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32235500000092

第92章 轿子

明清以来,富有、官宦人家和官员多用轿子。轿子也叫肩舆,主体像竖立的木制长柜,左右开小窗,中间置座,前面挂着帘子,以供上下,两侧为轿杆,其前端为横杆,此为两人所抬小轿,轿夫直接抬在横杆上,是一般人的代步之具。也是百姓结婚时娶新娘的必用乘具,新娘不坐轿子到夫家,就不算正式结婚。这种轿子,叫喜轿,在麻衣铺里租用。横杆上置一个肩杆,即成四人抬轿子。置两个肩杆,则成八人抬大轿。后两者都是官员的轿子,装饰漂亮,有的在轿杆上包铜镀金,用蓝呢绿呢包装,近于豪华,轿夫抬在横杆上,官员坐在轿里,衙役执“肃静”、“回避”等木牌,鸣锣开道,好不威风。轿夫训练有素,步伐一致,上身不动,轿子自然就平稳了。

入民国,革故鼎新,官员已不坐轿子了,但自1914年至1921年,主持甘肃政局的督军张广建,仍然乘坐八抬绿呢大轿,招摇过市。他是个旧习气特浓的人,最讲究功名,多任用进士、举人为官员,最迷恋清朝威仪,他曾问省城官员,为什么不坐绿呢轿?在他的引领下,各厅长、司长、道台等纷纷购置绿呢轿,坐在里面,过做官当老爷的瘾。坐轿子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兰州的上层洋人也以坐绿呢轿为荣,甘肃邮务管理局邮务长、英国人贝雅士,甘肃盐务局的高级职员比利时人贺尔慈等也坐绿呢轿招摇过市。贺尔慈很别致,在轿前左右各置一盏汽车灯,以电池为能源,晚上出行把路照得通明,其中西合璧的创意,使兰州人开了眼界。