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32235500000038

第38章 四月八浪五泉

四月初八,传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各地佛寺僧众举行佛事活动,仿传说中的“龙王以香水洗灌释迦太子”的故事,用五色香汤洗灌释迦牟尼佛像,以纪念佛的诞辰,称为浴佛,这天称为浴佛节,亦称龙华会。兰州地区自魏晋时传入佛教,至迟到元明时期,就有在五泉山举行浴佛节的习俗。

五泉山位于皋兰山北麓,由三麓两涧构成:东麓为塔子坪,西麓为二郎岗,中麓将一条山沟分为东涧、西涧,俗称东龙口、西龙口。两涧尽头瀑布飞悬,泉眼遍布于两涧与中麓各处,其中最著名的有五:即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隋唐时期,据此设置五泉县。《大元一统志》载西汉骠骑将军西征匈奴,插鞭皋兰山下,涌现泉水,以济军渇的传说。山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溪流潺潺,水磨飞转。清人陈如稷《兰州志》载:“自麓至巅,佛院禅房参差缭绕,揽胜不穷,登临难遍。”其主要寺院,元代为皇庆寺,明代为五泉寺、崇庆寺,清代为福泉寺,民国初刘尔炘重修后改为浚源寺。

四月上旬,正值兰州南园五泉山一带万树杨柳如烟,杂花生树,油菜花金灿灿的好时光。明清以来,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左右,五泉山上各寺庙开门,举办浴佛节龙华会,经幢绸匾高悬,香烟缭绕,善男信女在钟磬木鱼声中诵经礼佛以消灾。酒肆饭庄早早上山,借寺庙空闲房屋,砌灶,搭篷,烹制菜肴。各种风味小吃纷纷占据有利地形,日用百货摊子沿山门朝北摆设,一直延续到沙滩口子(今八路车起点站),小贩高声吆喝,人声鼎沸。秦腔班子演出会戏酬神;各色杂耍、魔术圈场表演,要紧关头,打住不演,巧舌如簧地兜售大力丸、桃花碱(香皂)。兰州人倾城而出,游四月八庙会。兰州进士王烜有诗云:“此日真皆大欢喜,红男绿女满南园。花花界有庄严地,个个人来拜世尊。”红男绿女接踵摩肩穿行其间,礼佛、购物、品小吃、看热闹,各得其乐。有的全家围坐在碧草如茵的溪流旁、古树下笑谈野餐,共享良辰美景,多了些世俗的欢快,少了些宗教的肃穆。

会戏主要在山门戏楼举行,亦称赛楼,坐北向南,上悬“高山流水”匾,每字约三尺见方,笔力雄健,系晚清宁夏知府谢威凤所书。两侧为光绪兰州进士黄毓麟撰书楹联:“碧天曾补,黄土偶抟,问从来何事非戏?一曲传奇,作俑且休嘲优孟;绿水长流,青山自在,到此处几人留名?千秋怀古,开场端合唱嫖姚。”楼南、东、西三面均为看台,挤满观众,不时喝彩,将红缎被面抛上台去,为名角披红,为之捧场。这里是戏刚演完,二郎岗二郎庙中的锣鼓齐鸣,吹竹弹丝,会戏又开场了。观众于是又拥上二郎岗。清光绪间临洮贡生魏椿《四月八游五泉山竹枝词》,对此这样描述:“彩楼镇日奏笙簧,优孟衣冠最擅场。看罢人人都道好,携尊又上二郎岗。”

两涧里老柳树下随处都有凉粉酿皮子、凉面、粽子、甜醅子担子,其中最有特色的小吃是蜂蜜粽子。小贩将担子摆在西龙口瀑布之下,放粽子的木笼左右,摆设众多动物、人物瓷器:有袒腹大肚弥勒佛笑口常开,浑身爬满神态各异的顽童;“娃娃尿尿(兰州话读sui),牛儿喝水”,前者为瓷制精沟子男娃娃,泉水自背后注水孔灌入,再挺肚抛物线不断尿出;后者为瓷制弯角水牛,低头饮水。还设置微型水车,借瀑布飞泻,打动水斗,使之不停旋转。这些摆设吸引游人,驻足观看评说,吃一盘甜蜜凉糯的粽子,压压热气。菜农从地里拔出花缨萝卜,名叫“火罐罐”的红色洋萝卜,在溪流内清洗干净,扎成小把,声声叫卖。游人多爱买上一两把,与家人分食,甜嫩多汁,可与水果比美。王烜竹枝词对此这样描述:“盛会开成众妙门,珍奇罗列若星繁。时新萝卜花缨好,也向沟沿洗一番。”

据秦维岳《皋兰县续志》,至迟在乾隆时,就有四月八浪五泉求子嗣的习俗:“四月八日,五泉山寺浴佛,人士游观,施金钱。山洞中有摸子泉,妇人乞子者,摸泉中得石子,云宜孕。”摸子泉在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深二尺许,两侧石壁凿佛龛,数十级踏步之下,有泉一盈,深尺许,泉内有石粒、瓦片。求子女者搭布施钱,焚香叩首祷告后,伸手摸索,据说摸到石粒的生男孩,摸到瓦块的生女孩。这种说法显然是附会弄璋、弄瓦的典故,以迎合求子女的心理,来聚敛香火钱的把戏。《诗经·小雅·斯干》有“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的说法。璋,玉制的礼器,弄璋是希望男婴长大后人品如玉高洁。瓦,纺织用的陶制纺锤,弄瓦是希望女婴长大后,习劳执勤。这是先秦的育儿民俗事象,无现代意义上的男尊女卑观念。五泉山人刘尔炘一生不言鬼神,反对迷信,斥责此举“岂非无聊之举乎?”曾书楹联悬在洞口:“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讽谕那些重男轻女者,不要听信无稽之谈。

抗日战争中,八战区进驻五泉山,成为军事禁区,庙会一度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四月八庙会又兴盛起来,同时举行物资交流大会,举办各种文化宣传展览。20世纪60年代后中止。70年代后期恢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庙会规模变小,佛事活动变大,民俗事象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