物"。元稹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继而诽谤之,暴露出品质之卑污、灵魂之龌龊。
元稹是一个有多重人格的人物,丰富的生活及情感经历给了他诗歌不竭的创作源泉。元稹的爱情诗以"一字一泪,情真意切"见长,在个人情感上,元稹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为传记,本书有以下不足:首先,写法上有失拘谨和呆板,多了点平实而少了些许恣肆。其次,在介绍元稹诗歌成就时,对其爱情诗的着墨不多,这有碍对其才情、个性的展示。《离思》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书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据说此诗是写予莺莺的。从他的移情来看,也许是香"伤心人别有怀抱",而王拾遗在《元稹传》中竟只字不提。从他其他悼亡诗作看,至少自莺莺之后,对韦丛、裴淑的感情也颇为缠绵悱恻。你不是说"曾经沧醉海"么?一方面旧情不忘,另一方面新欢不舍。痴爱与移情表现在他身上是矛盾我的,这似乎也是真实的,兴许也正是我们探讨元稹的兴趣所在。然而,《元稹传》在这方面颇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