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32106600000017

第17章 神奇的土地——巴比伦的古遗址(1)

“上天的门户”巴比伦城

巴比伦城遗址。巴比伦城为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最大城市、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成。公元前4世纪末逐渐衰落,至公元2世纪化为废墟。

100年前,一批以德国人为主的考古发掘队,来到伊拉克共和国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在一个不起眼的覆满黄沙蔓草的土丘上开始掘土,而且一挖就是20年。

这个城市就是“上天的门户”巴比伦城,一座4000年前建立的城市的遗址。这个城市与一般的城市不同,它的历史,它的规模,它的沉浮,都十分引人入胜。

巴比伦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与另一支流向相同的底格里斯河相隔很近。最初,它只是塞姆人建立的一个小城市,而且比苏美尔地区的一些城市建立得要晚。公元前2300年,两河流域中部的阿卡德人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阿卡德王国,巴比伦处于阿卡德统治之下。在阿卡德人的一块碑文中,列举了许多被征服的城市,巴比伦是其中之一。这是巴比伦首次见于文字记载。公元前1894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另一支塞姆人部族阿摩利人占据巴比伦城,建立了巴比伦城市国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处在贸易和交通要道上,附近一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凭借强大的国力,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强大王国。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便把两河流域称为“巴比伦尼亚”,它的居民,不管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还是阿摩利人,都称之为“巴比伦人”。

汉谟拉比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巴比伦。他说:“我,四方之王,要使巴比伦名扬天下,让我们的主神马尔都克衷心喜悦。”为此,他在城内建筑了高大的神庙,豪华的宫殿,繁华的市场。巴比伦作为古代世界著名的城市和古代东方工商业中心的地位,就是从这个时候奠定的。后来,古巴比伦王国逐渐衰落,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中。但巴比伦城没有受到影响,仍然是两河流域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保持着往日的重要地位。公元前8世纪,亚述几度攻入,巴比伦城遭到破坏。在亚述统治下,巴比伦城虽然不是帝国的首都,却是帝国境内最大的城市,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治权。盛极一时的亚述帝国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联合灭亡了。

新巴比伦王国是迦勒底人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的。在某种意义上,好像1000多年前古巴比伦王国的复活,所以称新巴比伦王国。亚述灭亡后,新巴比伦王国占领了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以色列以及腓尼基一带,国势盛极一时。它的第二位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增筑重建了遭到破坏的巴比伦城。不仅使曾被亚述一度破坏的千古名城得到了恢复,而且把它建设得更加宏伟壮丽。新巴比伦王国灭亡后,巴比伦城,成为波斯帝国的首都之一,后来又被亚历山大帝国攻占。从这时起,巴比伦逐渐衰落,至公元2世纪沦为废墟。

挖出的巴比伦城遗址是尼布甲尼撒二世改建的巴比伦新城。旧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东岸,新城在旧城的基础上,一直延伸到河西岸。它的外围城墙,厚度达7米多,用烧砖和沥青砌筑。离外围城墙10多米,有一道内城墙,厚7米多,用土砖砌筑。有些地方还有第三道墙,厚3米多。内城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共有300多座。沿内城墙外面有护城河环绕,安置有一套复杂的放水机关,当敌军临近时,可以放水淹没地面,使敌人无法接近。

四面城墙的城门多达百余,门扇全是青铜的,门柱、门楣也不例外。主要城门都以神的名字命名。在巴比伦语中,“巴比伦”就是“神之门”的意思。北面的伊丝塔尔门是所有城门中最美丽的一座。伊丝塔尔是金星女神,掌管战争和生育,象征胜利和光明。这个城门周围的城墙高达12米,塔楼高达15米。城门分为两层,各有双塔护卫,中央开拱形大门洞。拱边和塔楼墙面都用五色琉璃砖作装饰,构成神牛和神蛇的浮雕图案,高度差不多有1米,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伊丝塔尔门内右边是国王的宫殿和空中花园。宫殿结构复杂,厅堂众多。各种建筑层出不穷,错落有致。其中有一个厅堂的地基长60米,宽20米,规模十分庞大。王宫南面是城中心,那儿矗立着雄伟的塔楼,后来称之为“巴比伦塔”。高7层,约90米。相传在建这个塔楼之初,人们说着同一种语言,便于交流,同心协力,工程进展很快。神看到大塔就要建成,十分害怕,便施展法力,使人们语言不同,从而使工程停滞,大塔终于没有建成。紧挨着塔楼的是马尔都克神庙。“马尔都克”是巴比伦城的守护神,它的神庙是城内最神圣的建筑。据公元前5世纪到过巴比伦城的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神庙里供奉着用纯金制造的马尔都克神像,神像宝座和像前的供桌也是用纯金制造的。当地人告诉他,这些金子有几吨重。

从伊丝塔尔门,沿王宫、塔楼,一直通向神庙的一条大道,宽广笔直,这就是“圣道”。路面铺着彩色条石,中央是白色和粉红色,两边是朱红色。圣道两旁的墙上饰有琉璃砖的雄狮图案,狮子的形象生动逼真,上下还有百合花组成的花边。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走上圣道,就像走进了一座艺术宫殿。

不用再多作介绍了,从那坚固高大的城墙和城门、华丽辉煌的圣道和宫殿、神圣通天的塔楼和神庙,不难想像2000多年前巴比伦城是何等的宏大繁华。曾几何时,巴比伦这座历尽千年沧桑的城市成了两河流域古文明的象征,人们总是习惯用“巴比伦”来概括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人们形容某个名城如何繁荣昌盛,往往喜欢拿它和巴比伦相比。

巴比伦古城空中花园遗址

古巴比伦人很重视城市的建筑,著名的“空中花园”就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高耸入云的“巴别塔”更是传说使上帝震惊,千百年来令人念念不忘。

巴比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在古巴比伦国最出色的国王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宫和著名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那么为什么把巴比伦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这个说法来自《圣经·旧约》。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伦城墙的厚度,可以让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转身。长达16公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城墙的两端起于幼发拉底河畔。河对岸是巴比伦的新城区,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使新城区跟主城连在一起。所以,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座铜做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

巴比伦古城的大门叫典礼门,高4米多,宽2米左右。门的上部是拱形结构,两边和残存的城墙相连,门洞两边的墙上有黄、棕两色琉璃砖制成的雄狮、公牛等图像。这座城门建筑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毁巴比伦古城时,只有这座城门幸存下来。在千百年风雨剥蚀下,古城城墙已坍塌无存,唯独这座城门依然完好如初。

穿过城门是一条广阔大道,上面铺着灰色和粉红色石子,大道两旁的残墙上现在还留着清晰可见的雄狮、公牛等图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宫就在大道西边。被人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就在南宫的东北角。相传,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让他的妻子塞米拉米斯公主排忧解闷而兴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

巴比伦通天塔

赫赫有名的巴别通天塔就耸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别塔本是巴比伦古城里一座供奉巴比伦人的主神马都克的神庙。塔的顶端是神殿。有一条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时,穿着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乐器伴奏的合唱声中登上塔顶。这座巴别塔就是《圣经·旧约》里的巴别通天塔。“巴别”这个词是巴比伦文,意思是“神的大门”。由于它的读音跟古希伯来语中的“混乱”一词相似,加上当时巴比伦城里的居民讲的远不止一种语言,《圣经·旧约》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语言混乱”与上帝对建塔的惩罚相联系,编出上述的故事来了。巴比伦古城里最早的巴别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就破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参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别通天塔共有7层,总高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在高耸入云的塔顶上,还建有壮观的供奉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们能建起这样一座如此巍峨雄伟的通天塔,实在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迹。遗憾的是,巴别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在波斯人彻底摧毁了巴比伦之后,人们对巴比伦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已经荒芜的巴比伦后,他曾经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单单清除废塔的砖瓦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最后他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

千百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伦城的遗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持续10多年之久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2000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后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考古学家们现在仍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进行着发掘工作。许多宫殿、神庙、街道和住房已经渐渐露出地面。考古学家们正在和历史学家、艺术家们一起,根据发掘出来的文物,复制古城巴比伦大多数建筑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这座人类宏伟的古城恢复旧观。

萨马拉城的螺旋塔

伊拉克古城萨马拉城别具风格的螺旋塔。这座名叫“玛勒维亚”的塔高52米,建于公元837年,是伊拉克阿巴斯王朝时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乌尔城址

公元3000年,乌尔是一个大都市,即现在伊拉克的阿勒——穆卡亚(TellAl—Muqayyar)地区。恩利尔一直位居美索不达米亚众神之首,从早王朝时期末到伽喜特巴比伦时期。其祭祀中心在尼普尔(Nippur),现名努法尔(Nuffar),神庙称为埃库尔(Ekur)。在一首苏美尔语诗歌中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恩利尔爱慕上年轻美丽的女神宁利尔,并与之结合,因此引起众神的恚怒而被流放,只有怀有身孕的宁利尔跟随着他,后来他们生下了月神南纳。风神恩利尔及其妻宁利尔的塔庙矗立在乌尔城中心,塔庙屹立在25米高的3层台阶之上,周围是拥挤的民房、店铺和市场,这是3万多居民的家园。两条宽阔的渠道绕城一周,同附近的幼发拉底河相通,进而联系着波斯湾。

乌尔城址是苏美尔时代的城市遗址,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遗址,距今有7000年历史。乌尔城在公元前3000年代时是乌尔第三王朝的首都,为当时两河流域南部宗教和商业的中心。公元前4世纪时,因幼发拉底河改道,乌尔城周围的灌溉系统遭到破坏,乌尔城逐渐衰落,直至完全湮没。1922年到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利领导的不列颠博物馆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考古队,对乌尔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发掘。乌尔城址的早期地层堆积,分属欧贝德文化和乌鲁克文化。晚期地层堆积属苏美尔早王朝及以后各年代。因此,这一遗址的发掘,为了解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乌尔城址最有价值的是乌尔王陵和乌尔塔庙。从王陵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为揭开苏美尔文化之谜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而乌尔塔庙则是现存最早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塔庙遗迹。

拉伽什城址

苏美尔时代城市遗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257公里处的泰洛赫村。1877年法国考古学家对这里进行了发掘。拉伽什城距今约有6000余年的历史,公元前2000年代末达到全盛,公元前2世纪衰落。拉伽什遗址出土了许多古地亚雕像和一些妇女雕像以及约5万块泥版文书。

在拉伽什城出土的一些妇女雕像,是我们看到的苏美尔圆雕像的主要作品之一,大都是从神庙的废墟中发掘出来的。这一尊圆雕可能在瓦卡(warka)地区被发现,是一尊大理石的全身女雕像。它是当时供祭祀用的宗教偶像。这尊雕像的最大特点是短而粗的躯体,差不多看不到脖子,头部直接从肩上出来。鸟喙式的鼻子,一对大眼睛(据说眼睛和眉毛当时是用其他材料镶嵌上去的,因年代久远而脱落,所以露出两个大窟窿),略显一种微笑的姿态,但整个身姿极其呆板。苏美尔出土的供祭祀用的人像雕刻差不多都是两手抱在胸前,腿部不作出来,胴体是一个毫无变化的圆筒形状,当然更谈不上比例关系。有些考古学家从这类女性雕像的姿态及其衣饰上判断,称它们是参加祭祀活动的捧物者。这尊雕像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内。

亚述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