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掌故
32033600000019

第19章 “神弹子”沈辅臣

沈辅臣(约1870—?),回族,河北沧州人,精“查拳”、“通臂”、“太极”、“八卦”,尤其善使弹弓,百发百中,武林人称“神弹子”。

(一)练私功练成“神弹子”

沈辅臣(一说福臣,疑为笔误),名汝弼,回族,河北沧州地区人,约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清末民初的名拳师。他精“查拳”、“通臂”、“太极”、“八卦”,尤其善使弹弓,百发百中,人称“神弹子”、“弹子沈”。他总是在僻静之处、无人之时练私功夫,等闲不肯示人,自视甚高。他为人豪放,不拘小节,爱与人较,胜多负少,从不在意。当时在京城有“四大狂”,他是“四大狂”之一。他早年保过镖,也曾在清军东福营里做过教官。还曾说过评书。

沈辅臣说评书是在清末民初这一段时间内,大约在1910年至1915年(仅是推算)。沈辅臣少年时,习武之余念过私塾,粗通文墨,为了谋生,还拜师学说评书,掌握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东汉演义》、《说岳全书》几部大书。成年后,以武为业,闲时说故事取乐。在清末民初那几年里,他的腿受了伤,屡治不愈,难以以武为生,为了糊口,离开京城到了沈阳(时称奉天),以沈连俊的名字在茶馆说书。他口才极佳,说的《东汉演义》极为精彩。听者如潮,均道他是京城来的名艺人,却无人知晓他是位有名的武术家。沈辅臣在沈阳待了多年,后来回到北京。他进入镇国将军府教授金受之,已是1923年至1931年间的事了。

(二)教出武术名家

沈辅臣在沈阳教拳纯属偶然。起因是他的精彩评书吸引了一位年少的听客,名叫刘宝瑞。刘宝瑞一心想拜师学说评书,便每日去沈辅臣住宿的小店照料沈辅臣的起居。沈辅臣非常感动,但觉得刘宝瑞不是说书的材料,倒是个练武的坯子,便决定收他为徒传授武艺给他,主要传授了“查拳”和“太极拳”。这大约是1910年前后的事。

沈辅臣的“太极拳”是“杨氏太极”,他是杨露禅的再传弟子。沈阳的“杨氏太极”是在清末民初传进来的,主要传播者是张玉德、佟金庆和沈辅臣。张玉德是沈阳人,初学“翻子拳”,光绪二十几年(1900年前后)到北京,结识刘德宽等人,串换了“杨氏太极拳”,后回沈阳加以传播,他应说是沈阳“太极拳”的启蒙者。佟金庆是北京人,精“太极拳”和摔跤,极负盛名。光绪三十年(1905)迁居沈阳,在沈阳的摔跤比赛中获得冠军,名声大振,从学者蜂拥而至,更有相当一批人钟爱他的“太极拳”。佟金庆成为沈阳“太极拳”的开拓者。而沈辅臣传徒刘宝瑞后,得刘宝瑞发扬光大,成为沈阳“太极拳”中一支重要的流派。沈辅臣可说是沈阳“太极拳”的推广者。

沈辅臣的高徒刘宝瑞号玉亭,回族,祖籍河北临榆,1896年生于山海关。他颇有武术根基,自拜师后,练功又极为刻苦,武功日臻上乘。沈辅臣离沈后,刘宝瑞又拜一位名叫赵西川的“查拳”明师系统学习了教门“查拳”的“查”、“滑”、“腿”(弹腿)、“洪”、“炮”。此后,他又拜师学习了中医。初以卖药治病为生,后赴大连等地寻师访友,追求技艺大成。经数年之努力研习,将多种武术门派的精华融会贯通于一身,终成一代武术大师。20世纪30年代初,他重返沈阳,在皇寺大街开办“刘记震远镖局”,同时收徒传艺。名徒有孙玉奎、张贵元、申钧儒、邢景芳等人。

旧中国,沈阳曾主办过两次国术考试,刘宝瑞都参加了。

第一次是在1931年9月6日至9月11日,目的是选拔东北地区的优秀选手参加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擂台赛。主办人张学良,比赛地点在小河沿体育场。这次国术考试以擂台赛的形式选拔优胜者。主持人为许笑羽、纪绶卿,监擂为胡凤山(疑为胡奉三),裁判长为张策。项目有拳、刀剑、枪。枪头去掉枪尖,绑上棉花蘸上白灰,双方对垒中,以击中的点数多少定胜负。刀剑对决则使用木刀竹剑。在这次比赛中,刘宝瑞获得优胜名次,同时获胜的还有辛鉴侯、尹廷瑞、张定一、吕青贵等。由于比赛结束整一周便发生了日寇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南北交通中断,选手们未能赴南京参赛。

第二次国术考试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8月5日至13日,由东北抗战烈士纪念会主办。这次大会刘宝瑞被聘为裁判。同时被聘为裁判的还有李玉琳、辛鉴侯、杨汝霖等。这次比赛增加了拳术器械的表演,而后再进行对抗赛。在程序上则分为预赛和决赛,较第一回国术考试更为完善。刘宝瑞的弟子申钧儒、马献图成为获胜者之一。

由此可知,沈辅臣在北京和沈阳各有一支传人,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沈辅臣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还活跃于北京武术界,还曾偕金受之等徒参加1930年在中南海举行的国术联欢游艺大会。此时他已年约六旬。至于他晚年居于何处,生活如何,则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