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顺和大清来说,山海关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自然也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锦州人,祖籍江苏高邮市界首镇六安村,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吴三桂曾带20余名家丁救其父于4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他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侯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又称“金陵八艳”。先有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往山海关。随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父亲吴襄等人。四月二十日,清兵抵连山(今锦西),吴三桂一再催兵,清兵日夜急行。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于一片石进行恶战。大顺军赴山海关的兵马约10万;吴三桂与高第的关、辽兵约为5万;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其中以多尔衮领的满洲铁骑最强,兵马都披着甲胄,非常坚硬,百步之外无法洞穿。
此时皇太极已称帝八年,又将国号改为清。皇太极身故之后,继位者是年仅六岁的福临。朝政大事从此都由睿亲王多尔衮掌管。吴三桂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
当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2里,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向大顺军投降。吴三桂请降于多尔衮,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族习俗剃发,许诺将皇太极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多尔衮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忽然大风突起,扬尘蔽天,多尔衮乘势命八旗骑兵冲锋陷阵,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与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筋疲力尽,清军等于以逸待劳。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负伤,农民军死者数万。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督战,见败局已定,下令撤退。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李自成大败,一怒之下,马前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38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后仅42天。
五月一日,清军进占京师。多尔衮奏请六岁的清顺治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迁都京师。同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今辽宁沈阳)迁都京师,定京师为清朝的首都。满清统治者知道汉族地主阶级是可以收买的,也知道他们真正的敌人是农民军。于是采用各种手段拉拢汉族官僚地主,他们宣称“倡先投顺者”给以高官厚爵,并为崇祯帝发丧,替汉人“报君父之仇”,又宣布废除三饷加派,这对汉族地主都很有利。当时北方的官僚地主纷纷迎降,与清统治者合作镇压农民军。
同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大臣在陪都南京建立了以朱由崧为首的福王政府,改元弘光,延续明王朝的宗庙社稷,史称“南明”。这个小朝廷一方面声称要抵抗八旗兵的南下,同时又要继续剿灭农民军。这时农民军领导的内部发生了分裂,李岩请分兵河南,为牛金星谮杀。尽管如此,李自成还是拥有几十万军队,仍然在河北真定、井陉、河南怀庆、陕西潼关等地继续抗击清兵和明朝残余的军队。满清统治者在笼络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军的同时,对汉族人民施行了圈地、剃发易服和屠城等民族高压的措施。各地人民都起来反抗满清统治者。
清顺治二年(1645年)初,满洲统治者集中军力分两路攻入陕西,一路由阿济格率领,吴三桂为前锋,一路由多铎率领,孔有德为前锋。李自成迎击清军于潼关,经过激烈的战斗,农民军放弃西安,东下湖广。这年四月,农民军来到湖广通山县,李自成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死在通山县九宫山。李自成死后,除去由郝摇旗、刘体纯等继续统率农民军余部之外,另一支由李过、高一功等统率的农民军10余万人也由陕西赶到。他们决定与南明的抗战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在湖广抵抗清兵。同样,清统治者诱降在四川的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也遭到拒绝。李自成败退陕西时,张献忠便和李自成相约共抗清兵。后来,两人相继战死。
同时,由多铎率领的另一支清军,开始攻打南京的福王政府。这时福王政府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甚至出现了南明版“三大案”(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朱由崧昏庸无能,朝政把持在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的手中,这些人只知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四镇的四个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在大敌当前之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都不以国事为重。所以当时江南有句民谣说:“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相公只要钱,皇帝但吃酒”。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但史可法内受朝廷的牵制,江北四镇又不听指挥,处处遇到困难。
顺治二年(1645年,弘光元年)四月,清军围扬州,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多铎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二十五日,清兵攻破扬州,大肆屠杀居民10天,死难者超过80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战败被俘,不屈牺牲。五月二十四日,清军占领南京,福王不久后被执于芜湖,次年被杀。接着江南苏松所属的各城镇,也先后被清军占领。同年六月,清廷下令江南人民剃发易服。蓄发是汉族人民传统的风俗,要强迫剃发,是汉族人民不能接受的。清军入关时,曾在北方下令剃发,三河县等地的人民就举行过反剃发的斗争。至此,江南各地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反抗,其中以江阴、嘉定两地人民的斗争为最激烈。江阴人民推阎应元、陈明遇为领袖,立下“头可断,发不可剃”的誓言,在24万清军的攻击下,苦战了81天。嘉定人民也组织乡兵,据城不降。在江阴、嘉定相继失陷后,两地的人民都遭清军的屠杀,史称“嘉定三屠”。
六月,明朝士大夫张国维等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号称监国。不久,礼部尚书黄道周和郑芝龙等复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改元隆武。先后建立了鲁王和唐王两个政府。但是这两个统治集团之间,为了争“正统”,彼此互相水火,各自的内部也纠纷很多,以致不能配合作战。清朝统治者乘机采取分化离间的策略,先后诱降了鲁王政府拥重兵的方国安和唐王政府的郑芝龙。
顺治三年(1646年,隆武二年)六月,两浙失守,张国维自杀,鲁王逃亡海上。鲁王兵败后,清兵又打败黄道周的义兵,并先后占领福建的很多城市,攻灭了唐王政府。这时,除去张名振、张煌言等奉鲁王在浙江沿海一带继续抗清外,守两广的瞿式耜、丁魁楚又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改元永历,成立了桂王政府。桂王政府成立的时候,清军已控制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顺治三年(1646年,隆武二年)九月,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明朝的残余势力。
在这个紧急时期,李自成的部将李过、高必正、郝摇旗等人率领农民军出现在湘鄂战场的最前线。他们和驻守湖南的明军将领何腾蛟等合作,联兵抗击清军,挫败了清军的攻势。
顺治四年(1647年,永历元年),清兵陷广州,攻肇庆,桂王政府辗转奔逃两广间。郝摇旗部护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的清兵。顺治五年(1648年,永历二年),郝摇旗、李过与何腾蛟、瞿式耜的军队,连续大败清兵于岳州、全州,收复了衡阳、长沙等地。这时,在广东、四川等地的农民军也起来响应。已经投降了清朝的明将领,如江西金声桓和广东李成栋等人又背叛了清朝。
顺治九年(1652年,永历六年)以前,李定国、孙可望等已向桂王表示,愿意同“南明”政府联合抗清,遭到桂王政府的拒绝。后来“南明”政府直到走投无路,才接受孙李的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
同年,李定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形成了第二次抗清的高潮。就在此时,桂王政府中的官僚马吉祥等挑拨李定国和孙可望的关系,党争又起,孙可望还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永历八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八先生之狱”。
顺治十三年(1656年),孙可望发动了进攻李定国的内战,兵败后投降清朝。这一切都使抗清力量大损。清朝政府屡次诱降李定国,均被拒绝。
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十三年)正月,吴三桂攻下云南府,桂王流奔缅甸,李定国倾其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的追兵,伏兵的全盘计划被内奸泄露,结果失败。
顺治十八年(1661年,永历十五年),吴三桂率兵入缅,桂王被俘,被杀于昆明。次年,李定国在勐腊(今西双版纳东南地区)忧愤而死。
至此,清朝在全国真正确立了牢固的统治地位。
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
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中有这么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是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投降清朝的事。那么吴三桂真的如诗中所说,为了陈圆圆的美貌而降清吗?
明灭亡后,中国北方存在三股力量,一是已经攻克北京的李自成,二是关外虎视眈眈的多尔衮,三是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明朝残余。其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弱,且处于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夹击之中。同时,因为山海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顺军和清军都争相拉拢他。已经在清廷供职的洪承畴、舅舅祖大寿也多次劝他降清,但考虑到民族大义,吴三桂决定宁可归顺李自成也不降清。
但在从山海关赶赴北京的路上中途他又反悔了。因为他先后接到两个密报:一是李自成实施的“追赃助饷”政策,使他的父亲吴襄遭受了严重拷掠;二是李自成部下刘宗敏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这两个消息,对于吴三桂来说,可谓当头一棒。家财被抢,父亲被抓,爱妾被占,让吴三桂蒙受奇耻大辱,愤怒之下,吴三桂斩掉李自成派来的使者,并发誓与其不共戴天。
吴三桂重新占领山海关后,给父亲写了一封诀别信。内容大致如下:“父亲既然不能当忠臣,儿子也不能当孝子了。父子今日诀别。请您尽早打算,否则贼人就是把你放到鼎俎旁边,我也顾不上了。”吴三桂的这封信,明里是写给父亲的,暗里矛头却直指李自成。为了“讨贼”、“复明”,吴三桂决定向清廷“借兵”,答应事成后“裂地以酬”,并规定清军只能中协、西协入境参战,东协山海关仍由他自己牢牢掌控。从借兵盟约和军事安排上,可以看出吴三桂当时完全站在了明朝的立场上,与多尔衮部泾渭分明,并没有投降清廷。
吴三桂的态度,使李自成感到恐慌,他决定先发制人,亲征吴三桂。在李自成十万大顺军的猛烈攻击下,吴三桂军队处于劣势,大有全线崩溃之险。但此刻已经厉兵秣马多时的多尔衮部却陈兵关外,违背盟约,见死不救,迟迟不肯参战,吴三桂多次派人求救也不见效。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亲率精锐骑兵突围至多尔衮营中,磕头跪拜,声泪俱下,请求多尔衮按照盟约立即出兵。多尔衮却趁火打劫,以两军不易辨认为由,强令吴三桂剃发称臣,才肯出兵。因为军情紧急,容不得吴三桂犹豫,他当即答应剃发。剃发,标志着吴三桂正式降清。多尔衮十二万人马的突然参战,使整个战局发生了骤变,李自成部一败涂地。
可以说,吴三桂降清确实受到了陈圆圆被霸占一事的影响,但李自成及其部下一系列不合时宜的错误做法,以及阴险狡黠的多尔衮随后虎视眈眈、狼子野心般的趁火打劫,使走投无路的吴三桂在被逼无奈之下,违心的选择了投降清廷当汉奸的道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