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女白领看的升职加薪书
31807500000011

第11章 职场充电书

第一节 为什么要充电

先来看一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们是怎样对下属进行“残酷”的绩效考核的吧,也许这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进则退的道理。美国奇异公司老板杰克,威尔逊先生是个管理奇才,他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A、B、C的人力末端淘汰制。也就是说,奖励前面有效率的20%A类的人,有目标地鼓舞中间70%B类的人向前迈进,淘汰后面10%C类效率不佳的员工或干部。

这就如同在驱赶一群鸭子,如果走在后面驱赶,则整体的效率(进度)就是最后一只鸭子的速度。而如果不断地驱赶前面的几只鸭子,而把后面几只走不快的鸭子淘汰,则整体的效率就是前面走得快的效率了。

如今,管理者就是这么做的,可不幸如果你正好就是那走在后面的几只鸭子的话,被淘汰的命运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没有人愿意接受被淘汰的厄运,无论是拿出专门时间去深造,还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作为职场女性,你都必须思索、行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良性循环的充电,使自己最终拥有纵横职场的能力。

职场成功小贴士

“充电”这个词很形象,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时刻提醒着每个人,必须要不断地自我增值,否则就如同耗损的电池般失去了应用价值。

第二节 四个信号告诉你——你该充电了

到底该不该充电,很多女白领心里没底,一方面觉得自己似乎还没有落伍,还不需要充电,另一方面却又因为身边不断出现优秀的人才而感到危机不断。其实很简单,当你的工作中出现如下信号的时候,你就应该充电了。

信号1:你是否感觉目前自己的职业没意思?

莎莉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并不太热爱自己的金融专业,但毕业时没有改行的机会,还是进了一家外资银行。“我总是不太安心工作,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意思,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做记者、主持人或者律师,而不是整天面对着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几年间,我曾报名参加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函授,还复习了一段时间想考律师资格证。”

其实,莎莉所在外资银行的环境很好,是很多人眼中高收入的理想职业。面对着很多硕士博士都在竞争一个外资银行的职位,现在莎莉才感到自己实在有必要充电了。“我正准备在职申请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对此,我的上司非常支持,毕竟是我的专业。既然决定在这一行走下去,就不能落伍。脚踏实地去做,应该不会有错。”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环境中,很难“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的统一,否则,眼高手低,会耽误了一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中继续下去,充电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否则的话就意味着你会“贬值”。

信号2:你是否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停滞”期?

翠西是一个著名服装品牌的销售经理,主管北方区的业务已经有3年时间。这个在别人看来令人羡慕的职位,却让她在一夜之间就做出辞职的决定。“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停滞状态,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而且以我目前的职位,也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了。”

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击。翠西这样解释她辞职的原因。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良好的事业基础,这一举动令周围许多人不解。而她却说,在职场上工作了几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拳手,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我已经决定到法国继续读我的服装设计专业,对于今后的工作,我并不担心,选择辞职就是因为有这份自信。”

人在其职业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这种情况是一个信号,一旦出现说明你需要充电了。重要的是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和更新”观念,把职业过程变成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信号3:你是否忽然发现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不明飞行物”?

在IT行业工作近5年的小莫坦言:“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我一直都处在一种与最新科技知识赛跑的状态。信息时代的知识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这种经常出现在工作中的“不明飞行物”让小莫紧张,有时候不想让同事、上司看出自己的尴尬和茫然,她必须花很大的精力遮掩,但效果却很不理想。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不过是我的大惊小怪,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我逐渐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还跑去看过心理医生。最终一位学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未来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可不想成为后一种人。”

小莫自己掏腰包参加了几期美国专家举办的IT行业培训,虽然花费很高,可学习下来,感觉心里踏实,而那些以前经常光临的“不明飞行物”也消失了。

“在职充电”是防止“人才贬值”的一种好方法,要让自己“不贬值”,那就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会永远休息。

信号4:你的职场之路是否过于顺利?

安菲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财务总监,主管着公司上下的所有会计核算工作,也算得上是一个握着全公司钱袋子的风云人物。从大学毕业到现在,8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没有那一纸“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可工作起来,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因为我感觉完全能够胜任工作,领导也比较器重我。说实话,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能‘站住脚’更难。我没必要为了去考一个证书,而耽误我每天的工作,那样的话我的老板也会对我有看法的。我的很多同学上班后不断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学习班,希望能往更大的公司‘跳’,甚至请了假去学习,结果影响了工作业绩,得到的是与能力不相匹配的待遇。”

也许安菲的话从目前的角度看的确是正确的,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大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中分析,就站不住脚了。“单一型人才”如何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实施技能储备,使价值“保鲜”是关键。“技多不压人”,“充电”和“敬业”不该有任何冲突,“充电”是为了更好地“敬业”,这该是职业女性警醒的一面。

职场成功小贴士

随职业资格认证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成为了众多白领追捧的对象,占到37.91%。学历教育培训早已不再是在校生的专利,还是有21.37%的人选择了学历教育来提升个人价值。外语培训和IT培训作为当前培训界的主流,无论是否在此行业工作,你在考虑充电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这两项。

第三节 做足充电规划

充电一定要选使自己价值得到提升的专业或是学历。要通过充电看到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什么技能能使“自我增值”达到最大化,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这种充电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不理性的。

尽管充电都选择在业余时间,但难保不会出现与工作相冲突的时候。要想顺利充电而无后顾之忧,做好上司和家人的工作也很重要。找机会与上司谈谈,使他明白你想充实自己但尽量不耽误工作,充电之前有过充分的沟通,一般能得到上司的理解。

●如果你需要进入好企业的敲门砖,可以选择能获取文凭,让你改头换面的系统学习。选择这样的教育首先要弄清是谁在办学,他们有怎样的教学能保证你学到真东西,他们的证书或文凭在相应的领域中是怎样的位置。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满意的工作和职位,但危机感很强,可以选择短期培训,你的目的在于学到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让你能适应变化和竞争。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培训的师资和教学内容,是不是和国际接轨,是不是有实际经验的人在教你。

●毕业后想再获取高学历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班,但绝大多数在职研究生班申请硕士学位首先需要学士学位。大专学历的人士通过攻读可以获取结业证书,根据有关规定,在职研究生班的结业证书可在评定职称中使用。

●如果大专毕业生想要直接攻读硕士学位,选择余地就很小了。目前,大专学历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只有MBA专业。近一段时间,还出现了一批针对特色行业开办的研究生班,如:保险学、房地产投资、物业管理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班。同时,还有一些新兴领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班,如:网络传播、项目管理等。

●如果你具备较丰富的资历,更适合你的是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参加国际资格认证考试往往需要一定的职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报考资格。在备考的过程中,你就能在职业水准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选择国际资格认证应看该课程是否具备国际先进性,特别是是否具有实用性。

●如果你准备攻读海外学位,也有多种学习方式供你选择。为避免国外学习高额的费用,目前,已有一些国外知名院校将教学点开办在中国内地。学生在国内就可攻读专业课程,获得海外学位。

职场成功小贴士

在准备充电的时候,你应该保持敏感,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和需求的改变,这将决定学习方向。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领域对所需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等,与之相比,自己有哪些长处和劣势。想要得到发展,就要随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充电方向,才能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

第四节 职场“充电”要会选品牌和选老师

“职场跳槽”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民营、私营企业职员中有34%的人准备跳槽,有92%的调查者准备充电。

职业专家表示,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然后择机跳槽已成为白领职场发展的最新动向。而面对名目繁多的英语及IT培训机构,如何选择好的培训机构进行充电,是个首要问题。

1.选品牌是入门保障

国内英语、IT各种培训机构处于一种鱼龙混杂的局面。要选择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并不很容易。所以选培训机构,首先要看品牌。因为品牌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代表着信誉、诚信,也反映着该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与素质。

2.选老师是水平提高的关键

师资水平反映着一个培训机构的实力,所以选择培训机构时,你一定要关注它的师资力量是不是足够的雄厚。但师资不是简单地看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环境,也不是看该机构是不是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看其在资金等各种条件的支持下,能否给学员提供最优质的培训服务,比如聘请什么资质的老师授课等等。

3.选教材影响培训结果

培训机构用的教材不好,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结果。一个优秀的培训机构会不惜成本在教材上不断地推陈出新。

4.看课程是否有特色

对打算参加培训的女白领而言,除了选择好的培训机构,选择怎样的培训课程也是一个费思量的问题。其实,对知名培训机构而言,通过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学员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职业方向、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经济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

5.看结果是不是有效

培训机构的产品究竟是不是够先进,结果是不是有效,也是选择培训机构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职场成功小贴士

职业专家建议:“只有有效性的培训才能为职场人士跳槽、提薪、升职增加筹码。而能达到这样目的的培训才是值得投入的。”

第五节 找准充电的最佳时机

在被称为“后学历时代”的今天,充电无疑是让自己知识更新,保持职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要使花费不菲的财力、精力和时间之后取得的证书,真正为求职带来很大帮助,还需事先的周密规划。如果把培训比作一项投资,如何让有限的投入取得预期的回报,是值得“考证一族”关注的现实问题。

因此我们在考虑充电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充电时机:

●适时提高专业技能

如果当初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学科,应用性不强,尽管这种专业知识的短缺还未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工作,但是,缺乏专业背景和正规培训,肯定是履历表中的一个弱项。应该尽快选择一个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赶紧补补课,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职场竞争力。

●随时刷新知识结构

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飞快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如果不学习,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新近出现的知识、技术武装自己,当新技术普遍运用时,你就有可能被淘汰掉。职场中人,要想在日新月异的行业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主动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为自己职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职场成功小贴士

“技多不压身”,在变化不断的职场上,很多人即使已身为高级主管的高端人才,也会有危机感,所以,充电是职场人的必须选择。理性的职场人,都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切实可行的规划,而充电计划是职业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选择中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更应该通过及时充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走出职场的困惑期。

第六节 如何平衡好工作与充电的关系

职业发展不是人生的全部,生涯的平衡才能锻造健康美好人生。如果说,职业发展仅仅是个人职业能力、薪水、职位等工作上的发展进步,而生涯设计则更加广泛,它把人生价值观、理想、爱好、职业、教育、婚姻、家庭、人际、修养等人生的各方面都包含在其中。生涯发展包含职业发展,属更高层次的范畴。

要想设计出完美的生涯,把握住其中各项因素的平衡,尤其是工作与生活这两大阵营的平衡,是最关键的条件之一。资深职业规划师认为,生涯发展中各个方面既和谐又矛盾,比如职业和家庭,理想和职业,它们既可互相促进,也可彼此阻隔。当我们时时刻刻站在生涯发展的高度,进行全盘统筹,而不是拘泥于某个方面的时候,问题自然好解决。

生涯发展中的每个方面都有其适当的时间表,哪个时段应侧重职业,哪个时段应当多侧重积累,哪个时段应多多关心婚姻和家庭等等。这就像农夫的耕作,哪个季节该种哪种农作物,一定要把握好时机;错过了最佳时机,后果不堪设想。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许多人还不具备生涯规划与设计的观念。平衡生活,做到事业和生活双丰收,已经成为新一代白领追求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职场人还需知己知彼。首先是知己,客观地认识自我很重要,有些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或者难见庐山真面目。自己个性如何,适合哪方面的职业,在婚姻、人际中有哪些软肋等等。这些不主动认识清楚的话,现实的陷阱也会让你知道,当然是遭遇了太多的痛苦之后,并且还没有回头路可走。然后是知彼,“彼”包括很多,事业、职业、恋爱技巧、成功经验、人生哲学等等。知道了它们的规律和窍门,自然事半功倍。知己知彼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没把握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免得走错路,最好能去咨询专业人士、前辈或朋友。

职场成功小贴士

职场培训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盲目,需要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并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并且要避免因为充电而影响到本职工作,处理好事业与学业的合理关系。换句话说,充电是为了充实自身,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路的,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充电提升个人能力与价值,才是职场竞争力的核心。

不要胡乱“充电。”

“充电”这个词很形象,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时刻提醒着每个人,必须要不断地自我增值,一旦举步不前,就如同耗损的电池般失去了应用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乱充电、充错电的现象并不少见,轻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重者则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了窘境。

1998年,理科生文英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担任技术支持的工作。几年的工作下来,文英的职业发展也算一帆风顺。可是她接下来的选择却大出人们的意料,2001年她选择了离职,到加拿大进修MBA金融学的课程。

为了申请到OFFER,文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她放弃了自己不错的工作,起早贪黑地攻读GMAT课程,还搭上了自己和家人多年的储蓄。海外求学的艰辛就不用多说了,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文英每天除了啃书本,就是忙着到处打工。然而让文英失望的是,虽拿到了学位,却无法在当地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于是2005年文英选择了回国,回到上海来找自己的理想职业。可是让她跌破眼镜的是,应聘了几家外资银行,文英在初次面试就被“刷”了下来。“有一家银行的人力经理向我道破了实情,尽管我的语言和学历都过硬,但是我的致命缺点是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工作背景,而银行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眼看着进入金融业无望,重新回到自己的老行,做技术支持呢?放弃上一份工作至今已经有4年了。4年对于一个从事技术行当的人来说,几乎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尤其是看到自己简历中进修金融MBA的经历,应聘官都对文英的职业忠诚度产生了怀疑。

投入了大笔的时间、精力、金钱,文英的职业发展却遭遇到了重重阻碍。一次失败的培训投资给文英造成的影响可谓不小矣。

也许与文英的大动干戈相比,不少人在选择个人培训的问题上属于小打小闹。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进修语言是更多人在培训时候首选的目标。但即使这样的培训中,“盲目”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职场成功小贴士

国内一家著名求职网的统计结果显示,有45.01%的培训者认为学习的时候有收获,可具体工作时收效甚微;感觉“学有所得、非常有益”的人仅占38.07%,还有16.93%的人觉得“学着一套、用一套”。因此,我们在考虑充电的时候一定不要盲从,一切以实用实际为重。

第七节 不要认为充电越多越好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多一个证书没坏处”,所以市场上流行什么,什么证书最吃香,他就学什么,拿了一大堆的证书,似乎什么都能干,竞争力增强了。其实不然,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张勤中专学的是理工科,给排水专业,在相关岗位上工作了几年后,觉得学历太低不利于发展,便想到了“充电”。当时上海服装设计专业很新鲜时髦,张勤虽说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身上也没多少时尚细胞,可她还是去某大学“深造”了3年的服装设计专业,拿了大专文凭。

读完后一时没找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工作,张勤就出国打工去了,在国外学了一点外语。多年后回国,因为要重头开始,张勤需要新的就业资本,她又报名参加了某校的MBA课程班和研究生班学习。学成后,证书有了,学历也有了,张勤反倒更迷茫了,我到底该找什么工作呢?我能做什么呢?

由此可见,这样的“充电”对个人来说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损失,更关键的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职业观念引入歧路。首先,有一大堆不成体系的证书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通才”了,什么都能干,但到底自己最擅长什么,干哪一行最好呢?自己会很迷茫。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因为自己拿了某张证书就去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不管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损失的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好几年时间。

其次,去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看到你的一大堆证书也会很迷茫,比如上文中的张勤,有给排水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证书,还有MBA的单科结业证,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短期培训的证书,但说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经验,又似乎都很缺。用人单位据此可能会认为她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没有选择能力,反而对求职不利。

职场成功小贴士

在今天的职场上,时时“充电”,日日进步,才能让自己保持竞争力。对每个职场人来说,每个人的发展目标不同,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如何“充电”还得细细思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充电”的误区,好事反成了坏事。

不要在错误的时间点进行不恰当的“充电。”

“充电”的方向是对的,可是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上来进行,结果同样是事倍功半。这也是人们常常犯的毛病。

朱维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多,职位是公司的行政管理助理。一段时间以来,朱维发觉自己很喜欢做管理工作,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职业要有所提升,似乎还欠火候,另外自己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很欠缺。于是朱维想到了“充电”,她想去读MBA,因为这似乎是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待她出了一笔不菲的学费,“牺牲”了双休日坐在MBA课堂里,朱维却感觉很差。

一方面身边的同学看起来平均年龄都比自己要大十来岁,无论是职位、阅历都远胜于她,不少人都是开着小车来上课;另一方面,虽说自己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可真的坐到课堂里听老师讲企业战略、并购重组,朱维又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上课常常提不起兴致。朱维有点迷惑了……

事实上,朱维想朝管理方面发展,“进补”企业管理知识的大方向是对的,关键是选择的“充电”计划在时间上不太恰当。

对于朱维来说,不如等自己工作五六年后,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职位也有了提升,且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时,再读个MBA学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好处。现在读,虽然也能学到一点东西,对发展有所帮助,但MBA证书的优势发挥空间不大。更何况,拿了MBA证书,以后朱维的职业发展恐怕就限定在管理这条路上了,因为花了这么大的成本,谁也不想没有收获。

从另一方面来说,合适的“充电”,选在不合适的时机,也是一个误区,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还浪费了时间,本来这段时间可以用在“刀刃”上的。这里的时间节点,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特定时间阶段。

职场成功小贴士

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职业发展的目标来选择恰当的培训,这才是上策。

职场充电:哪些洋证书找工作最“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考“洋证书”,ACCA、CFA、CFP、雅思、托福、托业、BEC等,种类繁多,而且一般花费不菲,难度也挺大。然而考什么样的洋证书含金量高,能够成为就业的“敲门砖”和升职加薪的筹码呢?许多人都是雾里看花,随大流考个证,认为反正“技多不压身”,结果浪费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考洋证书,最重要的是看行业和企业的认可度,而且是否有高回报也是考虑证书含金量的重要标准。

“洋证书”的流行,是从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开始的。首个进入中国的“洋证书”,是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商贸零售管理服务人员资格证书(OSTA-C&G)。时至今日,究竟有多少“洋证书”在职场流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洋证书”考试大致分为3类:

一是语言类,如雅思、剑桥职业外语水平测试等;

二是技术类,如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推出的商务策划师认证、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的财会资格证书认证等;

三是针对学生留学的预科类考试。

特别是第二类,不少考试是职业的“准入证”,因此吸引了众多在职人员和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洋证书受追捧,不仅仅是其权威性和通用性,更主要是因为它们能给获取者带来丰厚的收入和令人羡慕的职位。

1.有几种最值钱的证书

比如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被称为“华尔街的入场券”。在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的平均年薪达到19万美元,在我国香港,也达到13.6万美元。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也非常吃香,在国内注册会计师目前的薪酬水平整体可以达到5万到10万元人民币;而拿到一个“洋证书”,则意味着平均50万元,甚至超百万元的年薪。注册会计师有望成为“金领”一族。精算师(FSA)年薪可达到10万元以上,金融策划师(CFP)、财务顾问师(RFC)也属于急需高端人才,薪情看好。调查显示,如果在国内获得了Novell认证,薪金一般提高30%至50%;如果获得Cisco认证或微软MCSD认证,薪金一般提高40%至60%。

2.小心洋证书有“假货。”

在就业市场上,洋证书只是一个敲门砖,现在的用人单位更加理性,面对花花绿绿的证书,他们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提出,对待洋证书还要区分不同的岗位需求。

目前“洋考试”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打着“国际承认”旗号的“洋证书”,实际上只是在该考试机构所在的国家自己承认,或只是在一个区域获得认可;有的“洋考试”利用报考者渴望高学历的心态,宣称是“学位考试”、“文凭考试”等等。对于此,专家建议对“洋证书”要理性对待,可以自由选择那些信誉好、权威性高且适合自己的认证考试,报名之前要充分了解该证书的适合人群、面向的市场领域、含金量等情况,不要盲目赶潮流。

职场成功小贴士

考洋证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而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对于洋证书的认可度大不相同,考洋证书之前弄清楚企业最认可什么证书,才能事半功倍。

记得培养你专业以外的“软能力。”

何谓软能力?纽约社会医学心理学博士认为,专业之外的所有能力都可称为软能力,它是人格特质、社会礼仪、语言沟通、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的综合体现。他通过一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软能力对于职业成功的重要性。

12年前,毕业于同一家美国常春藤名校物理系的博士生魏力和本科生汤姆,一起进入一家顶尖美国银行。

魏力眼睛深度近视,有严重的鼻炎,性格内向,虽然他的英文相当好,但当众言说能力很差。公司雇佣他,是因为他数学很好,可以帮银行建立信用风险模型。汤姆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因为受家庭传统的华人文化影响,他身上很好的融合了美国人的自信和中国人的谦逊。他数学远不及魏力,但却很自信,当众言说能力很棒,中文也不错,发音很标准。

在建模型的初级阶段,常常要加班。魏力病倒了,模型建成后关键的第一次presentation(专业陈述,即工作汇报),他没法参加,只好由汤姆顶替。模型出成果后的工作汇报,魏力本来可弥补上次的缺席,可他在几个大老板和整个部门员工面前很紧张,陈述得结结巴巴,令人失望,最后不得不由汤姆帮他解围。

如今,汤姆已是这家银行亚洲信用风险首席官,而魏力则于去年被裁员。虽然他的硬能力远高于汤姆,但是软能力的缺失导致了他成为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可见,在美国这个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当众言说能力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对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善于表达的人士在社会的地位远高于不会表达的人,善于表达的人是不善于表达的人成功机会的10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众言说能力的好坏,已成为美国社会价值体现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工具,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成就。相比之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就差强人意了。

丘吉尔说:你能面对多少人讲话,就有多大的成就。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如罗斯福、克林顿、******、******到现在新当选的美国总统******,以及商界风云人物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无一例外都是当众言说的高手。

人作为会说话的产品,需要用言说来表现自己,辅助自己获得成功。否则,产品再好,别人可能不采用,至少不可能重用。世界上只有人这种产品会说话。当众言说能力不行,无疑会使你失去进入最好市场的机会。”

职场成功小贴士

很多人从名校毕业,硬能力即专业能力很强,这和他们从小受的严格教育和重视专业学习有关。但是,他们的软能力即专业以外的能力不强(比如当众言说能力),因而很难获得满意的职位。即使获得了满意的职位,后来在职场上的发展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在工作中不尽人意,得不到升迁机会。

第八节 养成一些好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有人说,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他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让3个人完成同样一件事,没想到,其结果却因为每个人工作习惯的不同而出人意料。在我们身边,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好习惯并不难养成,过程虽然痛苦,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我们终生的财富。比如一个养成了良好工作习惯的人,他对工作有一种亲和心理,会从心底里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使它变成一种乐趣。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工作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把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这样一来,工作的过程就变成享受快乐的过程,不仅自己快乐,老板也喜欢,岂不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职场成功小贴士

不论国企、外企,其各项管理制度都是严格制定、认真执行的,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意识。虽说习惯成自然,但要把好习惯发扬光大的确不易。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在于细节,管理也在于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从长远考虑,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来说,成功都是一种习惯。找到一份好工作很难,把握机会应该先从养成好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