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农民起义都有一个弱点,对于他们来说造反是因为吃不了饭、种不了地、娶不到老婆,而不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于是他们心中都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想法,一旦吃到了山珍海味、买到了良田万顷、娶到了三五个漂亮媳妇,那他们马上就会转变成为时代的坚定拥护者,而不是毁灭者。
于是绝大多数农民起义要么被招安,要么就是失去了初期那种席卷天下的气势之后被剿灭。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农民起义往往缺乏远见——他们压根就没有想那么远的东西。
但是朱元璋却不同。
古来从底层起义,能够统一天下的也不过两个人,一是刘邦,二是朱元璋。他们都有一种共性——面对敌人的时候既残且忍,对那些真正能帮到自己的人,又恨不得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他们炒了吃。当然,统一之后再将这些人一脚踢走也是一种共性,不过这方面容后再叙。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后,虽然地盘大了也稳固了,兵也有了粮也够了,但还远远称不上雄霸天下。当时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陈友谅认为应天唾手可得,但在别人手下打工哪里有自己开公司来得痛快?于是他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知道刘基有主张,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是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张士诚看起来强,但真打起来必然是采取观望态度,以为自己是坐山观虎斗,其实却是养虎为患。
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康茂才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做内应。
陈友谅(1320~1363年),原姓谢,因其祖父入赘陈门,故从陈姓。元后期“汉”政权的建立者。不善于抓住战机,是陈友谅失败的很重要原因。6月23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发现这里的地形地貌根本不是康茂才说的那么回事,这多半是个圈套,于是率军就撤,但可惜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1363年2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85天。7月,朱元璋统兵20万人,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陈友谅直到此时也占据着优势,他的船又大又多又高,而朱元璋就是一堆小船。一般来说,这就好像大炮对步枪,胜负几乎没悬念。但可惜,如果战争可以这么简单地换算就好了。鄱阳湖水战,从8月29日开始,至10月3日结束,进行了36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1364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距离他参加起义军,已经整整过了十一年——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1364年,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最终出城投降。
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对准了张士诚——墙头草的必然结局,无论朱元璋、陈友谅谁赢了,张士诚同志都会是一出悲剧。
张士诚是泰州(今属江苏大丰市草堰镇)人,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城称王,建国号为“周”。1356年,建都平江(今苏州)。消灭陈友谅父子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张士诚(1321~1367年),小名九四,出身盐贩,汉族人,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死后葬于吴县斜塘。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檄文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状,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与西吴有关外,其余全都是指责张士诚背叛元朝。不看开头和结尾,非常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元朝的讨伐令。这表明朱元璋已经以顺承天命的王自居,准备继承王朝的正统——农民起义发展到这一步,就已经开始具备新朝气象了,或者说是要表明自己开创新时代的实力与欲望。一旦表现出一这点,锦上添花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朱元璋的军队攻势迅猛,至1366年11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平江成为孤城。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战役。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这差不多就是陈友谅当初干过的事情。古来成大事者如果没有这样的残忍手段,那皇位自然也就轮不到他做。
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平江战役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
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
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便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了,便以屋瓦为弹。直到1367年9月,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
陈张二人被灭之后,朱元璋已经占据了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虽然北方还有一个曾经雄霸世界的庞大帝国存在,但可惜,帝国的后裔并不能继承祖先的荣耀。当南方的势力在急速整合时,他们的表现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看客。
当时南方的形势是方国珍占据浙东、陈友定据有福建、明玉珍控制着四川,广东和广西则仍处在元朝统治中。在平江战役快结束之时,朱元璋已派参政朱亮祖率兵进攻方国珍,然后又命汤和为征南将军,从宁波进攻方国珍,方国珍于1367年12月归降。不久,朱元璋又消灭了陈友定。
南方终于彻底统一,剩下的事情,自然是北伐!
明朝东厂为什么供奉岳飞
东厂的特务在刺探情报,构陷百官、鱼肉百姓的过程中,也逐步构建起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条。在东厂的府衙大厅旁边,设置了一座小厅,专门供奉二百多年前抗金英雄岳飞的画像;而历届东厂特务头子的牌位,供奉在大厅西侧的祠堂里,大堂前还建造了一座牌坊,写上了自己的座右铭:“百世流芳”。
东厂的特务们供奉岳飞除了认为自己也是像岳飞一样的英雄外,最大的险恶用心就是迷惑朝廷百官和天下百姓,让他们也觉得东厂人人都是一个为国为民不惜牺牲的忠臣孝子,以解除天下对于东厂特务们的憎恶。另外,还有一个不能为外人道的目的,就是教育手下大大小小的特务们,在为朝廷和东厂效忠的同时,在生死关头,即便是无辜被杀,也要像岳飞一样愚忠而死,千万不要有另外的企图用心。然而,东厂特务们的所作所为与岳飞的形象实在相差太远,“百世流芳”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遗臭万年倒是他们必然的结局。直到如今,东厂,连同它的同行锦衣卫、西厂、内行厂一起还仍然牢牢地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