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大质量恒星而言,超新星那一爆,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从此之后,它们将不再有恒星那样的辉煌,但对于我们这个大千世界而言,超新星的爆发又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知道,世界万物无不是由90多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但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仅仅只有氢与氦两种最轻、最简单的原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所有恒星主要是由氢与氦组成的原因所在。那么,其他的元素是从哪里来的呢?
红巨星结构示意图
现代研究表明,这个制造各种元素的“八卦炉”,就位于恒星最深层的内部,尤其是那些质量很大的恒星的内部。因为核聚变(热核反应)需要极高的温度与极高的压力,而这两个条件只有在恒星内部才可能具备。例如太阳表面的温度只有5000℃左右,但在太阳的核心区,温度竟在1500万℃以上,压力也达到几百亿到几千亿个大气压,一种由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也称核燃烧)的进行,就能让恒星源源不断地发出光和热。
可是,恒星内部的氢必然会有“入不敷出”的一天。这样,其外部就会膨胀开来,变成一种体态很大的红巨星,而红巨星的内部却又同时被压缩,形成了更高的温度与压力,使氦被点燃,氦的核聚变生成了两种新的元素:碳与氧。
对于质量更大的恒星,类似的过程会进一步让碳燃烧起来,它将生成氧、氖、钠、镁等。这种生成更重的新元素的反应,一直可以继续到生成铁为止。于是形成世界万物的各种元素也就积存在恒星的核心区内。
现在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如果没有超新星那么爆发一下,各种元素就只能永远地被禁锢在那儿,永无出头之日。今天的世界可能都不会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超新星称为大千世界的“元始天尊”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让我们衷心地对超新星说一声谢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